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跨学科研究敦煌古代工匠——《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出版

摘要: 近日,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的著作《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出版。该书获得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敦煌地区在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期间开凿兴建了以莫高窟为首的敦煌佛教石窟群(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水侠口、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等)。这些石窟保存了我国古代洞窟八百五十多座,壁画五万多平米,彩塑三千多身。它们是世界范围内现存规模最大、内容 ...

近日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的著作《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出版。该书获得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敦煌地区在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期间开凿兴建了以莫高窟为首的敦煌佛教石窟群(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水侠口、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等)。这些石窟保存了我国古代洞窟八百五十多座,壁画五万多平米,彩塑三千多身。它们是世界范围内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同时它们也是了解敦煌古代一千多年间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艺术图像密码。这一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离不开历代无数工匠的毕生付出。敦煌古代工匠生动地阐释了工匠精神,遗憾的是,他们几乎都没有留下姓名及相关记载。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生活情况怎么样?他们与当地手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有什么关系?他们又是如何创造出这辉煌的敦煌艺术的呢?《敦煌古代工匠研究》一书就对大家所关注的这一问题进行了的探讨。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一书分为两部分。上篇为研究篇,首先对敦煌工匠的基本情况如行业类别、技术等级等作了介绍,接着从手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分别进行探讨。而本篇的重点是艺术工匠部分,这部分同时结合画史、画论等文献,分为艺术创造和艺术设计两个专题,前者是对创造敦煌石窟艺术的历代工匠们各方面的情况加以深入探讨,特别是对工匠们营造石窟的情况做了详细地阐述;后者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认识敦煌艺术与敦煌工匠。本篇还对当代艺术家们关心的“艺术家”与“匠人”的问题专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工匠特色研究部分,分地域、艺术、民族民间三方面,并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制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将敦煌工匠研究纳入艺术人类学的轨道,试图建立敦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下篇为史料篇,全面梳理和展示了与敦煌古代工匠相关的史料,敦煌工匠史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记载和歌颂“功德主”即洞窟窟主们营造佛窟的碑、铭、赞、记资料中有关于“良工”与“巧匠”的零星描述;佛窟与佛画中的工匠供养人画像与题记;官府和寺院的收支账目中关于工匠的役使和供给记录。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是一项集艺术史、经济史和科学技术史为一体的跨学科研究,实际上也是当下流行的交叉学科,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大门类科学之间发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门类科学内部众多学科之间发生的内部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而有利于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具体地说,敦煌工匠以及敦煌的整个历史文化,即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问题,需要用交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将敦煌工匠置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就敦煌工匠的特色,行会组织的进步意义及其封建经济制度的制约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同时通过对敦煌历代工匠艺术活动、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的深入考察,阐明敦煌历代的艺术工匠们都是最伟大的艺术大师!敦煌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敦煌工匠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通过研究敦煌古代工匠,向世人介绍敦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们各方面的情况,讴歌几十代敦煌艺术、敦煌历史的创造者们的丰功伟绩,展示中华民族先民们的创造与奉献精神,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有益成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马德,敦煌研究院研究员。1978年入敦煌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至今,1998年起担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敦煌研究》杂志编委、敦煌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998年入选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客员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已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160篇,代表作有《敦煌莫高窟史研究》(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古敦煌佛教社会化论略》、《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三等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二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项,主持完成院级科研项目3项。

在后记中,作者回忆自己写该书时所受到的鼓舞:“研究敦煌工匠,就是面对敦煌工匠。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无法摆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献身精神。我经常有机会见到国内各地的同行专家学者,我也常有机会到国外和海外考察流散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物,参加敦煌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的同行们进行学术交流。无论是国内同行还是国外同行,他们都对在敦煌工作的专家们表示了由衷地崇敬。因为他们在敦煌学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同时,也从敦煌的文物工作者们身上,领略到了敦煌古代工匠的影子,感悟到了敦煌古代工匠的精神。一位美国的教授朋友对我说:‘看来,现在研究工匠要比当年做工匠的还是好得多。’是啊,毕竟又过了一千多年,社会发展了,进步了;虽然还是在敦煌,做敦煌,但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是当年的老祖宗们没有办法比较的。我们不可能再过敦煌工匠那样的苦日子,但我们完全可以像敦煌事业的前辈学者那样,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精神,为完成我们这一代人所担负的历史的神圣使命而贡献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我时时刻刻都在认真地审视自己,准确地把握自己,担负起我们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上对列祖列宗,下对子孙后代,在人类社会创造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历史使命感的驱使下,由一群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人共同的成果。1985年底,我从《敦煌研究》编辑部调入敦煌遗书研究所(后更名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施萍婷老师分配我专门从事敦煌遗书中石窟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很自然地就接触到敦煌古代工匠文献。在此期间,敦煌研究院里的一批老一辈专家们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不仅有幸参与他们的讨论和表决,更主要的是在讨论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他们事迹感染!从他们身上,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敦煌历史上那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造者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遂成为我研究敦煌古代工匠的动力之一。”

他还表示,“实际上,石窟营造也好,敦煌工匠也好,前辈学者都做过不少工作,已经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一方面考察和熟悉石窟,一方面阅读藏经洞文献,从文献中找到大量有关石窟历史的资料,从事石窟与文献的结合研究。1992年,我考入中山大学,师从姜伯勤教授学习,1993年日本访学一年,搜集和整理日本学界有关的研究成果;至1995年,在前辈、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同事、朋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完成了博士论文《敦煌莫高窟史研究》,并得以正式出版。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从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中,一点一滴地搜集关于敦煌古代工匠的资料,对创造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历代工匠们进行专门研究并发表了几篇相关的论文;1997年底《敦煌工匠史料》出版,研究工作也告一段落。1998年以来,我主要以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字化为中心工作,同时开展对敦煌石窟周边遗迹的继续考察和敦煌佛教社会史的研究。当然对敦煌工匠的研究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书影。文物出版社/供图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作者(右)与该书责编(左)在莫高窟前合影。文物出版社/供图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