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埃及塞加拉发现一座4400年前祭司墓,保存完好

一支包括领队Mustafa Abdo的埃及队伍,发掘出了这座装潢精美的祭司古墓。摄影:AMR NABIL, AP撰文:A.R.WILLIAMS  在埃及的金字塔时代,一位名叫Wahtye的名门贵族去世了,安息在广阔的皇家墓地之中,现在这片墓地还占据着现代西罗的沙漠西部。他那装饰华丽的墓穴基本没有损坏,近期在著名考古遗址塞加拉的沙下大约5米的深度被发掘出来。  埃及最高文物 ...

• 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在何方?新线索浮出水面

这座纪念建筑的基础墙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在历史的尘封中被人遗忘,无数个世纪过去,在以亚历山大大帝名字命名的埃及城市,它们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供图:国家地理撰文:ERIN BLAKEMORE  漫长的挖掘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这是最后一天,最后一小时,垂头丧气的Calliope Limneos-Papakosta准备打道回府。14年来,这位埃及考古学家一直在沙拉拉 ...

• 鉴定完毕,真的是2000年历史的文身针

撰文:KRISTA LANGLOIS为了确定这捆仙人掌刺是用来给人类皮肤文身的,考古学家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来研究分析。摄影:ROBERT HUBNER,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这只古老的文身针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在默默无闻地雪藏45年后,其真实身份终于被某研究者识破。摄影:ANDREW GILLREATH-BROWN制作这只文身针的是古普韦布洛人,他们的生活环境类似于上图犹他州 ...

• 你在哪里长大?你吃了什么?骨骼记录着你的一生

撰文:ERIN BLAKEMORE图上的这块头骨属于一个古希腊人,研究人员对头骨上的牙齿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人儿童时期曾患过高烧。摄影:SISSE BRIMBER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你吃的是什么?对考古学家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们可以根据古代骨骼样本的化学特征推断出一个人的饮食,甚至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用于研究考古 ...

• 水下发掘埃及黑人法老金字塔

在苏丹北部的努里(Nuri)地区,20多座金字塔散布在约70万平方米的沙漠中。这里可能是你从未听说过的最令人讶异的考古遗址。图源:ROBBIE SHON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撰文:KRISTIN ROMEY  在一小汪泥水之下,隐藏着2300年前纳斯塔森(Nastasen)法老陵墓的入口。如果我往后仰望,能看到他金字塔的东侧有将近3层楼高。为了进入纳斯塔森法老的陵墓, ...

• 考古学者破解古埃及“头锥之谜”

撰文:ERIN BLAKEMORE在一幅3300年前的宴会场景中,女性们头上戴着锥形物体。这类绘画在古埃及很常见,这引发了考古学者的猜测:这种锥形物体究竟是像光环一样的艺术象征,还是具有实际用途的实物呢。摄影:WERNER FORMAN,UNIVERSAL IMAGES GROUP/GETTY  古埃及艺术作品中充满了恭敬的摆设酒宴者的形象,他们头上都戴着尖尖的圆锥体。从古本手卷到棺材 ...

• 印度的早期人类在超级火山中幸存下来了吗?

撰文:LORRAINE BOISSONEAULT研究者报告了在印度Middle Son River Valley的达巴考古发掘现场发现的大量石制手工艺品。他们发现考古记录中存在那些可追溯到大约8万年前的石器,表明当地居民在大约7.4万年前的多巴超级火山爆发中幸存了下来。供图:CHRIS CLARKSON  大约7万4千年前,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一座超级火山咆哮着“复活“了。这次火山爆发被称为多 ...

• 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灵活务实,完成汉化

胡族汉化、民族融合是永嘉之乱至隋统一南北二百余年间的时代主题。然而孝文过激的汉化进程,一度造成鲜卑人的族群撕裂,间接引发了毁灭北魏帝国的六镇之乱。这场带有民族矛盾与政治分裂双重性质的大乱,孕育了北朝后期分峙东西的两大政治集团,他们对于汉化态度,难免受到北魏后期汉化与胡化矛盾的影响。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最终完成北朝汉化任务的西 ...

• 定居与游居的再思考——漫谈古建和考古之二

  定居与游居的再思考  通常,我们认为游居的定义是游牧、采猎、渔捞、逐水草,常伴随游居;农耕则意味着定居。  但实际情况,恐非如此简单。例如,游耕的存在,以及我国古人曾经的“改水、改火”习俗等,意思是当轮作地进入休闲期,房屋就向新的耕地移动。甚或还有些地区,一般家庭存在春居、冬居两处房屋,冬天在山下住、夏天在山上住,追逐“冬暖 ...

• 奥斯曼帝国与近代早期欧洲:奥斯曼史研究的新视角

The Ottoman Empire and Early Modern Europe于2002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研究欧洲史的新方法(New approaches to European history) 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中译本由上海大学讲师陈浩主译,计划于2020年出版。2018年是奥斯曼帝国消亡100周年,国内外史学界举办了一系列相关学术会议来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奥斯曼帝国如何走向衰亡”这个经久不衰的 ...

• 尘外千年:定州北宋塔基地宫出土文物

定州博物馆网站地址 http://www.dzhmuseum.com定州博物馆尘外千年展厅主要展示了定州北宋静志寺塔基地宫、净众院塔基地宫的出土文物。两座塔基地宫完整出土800余件文物珍宝,包括舍利供具、佛教造像、香具法器等。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用七重棺供奉的佛骨舍利的圣光,描绘佛祖涅槃的宋代壁画和各类琳琅满目的佛前供物。还可以看到按照实际比例复原的净众 ...

• 唐僧取猫还是包公请猫:中国家猫传说溯源

有人认为中国自古就有家猫,至少像马一样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与国人息息相关了。《诗经》曰:“有猫有虎。”《礼记》曰:“迎猫迎虎。”这是其“文献证据”。其“考古证据”则表明中国人早在仰韶文化晚期就开始和“猫”生活在一起,后来的汉墓中也有“猫”骨骼出土。但是,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有很多疑问的。比如《诗经·韩奕》原文其实是:“孔乐韩土,川泽?? ...

• 鉴赏|赵伯驹对元明画家的影响——兼论赵伯驹的“北宗”身份

在当代,赵伯驹是个比较“抽象”的画家,因为他的作品流传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人们很难从他作品里对他有感性认识。没有确定可靠的作品以供后人品鉴、传习和研摹,后人对赵伯驹的评价就可能失真,赵伯驹对后代画家有哪些影响也可能比较模糊;在“北宗”身份的笼罩下,赵伯驹绘画的真实面貌也极少有人去澄清。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如何理解赵伯驹与王诜具有 ...

• 东汉陶“扑满”

  2014年,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28号口门输水线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苏蔺墓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在一座编号为M125的东汉中晚期墓葬内,出土了一件“扑满”。▲东汉陶“扑满”  该“扑满”质地为泥质灰陶,呈扁圆状,素面、薄胎、平弧顶、圆鼓腹,近底足内敛,平底微凹,外观近似半球形。器身通高9.5厘米,最大腹径14.5厘米,底径9.8厘米 ...

• 湖南平江福寿山发现晚清造纸遗迹——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二)

  一、造纸遗迹的发掘  造纸遗迹位于大湖坪遗址的中南部,包括一组建筑F2和相关的沤竹池(图一)。F2所有的墙基均采用不规则小石块垒成,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用石块相对竖砌,中间以碎小石块填缝,一般墙厚约0.28米。另一种采用方形或长方形的扁平石块平铺,然后在其上用小石块相对竖砌,墙基的宽度约0.4米左右,墙基残存的高度约为0.1~0.35米。共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