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全球世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

摘要: 2024年7月21日~31日第4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代表现场参会。7月23日,大会进入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一、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总体情况本届会议共审议124个项目的保护状况报告,其中:57项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根据《操作指南》要求每年审议;59项为此前大会要求提交保护状况的项目;8项为 ...


2024年7月21日~31日第4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代表现场参会。7月23日,大会进入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


一、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总体情况


本届会议共审议124个项目的保护状况报告,其中:

57项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根据《操作指南》要求每年审议;


59项为此前大会要求提交保护状况的项目;


 8项为自上届大会以来新增的保护状况审议项目。


在124个项目中,4项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要求进行后续跟进的项目。

(注:本届大会未涉及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报告)


 表1:《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项目分布情况

表2:提交保护状况报告的一般项目分布情况


第4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图片来源:高晨翔)


二、世界遗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届大会审议的124个项目所面临的影响突出普遍价值的负面因素多种多样,每个项目平均受到5种不同负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叠加作用于遗产。在各类负面因素中,冲突、重建、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发展或城市压力带来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发展压力


世界遗产委员会审查的保护状况报告表明,发展压力仍是威胁世界遗产地的关键因素。从小规模住房项目到大型基础设施开发(包括道路和水坝)、城市发展与扩张、采矿、边境围挡设施的建设,以及世界遗产地内部或周边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都对世界遗产产生不利影响。应对这些发展压力需要强有力的治理和立法措施,以及对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尊重,以确保发展规划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要求相兼容。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以下工具和方法可用于应对遗产的发展压力:

1.利用《历史城市景观建议书》管理城市发展

世界遗产委员会此前已呼吁缔约国在城镇类世界遗产实施2011年的《历史城市景观建议书(HUL)》(第37届、第38届、第39届、第41届、第44届、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议),作为管理来自遗产地及其更广泛环境中的发展压力的工具。鼓励将管理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尤其是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遗产地图(UNESCO Urban Heritage Atlas)这一数字工具。

2.定期评估遗产管理有效性

评估世界遗产的管理体系对于确保管理效果至关重要。这种评估应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并每隔一定时间机制性开展,以便为管理规划的定期更新和其他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计划提供依据。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CROM、ICOMOS和IUCN联合发布的《提升我们的遗产工具包2.0》(简称EOH 2.0)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估方法,帮助世界遗产地评估其管理效果,主要关注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否得到维护和管理目标是否实现。

3.开展遗产影响评估

根据《操作指南》要求,有效的管理体系应确保对遗产区、缓冲区,乃至更广泛环境中的拟开发项目进行充分评估,以明确这些项目对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潜在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邻国的开发项目也可能对本国遗产产生负面影响,本国境内其他国家企业开展的工作同样可能对遗产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项目同样需要纳入评估体系。2022年更新的《世界遗产背景下的影响评估指南和工具包》为实施评估提供了技术路线图。

4.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廓清遗产区划

在弗拉芒地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的支持下,世界遗产中心开发了一个在线地理信息系统(GIS)监测工具,链接到现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库,基于缔约国在该地区第三轮定期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遗产及其遗产区、缓冲区的边界。目前第一阶段建设囊括了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世界遗产。该平台旨在通过展示遗产区和缓冲区的边界,促进世界遗产地的监测和管理。

(二)气候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陆地、淡水、冰冻圈以及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损害,损失越来越不可逆转”。气候变化不仅对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构成重大威胁,也影响着世界遗产社区的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而且这种影响愈发严峻。

包括强降雨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在所有地区都变得越来越常见。2022年,巴基斯坦的暴雨损坏了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Archaeological Ruins at Moenjodaro)和塔塔城的历史建筑(Historical Monuments at Makli, Thatta);2024年,阿富汗的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遗址(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遭遇严重洪水。在另一些地区,如廷巴克图(Timbuktu),沙漠化正成为遗产保护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为使用传统材料带来了新挑战。2023年9月,副热带风暴丹尼尔袭击了利比亚东北部,对昔兰尼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Cyrene)造成多重影响。这些日益增加的负面影响凸显了制定灾害风险管理规划和负面影响缓解措施的必要性。

2023年11月,第24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的《世界遗产气候行动政策文件》概述了世界遗产气候行动目标,即气候风险评估、气候适应、气候减缓以及知识共享、能力建设和意识提升,并提供了在不同层面实施行动目标的指导方针。

为促进政策文件的实施,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正在制定《世界遗产气候行动工具包》的草案,其中包含一系列工具,以支持缔约国、遗产地管理者和其他遗产从业人员实现政策文件的行动目标。该工具包将于2024年底由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协调完成,此后,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支持工具包的应用,包括开展培训和能力建设。


(三)冲突


冲突(包括武装冲突和内乱)继续对许多世界遗产地产生重大威胁。目前《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56项遗产中,约一半是由于与冲突相关的潜在或已确认的影响而被列入的。

在苏丹,2023年4月爆发的冲突使遗产面临损害、掠夺和疏于保护的风险;

加沙地带的冲突对文化遗产的影响仍然令人担忧,据统计,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已有至少50处遗产受损,包括预备名单上的安塞顿港(Anthedon Harbour);

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的安全形势再次恶化,特别是维龙加国家公园(Virunga National Park)的大部分区域正处于武装组织控制之下,持续的冲突导致多起悲剧性死亡,公园的大片区域已不再受公园管理机构控制;

贝宁、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的跨国遗产W-Arly-Pendjari的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部分同样受到武装组织影响,管理人员被迫撤离,进而导致偷猎和其他非法活动增加;

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的世界遗产受到威胁,基辅(Kyiv)、利沃夫(L’viv)和敖德萨(Odesa)三座城市的遗产已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此外,乌克兰预备名单上的两座城市切尔尼戈夫(Chernihiv)和哈尔科夫(Kharkiv)也遭受了重大破坏,特别是哈尔科夫自2024年3月以来遭受多次轰炸。


三、转变对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负面看法


长期以来,缔约国对于将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心存忌惮。同往年一样,在保护状况审议环节,各国围绕是否应将突出普遍价值受到严重威胁的项目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展开了激烈辩论。随着《世界遗产名录》的不断膨胀,在教科文组织援助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缔约国普遍担忧“列濒”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反而会给遗产的口碑和营收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201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正式应对长期以来缔约国对《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负面认知问题,并呼吁“更好地理解将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和好处”(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议)。此后,世界遗产中心委托了一家具有市场战略、品牌塑造和传播专业背景的机构进行独立研究,以调查负面认知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这种负面认知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行动指南》的形式出版,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行动指南》(图片来源:UNESCO)


该项研究总结了五条建议,针对所有利益相关方提出了沟通方法,以提升《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形象,使其成为保护突出普遍价值的关键工具。同时呼吁采用新视角看待濒危世界遗产,强调《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可以成为变革的重要杠杆,激发行动、开启对话、鼓励合作,并拓展资源和相互支持的渠道。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这项详尽的研究及其中提出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要求所有利益相关方尽快采纳并实施这些建议(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议)。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