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纪要|张光辉:兴县碧村遗址的考古收获(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 2023-04-28
4月6日晚上七点,应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所长、兴县碧村遗址项目负责人张光辉带来了题为《兴县碧村遗址的考古收获》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为“年度重要考古发现进校园活动”系列讲座第一场,由陈小三教授主持,海金乐研究员、薛新明研究员及王小娟副教授共同到场与谈。讲座从碧村遗址的发现过程、遗迹特点、年代判 ...
讲座纪要|从洹北商城到安阳殷墟——试论商代中晚期青铜手工业的转变[...] 2023-04-28
2023年3月31日下午14:00-15:30,受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的刘煜研究员,在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作了题为《从洹北商城到安阳殷墟——试论商代中晚期青铜手工业的转变》的讲座。此次讲座属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荣誉课程”系列讲座,由胡耀武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刘煜研究 ...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解析”讲座纪要(冯汉骥学术讲座第88讲)[...] 2023-04-28
2023年3月29日下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冯汉骥学术讲座(第88讲)之“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解析”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先生担任主持人。张昌平教授进行讲座 讲座伊始,张昌平教授点出此次讲座的主题,即从功能、性质等方面对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进行解析 ...
第四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纪要(上)[...] 2022-12-20
2022年12月17日—1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在线上举行。 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 ...
深化仰韶文化研究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首届仰韶论坛成功举办[...] 2022-11-30
2022年11月27日,首届仰韶论坛在三门峡市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渑池县人民政府承办。 本届论坛以“深化仰韶文化研究 探 ...
“江南古代植物与社会——植物考古国际学术对话”会议纪要[...] 2022-11-28
2022年11月26日,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环境考古研究院主办、剑桥大学考古系协办的“江南古代植物与社会——植物考古国际学术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安婷和南京师范大学环境考古研究院贾鑫共同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考古现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学术研讨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三十)[...] 2022-11-08
2022年10月14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研讨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希老师主讲,题目是《考古现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黄希老师通过大量的实例给大家讲授了关于文物保护概念、研究要素、方法技巧、保护材料、应用设备、使用工具等全面的讲授。课程结束后与学员们展 ...
讲座纪要|李裕群:《宿白先生与“云冈模式”》[...] 2022-10-28
2022年10月10日晚,“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在线上平台举行。本次讲座题目为《宿白先生与“云冈模式”》,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群,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主持。图1:讲座现场 自20世纪初以来,云冈石窟备受学术界关注。宿白先生在40年代开始涉足云冈,其后又 ...
讲座纪要|魏兴涛老师: 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中原地区[...] 2022-10-12
2022年10月5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研究员受邀前来首师大荥阳市楚湾遗址驻地,对驻地师生表达了慰问,并带来了“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中原地区”为题的讲座,这也是楚湾考古系列讲座的第一讲。讲座由领队王涛老师主持。 讲座开始,魏老师先从时间的维度出发,带领大家回顾了从中国考古学诞生伊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考古学家 ...
讲座纪要丨朱泓老师:蒙古族源问题的生物考古学研究[...] 2022-10-12
2022年9月29日晚,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师史学论坛举办的交叉学科“科技考古”系列讲座的第三场《蒙古族源问题的生物考古学研究》专题讲座如期展开。本次讲座邀请了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朱泓老师担任主讲人,讲座由钱益汇老 ...
讲座纪要|杨泓先生《1957年响堂山石窟勘测回忆》[...] 2022-10-12
2022年8月8日下午,“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在云冈研究院与线上平台同步举行。本次讲座题目为《1957年响堂山石窟勘测回忆》,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老师主持。图1:讲座现场 杨先生的讲座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回忆了1957年12月宿 ...
《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与成果汇报》学术研讨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二十三)[...] 周静 2022-10-10
2022年10月5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持续进行。本次研讨由来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学员安妮娜主讲,题目为《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与成果汇报》。 主讲人首先介绍了琉璃河遗址的工作背景,对琉璃河遗址所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发现缘起、既往工作及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详细介绍。在此基 ...
系列讲座 | 赫西莫夫博士Hikmatulla Hoshimov: 丝绸之路十字路口上的费尔干纳盆地考古(下篇)[...] 2022-10-08
费尔干纳盆地卡拉布拉克文化的墓葬,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端室墓、偏洞室墓、竖穴土坑墓和地表石椁墓。卡拉布拉克文化中葬式类型多样,不同的墓葬形制中葬式也存在一定差异。端室墓、偏洞室墓和竖穴土坑墓中,都是以单人的仰身直肢葬为主,但头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端室墓中头向以东为主,偏洞室墓中以南向和北向为主,而竖穴土坑墓中以南向或北向较为 ...
《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初步》课程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十九)[...] 2022-10-08
2022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课程学习。辽上京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汪盈副研究员主讲《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初步》。训练班全体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入职培训人员和辽上京考古队队员共同参加了此次课程。 建筑又谓“营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 ...
《山陈墓地和胶州祓国都城遗址》学术研讨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二十一)[...] 2022-10-08
2022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培训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进行。本次研讨由来自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学员于超主讲,研讨内容分为《青岛市黄岛区山陈墓地工作汇报》及《胶州祓国都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山陈墓地2021年度的考古收获。该墓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山陈家村以南约200米 ...
讲座纪要|王树芝:木材考古学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2022-10-08
前言 木材考古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专门研究考古出土木材遗存的科学,包括出土的木炭、湿木材(饱水木材)、干木材和冰冻木材。对这些遗存目前主要开展树轮年代学研究,木炭分析和木材分析。 树轮年代学是目前考古学研究中最为精确的考古测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季节,并对c14测年结果进行校正,即常提及的树木年轮校正法。此外,木材 ...
张敏:太湖水起文明潮,二元并立领风骚——《鸟瞰太湖——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宏观研究》学术报告纪要[...] 2022-08-29
2022年8月18日上午10:40-12:10,著名考古学家、南京博物院张敏研究员应南京师范大学之邀在“区域文明探源的考古学解读”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上做了题为《鸟瞰太湖——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宏观研究》的主旨学术报告。此次学术报告是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系列讲座总第78讲。讲座由我校裴安平教授主持,现场与会师生及线上数百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 ...
《考古学方法论三讲》陈雍老师授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八)[...] 2022-08-22
2022年8月8日至10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研讨课由著名考古学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陈雍老师主讲,题目是《考古学方法论三讲》。在连续三天的课程中,陈雍老师先后做了“考古学方法论是什么”、“考古层位学概说”和“考古类型学概说”三大主题演讲,并与学员们开展了深 ...
讲座纪要——方向明:考古需要测绘[...] 方向明 2022-08-22
2022年7月25日上午,观看之外策展工作坊“百年考古,百年测绘”第二阶段线上系列讲座很荣幸邀请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方向明老师,以《考古需要测绘》为题,结合自身田野经历围绕“考古为什么要测绘”“什么是理想中的考古绘图”“考古绘图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等核心问题为同学们展开讲述了测绘在考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讲座 ...
“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议程[...] 2022-08-15
“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议 程 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 承办单位: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国家民委重点项目“敦煌历史文化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课题组时间:2022年8月10-14日地点:甘肃 敦煌8月11日(周四)上午开幕式:会议地点:敦煌研究院大报告厅主持人:杨富学(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议程:1.介绍会议缘起与来宾2.敦煌研究院院 ...
讲座纪要丨崔剑锋: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史简论[...] 2022-07-26
2022年7月10-1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老师来甘肃省庆阳市南佐遗址参观交流,并对南佐遗址出土的典型陶片标本进行取样。在工作之余,他以“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史简论”为题,为南佐遗址考古队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韩建业老师主持。图1 崔剑锋老师在遗址发掘现场参观 崔老师首先介绍了陶瓷的定 ...
讲座纪要丨入木三分——北京考古中所见木材[...] 2022-07-26
为了开阔我们实习学生的学术视野,增长我们在科技考古方面的知识。领队王晓琨老师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科技中心的王树芝老师来到通州考古工作站做讲座。7月16日下午两点王树芝老师为我们带来题为《入门三分—北京考古中所见的木材》的讲座,这是2022人大考古通州考古实习“学习考古、认识北京”系列讲座的第七讲。图1 讲座海报(陈昕淼设计) 王 ...
2019年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考古综述[...] 倪润安 2022-07-06
2019年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考古成果丰硕,总量达到350篇(部) 以上,研究格局呈现出新趋势。墓葬的发现与研究仍然是本时段最主要的内容,曹魏墓葬、南朝墓葬砖画、唐墓壁画是值得注意的几个亮点。都城的发现与研究方面,新公布的资料不多,但数十年的积累推进了研究的深度,尤其在北魏洛阳城的复原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手工业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处于萎缩状态 ...
讲座纪要|徐龙国:西汉铸钱与上林三官[...] 徐龙国 2022-07-06
编者语:此篇报道由云南大学文博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沛雯同学整理,谨致谢忱!其他公众号此前以“原创”形式推送过相关的讲座报道,由于公众号形式有限,故前述作者无法更改,特此声明!2021年6月6日下午两点半至五点半,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联合云南大学民族考古研究与文物评估中心在校师生及部分外系学生,在东陆校区文渊楼405教室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
“探寻红山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源头”—— 考古所行政联合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活动纪实[...] 2022-07-06
6月30日下午,考古所行政联合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活动在西裙楼组织召开,本次主题党日学习活动由考古所党委委员、行政联合党支部书记刘国祥同志为大家带来题为《探寻红山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的主题讲座,支部宣传委员吴海燕同志主持本次学习活动并组织大家讨论发言。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 ...
“青铜器与文明交流——第三届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 2022-07-06
2022年6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青铜器与文明交流——第三届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在国家博物馆召开。此次论坛由国博研究院、馆刊编辑部与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合作承办,邀请了海内外研究机构、博物馆和高校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围绕“青铜器与文明交流”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论 ...
朱玉麒:三寸丁谷树皮与西域丁谷山”[...] 2022-07-06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史学论坛第十九讲 纪要2020年11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论坛”第十九讲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5号楼B117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三寸丁谷树皮与西域丁谷山”,由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玉麒主讲,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付马主持,历史学系暨西方古典学中心助理教授林丽娟评议。朱玉麒教授从西域历 ...
朱玉麒:从燕然山到大成殿——西北边疆平定的纪功碑[...] 朱玉麒 2022-07-06
二〇二一年度二〇二一年度北大故宫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场2021年4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玉麒先生在故宫博物院第二会议室作题为“从燕然山到大成殿——西北边疆平定的纪功碑”的讲座。讲座由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主持。此次讲座由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研究室承办。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研究人员 ...
讲座回顾 | 焦南峰:《方国、王国、帝国——秦陵形制演变的考古学观察》[...] 焦南峰 2022-07-06
2018年10月13日上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特聘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一场题目为《方国、王国、帝国——秦陵形制演变的考古学观察》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任萌副教授主持。焦南峰研究员讲座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秦人简史、秦陵和陵墓形制的组成要素;第二部分讲述了秦陵的考古学简史; ...
讲座回顾 | 焦南峰:《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 焦南峰 2022-07-06
2018年11月18日上午,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六十四期特邀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陕西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在我院二楼会议室举行了题为《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段清波教授主持。焦南峰研究员讲座伊始,段清波院长提出:在十年以前,我们对大型遗址的概念还很缺乏。西汉帝陵的发掘是全国性数一数二的大型考古发掘,是对文献记 ...
焦南峰:西汉帝陵祔葬墓再探[...] 焦南峰 2022-07-06
2022年4月12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五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学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作主题报告,题目为:“西汉帝陵祔葬墓再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包伟民、包慧怡、陈文龙、杜华、谷继明、姜守诚、梁云、刘清华、刘文飞、陆一、罗鸿、欧树军、王明珂,文研院院长邓小南、常务副院长渠敬东、 ...
汤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刘平国刻石》拓本概说[...] 汤燕 2022-06-25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刘平国刻石》拓本概说汤 燕北京大学图书馆引 言 《刘平国刻石》刻于东汉永寿四年,公元158年,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赛里木以北的喀拉克达格山口。此山口地处偏远,人迹罕至,刻石历经一千多年不为世人所知,直至光绪初年被重新发现。光绪十九年出版的施补华《泽雅堂文集》,首次刊布了《刘平国刻石》于光绪五年的发现经过: ...
讲座纪要| 贺云翱:六朝都城考古概说[...] 贺云翱 2022-06-25
2022年6月16日晚,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主办,《大众考古》编辑部、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华慧讲坛长江文化系列讲座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23室举行。主讲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贺云翱教授带来了题为《六朝都城考古概说》的报告,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2.5万余人通过现场、腾讯会议及微博 ...
会议报告 | 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佛塔的空间分布与视域感知分析[...] 何捷,骆宏鹏 2022-06-20
2021年5月14-15日,何捷老师于太原市参加了“第五届遥感考古年会暨太原明代藩王墓科技考古学术论坛会”,于14日上午发表了题为《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佛塔的空间分布与视域感知分析》的报告。报告以实验室2021届硕士毕业生骆宏鹏同学的毕业论文《玉树通天河流域佛塔文化景观的空间视觉特征研究》的部分内容为蓝本。本届遥感考古年会以“考古人员参与遥感考古 ...
会议报告 | 南亚丝绸之路文化景观遗产的遥感记录和时空分析——以尼泊尔洛曼塘和青海玉树为例[...] 何捷 2022-06-20
2021年12月6-7日,由尼泊尔考古部、文旅部和民航部协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联合举办的“Subregional Workshop on South Asian Silk Roads Transboundary Serial Nomin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itiative”会议,在加德满都万豪酒店以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举行。会议内容接续
卡霍基亚的地下景观 ——探索北美第一座原住民城市的建筑[...] 2022-05-13
2022年5月5日上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邀请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Grant Stauffer博士为师生带来题为“卡霍基亚的地下景观——探索北美第一座原住民城市的建筑(Cahokia’s Hidden Landscape: Prospecting for Earthworks in North America’s First Native City)”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陈雪香教授主持,圣路易斯华盛顿大 ...
现代人起源假说及扩散路线[...] 2022-04-25
2022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研究》系列讲座第四讲在考古楼A座101教室举行,本院长聘副教授李锋老师作为主讲人,以《现代人起源假说及其扩散路线》为题,围绕现代人起源的假说、现代人扩散与交流的南方路线、北方路线等话题展开了讲述与讨论。 讲座伊始,李锋老师首先对“现代人”的概念进行了厘定:学术意义上的“现代人”通常 ...
讲座纪要|韩建业: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谈起[...] 韩建业 2022-04-20
2022年4月18日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办的“东方考古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前,主持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首先对会议背景和主讲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向主 ...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年度业务交流汇报会之考古调查项目汇报纪实(二)[...] 2022-02-22
(来源:青海省文化旅游) 一、2021年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 (青海段)考古调查 汇报人:王忠信2021年8月2日~22日,省考古所联合调查队对都兰县香日德沟、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及茫崖市的20多处文物遗存进行了详细地考古调查,涉及墓葬、遗址、古城、烽燧、岩画及宗教遗存等多种遗存类型,采集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和测年标本。香日德沟是都兰县除热水 ...
记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展示及阐释学术研讨会[...] 张曼 2022-01-27
作为2020年北京长城文化节的主要活动之一,10月5日下午,由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展示及阐释学术会议”顺利召开。英格兰遗产委员会、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北京市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长城小站等单位领导、专业人员及高校师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现场会议,并通过ZOMO视 ...
讲座纪要 | 张昌平:青铜器与中国早期文明[...] 张昌平 2022-01-21
2021年12月27日傍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办的“东方考古论坛”邀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青铜器与中国早期文明”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昌平老师举例引入青铜器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并对中国青铜时代的概念进行界定,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青铜器的定 ...
【看看世界】在世界遗产地建设长距离步道: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经验分享[...] 汉佛瑞·维尔法 2022-01-15
编者语 北京长城沿线各类城堡、景观地、纪念地、展示馆、村落、景区资源,多独立开放、运营,相互之间在空间可达性、故事线索等方面均需要建立关联,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关联、文化关联、故事场景关联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建设即是一种空间关联方式。我们刚刚起步,可以看看国际上世界遗产地各类风景道、步道、自行车道的建 ...
第四届汉唐考古研究生学术沙龙纪要[...] 2022-01-15
2022年1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第四届汉唐考古研究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本次沙龙是一个内部学术交流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博士生李斌主持,人大考古汉唐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20余人参与。硕士生柏秀颖,博士生赵小莹、曾天华、杨宁波、李斌,博士后刘喆先后就自己的研究作了汇报,李梅田老师、陈晓露老师、王子奇老师及师资 ...
贺云翱: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考古学是什么》讲座纪要[...] 贺云翱 2022-01-07
2021年12月30日下午3:30-5:45,应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的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贺云翱教授在仙林校区学明楼502大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考古学是什么》的讲座。此次讲座是我校考古学系列讲座总第63讲、考古名家讲坛第32讲,也是我校历史学类大一新生的一堂特殊专业导论课。讲座由王志高教授主持,校内外 ...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出土遗物(金属器和玉器)保护修复一期项目讨论会纪要[...] 2021-12-27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是近年来南方地区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玉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担了这批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与修复工作,经与国字山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的通力合作,目前该项工作在应急保护与复原研究、室内清理与信息提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充分总结 ...
第三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纪实(上)[...] 韩翰 2021-12-22
2021年12月18日—1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在京举办。本次会议共45场报告,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刘国 ...
纪要|绿洲的进退:新疆的植物、环境与早期人类活动[...] 2021-12-08
2021年5月24日下午,“北大文研论坛”第142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及线上平台同步举行,主题为“绿洲的进退:新疆的植物、环境与早期人类活动”。文研院邀访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李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承森作引言,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原馆长肖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戴进业出席并 ...
青松洛阳陌,芳草建康宫——《建康与洛阳:考古工作者的对话》论坛纪要[...] 2021-12-02
2021年11月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联合主办的“多元一体视域下的东亚古代都城系列论坛之建康与洛阳:考古工作者的对话”在南京秦淮区大板巷55号三楼会议室隆重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 ...
“四方辐辏——太平遗址考古新发现”讲座纪实[...] 2021-12-01
2021年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太平遗址考古队队长王小庆为考古所行政联合党支部的同志介绍了太平遗址的最新发现情况。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行政联合党支部书记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王小庆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太平遗址的概况和考古工作计划。太平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太平村的东侧,是在 ...
讲座纪要 | 终南山水 盛唐名臣——唐宰相韩休墓解读[...] 刘呆运 2021-11-26
2021年3月30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邀请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刘呆运研究员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关于唐朝宰相韩休墓的发掘与研究的讲座,讲座由文博系科技考古研究院魏峻教授主持。讲座采取线下讲座和线上直播同步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复旦大学各院系的师生、考古学者、社会爱好者的参与和讨论。讲座以唐代韩休墓考古发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