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丨山西静乐丰润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公布!以东周遗存为主
一发掘概况 丰润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东北500米的台地上。遗址所处地形东高西低,呈阶梯状。根据地表采集遗物分布情况,初步判断遗址范围北、西、南三面均到台地边缘,东到台地顶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和东周时期的遗址(图一)。2009年4月,为配合太佳高速公路的建设,山西 ...
一发掘概况 丰润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东北500米的台地上。遗址所处地形东高西低,呈阶梯状。根据地表采集遗物分布情况,初步判断遗址范围北、西、南三面均到台地边缘,东到台地顶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和东周时期的遗址(图一)。2009年4月,为配合太佳高速公路的建设,山西 ...
一、项目简介 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地处运城盆地东部,中条山西麓,是目前晋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夏商聚落之一,是探索夏文化,研究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遗址。经调查,其与崔家河遗址组成青龙河上游自仰韶中期至东周时期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大型聚落,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的考古实证。 东下冯遗址1959年发现,1974-1979 ...
遗迹或器物线图是考古简报或报告的重要内容,其与文字、影像相辅相成,共同展示考古信息。翻开一本报告,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线图,线图的好坏关乎报告质量,也影响考古信息的表达。在平常的考古工作中,我们常常苦恼于绘图员的短缺,尤其是绘图高手,以至于简报或报告的编写常常遭遇线图瓶颈。我所认识的绘图老手们,要么退休,要么即将退休,年轻人还在成 ...
利用某一物体的多角度图像获取其三维模型的技术被称作“三维重建”,该技术的基本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结合数码照片和专业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的方法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考古工作中,已有不少学者撰文介绍过相关的方法或理论,对“三维重建”技术在考古行业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 ...
勘探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一环。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持续提升,勘探人员在传统洛阳铲的基础上,可以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勘探任务,并且能够将所得探孔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达到了解遗址地下埋藏情况的目的。我们在对夏县东下冯、翼城北撖遗址的考古勘探工作中,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相关软硬件技术,按照《田野考古勘探工作 ...
一 概况陶寺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5公里处的陶寺乡陶寺村北(图一)。东南距塔儿山主峰约10公里,地势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北部地势逐渐降低,和王云村相接;东部是沟谷,最宽处近百米,原有河流,当地人称北河,今被开垦为农田;西部有一条南北向的沟谷,宽30余米,沟谷以西是临汾至襄汾县道;南邻陶寺村。墓地东西长约600、南北宽约400米,总 ...
关注并星标哦!!师赵村与西山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太京乡,两处遗址的直线距离约11公里。1981至1990年经数十次发掘,发现大批新石器时代遗存,其中师赵村七期遗存的性质问题,引起诸多学者讨论。发掘报告将师赵村遗址第七期与西山坪遗址第八期统称为师赵村七期文化,认为其属于齐家文化,是齐家文化在甘肃东部的典型代表,或称齐家文化“师赵村类型”。 ...
林遮峪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林遮峪乡林遮峪村村南堡梁台地的最前端,紧邻黄河,是黄河东岸一处重要的龙山至夏商时期遗址,遗址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地表遗物丰富,遗址保存一般。1971年在遗址内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青铜器30件,引起学界关注。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该遗址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试掘,试掘面积约200平米,在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