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敦煌|张议潮,一生的起伏跌宕,只不过是对中原的向往

摘要:       莫高窟156窟,讲述了大唐年间一个真实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故事。    惊诧的是,如此主旋律的故事居然没有写入唐史,如此正能量的故事居然没有写入我们的教科书。也许,盛世唯有欢歌可以相对,其他皆是你懂的。  那就先说说我们故事主人公的时代背景吧。公元820年前后大中华区的形势图。(图来自网络)  当时大中华区的真实情况是并存有三位大佬:吐蕃、回鹘和唐。它们的势力在此长彼消之后走向此消彼消。



  

  莫高窟156窟,讲述了大唐年间一个真实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故事。

  

  惊诧的是,如此主旋律的故事居然没有写入唐史,如此正能量的故事居然没有写入我们的教科书。也许,盛世唯有欢歌可以相对,其他皆是你懂的。

  那就先说说我们故事主人公的时代背景吧。

公元820年前后大中华区的形势图。(图来自网络)

  当时大中华区的真实情况是并存有三位大佬:吐蕃、回鹘和唐。它们的势力在此长彼消之后走向此消彼消。大唐王朝常被后人引以为傲的称为“宇宙帝国”,而这种又大又强的状态其实仅维持短短的25年,即高宗治世的中、后期,后来更多的竟然是苟且和不堪。

  安史之乱后,我们的历史书就一下翻到了黄巢起义,接着就是大唐华厦哗啦啦地倒塌了。书好象翻得有点快,我们给大唐重新捋一下:安史之乱是755-763年;黄巢、王仙芝起义是874-884年;朱温建后梁,唐亡是907年。也就是说,安禄山757年死后,大唐还有150年,大唐国祚290年,大唐的进程未满一半;黄巢over后,大唐还有60年,还可开12届代表大会共商国是,以纾国难。

可是,国家无难,英雄安将出?


自古英雄出少年,偶尔也有中老年。我们156窟的主人公——张议潮就是那么“偶尔”的一位,他的精彩人生自49岁那年在敦煌开始。

  

  

  49岁前,吐蕃王朝的一介沙州土豪。


没有一个王朝可以平静地独自走完它的人生,左邻右里一言不合就群雄争霸,搞大了就三国演义。李唐王朝也不例外,当再多的公主也不管用的时候,就是邻居想搞事了。当然,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偏偏一场安史之乱砸破了篱笆门。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调河西、陇右驻军入中原平叛。吐蕃趁机北上入寇,占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等地。788年,吐蕃攻陷沙州,整个河西陇右全境(甘肃省)落入吐蕃之手,此后的敦煌人民生活在吐蕃王朝“水深火热的奴役和压迫”之下,“民不聊生”。


而此时的唐王朝,地方藩镇很牛,中央宦官更牛,只有“朕”很无力。张议潮生在敦煌长在丝路,对长安的感情应该不止是些丝路花雨的传闻,更多的应是其父张谦逸的影响。张谦逸原官至唐工部尚书,长安旧事是他的骄傲,也是他不可再企及的伤痛。在后来张氏家族出土的一些墓志铭上,虽然碑刻语焉不详,无法知道张家何时何故迁徙来敦煌生活,但我们也可略知一二,张氏家族在敦煌产业庞大、富甲一方;我们也无从得知张议潮为何举兵起义,但可以知道,49岁的张议潮作为沙州一介土豪,毁家纾难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举起解放敦煌的大旗,他是一个真正爱祖国、爱家乡的人。


  

  49岁后,大唐王朝的河西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九世纪四十年代,注定是一个动荡不安却又诡异难测的时代,大中华区两大集团的大boss几乎在同一时期做着同一件疯狂的事情,一个是大唐的皇帝武宗李炎,另一个是吐蕃的赞普朗达玛,他们各自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禁佛毁佛运动,批判、砸烂一切佛思想、佛文化、佛风俗、佛习惯、佛建筑,浩劫空前,震惊朝野四境,历史称之为法难。


诡异的是,这两个禁佛领袖几乎又在同一时期死去,仿若报应。曾经叱咤东亚的两大王朝自此都快速地走向了解体的不归路。


吐蕃赞普朗达玛被僧侣杀死后,吐蕃中央开始分裂,地方防务出现松懈,年近半百的张议潮得到了“农奴翻身作主人”的机会,那年是848年,他49岁。

  49岁后的张议潮,可以用十个字总结其“伟大而光荣”的后半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河山。张议潮的革命历程及其取得的文治武功分三个阶段:

  
▍▎▋
848年,张议潮与好友安景旻、阎英达在沙州联合当地豪强揭竿而起,驱逐蕃戎。

▍▎▋ 851年——861年,张议潮用十年时间先后光复甘凉十一州,结束了吐蕃对河西长达百年的统治,全面恢复大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867年,张议潮功成身退,主动入大朝为质,直至病逝长安,受国公规格入葬。


就这样,张议潮从敦煌一介土豪成功转型为大唐帝国在河西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后官至朝廷司徒、南阳郡开国公。


可是以上的一切,在传播甚广的央视纪录片《河西走廊》里只用轻飘飘的一句话“沙州民众起义”一带而过,不免让人唏嘘。在这里你会想起历史上另一个抗击胡虏为大朝收复千里河山,建立同样不世武功的人,却有着后人不同样的尊崇。对,另一个人就是岳武穆。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不一定是事实,只是大朝想要给你的感觉。当实用主义剥去我们一切为人依凭的时候,哪里去找一些永恒的存在


去遗迹中寻找曾经的存在,例如莫高窟156窟。


156窟为晚唐时任河西节度使的张淮深为其叔父张议潮所造的功德窟,窟壁绘制有《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其双璧出行图打开了一部大唐末年甘凉地区的历史画卷。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纵130厘米,长830厘米。它描绘的是张议潮接受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图中张议潮着圆领红袍,系革带,骑白马,前有文武仪仗行列,后有军队随从。张议潮以大唐节帅之名驱逐吐蕃克复大唐四千里山河,被后世赞誉为“西域雄狮”。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点击上图欣赏画面自右至左依次铺开,先是鼓角乐手左右列队出场,后面跟着的是两队武骑,武骑后面两队文骑,两队文骑之间有舞乐分两组对舞,旁立有乐师,乐团后面紧随的是执旗的仪仗队,仪仗队后面是环护旌节的衙前兵马使、散押衙,之后,画面主角张议潮出场,他的后面是拥着“信”字大旗的兵士,有射猎、驮运骑等。出行队伍旌旗飘扬,延绵浩荡,仿佛观摩了一场河西沙场的军演。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对面墙上的是《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纵107厘米,长826厘米。该图打开的是一幅具有河西地方生活特色的历史人物图卷。


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局部),绘于莫高窟156窟东、北二壁下方,画面以歌舞百戏、乐队为前导,紧接着车与仆役、护卫相随。宋国夫人及其侍卫、眷属乘马于后缓行,浩浩荡荡,再现了大朝二品夫人出行礼佛时的壮观场面。


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局部),宋氏夫人即张议潮的夫人广平宋氏。


  镜心设色纸本《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点击上图欣赏)

  

  壁画如史重现,恍惚间当年的大唐好象又回来了,他们“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旧归”。

  

851年——861年,张议潮收复甘凉十一州。


“汉家持刀如霜雪,虎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这是盛唐的鼓点,这是帝国的豪迈,可惜它是张议潮的出行,不是李唐的归来。

  

  敦煌,180年的归义军政权。

  

  有人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知敬仰的民族更是可悲。其实最可悲的是一个民族有了真的英雄不去珍惜非要制造无数虚假的英雄。张议潮和他归义军的故事已少有人提及,连156窟也那么静默无言。


那又何妨?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张议潮及归义军历史年表参考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调河西、陇右驻军入中原平叛。吐蕃趁机北上入寇,占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等地。

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状态。

764年,吐蕃攻陷凉州。

766年,吐蕃攻陷甘州和肃州。

776年,吐蕃攻陷所瓜州。

788年,吐蕃攻陷沙州,整个河西陇右全境(甘肃省)落入吐蕃之手。

790年,吐蕃攻陷安西北庭,西域落入吐蕃之手。

799年,张议潮出生在沙州(敦煌)。

840年,回鹘汗国受漠北的黠戛斯崛起冲击,分化成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喀喇汗国三支。

841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下令禁止佛教.

842年,朗达玛遭僧人刺杀身亡,吐蕃陷入长期内战。

848年,张议潮与好友安景旻、阎英达联合当地豪强于沙州起义。

851年——861年,张议潮光复甘凉十一州,结束吐蕃对河西长达百年的统治。

851年,张议潮遣其胞兄张议潭为信使携瓜、沙十一州图籍赴长安报捷。朝廷封张议潭为金吾卫大将军,并留置长安为人质。

854年,唐宣宗设置归义军,任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

866年,张议潮西征,陆续收复西域西州、北庭和轮台。生擒原吐蕃河西统治者尚恐热。大破吐谷浑。

867年,张议潮其兄张议潭在长安病逝,张议潮归朝入质,朝廷晋封为左神武统军,晋官司徒,南阳郡开国公。“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时年69岁。

872年,张议潮于长安病逝,时年74岁,朝廷追封为太子太保,以国公规格下葬。

877年,吐蕃王朝覆灭,西藏进入分裂割据时代。

878年,黄巢起义爆发。

888年,朝廷授予张议潮侄子张淮深(张议潭之子)为节度使。

890年,索勋(张议潮女婿)发动兵变杀张淮深及其妻儿,拥立张淮深堂弟张淮鼎(张议潮之子)继任节度使。不久张淮鼎病亡,索勋继任节度使。张议潮十四女发动兵变,索勋被杀。张承奉(张淮鼎之子)继任节度使。

907年,朱温逼哀帝禅位,建梁国,唐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910年,张承奉改国名为“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国“白衣天子”。后与甘州回鹘结为“父子之国”,称甘州回鹘为父,并将金山国降格为“西汉敦煌国”,自称“敦煌王”。

914年,张承奉死,沙州大族推举兵马留后曹议金(索勋女婿,也即张议潮外孙女婿)即位,废除敦煌国,去敦煌王号,恢复归义军节度使称号,并受后唐李存勖册封。后曹氏凡八传历百年,历代节度使皆受中原王朝册封。他们皆以供养人面目出现在莫高窟或榆林窟,名留榜题。

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990年,李继迁在宋辽对峙的背景下左右逢源,建立西夏政权。

1006年,喀喇汗国攻克于阗,于阗人逃亡到敦煌。

1028年,西夏攻占甘州,灭甘州回鹘。

1032年,西夏攻占凉州。

1036年,西夏攻占沙州。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投降西夏李元昊。归义军存续182年后灭亡。


五代十国时期大中华的形势图。


历史的年表,群雄的演义,始无端终无尽,他们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一切都因循随风而逝。

  

  大阵乐,大唐凯歌的最后一响。

  

  866年,张议潮大破吐谷浑,大唐昔日凯歌《大阵乐》被再次奏起,唤醒多少人记忆深处的骄傲!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征人尽汉歌。

莫堪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

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记书。

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

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

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

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局部)的鼓角骑吹场面。两组军乐队,骑士鼓手前导,后面骑士引颈吹奏大画角。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局部)的鼓角骑吹场面。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仿佛又回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出征场面。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局部)的乐舞场面。左侧鼓乐齐鸣,右侧顿足踏舞,舞者的服饰和姿态与今西藏锅庄舞极为相似。图中八人,分列两行,四人一排甩长袖相向而舞,舞者边唱边舞,同时甩袖应节踏步,舞蹈动作有力,舞姿矫健奔放。

  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局部)的乐舞场面。舞者四人,高髻、裙襦、帔巾、笏头履,四人围成方阵,挥动长袖,翩翩起舞。与“妙手轻回拂长袖,高歌浩翰发清商”的中原舞风相近,但又有今藏族弦子舞的姿态。


天地苍茫,鸣沙万里,且在敦煌莫高窟156窟,和那个盛世残破的背影说声再见。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