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国梦从哪里起源?祁连山下的这四座城市或许给出了答案
大国梦想的起源
授权转载自地球旅客公众号
扁都口,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很陌生。
这里海拔三千五百多米,地势险要。
227国道从扁都口峡谷穿过,在险隘峭壁里千回百折。
扁都口史称大斗拔谷
图为227国道扁都口段(摄影©叶康)
▼
它本来是一条穿越群山峻岭的无名峡谷。
但在2000多年前,一位汉家使者手执象征朝廷命令的符节,从这里翻过了祁连山脉。
扁都口峡谷外的冲击平原
张掖民乐县境内
▼
张骞从这里走到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他身后的这片土地,后来被人们叫做河西走廊。
此后的岁月里,霍去病扫平匈奴,法显、玄奘西去天竺,中原文化避难西迁,隋炀帝巡视焉支山召开世博会,左宗棠彭抬棺出征誓死收复新疆……
历史的浓墨重笔一次次地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重叠。
河西走廊因在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是一段沿祁连山山脚分布,长约1000多公里,宽十到百公里不等的堆积平原。
对比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图,可以发现,河西走廊正是甘肃细长的腰部。
这个狭长的地理通道,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东连中原,西接西域,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
河西走廊的东部起点乌鞘岭,恰好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温暖湿润的海洋季风到此便停住了脚步,所以河西走廊的周边是一个干旱少雨、荒丘和沙漠密布的区域。
张掖丹霞
中国干旱地区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
图示分别为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
▼
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以其高大的山体拦截并贮存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中的水汽,并用冰雪融水滋养着山下的土地。
身处一片荒原的包围之中的河西走廊,不仅因此得以避免被干旱吞噬,还发育出大片富饶的绿洲和草原,农牧皆宜的生态环境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历史上各民族势力争夺的焦点。
岗则吾结峰
海拔5808米,祁连山最高峰
祁连山域内共有冰川3066条,储水1320亿立方米
这是一个超过三个三峡水库的水资源宝库(摄影©鸵鸟)
▼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
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产区。
▼
在今天,沿着祁连山脉,依次分布着六座城市。
其中有四座是由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所亲自设立命名。
这便是著名的河西四郡: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武威、酒泉两郡
公元前111年,分置张掖郡、敦煌郡
现嘉峪关市为1965年设立,原属酒泉郡
现金昌市为1982年设立,原属武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