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道历史与文献档案研究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古道作为古代交通的重要脉络,串连起不同地域的经济往来、文化碰撞与民族融合,承载着人类文明演进的厚重历史与丰富内涵。深入研究古道历史与文献档案,不仅能让我们回溯往昔的商贸盛景、文化交融,更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区间的交流互动机制、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文化传播路径,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宝贵历史借鉴与文化支撑。为搭建海内外古道学术研究交流平台 ...
古道作为古代交通的重要脉络,串连起不同地域的经济往来、文化碰撞与民族融合,承载着人类文明演进的厚重历史与丰富内涵。深入研究古道历史与文献档案,不仅能让我们回溯往昔的商贸盛景、文化交融,更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区间的交流互动机制、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文化传播路径,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宝贵历史借鉴与文化支撑。为搭建海内外古道学术研究交流平台 ...
征稿开放丨2025年ICOMOS年度大会将于尼泊尔蓝毗尼举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5年03月27日 17:09北京各位ICOMOS China会员,2025年ICOMOS年度大会与年度科学研讨会将于10月11日-19日在尼泊尔蓝毗尼举办,现将会议和征稿信息编发如下,欢迎广大会员积极报名参会,共庆ICOMOS的60周年。会议日程一览1. 顾问委员会系列会议(科学委员会、国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
德国ICOMOS气候危机下的世界遗产研讨会7月举办 海德堡大学文化遗产中心同德国 ICOMOS(气候变化工作组)及德国 UNESCO全委会将于7月2日举办气候危机下的世界遗产研讨会。活动将邀请 UNESCO世界遗产中心原主任 Rössler博士和德国外交部(世界遗产协调办公室)解读2023《世界遗产地气候行动政策文件》德文版。瓦登海(2009, (viii)(ix)(x))雷根斯堡旧城(2 ...
邀请函(第一轮)|“辽宋金时期的西域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西域研究2025年04月22日 15:06新疆
第四届面向未来的遗产阐释展示论坛6月在日举行原创大同爰跻国际遗产观察2025年04月27日 20:30北京第四届面向未来的遗产阐释展示论坛将于6月14日在东京早稻田大学举行。本届论坛联合 ICOMOS-ICIP遗产阐释展示专委会、首尔国立大学和“我们的世界遗产”基金会举办,主题为“争议遗产阐释的冲突话语:多元社区在培育和平与和解对话中的作用”。日程计划如下: ...
5月12日,学生们在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参观。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除了人们熟知的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的丝绸之路外,还有条古丝路历代相沿,不断扩大,成为东北亚诸民族与中原王朝朝贡和商贸往来的陆路和水路通道,它就是由明朝亦失哈开通的东北亚古丝路。”5月12日,在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该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邓树平向记者介绍 ...
【考古】塔吉克斯坦南部遗址出土贵霜时期金饰。(20250530)原创夏冉塔吉克2025年05月31日 00:39塔吉克斯坦 2025年5月30日,(杜尚别,OKIJOT译)据“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消息称,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执行办公厅下属国家机构“国家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在位于哈特隆州呼罗珊区萨尔班迪村的哈尔卡贾尔遗址进行考古工作时,发现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 ...
数字藏经洞发布暨丝路大都会:敦煌及丝路沿线的艺术、文献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在敦煌研究院举办敦煌研究院2025年05月31日 23:56甘肃会议现场5月31日上午,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数字藏经洞发布暨丝路大都会:敦煌及丝路沿线的艺术、文献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在敦煌研究院举办。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夏晓勤,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 ...
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文博考古交流活动启动文博西安2025年06月04日 10:44陕西为深化国际文明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首发开行·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文博考古交流活动”6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办。该活动由西安市文物局指导,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 ...
【考古前沿】新疆:赛里木湖首次发现岩画群 距今约2500年考古中的国2025年05月30日 17:38山西近日,新疆博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赛里木湖北岸对新发现的古代岩画群做影像采集。▲ 赛里木湖北岸发现的“拉弓狩猎”岩画这是赛里木湖区域自1988年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以来,首次发现的古代岩画群,距今有2500年历史。该岩画群位于赛里木湖北岸一带坡度近90度的 ...
潮新闻 评论员朱浙萍我国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王冠文物。图源央视新闻。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的龙凤狮纹银饰金王冠,经科技修复重现千年光华,成为我国首次完整复原的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的王冠文物;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龙首,修复后显示出全新的龙形象,成为我国 ...
2024年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主要清理了城址中心佛寺的周边遗址,在佛寺东侧清理出佛寺山门以及其他房屋建筑,南侧清理出数间房屋建筑,并在其中发现佛教塑像、经卷残片、织物等遗物。佛寺遗址东侧、南侧各发现一条东西向道路,其中一条对应佛寺山门并延伸至城址东部,初步判断其为城内东西向主干街道。城址东部及佛寺南部发现有三处性质不同的房址,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虞弘的时代”数媒展览并挂牌成立联合考古中心与实验室考古汇北朝考古2025年05月15日 00:01山西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费尔干纳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虞弘的时代—1400年前的文化交响”数媒展在费尔干纳国立大学开幕。同时“费尔干纳—山西考古研究中心”及“文化 ...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契纳尔特佩遗址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2025年05月20日 18:54陕西2025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举办公众考古活动。乌兹别克斯坦苏达利亚州乌尊区40余名中小学生、迪诺大学历史学院10余名本科生,走进古丝绸之路上沉寂千年的契纳尔特佩遗址,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 ...
游牧是指人类社区随畜群在夏季和冬季放牧区之间季节性迁移的传统生活方式。游牧民族遵循世代相传的古老路线。根据生物地理区域的不同,游牧涉及到的家畜种类也不尽相同。20世纪以来,由于经济转型和牧区流失,游牧的生活方式逐渐衰落,偏远地区人口的减少进一步侵蚀了游牧的传统。气候变化带来了额外的威胁,而适应气候变化和开辟新牧区的机会往往受到工业 ...
早期人类起源及在欧亚大陆的扩散李锋 :考古2025年05月07日 07:02湖北2025年3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系列讲座春季学期第三讲《早期人类起源及在欧亚大陆的扩散》在考古楼A座101室举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主讲。图一李锋老师主讲图二讲座现场一、早期人类起源(一)人类的定义在早期研究阶段,学界曾 ...
会议信息︱犍陀罗艺术与丝路文明国际学术会议西域研究2025年05月09日 14:17新疆来源:转自“中古史”微信公众号
“敦煌石窟与晋陕冀元代壁画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顺利召开原创文/张丽蓉图/王佳石窟艺术与考古研究2025年04月26日 18:07甘肃敦煌石窟分期断代之研究,向以晚期者难治,关键问题在于这一时期民族更迭频繁,艺术风格继承性不明显,汉文文献记载稀少,故而特别需要关注出土文献、石窟题记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活动的研究。为推进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由敦煌 ...
来源:《西域研究》2025年第1期文明互鉴 多元共融:中亚研究学术论坛述要何卯平 周英惠作为新疆大学建校100周年“红色百年 世纪华章”校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亚研究学术论坛”国际会议于2024年7月13日在新疆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文明互鉴视阈下的中亚考古与西域艺术”,由新疆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吐鲁番市文物局联合主办。来自哈佛大学、 ...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地区”学术研讨会综述买玉华 石文安 刘单单安海瑞 加依那·团结2024年11月23~24日,由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主办的“中国新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地区”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巴基斯坦、克罗地亚、蒙古国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 ...
“一带一路”考古与东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文博FDCHM2025年04月29日 19:38上海2025年4月26日,由复旦大学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考古与东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隆重开幕。会议以“丝绸之路考古在文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如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这里失之毫厘,到了基层就可能谬以千里;如果贯彻落实的第一棒就掉了链子,“两个维护”在“最先一公里”就可能落空。中国社科院是以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要求是第一要求,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 ...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社会教育及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日益受到学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如何实现博物馆的文化辐射效应、流量经济转化以及消费拉动等具体机制,既往研究与实践仍存在一定的理论空白与操作模糊性。2024年末,宁波博物院策划推出的“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特展,通过创新性 ...
2024年新石器考古有不少亮点,入围和入选“十大”的项目,跨越的时间之长,空间分布之广,都是前所未有。浙江仙居下汤遗址 正如学界所言,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的考古发掘项目是上山文化聚落要素全景式地揭露。中心台地,外围土台、环壕、建筑、墓葬、稻作生业等考古学遗存,对于重建距今9000年前后人类行为与生活图景价值重大,对于讨论中国稻作农业形态和社 ...
春深似海,古人传信,在柳絮飘舞的四月,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如期召开。二十项终评项目脱颖而出,项目汇报人娓娓道来,面向现场和直播间的高校学者、考古专家及公众,讲述重要的考古发现、细说文物的背后故事,以考古学的语法重新编译出中华文明五千年未曾断裂的精神基因。考古技术不断发展,从早先的手绘地层剖面图到如今的航拍三维建 ...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华文明进一步从多元走向一体。2024年,夏商周考古取得丰硕成果,有4项商周时期的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北黄陂的盘龙城是长江边的一座城址。盘龙城在早商时期接受了中原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出现了长江流域最早的青铜文化,由此开启整个长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过去我们看到的这个重要遗址,由突出于湖 ...
乔加·米什(ChoghaMish)遗址位于今伊朗西南的胡齐斯坦省,处于两河流域东南边缘、扎格罗斯山脉 西南部山区边沿向东凹进去的一块冲积平原上。遗址是西亚有陶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一处较大的聚落,其在1961—1978年间共进行了11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由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主编并出版了发掘报告ChoghaMish。发掘的重点是房屋遗迹,房址内出土了大量彩陶。该 ...
地球上的存在物大体可分为“自然”和“文化”两类。“自然存在物”若以地球本身的诞生为起点,大约是45亿年;若以地球生物的诞生为起点,大约是34亿年。人类创造的“文化存在物”若以考古学家已经发现的石器文化为证,不过才320万年左右。然而,“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性存在,却代表着人的本质性和可能性,代表着地球上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于自然存在的“ ...
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现存有佛塔、佛殿、佛堂、讲堂、僧房、洞窟及墓葬等遗存,202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此发掘揭露出一处较为完整的僧院遗址,僧院与南侧的塔院有着明确的南北向轴线,显示出统一的规划布局。 NEWS·CHINA 山西大同:吉家庄遗址 2024年6—9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吉家庄遗址开展了又一 ...
朔门古港与对面的江心屿 温州人自古以来就敢闯敢拼,不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接触到温州人,和他们聊这片土地时,他们会和你讲述如何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耕耘。现在的温州辖域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900多万,算起来人均三分地。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这么少的耕地如何养活大量的人口,确实让人头疼,也正是这种并不友好的农 ...
英国:青铜时代石圈 德贝郡法利沼地发现一处3700年前的环形石阵,是连接天然泉眼的仪式平台的组成部分。这里地处本特利溪(德文特河支流)源头,考古学家另发现5块曾直立的石块,构成25×23米的排列。 NEWS·WORLD 德国:青铜时代匕首 下萨克森州施塔德区发现两把青铜时代匕首,此前曾使用金属探测器发现类似刀片碎片,2024年起汉堡大学考古学家通 ...
中国是花椒的原产地,先民对其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早期花椒可能主要用于宗教祭祀和丧葬仪式,随着时间推移,花椒逐渐融入饮食中,功用从仪式性转向实用性。如今花椒已成为中国传统调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烹饪之中。花椒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干有刺,可生长至10米高。果实红色或橙色,外表饱满光滑,内含花椒粒。从花椒中提取的活性成 ...
門井由佳 著;吴凡 译本文为門井由佳著《波斯中国风——13世纪蒙古帝国治下的伊朗艺术》绪论,吴凡译,中西书局,2025年4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原文注释从略,现标题为编者所拟。为什么要再探究伊朗艺术中的中国风“与中国接受并吸收外来影响的方式不同,假如出现了更加有趣的事物,伊朗不会盲目着力保留本土特色,而是将它们转化成为自身的才能。”— ...
11世纪的海上航线我们对11世纪的海事技术知之甚少,对船舶术语和船舶类型亦甚陌生。但水下考古为我们提供了证据,并结合嵌入比萨圣米歇尔(St. Michele)教堂墙壁的阿拉伯陶瓷盘(即巴西尼,bacini)展示了三桅帆船也在使用的史实,如shâm(单层甲板大帆船)或kharrâq(适于远洋航行的船),船头弯曲,船尾宽大。帆桁与甲板平行,相距一码,并使用三角帆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陈文军 张红玲4月2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成为新疆地区唯一入选项目。这项由中央民族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的考古项目,历经五年系统发掘,为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4月24日,航拍莫尔寺遗址。陈文军摄莫尔寺遗址位于喀 ...
2024年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原创刘文锁等西域研究2025年04月27日 12:32新疆来源:《西域研究》2025年第2期2024年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刘文锁 高肖肖 薛亮亮内容提要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于2021、2023年经过两次考古发掘,清理了分布于山岗顶部及东坡、北坡上层平台的建筑遗迹和堆积。2024年度发掘区位于山岗东、西、北坡 ...
古老蜀道渐展真颜!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新华社记者新华视点2025年04月26日 16:01北京新华鲜报|古老蜀道渐展真颜!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古老神秘的蜀道,随考古渐展真颜。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发布了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对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共6条干线的调查工作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本报讯 (记者班晓悦)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京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共十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 ...
在文学的长河中,史诗不仅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璀璨明珠。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到中国的《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从越南北部与中国南方毗邻地区岱依语族群的抄本文化,到印度尼西亚西南马鲁古省回荡在海风中的旗鱼史诗,再到壮族、彝族、瑶族、黎族、苗族等民族口耳相传的史诗长歌,这些伟大的叙事诗篇跨越山川海洋,穿越千年时 ...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晋宁区文物管理所、云南大学项目负责人:蒋志龙 遗址概况 河泊所遗址地处滇池盆地最肥沃的东南湖滨冲积平原,东靠关岭,西临滇池,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约3平方公里,东北距出土 “滇王之印” 的石寨山古墓群仅700米,是云南高原已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商周至汉晋时期的大型中心聚落 ...
2018年10月,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石兴邦先生荣获中国考古学终身成就奖,这是继郑州第一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宿白教授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以来,第二位得到这一崇高荣誉的老一辈考古学家。2021年是中国现代田野考古学诞生百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三门峡举行,此次大会上终身成就奖评选被终止,石先生的获奖似乎也成了绝响。不过,2023 ...
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项目负责人:宫希成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大型墓地。经考古勘探确认,武王墩墓地存在独立陵园,陵园坐落于一条南北向的岗地之上,占地约150万平方米,四周由围壕围合而成,围壕周长近五千米。陵园除主墓一号墓,还分 ...
发掘单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项目负责人:郭京宁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地处大石河北岸,主体为西周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包括董家林、黄土坡、刘李店、立教、洄城等村,也是燕山南麓地区目前所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琉璃河遗址鸟瞰 琉璃河遗址发掘区域实测图2019 ...
发掘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肖小勇 遗址概况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市东北33公里处,坐落在固玛塔格山东南洪积台地上,是我国古代西域城国疏勒的重要佛教寺院遗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19年起,中央民族大学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开展了6次发掘,取得了诸多重大收获。 莫尔寺遗址位置图主 ...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何利群 邺城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约20公里处,自公元三世纪起,历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邺城考古队,持续进行了四十余 ...
发掘单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哈尔滨市阿城区文物所项目负责人:赵永军 金上京城,即上京会宁府遗址,是金王朝修筑的第一座都城,是金代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阿什河左岸。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组成,平面略呈曲尺形。两城总周长约11千米,总面积约6.28平方公里。皇城(即宫城)位于南城内 ...
发掘单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胡立敏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面积约2.5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86~391米。在13世纪宋元(蒙)战争中,钓鱼城为南宋巴蜀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关键支柱之一,其地雄关高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居高临下、凭山控江,实为巴蜀要冲。城中军民“婴城固守,百战弥厉” ...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王三营 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由外城、内城、大内三重城垣围合,占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内城共有城门十座,景龙门为内城北墙中门,北与外城北墙通天门相望,南与内城南墙保康门相对。 遗址位置示意图北宋崇宁年间,李诫主持重修景龙门。重修之后的景龙门成为北宋徽宗时期皇室、 ...
发掘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项目负责人:朱存世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苏峪口瓷窑址,深藏于深谷腹地10公里处,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北地区精细白瓷遗址。2021至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开展了系统性发掘工作,以破解西夏陵出土精细白瓷产地之谜为切入 ...
四月春风暖“十大”再相聚大家期待已久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终于来了!终评会将于4月23日在北京召开20个入围项目代表与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届时多个平台将进行全程直播 (直播链接将在“文博中国”微信号推送)让我们一起见证、共同期待2024年度“十大考古”的诞生吧~ 上 午 08:30-08:50 开幕式 国家文物局领导致辞 08:50-12:00入围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