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南方丝绸之路—永昌道—南线

摘要:       我国著名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从四川成都出发,经云南西部前往缅甸、印度等国。永昌道是南方陆上丝绸古道上一颗灿烂明珠,因途经古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大理、保山、德宏等)地而得名。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古道最早开辟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是当年四川商旅向南亚各国输出蜀布、邛竹杖等中国商品的民间通道。秦汉统一以后,特别是东汉永昌郡建立以后,被正式纳入西南地区官营驿道网络,历经隋唐




  

  

  我国著名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从四川成都出发,经云南西部前往缅甸、印度等国。永昌道是南方陆上丝绸古道上一颗灿烂明珠,因途经古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大理、保山、德宏等)地而得名。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古道最早开辟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是当年四川商旅向南亚各国输出蜀布、邛竹杖等中国商品的民间通道。秦汉统一以后,特别是东汉永昌郡建立以后,被正式纳入西南地区官营驿道网络,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的不断演变发展,长期成为我国中央王朝经略西南,沟通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至民国滇西抗战期间为新修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取代,前后沿用时间达2400多年。

  永昌古道东起大理接昆明楚雄大理古道,向西经漾濞、永平,过澜沧江至保山市境,由保山向西分北、中、南三路渡怒江,翻高黎贡山至腾冲城,再由腾冲城分四路经腾冲猴桥(古永)、德宏州梁河、盈江、陇川等地出境至缅甸密支那、八莫等地再转往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单线总里程约600公里,复线(含主线、支线)总里程约1500公里。

永昌古道基本分为三段,大理—保山,保山—腾冲,腾冲—缅甸边境,在这里仅对保山—腾冲段赘述。


保山—腾冲古道

为连接保山(今隆阳)、腾冲两地的古道主线路。具体分设为北、中、南三线。

(一)保腾古道北线:

据史载,古道最早形成于战国时期,为早期民间商旅从大理、保山经腾冲前往缅甸、印度的主要交通线。

元明以来,主要成为大理云龙诺邓的"挑盐路",前后沿用2400多年。

古道主线:保山板桥古镇西经卧佛寺清水关李家寺一碗水梁子瓦房街汶上新民荷花树勐古渡过怒江芒宽西高黎贡山马面关茶铺茶罐口冷水沟北斋公房垭口腾冲黄土坎铁匠房桥头街转南过界头永安曲石酒店腾冲城止,线路里程约200公里。


(二)保腾古道中线:据史载,古道最早开辟于汉晋时期,是为永昌郡向西经略古滇越(今腾冲、德宏)之地的通道之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保腾公路通车后,才被最终废弃,前后沿用了1800多年。

古道线路:保山古城—仁寿门—石马山—青岗坝—乌头塘—杨柳街—河湾—鱼塘—鲁村之后—跨怒江双虹桥—高黎贡山—经烫习—大鱼塘(大塘子)—罕弄—旧街—黄竹河、黄心树—南斋公房—翻垭口下山—雪冲洼、岗房—林家铺—杨家寨—江苴古镇转南过龙川江—曲石街与保腾古道北线相交,再转至腾冲城,线路里程约180公里。


(三)保腾古道南线:

据史载,古道最早可能形成于汉晋时期,为三国诸葛亮南征的主要行军线路。时因战略需要,曾于中途海拔最高的高黎贡山城门洞分水岭建"诸葛亮城",作为西出腾冲、南控龙陵的主要交通要塞。之后,因古道途经的潞江坝气候炎热,瘴疠肆虐,较少有人从此路通行。元代云南行省纳速剌丁征缅定边后,考虑到该线路沿途地势较怒江上游的北、中两线平缓且里程较短,乃将其列为通缅驿道主线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开发,并于沿途设置蒲缥、八湾(今坝湾)、橄榄寨几大驿站予以管理。此后,历经明清两代不断地扩修改建,苦心经营,长期成为我国历代中央王朝经略滇缅、控制边服的主要战略通道。之后,至1952年保腾公路建成通车,才最终被废弃,前后沿用1600多年。单线里程约160公里,复线里程约220公里。


古道线路:

东起保山古城—经汉庄云瑞—蒿子铺—翻冷水箐—蒲缥—马街—打板箐—盘蛇谷—马料铺—至道街分早晚两线过怒江。

其中,早期(清道光以前)线从道街向西南经老渡口过江,转西经金堂寨、小平田、坝湾上高黎贡山,经磨盘石、石梯寨、蒲蛮哨,至山顶城门洞分水关转西北风吹坝下山,经太平铺、竹笆铺,至芒棒桥街村止;晚期(清道光以后)线从道街往西北从惠人桥过江,向西经潞江摹卡、香树村上高黎贡山,经禾木树、魏家寨、象脖子,至山顶大风口向西过黄竹园铺分水关,下山至太平铺与早期段相交。或由大风口转西北石门坎下山,经小平河、三岔洼、二台坪、大蒿坪、崖子脚、中寨至桥街村与早期段相交。两线相交后往西过龙江桥,经橄榄寨、黄草坝、甘露寺(赤土铺)、芹菜塘、玉璧铺至腾冲城止。

  2018年4月21日,乐途户外运动俱乐部118人一行重走保腾古道南线中的大蛇腰—大蒿坪段,去触摸和感知古道风韵历史。

这次走的是早期(清道光以前)线,从小平田—坝湾上高黎贡山—磨盘石—石梯寨—蒲蛮哨(沿老保腾公路乘车至大蛇腰),步行大蛇腰—大落坑—烽火台—太平铺—黄竹园—大蒿坪,步行距离约12公里左右。(这是本文的重点阐述部分)。


    

保腾南线已知的历史遗迹共40余处,其中保存较好的有34处。沿路上我们看到的碑记、告示牌、时刻、石板路、烽火台、墓碑等,历时记忆清晰可见。

  

途经大落坑,大落坑原为高黎贡山山顶的一个小湖泊。现已看不出湖泊的踪迹,除了雨季其他季节没有水了。它位于高黎贡山大蛇腰—大蒿坪段的梁脊,是晴天最好的观景台。

    途经城门洞西坡古道石板路,它位于腾冲芒棒大蒿坪村东南约5公里的高黎贡山西坡一带山洼中,为城门洞古道翻越高黎贡山的主要路段之一。据史载,古道最早形成于三国诸葛亮南征之际,元初设为通缅驿道后,逐步扩建为石板路。至清代道光年间驿道改走大风口、黄竹园后被局部废弃,民国初年又改走大蒿坪后被全部废弃,前后沿用时间500余年。古道东起城门洞分水岭西北的风吹坝垭口,向西沿山洼曲折而下,经太平铺、竹笆铺、大栗树至桥街村止,长约20公里,目前除大栗树以下路段被村寨公路破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路面均以石块铺筑,靠山一侧留有明显的排水沟道,具有较强的抗灾保通能力。由于废弃时间长,道路沿线丛林密布,风景幽雅。

  途经太平铺烽火台,它位于腾冲芒棒大蒿坪村东南约5公里的太平铺台地上,为原太平铺驿站附设的一处军情报警设施。驿铺始设于明,清代以后曾多次维修,为驿道自潞江翻越高黎贡山后的一个重要歇脚站。民国初年,驿道改走大风口、小平河后,驿铺被废,房屋坍塌,仅剩烽火台。烽火台位于铺址南侧一人工筑砌的高台上,台基面积50平方米。台上设烽燧三个,坐北向南呈横向排列,各燧均以毛石砌成圆锥形,下为炉膛,上为烟孔,燧高1.55米、底径1.4米、顶径0.5米。历经多次修复,各燧现保存完好,填薪点火,仍可见束束烟柱冲天而上,具有良好的报警效果。该烽火台于1988年公布为腾冲县文物保护单位。

  途经黄竹园古道石板路,它位于腾冲芒棒大蒿坪村东约12公里的高黎贡山西坡黄竹园一带山坡上。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潞江惠人桥修通后,由腾越厅组织修建。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古道改走大风口小平河后废弃,前后沿用80余年。路径东起黄竹园分水岭垭口接大风口古道,中经黄竹园铺、黄竹园马站向西延伸至太平铺与早期城门洞老路相交,长约6公里。古道路面均以石块铺筑,宽2米左右,道路两侧浓林密布,风景幽静,虽然废弃时间较长,但因水土保持较好,多数路段保存完整,为古道上有代表性的石板路之一。

  途经大蒿坪古道石板路,它位于腾冲芒棒大蒿坪村上下的高黎贡山西坡山梁上,为保腾古道南线晚期段翻越高黎贡山的主要路段。据了解,该段古道最早形成于清末,系由民间商旅为抄黄竹园古道近路而开辟。民国十一年(1922年)被腾冲县政府正式确定为官营驿道,由商会出资扩建石板路,并约请驻腾英国工程师协助测量,沿路建立里程碑。之后,一直沿用到1952年保腾公里通车后才被废弃。目前除大蒿坪以下路段被乡村公路局部破坏外,多数路段保存完好,且在山顶三岔洼垭口上保存有一方当年英国人刻立的里程碑。

  作为著名古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出入我国西南边地的主要通道,永昌古道的形成,最早打通了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之间的陆路联系,为促进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物资流通、推动我国西南建设、名族团结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随着恢复古迹、保护古迹的进一步重视,这些长期被历史所尘封的珍贵文化遗迹,必将再度焕发青春,展示当年的英姿。

感谢小朋友的参与,让我们的旅途充满活力,增光添彩。

  结束语:

这次徒步是队长精心组织的活动,出发前让我准备资料,我查阅了近64张4号宋体A4纸资料,原本计划在中午饭的休闲时光中闲聊,但因天气原因未能实现,索性就变成这样呈现给大家,希望您喜欢。

  文中大量资料来自网络,如有偏颇,请恕过。如有侵权,我同意删除,图片来自于彭素兰,李亚杰队长及乐途队友,再次表示感谢!

图片提供:淡蓝、开心果子及乐途队友

编辑:柠檬

审核:淡蓝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