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冬|《苏吉碑》纪年及其记录的“十姓回鹘”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伯希和编号敦煌莫高窟第181窟出土第193号和194号回鹘文书是记录物品发放的账本残片,年代属于元代。其中的qïngsai是行在的音写,即南宋都城临安,今日的杭州。qïngsai tavar即“行在缎子”之义,表明杭州产的缎子在元代已经流通于西北地区的敦煌等地。其背景是当时回鹘人联系网在中国内地的存在。 ... ...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的čülgl(čülgil)白玉冬内容提要古代突厥语在8世纪记录外来词时存在词首的č音与š音相通现象,故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所记位于高句丽与唐朝之间的换写为čülgl(čülgil)的国家或民族之名称,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变体šülgil。另,古代突厥语自8世纪起至10世纪以后的写本时代,经历词中的γ音、g ...
图一一、《乌古斯可汗传说》的独角兽自拉德洛夫解读以来,学术界公认在《乌古斯可汗传说》中,残害人类的恶兽名共出现9次。相关内容讲述的是青年乌古斯在森林中先后用鹿和熊做诱饵,猎杀凶恶的食人野兽,并射杀吃掉食人野兽内脏的兀鹰之过程。以下先列出9处文字的图片及其所在信息。图片取自拉德洛夫刊出的图版。在以上给出的例子中,食人野兽的写法不尽一 ...
瀚海金河:中古北疆历史考察 白玉冬 著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 2024年4月 定价 148.00元ISBN 978-7-5732-1106-4作者简介白玉冬,日本大阪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教授,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 ...
吐鲁番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西南雅尔乃孜沟南岸的崖壁上,东距吐鲁番市10公里(图一)。该石窟群始建于北凉据有交河时期(450-460年),延续使用到蒙元时期。现存15个洞窟,分上下两层(图二)。其中,位于上层的第5窟西壁上,残存有一批用尖锐物镌刻的鲁尼文题记。笔者参加大阪大学荒川正晴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曾于2012年9月5日18:00-18:45对这些题记 ...
作者简介:白玉冬,1969年生,辽宁阜新人。日本大阪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现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教授,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朝至隋唐民族碑志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 ...
古代突厥语语法纲要作者:森安孝夫著/白玉冬编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译者:白玉冬出版年:2022-12页数:102定价:58.00元装帧:精装丛书: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丛刊ISBN:9787573200037内容简介关于古代突厥语材料的研究,国际上由来已久,国内主要以中央民族大学和新疆大学等单位为核心,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古代突厥语语法纲要》是一部学习古代突厥语语法的 ...
牢山剑水-鲁尼文叶尼塞碑铭译注 作者:白玉冬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鲁尼文叶尼塞碑铭译注原作名: The Lao-Mountain and the Jian-River: The Runic Inscriptions of Yenisei in a New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出版年: 2022-12定价: 12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丛刊ISBN: 9787573200389内容简介本书系首次系统整理的鲁尼文叶尼 ...
关山明月-古突厥回鹘碑志写本的历史语言研究 作者:白玉冬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古突厥回鹘碑志写本的历史语言研究原作名:The Moon beyond Passes and Mountains: Historical and Philological Studies on Old Turkic and Uighur Inscriptions and Manuscripts出版年:2022-12页数:296定价:128.00装帧:精装丛书: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丛刊ISBN:9787573 ...
叶尼塞碑铭, 是指19世纪末以来陆续发现于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语(古突厥语方言之一) 鲁尼文碑文、摩崖与器物刻铭等, 是黠戛斯汗国(约8-12世纪?)的历史文化遗存。相比后突厥汗国与回鹘汗国的鲁尼文碑文, 叶尼塞碑铭在国内学届鲜为人知。鉴于叶尼塞河流域历史与中国历史, 尤其是与唐辽元清四朝密切相关, 其蕴含的史 料学价值有待深入挖掘。兹就华夏极具 ...
隋唐元蒙古高原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评森安孝夫、敖其尔编著《モンゴル国現存遺跡碑文調査研究報告》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包括蒙古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化愈来愈受到国内历史学界的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4JZDB307)、“元明(北元)时 ...
白玉冬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萃英学者”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北朝至隋唐民族碑志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摘 要:12-13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商人主要是信奉景教和佛教的粟特—回鹘商人,另包括一小部分穆斯林商人。克烈部人脱不花投奔铁木真,表明金朝的萌古乣是设置在汪古部地界内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2021-5页数:200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ISBN:9787532599738译者简介: 白玉冬,辽宁阜新人,历史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师从大阪大学森安孝夫教授、荒川正晴教授,主要从事中古时期内亚历史语言与出土文献、碑刻研究,擅长解读利用突厥鲁尼文与回鹘文文献解读研究。先后在国内《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 ...
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11月27日 21:30与您相约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3207l0mh6y&auto=0 在丝绸之路主道开通前 早已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 沟通东西文化的天然大道 是谁最先开辟了它 它的出现又将给东西方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白玉冬 为您解读草原丝绸之路
蒙古国新发现毗伽啜莫贺达干碑文释读*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白玉冬、吐送江·依明) 2018年8月6日至19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组织成立“兰州大学胡汉语碑刻考察团”,对“草原丝绸之路”蒙古国境内东段胡汉语碑刻进行了学术考察。考察团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炳林任团长,团员包括敦煌学 ...
白玉冬(蒋立冬绘)白玉冬,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教授,2010年3月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主要从事中古时期内陆亚洲历史语言与出土文献、碑刻研究,擅长解读古代突厥如尼文与回鹘文文献。2018年8月,白玉冬教授曾组织“兰州大学胡汉语碑刻考察团”,赴蒙古考察“草原丝绸之路”东段胡汉语碑刻,并先后举办了“丝绸之路民族历史语言研究工作坊”与“草原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坊”。此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蒙古国立大学
《突厥语大辞典》记录的古地名QatunSïnï“可敦墓”位于哈密东,纬度与哈密相同,难以勘同为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以《突厥语大辞典》圆形地图给出的于都斤的地理方位——额尔齐斯河源头为参照物,探讨Qatun Sïnï“可敦墓”的地理位置,其前提偏离正常的研究轨迹。昭君墓视作可敦墓,存在名称上的龃龉与逻辑思维上的本末倒置。《突厥语大辞典》所述与 ...
摘要:新疆和田策勒县达玛沟北部某遗址出土的4片突厥卢尼文木牍,其内容是由于祝(üčü,今新疆乌什)地方的某突厥语部族首领上达给某重要人物的书信,言捕获了对于术(üčür,今新疆焉耆七个星)构成威胁的25个敌人。木牍文书的年代约在10世纪中后期。木牍文中提到的qan“汗”可能为于阗国王或某部族首领,发信人应是塔里木盆地一带处于半独立状态的突厥语族部落首领。木牍文书记录的侵犯于术的敌人,有可能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