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关于强烈谴责扬州考古工地暴力伤人事件的声明

 1月16日,扬州市桑树脚考古工地,发生了两名考古队员被城管打伤、考古工地办公室被强拆之事。消息披露后,全国文物考古工作者为之愤慨,知识和文化界为之愕然。作为全国文化遗产事业的最高管理者,国家文物局也于1月18日发出公函,敦促江苏省就此事访查督办。  作为全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最高行业学会,我们代表全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强烈谴责这种暴力行径,希望扬州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惩处、追究相关涉案人员的责任。同时,我们呼 ...

• 陕西富平发现全国仅存较完好唐宋县城遗址

  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结合已揭露遗迹以及出土遗物,专家研判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银沟遗址就是富平县城——义亭城(唐至元时代)所在,系目前全国仅见的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  1、银沟遗址何处寻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县城东北角,是一处唐代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另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分布面积约2.3平方公里,现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 ...

• 中英合作保护文化遗产论坛在牛津大学召开

2019年1月21日-22日,由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牛津大学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英合作保护文化遗产论坛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来自牛津大学、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和敦煌研究院的近三十位文化遗产保护学者和专家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卢瑟福国家实验室中子源主任罗伯特教授主持。

• 流失海外百年 今日绽放国博 “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开幕

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音yíng)”2018年11月回归祖国,12月由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过紧张严谨的研究、保护和策划,2019年1月29日,“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开幕,“虎鎣”公开与广大观众见面,预计展期1个月,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 秦末汉初雍王之都废丘究竟在何处

当年为牵制刘邦,“楚霸王”项羽大笔一挥,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这便是三秦的由来。继栎阳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团队在陕西西咸新区东马坊遗址的发掘工作又有了新的发现。

• 姜岩大使出席“从长安到宛都——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开幕式

 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所共同主办的“从长安到宛都——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在乌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幕。姜岩大使,乌科学院副院长阿卜杜哈利莫夫、国家博物馆馆长伊斯莫伊洛娃、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别尔季穆拉多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学部委员陈星灿,以及两国文化界和媒体代表出席。

• 四川新津出土两座彩绘层保存完整陶楼

“陶质彩绘文物因保存环境、制作工艺、材质、材料等原因,彩绘层较难保存,这两座陶楼彩绘层保存完整,在目前出土的陶器中并不多见。”22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副主任孙杰在成都表示。

• 陕西咸阳发掘秦墓75座 发现中西交流特色琉璃珠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透露,为配合当地建设项目,考古人员在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境内发掘一批战国秦汉墓,其中秦墓75座,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两座规模较大的墓葬。

• 2018年老司城遗址考古发掘

永顺老司城位于湖南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距永顺县城19.5公里,中心点坐标为北纬28°59′55″,东经109°58′11″。老司城是湘西土家族彭氏土司的统治中心和权力中心,是湘、鄂、渝、黔地区级别最高的司治中心,并因此成为宋、元、明、清时期土家族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文献记载,老司城自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彭福石宠营建并迁治于老司城,至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彭肇槐纳土,前后经历宋、元、明、清四 ...

• 礼县六八图遗址为甘肃考古研究秦汉祭祀制度再添新证

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央视“探索发现频道考古进行时”节目拍摄的甘肃礼县六八图遗址2018年度考古发掘,该遗址是继甘肃礼县鸾亭山遗址后又一处祭祀遗址,为探索秦人早期祭祀遗址、秦汉祭祀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 唐代洛阳龙兴寺规模初步探明

隋唐洛阳城里坊区佛寺众多,位于宁人坊中的龙兴寺就是其中较大的一座。近日,随着宁人坊考古发掘工作的推进,沉睡在地下千余年的龙兴寺逐渐浮出水面。

• 河南南阳:重要考古发现府衙新莽铸币遗址初露真容

1月16日,南阳市举行府衙新莽铸币遗址保护专家咨询会,南阳府衙新莽铸币遗址露出真容。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中国钱币学会研究员杨君、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赖俊哲、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延祥、北京大学教授陈建立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研究员马俊才等专家与会。

• 海洋出水沉船船体保护的新探索——宁波“小白礁I号”沉船保护修复(I期)项目概述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渔山海域的“小白礁I号”,首次发现于2008年,于2012年、2014年分别完成船载文物和船体发掘。这是一艘沉没于清代道光年间、从事海运贸易、具备远岸航行能力的木质帆船,有着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为研究清代贸易史、造船史、航路航线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2013年4月28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小白礁I号”沉船现场保护与保护修复(I期)项目立项。根据计划,“小白礁I号”沉船整个保护工作拟 ...

• 大英博物馆伊拉克紧急文化遗产管理培训计划

亚述是世界历史上辉煌的帝国,它的首都尼尼微位于如今伊拉克的北部。大英博物馆现正举办的特展“亚述巴尼拔:世界之王,亚述之王”带领观众深度认识亚述帝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亚述巴尼拔。 但是亚述这强大的帝国曾经所包含的地区却在近年来饱受战乱之苦。2015年,极端分子“达伊沙”(Daesh,也被称为ISIS或“伊斯兰国”)对伊拉克和叙利亚文化历史遗址作出严重破坏,震惊了世界各地政府和文化工作者。为了支援当地文

• 北京长城保护调查:让人欢喜让人忧

首发:1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斌、魏梦佳、赵琬微  写在国歌里的文物就一个——长城。长城的保护和利用,已超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层面。    近年来,一些坍塌或受损的长城正得到逐步修缮,但长城保护的现状仍然不尽人意。重新认识长城,从更高层面保护、利用长城尤其是长城北京段,已经刻不容缓!雪后箭扣长城美如画。王全福 摄     北京之壮美,不仅在于它有从辽金到明清的历

• 北京大力保护中轴线:撑起古都历史“脊梁” 彰显首都文化自信

北京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该如何保护并传承好这张“金名片”?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多次对“中轴线”进行深入调研,北京市政协《关于实现“三个恢复” 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提案》被列为2018年重点检查督促办理提案。屹立千年的北京中轴线,在北京人的不懈追求和共同努力下,正以瑰丽的古典风韵和时尚的现代风采,吸引着全世界的惊艳目光。

• 千年金沙遗址对话玛雅文明文化盛宴中迎接新年

   1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金沙遗址博物馆里,市民们在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间漫步。这里正举办着一场跨文明特展,214件(套)来自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玛雅文明艺术精品与金沙遗址的神秘古蜀文明展品在此共同展出,人们在两大古代文明“超时空”对话的文化盛宴中迎接新年。

• 70年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进驻埃及卢克索

 克索位于埃及南部,距离首都开罗671公里,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古城,享有“世界上最大露天博物馆”的美誉。  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日前开工。图为项目成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孟 涛摄    ■中国考古队与埃及同行联袂对孟图神庙进行考古发掘,是埃中人文领域合作的又一亮点。    ■中国考古测绘和3D建模的技术非常先进,未来可以快速 ...

• 考古发现:7000年前南稻北黍共存淮河流域

  资料图:村民正在收割水稻。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消息,该校科技考古团队发现,淮河中游地区7000年前南方水稻北方黍共存现象,这也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    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考古学权威期刊《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    科研人员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证明在距今7300年到 ...

• 河南博物院与河南机场集团联袂打造中原文化特色机场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助力中原文化特色机场建设专题展演现场    日前,河南博物院与河南机场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与河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卫东共同签署了《河南省机场集团与河南博物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次达成的战略合作旨在发挥郑州机场的国际窗口作用和河南博物院的文化、文物资源优势,把博物馆中的文化与艺术元素植入现代化、国际化的机场空间 ...

• 北宋活字印刷残页比韩国宣称最早印刷品早100多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活字印刷残页    温州博物馆白象塔出土文物展厅里面展出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看似十分不起眼的文物,甚至可以说是残缺严重的文物,它就是北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活字印刷残页。    它曾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并有众多权威专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带您一起去寻找它背后的“前世今生”故事。    前世传说    活字印刷残页可辨认166个字    这件 ...

• 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出土古波斯萨珊王朝器物 1600多岁磨花玻璃碗作证

  图为磨花玻璃碗    “磨花玻璃碗经检测为古波斯萨珊王朝产品,该结果佐证了温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中继港。”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梁岩华昨天透露,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出土的文物经过进一步考证,已确定玻璃碗来源于古波斯萨珊王朝。    玻璃碗来自1600年前古波斯萨珊王朝    墓主应该是永宁长或郡守一类人物    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磨花玻璃碗,束颈,球 ...

• 江苏扬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扬州市代市长夏心旻9日说,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今年扬州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使其成为大运河沿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最重要的标志。    当日,扬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夏心旻向与会代表报告该市政府工作时,提出今年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上述“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容列在其七“加快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在京举行 公布2018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1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论坛揭晓了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公布了6个入围项目,分别为西藏申扎县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 ...

• 探访粤博水下文物修复 巧手复原百年沉船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里,宋薇正在清理一块南澳一号出水的铜料,由于长期浸泡在水里,文物留有海洋生物,一块牡蛎壳仍留在铜料上。谭庆驹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里,修复后的南澳一号出水明代铜钱和铜料。正是因为铜料的发现,引起了南澳一号是走私船的猜测。谭庆驹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出水文 ...

• 陕西银沟遗址是目前仅见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

  考古发掘的道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透露,考古表明陕西银沟遗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县城遗址,是目前仅见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能反映唐宋变革期县城及居于其内的普通工商业者的具体情况。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还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  考古发掘的壕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

• 追问台北故宫:内部对出借一事有没有争议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明天(16日)将在日本展出,出借该国宝的台北故宫博物院15日下午接受观察者网采访,否认有关出借过程不合规的质疑,并告知了参观者需要遵守的要求。    该院新闻部门还称,当时台北故宫内部对出借一事并无争议,并强调展出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在硬件、文物保存环境和展览展示规划上,都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博物馆,押运、布展工作则由台湾方面负责。    在此之前,有人认为这属于正 ...

• 南阳府衙博物馆地面塌陷 惊现汉代遗迹有大量铜钱

  一场大雨后,南阳府衙博物馆地面塌陷,惊现汉代遗迹,出土大量铸钱模具、铜钱。  钱范残块  遗迹全貌  左侧墙壁布满钱范残块  部分出土物  出土铜钱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可以让久旱的大地得到滋润,可以让干枯的河流重焕生机。不过,谁也想不到,一场大雨还能浇出一个古代遗迹。最近,关于这个古代遗迹,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8年度汇报交流会上进行了汇报。接下来还会有一个研讨会。这个古代遗迹究竟是 ...

•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修缮

 作为六朝古都,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而又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保护好它们,不仅是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也是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今日上午,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上,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宋慰祖委员发言时说。他建议,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修缮,并依据文物的属性准许其兴办相关联的文化产业,使文物资源保护再利用更多元化、社会化。    北 ...

• 随州破获盗掘古墓案:查获玉佩青铜剑等文物

  据湖北随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1月15日通报,近日,随州曾都警方接到群众举报,有可疑外来人员在古墓群附近流动。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打掉外省来随流窜盗掘古墓葬团伙,刑事拘留11名犯罪嫌疑人,查获疑似文物7件。    该通报称,2018年11月以来,曾都区东城义地岗居民多次在周边菜地等偏僻处发现可疑孔洞,因该处系文物保护区,古墓葬分布密集,居民遂向文物保护部门报告。勘测发现多个新鲜盗洞,经过大量走访,发现一 ...

•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召开干部大会并举行挂牌仪式

1月9日下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召开干部大会。市政府副市长缪承潮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文杰主持。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陈键宣布市委干部人事任免决定,新组建的市园文局(运保委)党组书记、局长高小辉作表态发言,名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文杰代表党委班子成员作表态发言。    缪承潮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新组建的市园文局(运保委)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 ...

• 永康:点亮文化阵地 挖掘历史文化

“虽处江湖之远,却心忧天下;与天地自然相亲近,却有为生民立命的担当。”近日,永康市政协教文卫体与文史委组织委员开展书院文化专题视察活动,一场有关保护古代书院、挖掘书院文化的活动正在“点亮”。    我国古代书院萌芽于唐,完备与宋,废止于清,前后历经千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之际为永康市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文献中有记载的书院有20多处。后来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 ...

• 历代帝王庙2019年将启动文物大修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历代帝王庙2019年将启动15年来的首次大规模修缮。据悉,历代帝王庙修缮方案已获批复,目前闭馆准备修缮,预计2019年上半年进场施工,2020年修缮完成后重新开放。    “历代帝王庙上一次修缮是在2004年,15年过去了,建筑构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按照文物修缮的周期,需要启动新一轮的修缮。”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劲松介绍,历代帝王庙的修缮方案已经获得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复,按照原规制、原格局、原材料和原 ...

• 国家文物局召开2018年工作总结会议

 1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局系统2018年工作总结会议,局机关各司室和各直属单位进行年度工作总结交流,共同研究谋划2019年重点工作。会议听取机关各司室和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关于2018年工作情况和2019年工作思路的汇报。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胡冰、关强,分别对2018年工作进行点评,并对2019年工作提出要求。    刘玉珠在总结讲话中指出,2018年局系统全 ...

• 陕西历史博物馆2019年计划推出23个新展

 12月29日,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2019年为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将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专题展览,将有23个国内展览和出入境展览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将基于本馆馆藏与友好合作,策划举办12个国内展览,其中包括:原创展览《与华相宜——彩陶与早期中华文明》《唐蕃古道文化展》《汉风藏韵——元明清金铜佛像艺术展》《剑瓷龙泉——龙泉 ...

• 打击文物犯罪须多管齐下

  近日,“众志成城 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750余件公安机关追缴和考古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珍品,向观众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丰硕成果。    文物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铭刻着历史文化的记忆。除严重破坏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文物本体和历史风貌外,文物犯罪活动危害着国家文化安全,损害着人民群众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国优秀传统 ...

• 互联网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文创成爆款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2018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进行演讲,讲述故宫借助互联网技术,已打造成全世界最强大的数字博物馆。    如今,各个传统领域凭借着“+互联网”或被“互联网+”,纷纷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博物馆也不例外。一直以来,“如何让年轻人对文物感兴趣”,是困扰着全世界博物馆的难题。如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曾经看上去严肃沉闷的“国宝”,正变得越来越有趣;博物馆里的文物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

• 天津海关向文物局移交143件文物

  豆青釉青花人物故事图双耳盘口瓶  北宋钱币    近日,天津海关将罚没的143件文物全部移交给天津市文物局,此批文物以各时期的古代钱币为主,钱币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天津管理处在对此批文物整理后,天津海关与天津市文物局完成移交工作,143件文物现已入藏天津博物馆。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 ...

• 陕西首次在十六国墓葬中发现祭祀遗迹和谷物遗存

陕西省考古人员2017~2018年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雷家村发掘了一处十六国墓地,这是陕西咸阳原上首次发现集中分布的十六国时期墓葬,并首次在十六国墓葬中发现祭祀遗迹和谷物遗存。

•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产生敦煌研究院李云鹤入选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产生了50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甘肃省敦煌研究院李云鹤在列。李云鹤,男,1932年9月出生,汉族,群众,敦煌研究院原副所长。倾心一件事,干了一辈子。今年已经80余岁高龄的李云鹤,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 ...

• 甘肃省委省政府发出向“改革先锋”樊锦诗同志学习的决定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樊锦诗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为学习弘扬樊锦诗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2018年12月27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向樊锦诗同志学习活动。《决定》指出,樊锦诗同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到敦煌,五十五年如一日,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事业奉献了心血和精力,作 ...

• 700余件精美文物于国博展现“汉世雄风”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成果系列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28日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以中山靖王刘胜的人生轨迹为叙事线索,融入西汉盛世的大时代背景,共分为“盛世风貌”“王国往事”“长乐无极”“因山为藏”“发现靖王”等五个单元,旨在展现满城汉墓的考古发掘成果和50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揭示这一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12月28日拍摄的汉代安车复原模型。 当 ...

• 刘家岭壁画墓陈列馆开馆 墓葬见证北方贵族南迁史

  12月28日,湖南桂阳县刘家岭壁画墓陈列馆开馆,免费对观众开放。刘家岭壁画墓于2010年发掘,墓葬内甬道、墓室皆有精美壁画,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该墓葬是唐代以后北方贵族南迁的重要历史见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位于中国最南端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壁画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图为古墓壁画展区。通讯员 欧阳常海 摄图为游客通过现代科技观看墓室景观图为建立在古墓上方的陈列馆。

• 茂陵西汉“鎏金铜马”在陕历博国宝厅展出

  1月1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茂陵博物馆承办的“天马西来——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西汉‘鎏金铜马’”在陕历博国宝厅面向公众开放,以博物馆展览的特殊方式和文化内涵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次“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西汉‘鎏金铜马’”展览,以1981年陕西省兴平市茂陵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铜马”为核心,其原型是汉武帝时期经由丝绸之路引进的外来优秀马种,既是汉代养马业兴盛的体现和汉代马文化发达的见证, ...

• 湖南怀化市麻阳县锦和镇官村遗址考古发掘概况

  为配合渝怀铁路复线建设工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怀化市文物处、麻阳县文物局等机构,于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对官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官村遗址位于怀化市麻阳县锦和镇官村,南距锦和镇约3公里。根据文献记载,官村遗址于唐宋时期曾作为麻阳县县治使用,后明清时期麻阳县城迁往官村遗址临近的现锦和镇。因此,官村遗址对麻阳县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一 锦和镇航拍照  官村遗址根据遗址点位置由可以 ...

• 西安马腾空遗址考古发现秦人聚落与墓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西安马腾空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包括东周时期的秦人聚落与墓地、秦末汉初的青铜器窖藏,并首次在陕西关中地区发现仰韶晚期环壕聚落,为了解浐河中上游史前、东周、秦到隋唐时期的文化面貌增添了资料。  马腾空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马腾空村,地处浐河西岸。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共清理新石器、东周至秦、汉代、隋代、唐代、清代等时期的墓葬393座、瓮棺38座、沟21条、陶窑21座、灰坑1500余 ...

• 研究揭示10万年左右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复杂性

  距今10万年左右的欧亚大陆,主要生活着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类型的古老型人类,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发现有早期现代人化石。近期报道的“许昌人”头骨化石(~12.5-10万年,晚更新世早期),则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兼具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与早期现代人特征的古老型人类,其有可能处于向早期现代人过渡的演化阶段。由于头骨化石所揭示的重要信息,如何从技术与行为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许昌人”显得尤为重要 ...

• 考古正安宋墓 贵州首次发现蛇首人身武士像

贵州省正安“官田宋墓” 闵凯 摄  近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在正安县新州镇茨梨村清理发掘两座宋代石室墓时,发现墓中数量众多的石刻,其中以蛇首人身像、鼠首人身像最为特别,为贵州首次发现。贵州省正安“官田宋墓” 闵凯 摄  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闵凯介绍,“石刻的人物以武士、侍女为主,武士或持弓箭、或使大刀、或握长剑。其中以蛇首人身像、鼠首人身像的武士石刻最为特别,在贵州为首次发现。兽 ...

• 西藏完成拉萨嘎尔琼拉康石碑考古清理工作

为切实加强嘎尔琼拉康吐蕃石碑文物的保护利用,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领导批示,自治区文物局高度重视,由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专家组,自2018年11月中旬起,历时20多天,对嘎尔琼拉康吐蕃时期石碑进行考古清理。目前,野外考古清理工作已顺利完成,正进行资料整理,待形成考古发掘报告的同时,研究制定方案并对嘎尔琼拉康吐蕃石碑实施抢救性保护。

• 陕西关中地区首次发现仰韶晚期环壕聚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8日透露,考古人员对西安马腾空遗址部分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首次发现关中地区仰韶晚期环壕聚落。马腾空遗址文化层堆积可分六层,从仰韶文化晚期开始,经东周延续到隋唐及以后明清等不同时期。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