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科大增列为考古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古脊椎所成为首批培养单位 ...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增列为考古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国科大首次拥有了新的学科门类——史学。我所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且目前唯一的此学科门类的培养单位,这也是我所研究生培养史上首次拥有一个一级学科。  为了切实推进研究所乃至国科大考古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我所2019年7月11日召开了学科建设会议,所长邓涛研 ...

• “许昌人”遗址发现最古老人工刻划图案,距今11万年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个小骨片上发现了经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划直线。这件人工制品距今11万年左右,比来自南非的最古老现代人的画作早约4万年,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划作品。 这项研究成果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考古学杂志英国《古物》(Antiquity)上。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李占扬表示,该发现或许能帮助人们了解人类使用符号和绘画的起源,而符号和色彩为语言、数学和艺术奠定了基础。

• 揭秘水下考古一线:入水装备近百斤 作业暗藏各种风险

近日,随着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泊进宁波象山石浦码头,历时近3个月的渔山列岛海洋考古调查项目终于告一段落。   4月到7月,来自全国各地20多名水下考古队员,在浙江省宁波市渔山列岛附近海域进行了长达近90天的水下文化遗存调查。他们如何搜寻曾经长眠水底的文物宝藏?看似神秘的“水下探宝”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和不易?

• 五万多故宫名画文物今起网上纤毫毕现,故宫数字文物库等上线

今天起,登陆故宮博物院网站,《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三百多名画及五万文物将纤毫毕现。澎湃新闻在今天的“融古铄今 无界未来——数字故宫发布会”上获悉,故宫博物院一次性推出了“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数字多宝阁”等七款数字产品,它们或焕新升级,或全新亮相,为文物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当下正处于全新的数字时代,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信息技术应 ...

• 这座东汉古墓或与“二十四孝”中的“黄香温席”有渊源

在“二十四孝”“扇枕温衾”(或名“黄香温席”)的故事被流传至今。黄香(约68年—122年)为东汉时期官员。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近日,考古人员在湖北十堰房县发现了一个古墓,经工作人员初步推断为东汉时期的墓,距今已经2000多年,而该墓距东汉孝子黄香的祠堂不远,两者或许有着一定的渊源?古墓发掘现场 图片 秦楚网据湖北当地媒体《十堰晚报》报道,考古人员在房县发现了一个古 ...

• “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

2019年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杭州市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如根,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岳冲分别致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主持开幕式。此次展览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故宫博物院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 ...

• 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考古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大凌河中上游地区是红山文化遗存的核心分布区,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区域内已经发掘了阜新胡头沟墓地、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东山岗墓地、田家沟墓地、半拉山墓地等,这种较为集中分布的特殊遗存为研究红山文化墓葬埋葬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礼仪制度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由于发现和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存以墓葬(牛河梁遗址)和特殊性质遗存(东山嘴遗址)为主,而 ...

•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开幕

 2019年7月15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龙湖集团对本次展览给予大力支持。展出来自42家国内外文博机构,共计833件(组)文物。展览是以龙泉青瓷为视角阐述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是历来关于龙泉青瓷的展览中,展品数量最多、来源最广、产地最繁且体现多元文化的一次展览。

• 云南巧家一青铜时代古墓群考古结束 出土器物近千件

记者13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已结束对位于金沙江中下游区域一个青铜时代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随葬器物近千件。 该墓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蒙姑镇蒙姑社区段家坪子二组的金沙江南岸二级台地,海拔高程766米,处于金沙江流域白鹤滩水电站蓄水淹没区内。为配合水电站工程建设,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今年2月至6月对这个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

• 丝路“船”说——探秘“南海I号”展览在广州开幕

《丝路“船”说——探秘“南海I号”》展览7月15日在广东省方志馆正式开幕,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南海I号”的文化底蕴和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南海I号”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较早、船体巨大、保存较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I号”沉没于广东下川岛西南海域,1987年8月被发现,2007年12月整体打捞出水,并移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初步推断,“南海I号”沉船是中国南宋时期从福建 ...

• 湖北房县发现一东汉古墓

湖北十堰市房县近日发现一古墓,目前正在发掘中。据考古人员初步勘测,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墓。古墓的位置位于房县城关镇西关附近。15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据介绍,房主原本打算在此处盖一座新房,可就在打地基时,发现一些带有纹饰的古砖。

•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考古新发现

查士丁尼一世研究人员日前于圣索非亚大教堂(史上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取得了重要发现。其中,他们发现了由一种名为斑岩的火成岩制成的圆圈状地面部分,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就站在这个圆圈内举行宗教仪式。资料来源: Jan Kostenec拍摄,版权所有OxbowBooks, Ken Dark和Jan Kostenec 2019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券顶洞室可能是一座藏有数千卷卷轴的古代图书馆的遗迹。该洞室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大礼堂下面。资料来源:Jan Kosten ...

• 最大规模龙泉青瓷展现身故宫,三任院长揭幕

7月15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展出来自42家国内外文博机构,共计833件(组)文物,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龙泉窑的展览。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三任院长(郑欣淼、单霁翔和王旭东)共同为展览揭幕,97岁的故宫陶瓷专家耿宝昌也到场一睹龙泉青瓷。此次展览展出龙泉窑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状况和经典作品。虽未跻身于五大名窑,龙泉 ...

• 古代灰坑堆积映射出拜占庭帝国的衰败

古代垃圾堆告诉我们,拜占庭帝国曾饱受气候变化的侵蚀版权:沙特斯托克考古学家近日发掘了位于以色列境内内盖夫沙漠艾路沙的拜占庭据点的垃圾堆(灰坑)。研究成果表明,灰坑包含物的年代提供了一个关于拜占庭帝国衰落历程的全新时间线。研究者发现,该灰坑属于一个像艾路沙一样规划整齐、服务齐全的前哨城市,纪年停止于公元六世纪中期,大约在帝国灭亡一百年前左右。其时,古典时代晚期的小冰川期席卷整个北半球,查士丁尼鼠疫同 ...

• 被遗忘在油桶里的罗马雕像

一件令人震惊的物品:这件黄铜合金与铅制的密涅瓦女神发现于牛津郡的黑利镇。摄影:罗德•特拉瓦斯库斯,牛津郡治。一件距今两千年之久的罗马时期银眼密涅瓦女神雕像,在过去十年中被储藏在塑料制黄油桶中,近日才被当地军队使用金属探测器时发现。大英博物馆本周二向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地区公布了这1267件珍宝的细节。总数超过1996年通过《珍宝法》后发现的总和。一件发现于铂金汉郡的后中世纪怀表的内在结构。摄影:大 ...

• 庞贝人曾使用铁水整修街道

车道经年累月会形成车辙(如图所示),庞贝城人流车流密集的地区尤甚。图片来源:Eric Peohler一组考古人员发现,公元79年,在维苏威火山毁灭性爆发之前,古代工人用铁水修复庞贝城的街道。该发现揭示了一种曾经不为今人所知的古罗马街道修复方法,并代表了“罗马人使用铁水的第一项大规模认证”,Eric Poehler,独立学者Juliana van Roggen J;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博士生Benjamin Crowther最近在《美国考古学期刊》上发表了一 ...

• 安阳考古人员首次明确发现商代铸铜工匠家族墓地

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商代青铜器,因造型优美、纹饰华丽而饱受赞誉。然而,对这些精美艺术品的创造者和制作流程,人们却所知甚少。在河南安阳的洹北商城,随着一处铸铜工匠家族墓地的发现,诸多谜团有望一一揭晓。“几年来我们先后发现了42座工匠墓,对其考古发掘后判定,它们属于一个从事铸铜生产活动的家族,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发现商代青铜工匠家族墓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 泰和汉代古城遗址“凹凸有致”一展昔日繁华

泰和白口城遗址位于江西吉安泰和县城西南部,是我省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汉代土城遗址。白口城始筑于西汉初年,使用年代至少延续至东晋,曾经是著名的江西省“西汉十八县”之一的庐陵县县治所在地。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平面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存有多处城门遗迹。城址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其中遗存众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大唐宰相壁画墓搬迁秘闻:开创大型壁画搬迁技术先河

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有一幅是唐代大画家、宰相韩滉所做的《五牛图》,两年前,韩滉之父,同样曾是唐朝名相的韩休之墓面世。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有一幅是唐代大画家、宰相韩滉所做的《五牛图》,两年前,韩滉之父,同样曾是唐朝名相的韩休之墓面世。令人惊喜的是,该墓居然是壁画墓,虽然被盗严重,但壁画保存较好,有乐舞图、独屏山水画等,壁画中的内容令考古与美术界都颇为震撼。

• 浙江宁波奉化陈君庙山窑址群发现两座龙窑

  2019年2月至6月,为配合S203省道奉化段公路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对奉化陈君庙山窑址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两座龙窑,出土大批越窑青瓷器和窑具等。 陈君庙山窑址群,主要分布在奉化区白杜村、余家坝村及周边的山地缓坡地带,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被发现。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的两座龙窑窑炉,前半段保存较完整、结构清晰,关键部位窑头火膛、窑床保存较好,窑门及两侧的排水沟清晰,对奉化 ...

• 广州考古发现晚唐陶瓷器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在广州市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地现场公布广州考古新发现,大量晚唐陶瓷器和丰富的晚唐五代至宋代建筑基址在此被发掘,这是近年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该研究院从2018年8月起对市区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程建设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800平方米,考古发现唐、五代、宋、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南汉及宋代遗物。

• 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科技考古学专家马克·波拉德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

2019年7月1—8日,应我院邀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著名科技考古学专家马克·波拉德教授(Prof.Mark Pollard)、刘睿良博士与凤飞博士一行3人到我院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

• 故宫器座类藏品首次整体出宫展览,包括金属器座、牙座、玉座

7月5日,“故宫博物院藏宫廷器座展”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嘉德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也是故宫器座类馆藏藏品首次整体出宫展览。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宫廷器座文化与并感受故宫传统文物修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此次故宫博物院藏宫廷器座展呈现的藏品按照其丰富材质类型,分为金属器座、牙座、玉座、漆座、木座、和其他材质器座六大主要品种。澎湃新闻获悉,“见相非相——犍陀罗佛像艺术特展” ...

• 埃及采取法律行动以追回佳士得拍卖的法老头像等埃及文物

新华社开罗7月8日消息,埃及文物部、外交部、内政部和检察院等部门8日召开联合会议,批评英国相关部门未采取措施阻止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埃及文物。会议由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主持,埃及外交部、内政部和检察院的代表参加,与会代表认为佳士得拍卖行未能提供相关文件以证明这批埃及文物的所有权,对佳士得的“不专业行为”表示愤慨。与会代表说埃及方面已雇佣英国律师,将对佳士得采取法律行动以追回文物,但同时也表示埃 ...

• 2020年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权何以“花落”福州

正在阿塞拜疆举办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中国福州举办,这是继2004年在苏州举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时隔16年世遗大会又一次来到中国。这也是继2004年在苏州举办世界遗产大会后,中国的又一座古城举办世界遗产大会。福州成功获得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权。新华社 图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7月9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席加拉 ...

• 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定名,预计10月份开馆

原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洛阳网 资料图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原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预计10月中旬开馆。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按照规划,遗址博物馆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等部分。据介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陈展大纲及方案目前已确定,展品调拨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 ...

• 美国驻华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一行访问敦煌研究院

7月10日下午,美国驻华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nd)先生一行在甘肃省外办主任张宝军的陪同下访问我院。泰里·布兰斯塔德大使一行首先在赵声良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正在我院陈列中心展出的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他表示,非常感谢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敦煌研究院的努力,才有了这次中美联合举办的大展的顺利开展。他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中所展出的文物,都鲜明地呈现 ...

• 李云鹤先生荣获甘肃省“最美人物”奖

日前,省委宣传部发布了2019年第二批甘肃省“最美人物”名单,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原副所长、副研究员李云鹤先生荣登上榜。李云鹤先生于1956年进入敦煌研究院参加工作,从1957年开始尝试学习从事古代壁画彩塑修复工作。自此以后的62年里,他从莫高窟壁画彩塑修复工作开始,足迹遍至北京、新疆、青海、西藏等九个省市,故宫、布达拉宫等30多家文博单位的文物修复保护现场,专注于壁画和塑像的“起死回生”工作。从对起甲、酥碱、烟 ...

• “许昌人”遗址发现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刻划图案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个小骨片上发现了经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划直线。这件人工制品距今11万年左右,比来自南非的最古老现代人的画作早约4万年,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划作品。这项研究成果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考古学杂志英国《古物》(Antiquity)上。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李占扬表示,该发现或许能帮助人们了解人类使用符号和绘画的起源,而符号和色彩为语言、数学和艺术奠定了基础。

• 良渚古城发现者:申遗成功 考古“未完待续”

在位于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外,紧挨着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与往日一样,身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在一筐筐分类有序的“土玩意”前忙碌着。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头、骨头,来自遥远而神秘的五千年前。7月6日,从阿塞拜疆巴库传来消息: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的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存在于5300年前到4300年前的古代王国重新呈现于世人眼前的 ...

• 构建大遗址综合阐释与展示体系——讲好良渚五千多年文明故事

1986年反山墓地考古发掘后,对墓坑进行了保护性回填和露天展示。1987年瑶山祭坛与墓地复合遗址发掘后,考古工作者随即对祭坛顶面和墓坑进行保护性回填,并建造了一个外围砌石堆高1米、顶面水泥覆盖的保护罩,水泥顶面上对祭坛内外三重土色结构和已发现的12座墓葬进行标识展示。1991年发掘的汇观山遗址,在1999年进行全面保护与展示的试验,用传统的三合土 ...

• 山西吕梁发现大规模史前时期房址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德岗遗址发现并揭露了一组较为完整的仰韶中期房屋基址。专家称,该遗址的发掘,是了解吕梁山区仰韶中期聚落结构的重要窗口。   该项目执行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光辉介绍,此次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揭露了一组较为完整的仰韶中期房址。这批房址均为五边形的半地穴房屋,成排分布,门道朝北,门口建有大型火塘,屋内靠南地面多存放有陶器。他分析说,这种五边形房 ...

• 扬州与广州的雕刻之美:广雕重雕工装饰、扬雕重刀法线条

扬州以玉雕与瓷刻而闻名,故宫博物院所藏《大禹治水图》玉山便是扬州雕刻特点的集中体现;广州以牙雕和木雕著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坡夜游赤壁》橄榄核舟则是广州雕刻的典范之作。总体来说,广雕偏重雕工,讲究装饰性;而扬雕“扬州八怪”审美影响,形成了以刀法线条来表现笔墨情趣的浅刻之风。7月6日,由扬州博物馆、东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相看两相宜——扬州与广州的雕刻之美”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开展。“澎湃新闻 ...

•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传承历史文脉的“接力长跑”

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观众参观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6月22日摄)。 新华社 图核心阅读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第一。良渚古城遗址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20余年申遗路,伴随着在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准平衡点的不懈探索,也推动着考古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深入。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申遗成功后,如何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 ...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网上预约7月7日开放,每日预约不超三千人

2019年7月5日,空中俯瞰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视觉中国 图根据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官方微信“良渚文化”发布的消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网上预约系统将于7月7日上午9点上线,每天预约人数不超过3000人。游客进入园区需通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预约。具体开放时间为9:00至17:00,入园时间为每天9:00至16:00。(原题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7月7日开放预约》)

• 申遗成功,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器将首次在故宫展出

良渚古城遗址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于是乎,良渚王要官宣了——良渚国王将带着王后首次“进宫”。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将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正式开展,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器,将首次进宫展出。这次展览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协办,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 ...

• 台北故宫新展:走进古画里的“动物园”,营造共学共玩情境

2019年7月5日起,想看动物的儿童除了去动物园外,还可以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夏天,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与台北市立动物园、新竹市立动物园、高雄寿山动物园及海洋生物博物馆合作,联手为小学童策划“故宫动物园特展”,将真实动物的照片、标本和古画同台呈现。试图以绘画、标本等多角度呈现,让观众彷彿置身于真实动物园,营造亲子共学共玩的轻松学习情境。这一策划也堪称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上第一回。据台北故 ...

• 良渚遗址成为新的世界遗产,“中华第一城”确证五千年文明史

当地时间7月6日10点43分(北京时间7月6日14点4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位居世界第一。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 ...

• 抗议声中,佳士得坚持拍卖疑似被盗法老头像

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周四(7月4日)在一片抗议声中,将超过3000年历史的法老王图坦卡蒙的头部雕像拍卖,成交金额达597万美元。这件拍品拍卖前就引发过巨大争议,埃及当局认为图坦卡蒙头像可能是在1970年代被人从卡尔纳克神庙偷走,并非法运出,应该把图坦卡蒙头像归还给埃及。佳士得上拍的法老王图坦卡门的头部雕像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周四(4日)在一片抗议声中,将超过3000年历史的法老王图坦卡盟的 ...

• 香港九如堂50年的古陶瓷收藏:《藏美》填补私藏古陶瓷空白

已故香港知名收藏家、敏求精舍会员李大鸣编著的《藏美:九如堂古陶瓷收藏50年》近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李大鸣先生辞世前带病编写,收录了其近50余年收藏的古陶瓷精品,呈现了高古陶瓷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学术价值。澎湃新闻获悉,1997-2002年九如堂展品200余件曾在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连续展出5年,对传播中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展览期间,比尔·盖茨携其全家多次观展。在昨天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上,知名文物学者耿宝昌 ...

•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将揭晓,回望良渚考古发现和申遗之路

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西亚的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举行。澎湃新闻获悉,7月5日-7月7日是大会的“《世界遗产名录》提名”环节,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32个缔约国提交的38项提名遗产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按照会议议程推算,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结果预计在北京时间7月6日揭晓。回望良渚83年考古之路,25年申遗之路,人们翘首期待这只靴子最终落地时刻。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融合古老与现代、融合多元文化 ...

• 国家文物局:被美国青年掰断手指兵马俑获批修复,系一级文物

北青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获悉,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交的《关于开展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兵马俑:秦始皇帝的永恒守卫”展览中受损骑兵俑(002531)保护修复工作的请示》。经研究,国家文物局同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馆藏一级文物“秦代陶质骑兵俑”的修复工作,并要求相关单位对受损情况进行完整详实的记录和充分的前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方案,做好修复实施工作,并为文物创建良好 ...

• 世遗大会重点讨论“非洲优先”:那里遗产数量仍很低

阿塞拜疆当地时间6月30日晚,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Heydar Aliyev文化中心正式开幕。与会者表示,本次大会将重点讨论“非洲优先”项目(5D)、可持续发展(5C)和咨询机构与缔约国对话加强进展报告(5E),而世界遗产提名程序改革也是本次会议的一项新议程,展示工作组一年的讨论结果。在7月1日第一天的大会上通过了世界遗产中心和各咨询机构的工作报告,其中由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门的主任埃德蒙·穆卡拉做的“非洲优 ...

• 山东宁阳后伏山遗址发现岳石文化至西汉晚期遗存

为配合宁梁高速公路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4月至6月对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后伏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后伏山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位于宁阳县伏山镇后伏山村西北约500米处,东临洸河,地处台地,北高南低,现为耕地。初步勘探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椭圆形,南北约800米、东西约300米。此次工作发现岳石文化时期至西汉晚期大量遗存,共清理灰坑184个、灰沟28条、灶4座、水井1眼。

•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19年春季考古再获新成果

2018年春、秋两季,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绛县西吴壁遗址发掘出大量夏商时期的冶铜遗存,成为201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之一。2019年3至6月,联合考古队继续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考古工作,钻探与发掘同时推进。钻探主要在遗址东部开展,并涉及遗址西部部分区域。钻探面积达17万平方米,旨在了解遗址主要区域的堆积概况,探索不同功能区在遗址中的分布情况,并追踪此前发现的壕沟的 ...

• “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粤博开幕

 7月4日,由广东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和眉山市人民政府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协办的“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览重点展出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这是广东省博物馆2019年度国内文物交流的大展之一,也是粤博继2018年成功推出“古蜀宝藏——四川文物精品展”之后粤川两地文博交流的 ...

• 山西永乐宫将开发文创产品让元代壁画“活起来”

 西省芮城县永乐宫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近日,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与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签约,双方将合作开展永乐宫系列文化产品的研发,深度挖掘永乐宫文化艺术内涵,让这些元代壁画“活起来”。  “这是永乐宫第一次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运营的尝试。”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馆长席九龙说,永乐宫壁画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此次合作将深度挖掘永乐宫文化艺术内涵,全方位推广永乐宫品牌,使得永乐宫壁画为更多 ...

• “孔子衣镜”首次亮相海昏侯常设展览

  日前在江西省博物馆看到,“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进行了展品更新,其中,西汉矩形铜镜“孔子衣镜”为首次公开展出。  “孔子衣镜”出土于海昏侯刘贺墓的主椁室内。衣镜集镜体、镜背、镜掩(镜盖)、镜架与图文为一体。其中,镜体为光洁的矩形铜板,出土时从中间断裂为上下两块,通体素面无纹饰。镜背木质,保存较完整。镜背表里均髹红漆,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绘于镜背上,衣镜上的孔子以布衣形象示人,其 ...

• 重庆大足石刻卧佛开始整体修复

 近日,在大足石刻宝顶石刻景区,拥有世界最大石雕半身卧佛像称号的卧佛——全长31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图启动整体修复,预计整个修复工作将耗时8年。作为国家文物局选定的首批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之一,卧佛保护修缮工程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及局部病害治理阶段,历时3年,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工作为试验性保护修复,于6月29日启动。第三阶段为全面保护修复实施阶段,预计到2023年修复完毕。据大足石刻研究院 ...

• 守护莫高窟不忘初心 文化弘扬再添新力--敦煌研究院携手星愿基金共同助力文物保护传承

为更好地保护莫高窟石窟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6月29日晚,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与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正式宣布合作,共同开启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教育扶贫项目,共同致力莫高窟玻璃屏风保护措施及瓜州广至藏族乡的青年教育资助。双方将以文物保护、文化弘扬与公众教育为切入点,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秀清,北京梅赛德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