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遗产视野丨他们会不会知道在这里?巴黎吉美博物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观展记

摘要: 在9号线地铁站léna的出口有两个标示,一个指向现代艺术博物馆,另一个指向吉美博物馆,此刻,现代艺术与古老的东方艺术正在岔开方向。这时巴黎正当2月,冬日长久不去的阴云逐渐散开,天空出现初春的蓝色,吉美博物馆的穹顶上阳光明媚,很难想象在展馆内部暗藏着一个王朝的“地下宫殿”。“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Splendeur des Han, l'essor de l'empire céleste)共汇集了


在9号线地铁站léna的出口有两个标示,一个指向现代艺术博物馆,另一个指向吉美博物馆,此刻,现代艺术与古老的东方艺术正在岔开方向。这时巴黎正当2月,冬日长久不去的阴云逐渐散开,天空出现初春的蓝色,吉美博物馆的穹顶上阳光明媚,很难想象在展馆内部暗藏着一个王朝的“地下宫殿”。



“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Splendeur des Han, l'essor de l'empire céleste)共汇集了来自于9个省的27个博物馆和考古机构的400件展品,绝大部分展品都是首次在国外展出。展览共分成7个部分:“天之子:帝国系统的轴心”(Le fils du ciel, pivot du système impérial)、“诸侯王宫廷的奢华”(Le faste cours princières)、“来世的观念”(Conception de l’au-dela)、“农业:经济与立国之本”(L'agriculture, fondation de l’économie et de l’état)、“至帝国的疆界:丝绸之路的诞生”(Aux frontières de l’empire, naissance de la route de la soie)、“汉字书写:思想的载体”(L’écriture chinoise, véhicule de la pensée)、“日常生活的艺术”(L’art du vivre)。正如策展人雷菲弗尔先生(éric Lefebvre)所说,这次展览力图呈现出汉代社会的全景,从作为权利核心的皇帝扩展到各大诸侯藩王及朝廷卿相,进而展示国家发展的根基、疆界的划分和汉人的日常起居。

陶土骑兵佣 杨家湾汉墓出土


顺着人流从左侧楼梯向下来到吉美博物馆的地下一层,穿过一个甬道,我看到了“汉风”展的第一件展品——一对来自陕西咸阳沈家桥的辟邪和天禄,这对原本对置于墓前镇守陵墓的石兽现在出现在展览入口的一侧。有如墓室入口的陈设提示了观者即将见到的景象——百分之九十的展品都来自地下墓葬,在其中不乏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文物,例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银博山炉、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依仗队、陕西西安汉阳陵出土的陶俑等等。第一个展厅的主题有关王权、等级与来世。在暗蓝色的光线中首先“登场”的是汉阳陵出土的一批陶俑。这些身长40至60厘米的小人儿展示了围绕在帝王身边的各种角色:文官、侍女、宦官、士兵……陪葬坑出土的“塑衣式陶俑”由内至外穿着三层右衽曲裾深衣,衣服上附有朱红、白、黄与黑色的彩绘。其中一个跽坐侍女俑格外可爱。只见她双手上合藏于袖中,遮住小嘴,只露出低垂的眼睛,需要绕到一侧才能发现她躲在袖子后面抿嘴微笑,一藏一露萌生许多趣味。另一种“着衣式裸体陶俑”出自帝陵的丛葬坑。躯体线条细腻流畅,在肩膀两侧还能看到用以连接手臂的孔洞,木制的手臂、麻料、丝织的战袍在2000多年后已经化为泥土,展厅右侧用照片展示了这些赤裸的身体堆叠在墓中的样子。

第一展厅中的金缕玉衣


穿过这些陶土的身体,穿过两排杨家湾汉墓出土的步兵与马上骑兵,再穿过诸侯王墓中出土的各种错金银器物,我看到了静静躺在大厅尽头以王者的身体赋形的“金缕玉衣”。这件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衣由4000多片上等的和田玉用金线穿起覆盖全身,灯光下每一片玉石都泛着不同色泽的微光。“它”躺在那里,就像一个发光的身体,令我也像端详一个人那样走近去看“它”的脸:两个圆形玉片填住眼孔,三块梯形的玉石组成了鼻子,下颚用玉片堆砌出逐渐内收的弧度,没有嘴巴。抬眼间,我透过玉衣的玻璃保护罩见到了不远处的另一张“脸”,那是济北王刘宽的玉覆面。这是个被贬黜的、残缺的“身体”,墓主因被汉武帝赐死而无法按照应有的规格包裹玉衣下葬,仅以几块玉石片盖住脸孔。


错金银博山炉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汉代人深信玉能够使尸体不朽,玉衣既代表了帝王的身体,又成为其死后安放肉身的居所。在展览中,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那个著名的博山炉恰好被放在金缕玉衣边上,炉盖上的仙山是灵魂将会抵达的仙界,这个组合形成了另一种叙事语言,描绘出身体和灵魂最终的两个家园。我总在教科书里看到这个博山炉,但第一次有机会在这么近的距离仔细看着它。炉座是汹涌的波涛,炉盖呈现山峦的形状,自下而上流动的线条充满了生命力。我以前从未注意到在底座上金线装饰的波浪和炉盖上齿状的山峦之间,一波波水流正从海面逐渐涌向仙山,在山海之间,有两棵金线勾出的小树。这个水与山林的意象不由令人想起《圣经》创世纪记中对伊甸园的描述:“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成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幼发拉底河”。这是展览中最精细、也是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我和几位法国老太太把额头挤在玻璃上,转着圈想看清楚炉盖上究竟藏了多少仙人和小动物——它们多半躲在山间和流水中,时而探出半个身子。而在熏炉底座处又粗又浓的鎏金云纹,也模仿着熏炉上的烟气消散的样子,缭绕山石而上逐渐越来越轻细。


陶土骑兵俑 杨家湾汉墓出土


诸如这类表现灵魂升天的云气纹贯穿了整个“汉风”展览。它们在第一个展厅中庄重地盘踞在错金银壶的壶肚上,又穿梭于车马饰细小的铜环与铜轴之中。而当我穿过走道来到第三展厅时——这里展出了各种汉代生活中令人欢愉的元素:酒、游戏、音乐、舞蹈和女人的衣裙,这些云纹又再次被墨色和朱线描画在陶土的罐子上,斑驳地残留在木俑身上的彩绘衣纹上。最令我流连的是展厅入口处2009年在河南白庄墓群发掘的一个五层楼高的彩绘陶仓楼明器,匆匆走过的观众不会留意到在阁楼入口处微启的门,这是一个装饰着砖红色水流纹样的漂亮小门,旁边彩绘的小树和博山炉上金线画的小树如出一辙,俯下身子能从门缝中看到倾斜向上的楼梯。在阁楼侧面的墙壁上,一棵树的枝干云气一般蜿蜒向上,在它上方,每层彩绘出的菱格回廊内都绘有一团升腾的云气,同时与之相间的陶塑回廊又以极为相似的云气纹作为装饰,二者之间的重复与延续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节奏。灵魂似乎能从微启的门缝中进入,顺着楼梯、树枝、窗口、楼阁向逐渐升入天空。


朱雀衔环杯 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


在这个汉代人心中自下而上的纵向空间以外,连接第一、第三展厅的走道呈现了汉代的“家园”不断扩张的横向空间。在鼎盛时期,汉朝的疆土在最北端到达今天的朝鲜北部,最南端到达越南北部,又通过丝绸之路连接着国土之外的中亚、西亚和欧洲。展厅中一些青铜饰牌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动物纹样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例如甘肃兰州的虎咬鹿纹青铜饰牌中老虎攻击鹿腿的狩猎场景便是草原民族艺术中的常见主题;又如山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的银虎饰牌,表现的是一只老虎低头俯下身子舔爪的姿态,工匠有意突出了它强壮有力的下肢和向前突出的前爪,这种对善战勇猛形象的喜爱也体现了游牧民族的艺术趣味。而老虎周身覆盖的具有浮雕感凸起的条纹随着野兽身体的线条和动势弯曲旋转,这种特殊的雕刻方式则透露出来自伊朗和西伯利亚南部艺术的影响。另有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省康家沟出土的背面刻有希腊文字的汉代铅币,它的样式可能受到亚历山大东征时占领的中亚地区的钱币样式的影响,证明了汉代与安息阿萨息斯王朝之间的商业往来。此外,两件新疆出土的织物残片显示了来自欧洲的影响。第一件蓝色棉布残片的下方的女菩萨形象头顶带着背光,颈部挂着珍珠项链,手持的号角形容器中装着葡萄,图像中混杂着来自希腊、罗马、伊朗的艺术元素;另一件蓝地人首马身纹毛布残片的上部分是一个源于希腊神话的半人半马的生物(Centaur),头带着风帽吹着一个长条形的乐器,下部分是一个高鼻深目,长着蓝眼睛的武士胸像。几位欧洲观众在这两块织物前来回小声讨论,似乎在茫茫的汉代海洋中认出了故乡的小船。


跽坐侍女俑 汉阳陵出土


走出昏暗的展厅,重新回到阳光里。想起在展品前浮想联翩之时,一抬眼常会看到玻璃对面另一个正在认真端详的脸,恍然间总有时空交错之感。想到这些陶土、青铜、玉石中渗透的心愿、期盼、野心和遗憾,他们会不会知道在这里?他们会不会知道正在被什么样的眼睛注视着?

发表于《美术向导》2015年第1期,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本次发布版本略有改动。


郑伊看,女,1986年出生,福建福州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博士研究生,从事西方美术史研究。

2004至201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分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学士学位论文《意识形态下的“寄居者”:王逊艺术理想下的现实主义美术观初探》获“张安治教授美术史论奖学基金”,硕士学位论文《贴近绘画的眼睛或者心灵:阿拉斯式的艺术史方法研究》获“王森然美术史论奖学金”,博士学位论文《蒙古人在意大利: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艺术中的“蒙古人形象”问题》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优秀奖。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