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临淄考古前置的实践与思考
临淄历史文脉悠长,春秋战国时期曾作为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淄文化遗存丰富,基建考古项目多,参与业务人员数量大。考古前置,即“先考古,后出让”,使土地部门在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时,可以提前避开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点,大大缩短文物影响评估周期,让企业拿地即开工,最大限度减少在施工建设中由于发 ...
临淄历史文脉悠长,春秋战国时期曾作为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淄文化遗存丰富,基建考古项目多,参与业务人员数量大。考古前置,即“先考古,后出让”,使土地部门在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时,可以提前避开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点,大大缩短文物影响评估周期,让企业拿地即开工,最大限度减少在施工建设中由于发 ...
11月26日上午,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浙江)(以下简称“考古标本库房”)落成揭牌仪式在杭州市余杭区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举行。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说,建设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是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浙江推进文博强省、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考古标本库房要建设成为集聚浙江 ...
出土的刑徒俑(资料照片)霸陵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东部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是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其修建时间约为汉文帝前元元年至后元七年。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延续汉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力行简朴,广施仁政,被后世尊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他提倡“薄葬”,明确表示陵墓修建“因其山,不起坟” ...
继夯土基址、排水设施、石铺道路等重要秦汉遗迹被发现后,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进展!近日,记者采访获悉,考古队员在之前发现的高台建筑东部发现一处“下沉式房间”,他们推测该“房间”或与之前发现的三列并排的陶管道相关,2024年琅琊台遗址发掘工作将围绕该“房间”周边展开,旨在探索该“房间”的用途,为全面了解山顶高台建筑的形制提供有效信息 ...
河南汤阴文博书院汉代墓群图片来源: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于铭悦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08月刊汉代墓葬航拍汤阴文博书院汉代墓群位于河南汤阴县长虹路与文昌路交叉口东北。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52座。本次发掘的汉代墓葬,均为中小型 ...
增城朱村街新屋岭唐墓发掘简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载《广州文博》2023年)一、地理位置和发掘经过2017年1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受广州市增城区土地开发储备中心的国有土地出让,对增城区朱村街朱村村凤岗村543.508亩地块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该地块占地面积浔362338.0978平方米,位于增城区花都朱村街北部,地块北部山岗名为新屋岭,勘探时候 ...
江苏崧泽文化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物局22日下午在杭州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江苏东山村遗址最新考古收获对外发布。考古队员在遗址内发现崧泽文化晚期的大墓M125,该墓的发现,填补了环太湖流域没有该时期大墓的空白,对聚落的发展演变及社会发展程度的认识新增了重要资料。崧泽文化晚期大墓M125东山村遗址位于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 ...
2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浙江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本次发布会聚焦长江下游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发布的三个项目分别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整体研究进展、江苏东山村及寺墩遗址考古研究、安徽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目前,通过对凌家滩、寺墩、福泉山、玉架山、良渚等中心聚落和中初鸣、磨盘墩、 ...
2024年11月22日下午,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了“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本次汇报的三个项目分别为浙江良渚遗址考古新发现与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江苏东山村遗址和寺墩遗址考古研究、安徽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浙江大 ...
黄安遗址位于滕州市北辛街道黄安村西南,东南距滕州市政府约2.5公里。该区域地处泰沂山系西侧,东部多低山丘陵,西部多平原。遗址所在区域整体地势较平坦。通过发掘和大面积揭露,发现遗址整体呈椭圆形,东西向最大径约190米,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为做好滕州市国资·樾风华西区项目东北地块的文物保护工作,2023~202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两次对该 ...
文字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是传统金石学研究的主要工作。1899年甲骨文发现,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院”)开始在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发掘,小屯宫殿宗庙、西北冈王陵区的发掘,复活了文献中的商王朝。在疑古思潮背景下,学界逐步形成一种共识:考古学是揭开我国上古历史的钥匙。中研院历史语言所在安阳发掘的同时,北平研究院也在周人故地宝鸡 ...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发现的北朝墓葬及出土器物的类型学分析,将北京地区发现的北朝墓分为三个时期:北魏占据北京地区之后至政权迁都洛阳之前、北魏迁都洛阳后至东魏灭亡和北齐时期。北京地区北朝墓葬的文化面貌与汉晋时期截然不同,此时对墓葬风貌的重塑开启了隋唐及以后丰富多彩的墓葬文化的先河,在“汉唐之变”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 ... ...
出土文物与里耶秦简中的“迁陵、洞庭郡、马封泥”迁陵为县,最早的传世文献记载是《汉书》。《汉书·地理志》“武陵郡”诸县条目下记为“武陵郡,高帝置。县十三……迁陵,莽曰迁陆。”历代地方志书的记载也多以此为据,认定保靖建县始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时称迁陵县,县治设今龙溪乡乳香岩(今四方城),属武陵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从2024年3月开始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塘北遗址进行第二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2024年发掘区位于地块北部,主要发现崧泽文化时期土台1处,遗迹以墓葬为主;以及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西周、春秋时期的生活遗存,另发现“后马桥文化”时期的大片红烧土, ...
魏家崖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队供图) 宝鸡日报讯(记者 胡宝林)秦文公营建的都邑汧渭之会在何处?11月23日,带队在宝鸡魏家崖遗址进行了三年考古发掘的西北大学教授梁云宣布:“基本可以确认魏家崖遗址就是秦文公营建的都邑汧渭之会。”梁云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四单位于宝鸡市陈仓区举办的“都邑、陵墓与祭祀——宝鸡地区秦文化考古新发现研讨会” ...
世界考古考古动态2024.11 Part 01.维京人会像这样将象牙的“包裹”运回欧洲。图片来源:Mikkel Høegh-Post,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原文链接:https://arkeonews.net/research-reveals-how-vikings-possible-earliest-trade-with-indigenous-north-americans-before-columbus/ Part 02.图片来源:Reuters原文链接:https://arkeonews.net
太平遗址是迄今为止在关中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龙山时代环壕聚落遗址,为了解黄河中游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清晨的阳光照亮薄雾,远望过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太平村东侧的太平遗址坐落在秦岭北麓向渭河谷地延伸的一处开阔平坦的河流阶地上。日前记者寻访太平遗址考古进展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庆元小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松源街道庆元大道以南的山岗,北距松源溪约400米。因庆元五都香菇小镇工业区块(熊山区块)开挖项目涉及小熊山山岗,该山岗未发现文化层,但地表可见陶片,为了解是否有先秦时期墓葬等遗迹,2023年9月至11月,由施工方安排挖机,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庆元县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指导下清除表土,并刮面和寻找遗迹, ...
UNESCO发布《世界遗产气候行动最新政策文件》图片来源:《世界遗产气候行动最新政策文件》报告发布2023年11月于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遗产气候行动最新政策文件》(Updated Policy Document on Climate Action for World Heritage)。该文件强调了保护世界遗产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缔约国 ...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域(青藏高原、天山南北、蒙古高原)以及中央欧亚民族、历史、语言、宗教、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自2007年创刊以来,一直广受学界的好评,并于2023年入选CSSCI来源集刊。自2021年起,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截至202 ...
▲修缮后的山西沁县永寿寺。图为沁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提供“啪、啪、啪”,赤脚踏在石板上的声音,91岁的闫俊良老人始终忘不了,那是童年在村中永寿寺读书时的一段记忆。山西长治沁县漳源镇西倪村西北角,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寿寺坐落于此。寺庙曾用作学校、粮仓。闫俊良儿时就在这里读书,晚上也睡在这里。2021年,一场罕见的暴雨造成永寿寺天王殿倒塌,正 ...
薄太后南陵继承了战国秦“独别葬”的宣太后、夏太后的陵墓制度,并受到汉初合葬帝陵的吕后、窦皇后陵墓的影响,陵区由陵园、陵邑等组成。陵园中心为“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附近设置有外藏坑、礼制建筑等,该陵墓显然是按照后陵规制规划营建的。 薄太后南陵是汉王朝第一座“独别葬”的太后陵墓。薄氏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并未做过皇后。 ...
考古测绘是指在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过程中,对遗址的位置、分布、范围、周边地形水系、标志性地物和发掘探方以及地层堆积、发现的各类遗迹、遗物的测量与绘图工作。根据测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遗址测绘与发掘区测绘。考古测绘由测量与绘图两部分组成,采用科学的测绘方法,规范操作各种测绘工具、仪器,进而获得精确的测量数据是开展绘图工作的基础,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8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文物保护法为何重新修订?这部法律将如何更好在文物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发挥作用?“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看点一:时隔20余年再次修订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颁布实施,2002年进行第一次修订。此次再次修订,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1月8日修订通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2017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024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 ...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3日晚,2024年ICOMOS年度大会暨科学研讨会在巴西欧鲁普雷图(Ouro Preto)联邦大学艺术与会议中心开幕。ICOMOS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欧鲁普雷图市长安吉洛·奥斯瓦尔多·代·阿劳约·桑托斯,巴西ICOMOS主席弗拉维尔·卡萨拉德等嘉宾出席并致辞。ICOMOS China常务理事刘克成、ICOMOS China秘书处、故宫博物院等中国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
为了纪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十周年,11月15日,由西安市文物局主办,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WHV)项目——模拟世界遗产大会”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召开。活动现场此次“模拟世界遗产大会”是在世界遗产志愿者(WHV)框架下,由IICC-X与国 ...
石砌墙垣守岁月,木雕斗拱承古魂。陕西历史底蕴深厚,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陕西古建筑正是这些宝贵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它们见证了辉煌壮丽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价值。省文物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全省49058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有6702处。据统计,陕西现存古建筑年代始于汉,下至明清;类 ...
刻有“密”字的陶片,各式各样的“珪币”,云纹瓦当等建筑构件,规模庞大的模型车马遗存……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在下站遗址发现祭祀坑1400余座,遗址内丰富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下站遗址发掘现场(资料照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畤祭是秦的祭祀传统。秦文公东进关中后,秦在雍(今宝鸡地区)先后设置鄜畤、 ...
西安博物院“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璀璨开幕,一件来自隋代的透影白瓷杯惊艳亮相。该杯不仅以其独特的美学魅力和历史价值,让人们再次惊叹于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也让观众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1西安苏统师墓出土透影白瓷杯(资料照片) 西安博物院展出的这件透影白瓷杯,出土于西安机场附近一处非 ...
11月13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组织举行“千年古都 诗意长安”西安大遗址保护主题新闻发布活动。邀请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副主任毛新亮介绍有关情况,并到各点位进行实地采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介绍,西安地区遗址资源丰富,重要 ...
11月13日,记者13日从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千年古都 诗意长安”西安大遗址保护主题新闻发布活动获悉,该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推动全市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表示,大遗址保护利用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该市把大遗址保护 ...
近日获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考古又有重大成果,新发现的11座粮仓为印证太仓粮食储量的超大规模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大白杨村,地处龙首原高地之上,唐长安城北禁苑之内,汉长安城东南。2012年,此地发现粮仓遗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粮仓10座, ...
2023年6月至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柳州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柳州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凤岩遗址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凤岩遗址上部地层堆积剖面凤岩遗址下部堆积出土兽骨、牙齿上部堆积由早到晚划分为四个文化 ...
在洪都拉斯西北部的密林中,隐藏着一片玛雅文明遗址科潘古城。古城遗址占地约2平方公里,被认为是玛雅文明中最精美、规模最宏大的中心城邦之一。中洪联合考古队合影中洪联合考古队成员李默然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时说,这处贵族院落编号为8N-11,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属于仅次于王宫级别的贵族居址。在对一处建筑进行发掘的过程中,考古队有一 ...
为强化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助力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8日至10日,“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24年会”在广州举行
20世纪末至新世纪初,跨国际间的考古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尤其得益于张光直先生于1970年代出版的《古代中国考古》,使西方学者逐渐了解中国史前史。他还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开设中国考古的专业课程,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中国考古教育人才,都致力于中国考古的教育与研究,为中美在考古学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大背景下,西方不少高校也将中国考 ...
酒厂沟遗址发掘区航拍图(上西下东)2023年7月至10月,经国家文物局审批,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海林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考古队,对海林市酒厂沟遗址已暴露遗存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分Ⅰ、Ⅱ两个发掘区域,第Ⅰ发掘区位置相对较高,在被破坏的场地的西侧,南北长12、东西宽6.5米;第Ⅱ发掘区位置相对较低,在被破坏场地的南侧,东西长9、 ...
2022年7月—10月,为配合南京市南部新城油库公园的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地块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地下埋藏有大量古代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11月起对该项目地块内勘探发现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计清理出由汉至清代墓葬395座,以明清土坑墓居多,出土瓷器、铜器、陶器、金器等遗物300余件。其中,东吴张昭家族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张红榛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是红河南岸哀牢山余脉以哈尼族、彝族等世居民族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同耕共创的近百万亩梯田农耕文明生态奇观。红河哈尼梯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模式,展现了当地民族的生存智慧,为人类不同群体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和 ...
从定州到苏州:古代缂丝兴衰录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范健泉今年5月,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策划了“新九州”系列展览,依次陈列古代“九州”各阶段的代表性文化,一隅之间就可饱览各地文化遗存,让人期待。首个展览为“定州”展,其中的“缂丝”与两地颇有渊源。中国丝织品种类繁多,大多采用“通经通纬”的织法,即所有纬线需通过经线。缂丝采用“通经断纬 ...
“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展览赏析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潘璐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时千余年,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城市。汉唐时期的长安,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节点,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以及海纳百川的胸襟,成为当之 ...
八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赭阳街道程庄村,潘河西岸,因八里桥而得名。三里河与潘河在遗址北部交汇,融入潘河后从遗址东部向南流去。遗址地处南阳盆地东北隅,扼守中原地区经南阳盆地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区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该遗址是目前豫南地区发现的二里头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核心聚落。在“考古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王娟李斌,湖北省钟祥市明显陵管理处处长,1992年调任明显陵管理处工作至今。他32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明显陵文物保护工作,坚持文物安全第一和活化利用,积极推动明显陵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他的带领和参与下,2000年,明显陵作为明代皇家陵寝代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守初心 健全机制为文物一路奔波 李斌任明显陵管理处处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任福鑫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历史上曾三次建都、四次筑城,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全国首批文物工作先进区。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渝中区在普查试点工作中先试先行,不断优化普查工作方法,在普查过程中大胆创新,将多种数字化应用贯穿文物普查、保护、展示利用全过程,建立高 ...
2024年10月,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原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发掘了一批唐宋墓葬,墓葬较有代表性,现将几座典型墓葬简介如下:M35为一座唐墓,位于工地的南部,方向186度,是一座带台阶墓道的土洞墓,墓道较长,墓室较小,墓道长7.2米,宽0.72-0.76米,最深处2.5米,墓室底部长2.6米,宽2.28米,墓室后部有棺床,棺床长 ...
巴库古城获2024世界遗产城市奖 在 OWHC第17届大会上,阿塞拜疆巴库古城 Icherisheher获2024年度世界遗产城市 Jean-Paul-L’Allier奖。评委认为:可汗宫建筑群修复工程、古城内建成的最大公园,以及无障碍和宜居公共空间的整合,使这座世界遗产城市成为可持续遗产管理、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和改善居民福祉的典范。项目中的地方居民参与,以及可汗宫博物馆的新 ...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城市的发展,许多地区以建设遗址博物馆的方式保护和利用遗址。陕西作为考古大省、文物大省,遗址星罗棋布。1958年,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建成开放,开遗址博物馆先河。遗址博物馆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和专业专题博物馆不同,考古遗址作为探寻历史源流的“第一现场”,能够更直观地向观众展 ...
“快来看,壁画上的这只仙鹤也太漂亮了吧!”日前,来自杭州的游客温女士在西安博物院参观时,被“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上一幅唐代壁画“仙鹤图”深深震撼了。记者了解到,首次展出的仙鹤图壁画于2018年出自西安东郊的一座唐代壁画墓。除了仙鹤图,该壁画墓还出土了侍女图、朱雀图、玄武图,特别是甬道与墓室北壁宠物犬的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