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2023年度考古发掘启动

  从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获悉,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2023年度考古发掘当日启动,这是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的第四次考古发掘。计划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图片来自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2023年度考古发掘启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  据介绍,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 ...

• 河南三门峡发现宋代砖雕墓

  2022年8月,为配合渑池县新华大道新建项目k3段的工程建设,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渑池县文物钻探队对该项目所占区域内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项目工地位于渑池县城南部的耿村以东,上八里寨以南。此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宋金墓葬3座,其中编号为M1的砖室墓葬虽被晚期扰乱,但整体形制保存较好,时代特征较为明显。  M1为一座坐北朝南阶梯墓 ...

• 河南郑州发现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规模宏大的都城内,多条沟渠相互联通;沟渠沿岸,各式手工业作坊依次排列……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填补了对郑州商城南部空间布局认知的空白。郑州商城遗址新发现水系遗存位置图(资料照片)。(图片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距今3600多年的郑州商城遗址位于河 ...

• 北京市发布早期长城资源补充调查成果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自强的民族精神价值,具有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遗产价值以及人与自然融合互动的文化景观价值。  2023北京长城文化节于9月23日启动,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发布了北京长城资源补充调查成果。  从2022年3月起 ...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北周宇文觉墓的考古发掘成果

  洪渎原上又有重要发现。9月1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对北周宇文觉墓的考古发掘成果,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平面正摄影像围沟平面正摄影像  宇文觉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北临机场高速公路。墓址所在地——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该墓东约1千米为宇文泰第八子谯孝王宇文俭 ...

• 山西发现百余座纵跨千年墓葬 佐证“尧都平阳”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对外发布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襄汾县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215座墓葬,进一步通过考古佐证“尧都平阳”。山西考古人员在襄汾县发现百余座墓葬,图为考古遗址俯拍图。(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为配合襄汾县经济开发区道路路网工程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襄汾 ...

• 河北衡水发现一处宋代道观遗址

  从河北省衡水市文物保护部门获悉,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衡水市、武邑县文物保护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武邑县肖桥头镇前老君堂村一处道观遗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古发掘。根据遗址和出土物品判断,该遗址为宋代道观遗址,这对研究我国古代道教文化的传播和冀中南地区古代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郭济桥 ...

• 河北怀来盆地新发现6处更新世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与河北张家口怀来县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25日透露,今年联合考古队在怀来盆地北部区域新发现,并确认6处更新世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于剖面及地表采集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共计14件,进一步扩展了怀来盆地内古人类活动遗存的发现范围。2023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工作人员在怀来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采集的 ...

• 北京金中都遗址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获悉,北京金中都遗址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这是目前金中都考古发现的最大的“官式建筑组群”,其中部分建筑组群初步推断为皇家寺院。图片图为金中都大型建筑基址全景图。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据了解,金中都遗址位于北京西城区和丰台区一带。2020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配合北京城市建设, ...

• 宁波余姚发现汉六朝时期聚落遗址

  2023年4月至7月,为配合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扩容改造工程项目,在报批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图一)。新发现的遗址位于余姚城区梨洲街道的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操场内。据余姚县志记载,今实验小学校址即宋至明清时期余姚县学宫所 ...

• 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当青铜时代的风吹过这片沧桑的土地,“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留下独具一格的文明印记。  这里曾流传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古老传说,金乌栖息于通天神树,在叩问苍穹间飞渡千年时光。  26日下午,正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 ...

• 清代阿哥们学业有多忙?台北故宫展“阿哥养成记”

寒窗苦读无人知,似乎是古今莘莘学子刻苦求学的生活写照。不过,在清代,生长在皇宫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满洲皇族子弟们,也需要接受严格的文武教育。依照文献记载,阿哥书房全年无论寒暑,仅歇课五天,学业不可谓不沉重。澎湃艺术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新展——“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阿哥养成记”,展览以“阿哥上学去”“阿哥的功课表”“阿哥 ...

• 故宫“茶展”:读茶史之厚重,品茶道之精深

如何以一个展览的形式,展现中国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澎湃艺术获悉,“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于2023年9月1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展期从9月2日至11月30日,此次展览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中国传统制茶技 ...

•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全息摹复”来到上海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室壁画,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村西,是描绘东汉时期各民族融合的珍贵画卷。这座1800年前的墓室不开放参观,但其壁画却在上海以摹复的方式展出。9月3日,“‘全息摹复焕丹青’——和林格尔东汉墓室壁画整体摹复”及中国古代壁画非本体再现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现场复原了墓室和甬道,观者可感 ...

• 法华塔遗珍讲述八百年古塔前世今生

“文峰嘉脉——法华塔历史文化主题展”正在嘉定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法华塔天宫地宫出土的石函、玉雕人物像、水晶蝉等一批珍贵的文物,通过该展可一窥嘉定法华塔出土文物概貌。法华塔展览现场法华塔又名金沙塔,坐落于嘉定古城中心登龙桥(州桥)南堍,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历经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缮。它被认为是“县之文笔,学之玄武” ...

• 天津博物馆首次展出宋版《妙法莲华经》等古籍珍品

今年是天津博物馆建馆105年。澎湃新闻获悉,天津博物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于近日推出了建馆以来的首个古籍专题展览“缥缃琳琅——天津博物馆藏古籍珍品展”,展览从馆藏5万3千册古籍中遴选100余件古籍珍品面向公众展出,包括《唐七佛所说神咒经第二》、宋版《妙法莲华经》、《元刊资治通鉴》、《明万历本草纲目》《明万历四色套印世说新语》等,其 ...

• 苏轼、陆游书迹相遇西子湖畔,“宋代书法及影响”将展

澎湃新闻获悉,9月13日起,“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将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展出,展期为一个月。 该展将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机构所藏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近百件,是汇集自宋以来一千年中国书法经典的一场视觉盛宴。展览将展出宋代蔡襄《持书帖》、宋拓苏轼《丰乐亭记》、清拓 ...

• 任伯年“回乡”:故宫、上博等珍藏名迹汇聚绍兴

任伯年(1840—1895年),名颐,字伯年,以字行,浙江绍兴府山阴人。任伯年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拓者,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海派领袖。徐悲鸿称他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澎湃新闻获悉,9月9日,“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徐渭艺术馆)开展。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推出任伯年的书画大展,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 ...

• 故宫、上博藏恽寿平书画联袂澳门,汇集180余精品

澎湃艺术获悉,“造化在手——故宫、上博珍藏恽寿平书画特展”近日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遴选出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两家所藏恽寿平等作品180余件,通过“南田真迹”“南田後学”“同道艺友”三部分内容集中展现恽寿平的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恽寿平,号南田,江苏武进人,与“四王”(王时敏、王监、王翬、王原祁)、吴历并列“清初六大家” ...

• 宋画中的宋宫印象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宋画中的画院画师、皇帝及其近贵者的绘画,以及佚名作者中的以宫苑为主题的画作,来认定宋朝宫苑建筑图像。在此先了解一下宋画中的远景宋宫建筑。以传世宋画来看,现在最真实和最完整描绘宋朝宫苑景象的是南宋佚名《金明池争标图》(图01)。尽管此画作者托名张择端,但专家学者从文献和考古等角度经过多方论证,还是确定它是“一幅宋代宫 ...

• 台北故宫“亚洲织品展”上新,婚庆盛装中的礼俗与祝愿

织品服饰一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与品味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染织工艺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贸易交流、民情风俗等不同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亚洲织品展”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的常设展项,汇集各地的代表性织品服饰文物,呈现亚洲多元文化。该板块近日迎来换展,新展出韩国婚庆盛装、印度喀什米尔羊毛织巾、日本江户时代消防服外套等,呈 ...

• 走向公众的东坡《赤壁图》

苏轼对赤壁的书写留下了不尽的语音,北宋以来,有大量文学、绘画、书法、戏剧作品不断形塑这一文化记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王一楠的《同绘赤壁:与苏轼有关的图像记忆》,以存世的百幅图像为线索,梳理赤壁图像的发展脉络,展示出宫廷艺术与文人审美、大众品味之间复杂的交叠、互斥与融合关系,并向更宏阔的历史情境与文化生活敞开。本文选编自 ...

• 世遗大会沙特开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将被审议

澎湃新闻获悉,当地时间9月10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5届扩大会议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亚德开幕。本次大会为期两周,是继2021年在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之后又一届超长大会。2022年原定于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遗产大会因俄乌冲突延期,今年的会议需要处理积攒两年的审议项目和一系列工作问题。在50项拟接受审议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中,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 ...

• 画中观器,看宋代家具的简约清雅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除了瓷器、绘画、诗词文章,家具同样是宋人美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宋代家具的发展,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是明代和明式家具发展与演进的根本依据。其造型简约大方,格调高雅,其中⼀些家具形制具有明式家具都⽆法超越的美感。然而因年代久远,实物遗存少,宋代家具一直以来难以走进大众视野。近日,《画中观器——宋画里的 ...

• 再现“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来沪展出

“大明初出海上,万邦所照”。明万历年间,政治逐渐走向衰落,而社会、经济与文化则呈现出繁荣的风貌与文化多元的时代特征。9月15日,展览“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新镇路)开幕。这一展览再现了明万历年间礼仪制度、宫廷生活、社会经济、艺术文化、中外思想交流的瞩目风采和繁荣盛况,通过百余套(件)文物,令人感受早期 ...

• 第45届世遗大会举办地:走近沙特阿拉伯的文化遗产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于9月10日至9月25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举办。本文介绍沙特阿拉伯这个“富得流油”国度的世界遗产。无可争议的,沙特阿拉伯是地球上最大的石油王国。坐拥世界上已发现石油的五分之一,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如今的沙特阿拉伯俨然已经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在前伊斯兰时期、在阿拉伯文明的序列里,沙特阿拉伯的土地上曾经留下过什 ...

• 中国考古博物馆开放, “超级国宝”绿松石龙首次公开

9月15日,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澎湃艺术在现场获悉,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展览最大的亮点,是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这些文物都出自田野考古发现 ...

• 故宫里的“宋拓魅力”:《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等亮相

由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推出的“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今天在故宫文华殿举行开幕式。澎湃艺术从现场获悉,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65件(套)文物,双方各自甄选出20件宋拓本,包括来自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著名宋拓本有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唐《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刻懋勤 ...

• 茶学专家谈古茶林申遗:世界茶界里程碑式的跨越

澎湃新闻获悉,当地时间9月17日下午,中国云南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沙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这是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此次申遗成功不仅是对遗产地多元价值的重新认知、传承延续与再创新,也是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迫切需要,这于景迈山、于中国乃至全球茶界而言,都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茶学专家、中国茶叶博 ...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列入世界遗产,历经13年申遗

澎湃新闻获悉,当地时间9月17日15时34分(北京时间20时34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of Old Tea Forests of the Jingmai Mountain in Pu’er)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 ...

•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考古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地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 ...

• 除了景迈山古茶林,今年还有哪些新的世界遗产

近日在沙特召开的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录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七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第一例茶文化遗产。除了景迈山古茶林,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还通过了哪些新的世界遗产?此次大会审议中,除俄罗斯“戈罗霍韦茨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er of Gorokhovets)被认为价值标准论述、比较研究和边界 ...

• 《清明上河图》拱桥下的险情与其他

宋本《清明上河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大运河图卷,画中心位置有一座迷人的木构拱桥,演绎着戏剧性的冲突与险情。日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流变之景——艺术史视域中的大运河》,其中就讲述了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冲突与繁华。作者王磊在调用古今图像与文献的基础上,就大运河旧貌和现状进行艺术史视域中的思考和探讨。宋本《清明上河图》是现存最古老的 ...

• “大河流金”,山西博物院呈现黄河流域青铜文明

澎湃新闻获悉,山西博物院日前开启新展“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汇集了国内11个省、市、自治区 30 余家文博单位160 余件(组)青铜文物。通过中国青铜器及其蕴含的礼乐内涵两条线,从冶铜技术的滥觞到夏商周青铜文明的鼎盛、从青铜礼乐文明的创建到礼乐精神的延续传承,全方位呈现黄河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历史。展品中有距今4000多年前的 ...

• 十八处曹雪芹在京遗迹公布,除了旧址还有新发现

9月20日,“曹雪芹在京遗迹”暨第十四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发布会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北京曹雪芹学会通过梳理曹雪芹自1728年回北京到1763年去世的生活轨迹,整理出与曹雪芹生活足迹相关且现在有迹可循的十八处历史文化遗存。除了大众以往熟悉的遗址,此次不仅将学界讨论已有的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纳入进来,另外还有不为人所了解的内务府会计司、咸安宫官 ...

• 从戚继光、王渔洋等明清画像看山左先贤风韵

明清两代,山左(山东旧时别称)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如抗倭英雄戚继光、著名将领邢玠,以诗闻名的边贡、少负奇才的赵秉忠以及文艺领域王士禛、高凤翰等,他们的画像流传至今,既有正襟危坐的衣冠像,也有追求风雅的个人小像。澎湃新闻获悉,9月28日,山东博物馆将推出“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展览,将山东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和昌邑市博 ...

• 五幅画作中的“卡拉瓦乔在罗马”:朋友与对手之间

戏剧、情感、光、黑暗、暴力、谋杀……人们只需念出卡拉瓦乔(Caravaggio)这个名字,这些词就会浮现于脑海。澎湃新闻获悉,“朋友与对手之间:卡拉瓦乔在罗马”近日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出。卡拉瓦乔在罗马的14年,是被追捧的画家,也是喜怒无常的斗殴者。他在教会和贵族中备受赞誉,却也是当地酒馆的常客,与那些声名狼藉的顾客嬉戏、为他们作画。卡 ...

• 看英伦的“璀璨万象”,上海世博馆呈现V&A装饰艺术

9月25日,由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和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璀璨万象——英国VA博物馆珍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90件展品都来自VA的馆藏,是20世纪英国藏家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收藏的欧洲装饰艺术品,包含金银制品、鼻烟盒、珐琅彩肖像画、微型马赛克等。缘起世博会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起源于185 ...

• 南宋牧溪《柿图》《栗图》将亮相旧金山

澎湃新闻获悉,11月17日至12月31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将呈现展览“禅之心”,在旧金山独家展出两件旷世杰作,由中国南宋画僧牧溪所作的《柿图》(Persimmons)——更广为人知的作品名是《六柿图》(Six Persimmons)——以及它的姐妹作《栗图》(Chestnuts)。因为极其珍贵,这两件作品鲜少公开展出,此次是两件珍品数百年来首次离开日本展出。《柿图 ...

• 清代姜宸英《选诗类钞》与近代题跋,宁波合璧展出

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学者22年前在整理馆藏时发现了清代姜宸英《选诗类钞》未刊稿19纸的名人题跋,却不见正文。22年后,《选诗类钞》未刊稿亮相拍卖场、被华茂竞得,入藏宁波东钱湖畔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9月22日,“梦归水乡——姜宸英《选诗类钞》研究展”在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幕,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首次联合展出的28件/套展品 ...

• “箫韶九成”:辽博聚焦中国古代音乐文物

澎湃艺术获悉,9月23日,“箫韶九成——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这是辽宁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首次共同主办的大型文物展览,荟萃了185件古代音乐文物珍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序,呈现了数千年来中国音乐艺术起承转合的发展图景。展览标题“箫韶九成”取自《尚书·虞书·益稷》,据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相传为帝舜时的 ...

• 牛津教授马丁·肯普:迷失在争议中的达·芬奇《救世主》

2017年11月15日,达·芬奇《救世主》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5亿美元的价格落槌成交,一举成为“史上最贵”画作。该画曾被认定为达·芬奇的学徒绘制的仿作,1958年流入市场时,仅以45英镑的价格转手。后经一系列研究与修复,各地学者们也积极参与到了关于画作真伪的讨论中。近日,佳作书局邀请了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达·芬奇研究学者马丁·肯普,以 ...

• “庞贝神话”文物展:还原庞贝古城的信仰与生活

澎湃新闻获悉,“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开幕式昨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7件/套珍贵馆藏文物,包括雕塑、壁画,陶瓷、青铜、玻璃制品等多种类型。展览分为“梦回盛世”“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情神话”“快意人生:古罗马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古代艺术中 ...

•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音乐和空间构局

韩熙载是五代少数有才华、卓具文人品格多才艺的士大夫,他广交贤才,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圈、生活圈,独特的艺术氛围。这正是《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描绘的。《夜宴图》是《宣和画谱》著录的南唐名迹,卷中渗透和散发出来的其内容意蕴上的深度,艺术构局、人物和音乐主题的表现,均臻于绝妙之境,其中隐秘,以至悠悠岁月难以识破。那我们怎样来读《夜宴图》呢 ...

• 上博入藏46件掐丝珐琅器,香港收藏家张宗宪捐献

澎湃新闻获悉,9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张宗宪文物捐赠仪式。香港知名收藏家张宗宪此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张宗宪是当今世界上收藏明清宫廷掐丝珐琅器的重要私人藏家。馆方表示,张宗宪先生此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这批珐琅器,极大地支持和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与展陈,将在上海博物馆得到良好的保护、研究,并进行展览展示。张 ...

• “蔚为大观”:一展看尽浙江百大镇馆之宝

澎湃新闻获悉,“蔚为大观——浙江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9月27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该展览在浙江省的博物馆数以百万计文物里精心遴选了51件镇馆之宝汇聚一堂,进行展示,其中囊括良渚文化玉器的巅峰之作良渚玉琮王、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目前最早发现“茶”字铭文的青瓷贮茶器具等。展览现场今年5月,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博物馆 ...

• 集诗书印集于一体,明代《文三桥诗稿》首次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历代文人手札,珍稀者极多,其中即包括在文人篆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明代文彭(字寿承,号三桥)的诗稿手迹。继《说笺》《赵之谦尺牍》等之后,止观书局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近日联手,并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上海图书藏名家墨迹——文三桥诗稿》,这一诗稿系首次公开出版,为原貌、原色、原大影印出版。收录不同的文人用印共 ...

• “初看江南第一州”;看历代书画中的金陵景观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宋代诗人苏辙诗中的“江南第一州”指的正是古都南京。澎湃新闻获悉,9月29日起,南京博物院历代绘画展厅推出新展“初看江南第一州——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看明清以来,文徵明、石涛、袁枚,直至傅抱石笔下的金陵图景。郭存仁《金陵八景图·秦淮渔笛》(卷) 纸本设色1600年南京悠久的文脉孕育了书画艺术。六朝时的金陵 ...

• 爱砚成痴: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聚焦古今砚式

砚痴,是指对砚极度迷恋的性情中人,宋代文人苏轼、米芾还有清代扬州画派的高凤翰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爱砚人士。一方砚石,究竟有什么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呢?澎湃艺术获悉,9月28日,“爱砚成痴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以砚式的发展为陈列主轴,穿插与砚相关的点点滴滴,带大家感受砚石与众不同的特色,流连于古今用砚人的真情至性之间。据悉,此次 ...

• 琅玡王氏后人王肃与北魏“南书北传”

北魏自平城时期,衣冠制度效法西晋,迁都之后,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普及、对南人的重用造成了对南方文化的推崇,除建筑、衣冠、礼乐、文学之外,多有对南方文学的艳羡及步尘。江左文人如颜延之、谢灵运等都在北朝享有盛名。在书法上,北魏的碑刻及墓志的书写者,都是精英文人或为精英文人所包围。北魏推行汉化,十六国大乱以来流落北方的士族,就正好满足了拓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