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聚焦城市考古重要成果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此次会议聚焦于城市考古重要成果。绍兴稽中遗址发现有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出土“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 ...

• 四项历史时期城市考古重要成果再现战国至明清历史发展脉络

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揭露出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推测为明万历淮关榷使所筑“陈公新路”……近些年,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落实“先考古,后出让”,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各地基本建设考古发现并成功保护了大批文物,取得重要成果。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 ...

• 新发现 | 山东淄博城西新村遗址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

城西新村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城西新村社区南部,地处鲁北地区山前平原地带,西距孝妇河5公里、东距涝淄河3公里。遗址平面近椭圆形,东西长径150、南北短径12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西新村遗址位置示意图城西新村遗址发掘区全景照二、遗迹遗物情况清理各类遗迹249处,包括墓葬93座、灰坑129个、沟8条、井18眼、窑1座。出土陶、石、骨、 ...

• 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

6月18日,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研究部署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出席并致辞。关强指出,“十四五”以来,大遗址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政策保障持续增强,考古研究和系统保护成果突出,融合发展更具魅力活力。关强强调,要 ...

• 新发现 | 广东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西樵山遗址群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自1958年发现以来,中山大学、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群开展了多次的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1960年贾兰坡先生提出了“西樵山文化”的概念,遗址群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其性质被认为是多处重要的石器加工场,但由于缺乏系统工作,西樵山遗址群及“西樵山文化”的具体内涵与年代认识均不清晰。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南 ...

• 新发现 | 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持续生存到距今约4万年前

近日,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此项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成果于7月3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丹尼索瓦人是一支已灭绝的古人类,与曾经遍布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距 ...

• 陕西首个长城遗址公园将于年底在定边完工

文章来源:榆林日报发布日期:2024-07-09 08:56日前,从定边县委办获悉,陕西首个长城遗址公园——定边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的80%,二期工程将于7月底开工,计划今年底完成整体建设。定边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是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首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依托国家级重要长城点段——明长城盐场堡镇段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资1.23亿元,于2 ...

• 申遗成功五年来“对话”多国世界文化遗产 五千年良渚大步走向世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摇慧敏 王媛媛西班牙嘉宾考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来源:良渚遗址管委会2024年7月6日,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也是第五个“杭州良渚日”。当天,中国的良渚古城与西班牙的托莱多古城在余杭良渚进行“对话”——中西嘉宾围绕遗产保护的创新与未来、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等领域展开探讨。申遗成功五年来,良渚遗址持续开 ...

• 洛阳将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

 6月26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洛阳召开。会议发布信息,洛阳将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积极推进万里茶道、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  2024年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唯一的“双申遗”城市,受到世界瞩 ...

• 中国大运河(洛阳段)申遗成功十周年大事记

游客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沉浸式游览  ●2006年5月  国家文物局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将“京杭大运河”正式更名为“中国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正式列入大运河申遗工程。中国大运河(洛阳段)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3月29日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获批,含嘉仓遗址和回洛仓遗址被确定为“立即列入项目”,通济渠——洛河 ...

• 陕西洛川考古发现秦人大型公共墓地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0年3月—11月,为配合黄蒲高速(黄龙—蒲城)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公路所经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发现的月家庄墓地是目前为止陕西发现位置最北的秦人大型公共墓地。月家庄墓地位于陕西省洛川县月家庄村南,调查勘探发现,墓地范围东西最宽450米,南北长1200米,初步估计墓葬总数达上千座。此次考古共发掘小 ...

• 壳丘头遗址群:史前文明的海洋曙光

作者:周振宇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4月28日 第11版)  壳丘头遗址群包括福建平潭岛的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距今7500年至3000年。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我国台湾地区扩散的重要出发地。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深化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 ...

• 聚焦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考古新成果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一号沉船核心区摄影拼接图文物提取采写:李瑞 赵军慧

• 考古新发现:“结构最复杂、千年不沉降”的宋塔地基

浙江省嘉兴市的东塔寺遗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在“史上结构最复杂、千年不沉降”的东塔塔基遗址里,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大缸的模样。东塔寺遗址考古工地现场,大棚下为东塔塔基遗址2019年至2022年,嘉兴市文物部门对遗址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了一些遗迹遗址。2023年9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

• 欧洲地区2023年度重要考古发现速览

法国雷恩洞穴发现一种前所未知的智人头骨在法国雷恩洞穴发现的一块人骨可能代表着一支前所未知的智人谱系。该洞穴被认为是欧洲最迷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拥有丰富的尼安德特人的遗迹。该洞穴下层为尼安德特人生活时期的堆积,而上层代表解剖学上的现代人(AMH)居住的时期。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中间层,表明两种原始人类曾经共存。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块 ...

• 中外联合考古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5月29日,中外联合考古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听取有关单位的成果汇报、交流经验,就今后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关强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蓬勃开展,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服务外交大局,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关强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共建“ ...

• 探索创新:1950—2024西安文化遗产保护

西安是中国千年古都,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世界东方古都的典范。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西安在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了一个探索者角色。1951年,在新中国建设高潮中,西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冷静地将城市发展区避开历史城区和主要遗址区,较好地处理了古迹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保护西安城市文化遗产创造了根本 ...

• 郑州商城遗址保护

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发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的历史文化遗存,郑州是东亚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是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是中国统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是中国城市文明最早走向繁盛的核心地区,还是华夏传统文化体系形成发展与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核心地区。郑州商城正是这些文化遗产中的灿烂明珠。1955 年, ...

• 考古揭示皇城西南部建筑基址——金上京遗址2023年发掘收获

金上京遗址即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阿什河左岸。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京城作为金代五京之一,是金王朝早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公元1115年),至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迁都至金中都燕京(今北京),金朝以上京为都城,前后经历四朝皇帝统治,历时达 ...

• 西北大学考古队发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打开泾河流域商周文明一扇窗

2023年,地处泾河流域的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头遗址是黄土高原商周时期文明化进程的缩影,展示了商周社会的更替、人群的融合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发现为陕西泾河中游商周文明的研究打开了窗口,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中泾河流域商周时期的空白。这背后,有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付出的大量心血。探寻遗址下的文明密码西头遗址 ...

• 新疆托库孜萨来遗址(唐王城遗址)

新疆托库孜萨来遗址(唐王城遗址)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杨睿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04月刊古地貌调查所见三河交汇于遗址所在区域托库孜萨来遗址(唐王城遗址)位于新疆图木舒克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 团 4 连,建置于南北走向的托库孜萨来塔格山与包尔其山形成的巨大豁口北部、托库孜萨来塔格山南端。遗址战略位置 ...

• 又一汉代帝陵披露:基本确定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是汉桓帝宣陵

又一汉代帝陵披露:基本确定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是汉桓帝宣陵澎湃新闻2022-06-19继去年12月“陕西西安灞桥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之后,又一汉代帝陵基本确定。河南洛阳的考古工作者近期披露了详细情况。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据河南洛阳日报社旗下洛阳网消息,6月15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考古洛 ...

• 深藏地下的贵港文明史——贵港城区考古70年回顾

▲贵城遗址考古现场。(记者张智荣摄)贵县古墓葬群位于贵港城区范围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63年2月26日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分布范围大致南起郁江右岸南江村,北到南梧二级公路北边耕地,西达贵糖原址、西江农场场部,沿风流岭、大公塘,经旧飞机场,迤东至罗泊湾、南斗村和铁路桥,南北约4.5公里,东西约7.5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古墓群分布密 ...

• 2023年度宁波地区考古工作撷萃

2023年,宁波地区共开展配合基本建设考古调查387项,勘探44项、发掘12项,奉化陈王遗址、余姚杜义弄汉六朝遗址获评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有力促进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此外,还联合开展余姚井头山遗址二期和镇海口海防遗址(江南部分)之靖远炮台主动性考古发掘。现按年代早晚将其中五个发掘项目择要介绍如下:余姚上钱遗址古稻田—— ...

• 在赓续历史文脉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赓续历史文脉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求是》杂志编辑部“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 ...

• 新发现 | 山东日照大庄子汉墓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大庄子墓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大庄子新村东台地,阿掖山北麓,向东直线距离黄海约3.5公里,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庄子墓地位置图墓地地表原有两座封土,其中一号封土保存较好,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经勘探其下埋藏墓葬10余座。二号封土受早年生产破坏,目前已基本不存。为配合日照市科施佳园区扩建工程,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水下 ...

• 青岛申遗,保护与更新互促共荣

▲青岛中山路老城区建筑里院与海岸港口铁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文化繁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也对城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式和路径,是治理城市问题、修补发展短板、增强城市能级的过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但不是城市更新的阻碍,还可以是城 ...

• 2023年度黑龙江省田野考古新成果

2023年,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总目标,以“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为抓手,科学统筹大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和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加快推动考古成果阐释与转化,考古工作再上新台阶。2024年1月23日 ...

• 柳州首次发掘清理出史前墓葬,距今三四万年!

4月8日,记者从柳州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获悉,我市凤岩遗址发掘有重大进展——首次发掘清理出一座距今三四万年的史前墓葬。该墓葬的发现为认识柳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早期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人类体质特征提供重要资料。陈坚(中)带领记者探访凤岩遗址。中国文物报社新媒体平台“文博中国”也以《广西柳州凤岩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为题报道了此事。该 ...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勾勒文明脉络 夯实自信根基

从数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珍贵遗存,到明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深海藏珍;从坐落在广袤中原的高等级墓葬,到东南沿海岛屿的水稻遗存……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公布。入围的10个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探索未知多项发现填补历史空白此次入选的新发现,将 ...

• 新发现 | 南京江宁华西村战国至六朝墓地

发掘位置江宁镇位置示意图工作概况南京江宁华西村古代墓葬分布图为配合新市镇项目建设和土地出让计划,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陆续在项目区域内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015座,出土文物近6000件(组),墓葬时代自战国绵延至明清。其中,战国汉六朝墓为此次发现之重点,初步统计有688座,共出土文物5700余件(组),另有部 ...

• 新发现 | 黑龙江大庆九间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九间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九间村西南,该遗址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1000米,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首次发现该遗址。在葡萄花公社九间大队西南1公里处的高岗上,散落有大量的灰色瓦当和陶片,通过辨识筒瓦、板瓦、瓦当上的纹饰及建筑构件的特征,当时大体认定这是一处辽金时期的遗址。2017年,大同区文化 ...

• 柳州凤岩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2023年6月至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柳州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柳州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凤岩遗址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遗址远景凤岩遗址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白莲街道大桥社区法山村东南的罗汉山上。罗汉山是一座石 ...

• 最新发现!失传两千年的《乐经》简牍找到了

湖北荆州王家嘴798号楚墓出土《乐》简从2019年至今,湖北省荆州市陆续出土大量战国简牍,这是近年来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简牍的修复、整理和研究工作也引发世界瞩目。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近日在央视《简牍探中华》节目中,独家发布了关于这批战国简牍的最新研究成果。据王明钦馆长介绍,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王家嘴墓的楚墓中发现3200余枚战国简牍,其中160 ...

• 我国全面启动文物卫星遥感执法监测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年,国家文物局全面启动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工作,重点监测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月21日,国家文物局在2023年度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明确,各地要组织协调文物本体及保护区划地理信息落图、地物变化实地复核、违法案件督办查处等工作,与属地自然资源部门对接,共享卫星遥感资源,逐步推进本地区 ...

• 希腊发现1800年前的阿波罗神像

在希腊古城腓立比的遗址里发现了一尊精美的阿波罗头像,其用大理石雕刻而成,头上戴着树叶花环,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或3世纪,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希腊古城腓立比所在位置在公元8-9世纪,它还是一座宏伟喷泉的装饰。阿波罗头像考古团队今年还发掘出了大理石铺成的城市道路遗迹,在其表面发现了皇帝利奥六世(公元886年至公元912年)的硬币,这有助于确定 ...

• 中国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考古·保护与申遗国际研讨会举行

胜景随春至,申遗谱新篇。3月28日上午,中国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考古•保护与申遗国际研讨会在陶溪川国贸饭店举行。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胡雪梅致欢迎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省申遗专项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丁新权和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会长姜波、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世界遗产处黄晓帆先后致辞。景德镇市副市长 ...

• 周飞亚 | 考古新发现与新趋势

日前,202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评选结果发布。这10个项目是2023年田野考古的突出代表。终评会现场,专家感叹:近几年“十大”评选总是难分伯仲,今年是“最难评选”的一次。参加终评的22个项目涵盖的时空跨度之广前所未有,既有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又有八九十年前的东北抗联革命遗迹,既有海拔4700米的青藏高原洞穴遗址,又有水下1500米的南海 ...

• 我国科技考古团队复原古代帝王容貌:头戴帝冕、不怒自威

头戴帝冕、清瘦英武、不怒自威——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携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正式公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及相关考古成果。这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赋予历史以鲜活气息。史书记载,宇文邕(公元543-578年)出身鲜卑族裔,统一中国北方后,他雄心勃勃准备“平突厥、定江南”,可惜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与武德皇后阿 ...

• 从闺阁、庭院到郊野,古画中的女性生活空间

古代女性的生活空间主要通过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呈现。本文通过梳理和展现一系列收藏于各大博物馆中的,与女性相关的中国古代绘画,直接而具体地呈现古代女性生活空间之演变。从“闺阁”到“庭院”和“郊野”,如何解读女性的生活空间?同时这也是女性题材绘画的一个研究和观看视角。本文节选自《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由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编著 ...

• 两千多年前的秦吏“喜”长啥样?湖北首次公布其3D复原像

相貌端正、身材匀称、有点“职业病”……湖北省博物馆日前正式公布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3D复原像,及睡虎地出土人骨综合研究成果,还原出一位秦代基层官吏勤勉的鲜活形象。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揭开了秦朝法律的神秘面纱,后曾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2019年开始,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

• 画中美人、闺阁日常……看清代江南女性的生活美学

3月26日,“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生活与艺术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对外展出。该展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湖州博物馆联合主办,通过女性题材和女性作者的书法绘画作品、首饰、服饰、红妆以及用于闺阁陈设的清供等百余件(组)文物,展现清代江南女性独有的艺术美感。展览现场展览以清代为时间轴,江南为空间背景,分为“画中美人”“镜里容颜”“ ...

• 当明代水绘灵石相遇“乾元二年”溪石

杭州西湖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石丑而文:古代赏石艺术特展”(1月8日-4月8日)开幕以来,近悦远来,颇有影响,将延期至4月8日闭幕。在这一特展即将收官之际,主办方又征集到数方重量级的藏石入展,其中两方带有题刻的古石,相隔千年对话,实为千载难逢的机缘:一方为西泠印社镇馆之宝的明代灵璧石“水绘灵石”,曾经“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及近代吴昌硕两位 ...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等入选

今天(2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正式揭晓“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十个项目分别是: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跋山遗址8米厚地层堆积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祠堂后山遗址功能区分布图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玉璜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郑畈水坝剖面清理情况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出土金覆面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寨塬盖夯土建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 ...

• 中华文明特性的生动注脚——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亮点扫描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出土的陶器。(资料图片)壳丘头遗址群包括福建平潭岛的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距今7500年至3000年。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我国台湾地区扩散的重要出发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振宇介绍,这个遗址群展示了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生计模式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在各时期遗 ...

•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1月30日,“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遗址等6个 ...

• 长江中游商代陶器展暨国际研讨会召开

  2023年1月29日,长江中游商代陶器展暨国际研讨会在湖北考古博物馆正式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有关高校和文博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胡传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常怀颖、武汉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批重大成果发布

  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2024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在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取得的首批重大成果。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致辞 朱高磊/摄  甄占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时代号召,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彰显了我们党促 ...

• 融东贯西 连北通南——安徽郎溪县磨盘山遗址考古发现与认识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遗址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处于皖南山地、宁镇山脉、宜溧山地和长江围成的低地的南部边缘。遗址北有郎川河流过,郎川河发源于皖南山系的广德市东南部山区,与太湖南部水系相通,向西北注入南漪湖,然后经水阳江流入长江。因此,遗址可与长江水系、环太湖水系连通,正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 ...

• 2023年历史学研究发展报告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月7—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史学工作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守正创新、奋力开拓,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