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空袭将叙利亚三千年的古神庙彻底摧毁

图片来源: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一监督机构称,土耳其最近对叙利亚北部阿夫林地区的库尔德武装发动的空袭摧毁了一座古老的寺庙,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石雕被炸成碎片。美国东方研究院(ASOR)文化遗产倡议部一直在监测叙利亚在战争中文物损毁的情况。据该部门的最新消息,阿夫林以南的安达拉神庙在1月20日至22日之间被袭击后遭受“严重损毁”。该神庙是公元前1000年前阿拉米人所建,当时赫梯帝国瓦解,这一地区的文明正从青铜器时代进 ...

• 中英文化“和合共生”的典范——“秦始皇与兵马俑”特展闪耀利物浦

 2月8日,由中英双方共同策划的“秦始皇与兵马俑”大型特展,在英国利物浦世界博物馆举行盛大开幕式,展览从9日开始对民众正式开放,为期8个多月,预计将吸引45万观众前来参观。这是兵马俑2007年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成功展出后,11年后重返英国,与英国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再次见面。此次展览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后,中英双方举办的首场重大文化活动,也是2018年中英文化交流的重点活动。英国媒体给予高度关注,用“大片式 ...

• “中国文博创意”闪亮德国

新华社法兰克福1月28日电 紫禁城门的门钉、金铺首为设计元素的箱包新颖别致,从敦煌壁画汲取灵感的创意笔记本精美温馨……27日,数千款带有中华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亮相,引起众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1月28日,法兰克福,中国展品引起众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新华社记者邵莉摄)27日至30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10多家文博单位在法兰克福国际纸制品及办公用品博览会举 ...

• 李克强:不惜重金!用最现代的科技手段保护好中华民族瑰宝

“希望大家都能直截了当谈看法、提建议,共同把《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好。”1月31日在中南海举办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开场白中说。当天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总理说,政府当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就是要通过更广泛吸纳民智民力,使政府工作更能识民情、通民意、达民心。在总理鼓励下,多数参会者抛开了发言稿, ...

• 敦煌研究院学者沉痛悼念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

饶宗颐先生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于2018年2月6日凌晨在香港家中逝世。噩耗传来,三危山下,大泉河畔,敦煌研究院的学者沉浸在一片哀悼追思中。饶宗颐先生的逝世实为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损失。我国文化学术界失去了一位学艺双绝的大师,国际学术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泰斗,敦煌研究院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饶先生毕生热爱学术研究,孜孜矻矻,勤奋钻研,笔耕不辍,在古文字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史学、古典文学、词学、音 ...

• 情牵栏外千丝柳,不怕鸣沙没马蹄

得知饶先生溘然长逝的噩耗,多少有些意外。因为就在去年11月18日,我作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开幕仪式。当日,饶老以百岁高龄亲临现场,神态安详,还为先生身体健康而欣慰,没想到这成为最后一次见到先生。短短两月,竟成永诀,无限哀思,化作心香一柱,敬献于先生灵前,以表达对先生的景仰与怀念。首倡山水画西北宗之说饶先生学艺兼修,在敦 ...

• 2017年度新疆考古新发现报告会

2018年2月5日,“2017年度新疆考古新发现报告会”在乌鲁木齐成功召开。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以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博物馆、新疆社会科学院等疆内、外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业务代表与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社会公众

• “秦始皇和兵马俑”展2月8日在英国展出

  据悉,由陕西省文物局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秦始皇和兵马俑”展览,将于2月8日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共展出陕西各地出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类文物120件(组)。这是继2007年后,兵马俑再次赴英国展出。  兵马俑引燃民众激情 预售门票近12万张  作为明星文物,兵马俑当之无愧。从1982年第一个兵马俑专题展在澳大利亚展出后,兵马俑应世界各国人民的热忱邀请而走上了长期的环球之旅,迄今仍盛。 ...

• 唐代宗元陵发现大型下宫建筑基址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考古专家去年对唐代宗元陵的神道石刻和下宫基址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共完成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1处,清理石刻24处,采集文物标本近50件。此外,新发掘出土了27件石刻。专家称,本次发现的元陵下宫1号建筑基址,对研究和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下宫系帝陵重要管理机构  元陵是唐朝第八位皇帝代宗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北部的檀山之阳,依檀山的自 ...

• 挪威冰川融化为考古研究添新证

  1月24日,英国开放获取杂志《皇家学会开放科学》刊发了一项国际研究,研究者通过分析挪威奥普兰郡山地因冰川融化而显现出的古代人工制品,为古代高海拔地区的人类狩猎活动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研究团队对挪威尤通黑门山以及附近其他山地地区不断收缩的冰层边界进行系统调查,发现了2000多件文物,包括纺织品、弓箭、滑雪板等,其中有些文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碳测定显示,这些文物在历史上并非平均分布,有些历 ...

• 引入口述史: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艺传承路径的新探索

  2016年年底,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遍大江南北。2017年4月29日,该片获得第50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评委会特别雷米奖。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部没有当红明星参演,而只有工匠修复师主演,没有曲折的情节,而只是娓娓道来故宫的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修复日常工作与生活故事的影片赢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呢?究其根本,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主题应该是主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文物与博物馆事业蓬 ...

•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2017年,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该工程是国家近年来开展的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之一,因其病害之复杂、保护难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涉及学科之多、参与专家之广,开创了全国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先河。重庆市文物局、大足石刻研究院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 ...

• 中国首次大规模完整展示距今两千多年的晋楚文明

  中国6家文物机构联合举办的“争锋——晋楚文明特展”3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完整的展示晋楚两国文明,660余件珍贵文物涵盖了晋楚争锋的所有时期。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完整地展示晋楚文明。 胡健 摄    在2日晚举行的开展仪式上,古乐演奏家还在现场身着古人服饰为民众带来《晋风楚韵——编钟古乐演奏会》,钟磬、埙、瑟、编钟等古老的民族乐器悠扬悦耳,仿佛将人带回到那个战乱纷争又文化交融的年代。此 ...

• 陕西发现现存最早唐墓山水屏风壁画

墓室西壁山水屏风  1994年陕西富平县文物部门在吕村乡朱家道村的唐高祖献陵陪葬墓区发现一座被盗唐墓,经调查该墓为唐高祖李渊重孙李道坚的墓葬,而墓室内的一组壁画照片在当时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之后相关资料被研究唐墓壁画的学者多次引用。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墓室内的壁画内容丰富,题材独特,其山水屏风壁画为目 ...

• 陕西丰镐遗址发现唯一一处三套间半地穴房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4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当地镐京遗址发现了三座相连通的房址,是丰镐遗址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三套间的半地穴式房子。    据介绍,此次镐京遗址考古发掘清理灰坑57座、水井8眼、墓葬4座、房址1座、陶窑1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小型墓大小仅能容身,较大的墓葬带有二层台,底部有腰坑,坑内埋狗,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其中一座随葬有铭文铜鼎、铜戈、铜衔镳等。此外,当地还出土了铜、石、骨、蚌等各类材质的小件 ...

• 江西南昌发现东汉时期“1大人5小孩”六棺合葬墓

  江西南昌去年7月发现一处距今近2000年的东汉至东吴时期古墓群。历时半年多的抢救性发掘,目前已清理墓葬11座。其中一座东汉古墓为“一名大人与五名小孩”的六棺合葬墓,葬制全国少见。    记者3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上述消息。左图为墓室正射影像图,右图为棺盖打开后正射影像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2017年7月,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一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古墓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闻 ...

•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集中出土百余片卜骨

图为皇城台发掘全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记者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皇城台附近,集中出土100余片卜骨,专家表示可能暗含了皇城台的信仰和宗教功能。皇城台出土的骨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皇城台是石峁遗址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核心分布区,台顶有成组分布的宫殿建筑基址。     ...

• 山东莱州东海神庙遗址完成考古勘探

  考古学家近日完成莱州东海神庙遗址考古勘探,出土了大量建筑和文物遗存,并初步明确了这座祭海“国庙”的建筑规模和布局。  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烟台莱州,在一片杨树林的怀抱中,一抹红墙分外显眼。走进大门,左侧至今仍保存一段庙墙,墙高5.5米,厚1.5米,这是遗址内仅存的地上建筑。右侧有巨石雕刻的赑屃,由于年代久远,石像身体已经严重风化,但脚部和背部的花纹仍清晰可辨。遗址内随处可见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石柱底座和碑 ...

• 陕西发现现存最大唐代陵园建筑基址

唐代宗元陵的神道石马残块(资料照片)。(图片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勘探发掘,唐代宗元陵取得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考古工作者在唐代宗元陵发现的下宫1号建筑基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代陵园建筑基址,对研究、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始于2006年,在唐代宗元陵发现的神道石刻和下宫建筑遗址,可以 ...

• 四川宝墩文化早期水稻成主食 古蜀人把猕猴桃当零食

  成都平原农作物种植演变  新石器时代什邡桂圆桥遗址中发现黍和粟两种旱地谷物占有绝对优势  宝墩文化时期宝墩遗址发掘中辨认出的农作物种子中,水稻种子占了半数以上,粟、黍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水稻已经开始变为主要农作物  十二桥文化时期考古人员在数个遗址中共发现了十多粒小麦和大麦种子  晚期巴蜀文化时期巴蜀先民除了水稻这一主食外,还有零食,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少葡萄属、猕猴桃属、桃、梅、核桃楸等果类  成 ...

• 2017年,新疆考古取得这些新突破

  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所承办,2017年度新疆考古新发现报告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报告会回顾了过去一年新疆考古发掘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王卫东说,2017年,全疆共实施9项主动性考古项目,26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累计发掘遗址面积7410平方米、墓葬927座,出土文物近4500件。  借助此次报告会,记者对这些新发现进行梳理,为广大读者认识和了解新疆提供更全 ...

• 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发现唐代壁画墓

  6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地处陕西关中西部的咸阳市武功县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墓室内壁画大多保存完整,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干画法,为湿壁作画。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唐墓壁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墓室东壁壁画。(图片来源: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该墓葬地处武功县二道塬上,地势北高南低。根据出土的墓志记载,墓主为武周时期始州司马、襄城县开国男苏瑜。墓室东壁壁画局部。(图片来源:咸阳市文物考古研 ...

• 2017年“十大考古”初评启动:40个项目角逐

1月24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啦!今年共有40个发掘和调查项目参加初评最终将通过投票产生25项进入终评据了解今年各单位推荐报名十分踊跃参与热情很高2017年全国经过批准的发掘项目达800多项本次参选的40个项目可谓分量十足优中选优汇集了全年考古的干货而且今年也是“考古成果大年”各类重大发现集中相信竞争一定会很激烈!话不多说快来看初评通知与入围名单吧初评启动通知1月24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 ...

• 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遗产

关心!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遗产 学习小组2018-01-27 09:35:231992评  学习小组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获悉,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情况,是多年来很关心的一件事。良渚文化

• 法国文化部公布文化遗产领域工作规划

 日前,法国文化与新闻部部长弗朗索瓦兹·尼森公布了法国政府文化遗产领域工作规划。“我们的文化遗产星罗棋布,这是每个法国人的幸运,是我们的骄傲;这也是每个地区的幸运,因为文化遗产让其充满魅力。”尼森表示,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工作规划,为法国的文化遗产政策注入新的活力。  以文化立国的法国一向把丰富的文化遗产当作国家名片,这一工作规划的特点在于其不仅涵盖法国本土,还将视野扩展到欧洲。规划中指出文化遗产事 ...

• 大上清宫遗址显真容

  1月21日,“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现场,地面铺设有明代“御窑金砖”。历经四年的考古发掘,中国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显露“真容”。专家们认为,上述遗址是中国自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的皇家宫观。中新社记者王剑摄

• “道教祖庭”大上清宫遗址:规模相当于故宫的一半

  “徐步仙宫里,松筠拂槛齐。”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受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宫观。坐落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大上清宫规模居江南宫观之首,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后因大火焚毁深埋于鹰厦铁路基建废土之下而隐退于历史长河。  1月21日,记者探访大上清宫遗址了解到,自2014年6月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重现天日,历时近4年,遗址发掘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告诉记者,大上清宫 ...

• 考古发现唐玄宗时期“皇子集体公寓”

资料图  “十王宅”位于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边的永福坊和兴宁坊,最初称为“十王宅”,后更名“十六王宅”,出现于唐开元年间,是当时皇子集中居住的地方。1月23日,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对西安一处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天宝三载十王宅瓦”,为十王宅里坊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

• 秦都咸阳城毁于人为纵火 或是项羽干的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了解到,陕西考古人员2017年对秦咸阳城遗址主动考古发掘发现,秦帝国都城咸阳城毁于烈火,是人为破坏。  2017年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在2016年的基础上继续对胡家沟大型建筑基址发掘,对这个建筑的整体结构予以揭露。发掘表明,夯土墙体复原高度近5米、宽约3米、总长110米。出土遗物以建筑材料占绝大多数,包括板瓦、筒瓦、瓦当、龙纹空心砖。同时,出土 ...

• 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昨天(26日),中国世界遗产2019年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的全套提名文件,经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先生代表《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郑重签名之后,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予以提交。这代表着,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唯一项目,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杭州北郊余杭区境内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42平方公里,保护规划区划111 ...

• 西藏史上最高规格文物计划赴京展出

   图为文物运至布达拉宫    工作人员在为文物装箱做准备  中国新闻网讯“在此次赴京参展的西藏文物中,国家三级及三级以上的文物占所有展品的90.8%,规格之高为历史之最。”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巴桑罗布25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其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敏珠林寺等寺庙提供的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近日,西藏自治区博物馆、拉萨布达拉宫、北京首都博物馆等多家相关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布达拉 ...

• 国家文物局印发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文物局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始终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新时代文物工作新局面。一、推动学习宣传贯彻 ...

• 陕西省秦都咸阳考古发现大型国家府库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的富庶时写道“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大意是说:将大鼎当作铁锅,将美玉当作石头,将金子当作砖块,将珍珠当作沙砾,(这些金银珠宝)抛弃得满地都是,秦国人看到了它们,也不觉得十分可惜。但秦朝究竟有多富庶呢?1月2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透露,陕西省考古专家可能找到了证明秦国富庶的冰山一角。   ...

• 浙江绍兴兰若寺墓地考古获得重要发现

浙江绍兴兰若寺墓地考古获得重要发现为目前所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南宋墓地兰若寺墓园和兰若寺寺庙遗址位置图  兰若寺墓地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东部,青龙山与日铸岭之间的峡谷地区,小地名称皇坟山。2016年11月,因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兰若寺水库裸心湖建设项目的开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考古处,对建设规划范围进行考古探勘。至2016年12月底,考古队在兰若寺水库北岸、皇坟山南麓确认 ...

• 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墓主身份公布 为刘贺长子刘充国

1月26日,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在江西考古汇报会上介绍海昏侯墓园五号墓的发掘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在实验室考古阶段,专家在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结合此前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及《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断五号墓墓主身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  这是记者26日从2017年江西考古汇报会上获得的消 ...

• 考古启示中国建设“未来之城”

这是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内的村庄  在雄安新区的安新、容城县,考古学家从厚积的泥土中拾捡起一些装饰着几何线条的红陶碎片。它们来自一些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种种迹象显示:早在7000到6700年前,这片河流纵横的平原已有人类定居,以农业、渔猎为生。  来自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消息说,历时半年多、有众多国家级文博机构参与的雄安考古调查取得丰富成果:在约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保留着早至新石器时代、晚至明清以及近现代 ...

• 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三亚举行

 1月27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文物局水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深海所”)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成立暨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海南省三亚市中科院深海所举行。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海南省科技厅、海南省文物局、三亚市政府代表及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双方成员约50人出席了会议。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2017年5 ...

• 良渚与古埃及同代 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

 良渚被国家考古局定位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也是学术界公认的能证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近日,良渚遗址因为代表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再度受到关注。高高瘦瘦、戴着眼镜的王宁远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也是良渚古城考古团队中核心成员。记者专访了这位痴迷于良渚遗址考古的研究员。  1936年11月3日,良渚遗址第一次被发掘出来,虽然当时只是取得一些石器、陶器等实物资料,但良渚 ...

• 秦咸阳城遗址发现成批编磬

记者2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一组大型国家府库建筑遗迹,出土成批的编磬残片中数十件有刻文,展示了秦代乐府“金声玉振”的规模。  据介绍,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出了一批秦都遗珍。清理和制骨工业有关的遗物,其中骨质遗物600多公斤,包括骨料、坯料、废料、半成品以及各种铁质工具、不同骨器制作环节使用的磨石,可以 ...

• 隋唐长安城考古发现宅邸遗址

记者2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隋唐安仁坊的西南隅发掘出唐代宅邸建筑基址,应是一处达官贵人的宅邸。这是隋唐长安城宅邸遗址的首次发现,对于了解宅邸布局、结构及功能有重要意义。  隋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范围内,几乎全部叠压于现代城市建成区之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隋唐长安城遗址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发掘工作 ...

• 2017年文化遗产领域回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并正式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发布……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而言,无疑是提振士气、令人振奋的一年。    《国家宝藏》开播,文物以明星真人秀的形式走向大众;“长城你造不造”公益计划发布,在“游戏”中普及长城保护知识……这一年又是充满创新、活力的一年。   

• 【新闻动态】考古学家在阿斯旺发现古埃及采矿行政建筑遗迹

▲ 图为埃及国家文物部提供的资料图片,显示了此次发现了两处古建筑遗迹。图片来源:埃及国家文物部。▲ 图为本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之一。图片来源:埃及国家文物部。  1 月 11 日,埃及国家文物部称,在该国南部发现了两处曾用于监管矿区的古埃及建筑遗迹,其历史可追溯至 4400 年前。  据悉,美国与埃及代表团在阿斯旺市 (Aswan) 北部塔尔伊德福 (Tal Edfu) 地区获得了这一发现。  埃及国

•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设古代壁画典型颜料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光机所15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建设古代壁画典型颜料库,将填补中国古代壁画颜料库建设的空白,极大提升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研究水平。  据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171万余件文物中,唐墓壁画是最具特色的藏品种类之一,其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时代序列之完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而西安光机所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研究所之一,在基础光学、空间光学与光谱技术、光电工 ...

• 北魏壁画亮相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魏墓葬壁画摹制作品与云冈石窟部分雕塑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亮相,参观者不仅可以借机一睹北魏时期地下“豪宅”的面貌,还能近距离欣赏来自云冈石窟的菩萨头像、立像等雕塑。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的“主角”是位于大同东郊的沙岭7号墓。这是一座北魏时期的地下“豪宅”, 据墓室出土漆皮文字推测,墓主人系鲜卑人,是侍中主客尚书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这座铲形砖室墓的墙壁上布满了精美的壁画——甬 ...

• 多种科技手段助力西周车马复原

  贺家村西周车马坑位于周原遗址贺家村以北约300米、董家村东约200米、凤雏建筑基址南约百米处。通过试掘初步判断,该车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西周时代最为豪华的车辆,也是2014年周原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之一。1月23日,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2017年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传统发掘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显微摄影、延时摄影、三维建模等科学手段,获取了大量田野发掘现场无法获取的珍贵科 ...

•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全景。图片来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继续进行考古勘探,出土马车12辆和以车饰、构件、车器、马具、马饰、生活器皿以及人身体装饰为主的遗物150余组件,这为西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位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的马家塬战国墓地从2006年度开始连续发掘至今,发掘成果曾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是西戎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成 ...

• 陕西省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出土大量玉器

  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与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经过持续两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发现了房址、灶址、夯土城墙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其中,玉器数量多、种类全,并发现多处用玉器奠基的现象。  芦山峁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西北侧的梁峁上,西邻延河支流陈团沟、新尧沟两条河沟,整体地形呈“ ...

• 陕西延安芦山峁考古发现中国早期宫城雏形

  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延安芦山峁遗址考古工作发现大型房址,这些超大型建筑房址附近发现的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目前仅见于陶寺宫殿区等高等级的区域。考古人员认为,这些大型建筑有原始殿堂的性质,具备宫城雏形。    延安芦山峁遗址考古工作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间三大研究项目之一——“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专项子课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市文物考古 ...

• 中外考古类学术论文如何做到交流无障碍

本期内容整理自《文物》杂志官方英译版(Chinese Cultural Relics)主编关学君老师的主题报告,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学术翻译的原则、性质、定位、话语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考古类学术论文翻译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阐发了对译介与传播的思考和期待。

• 青州地区佛教造像

北魏 永安二年 韩小华造弥勒像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博兴、无棣、诸城、青州、昌邑及惠民等地陆续出土了近千件佛教石造像和百余件金铜造像。自北魏历经东魏、北齐、隋、唐至北宋,时间跨度达500余年,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风格之鲜明,确立了山东作为中国东部佛教艺术中心的地位。尤为难得的是东魏、北齐时期的作品出土较多,并富有地方特色,弥补了这方面资料的不足。由于青州地区处在佛教发展的南北两大板块之间,其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