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去新疆拜城,探访比莫高窟还要早的佛教石窟

摘要: 来源:天山网撰文 / 郑言江  言江说 ID:xj-talk  又到新疆旅游季,郑言江(微信号:xj-talk)推出新疆旅游篇章,诚邀各地游客来新疆,继推出“天马之乡”昭苏、“桑皮纸之乡”墨玉后,今天带您走进一千八百年前的佛教石窟克孜尔千佛洞。  出发,寻找一座佛窟。  6月25日,郑言江(微信号:xj-talk)驱车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前往库车,听闻沿途经过克孜尔千佛洞,又闻这座石窟比莫高窟还要早且壁画精美,内容丰富,是 ...

来源:天山网 

撰文 / 郑言江

  言江说 ID:xj-talk

  又到新疆旅游季,郑言江(微信号:xj-talk)推出新疆旅游篇章,诚邀各地游客来新疆,继推出“天马之乡”昭苏、“桑皮纸之乡”墨玉后,今天带您走进一千八百年前的佛教石窟克孜尔千佛洞。

  出发,寻找一座佛窟。

  6月25日,郑言江(微信号:xj-talk)驱车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前往库车,听闻沿途经过克孜尔千佛洞,又闻这座石窟比莫高窟还要早且壁画精美,内容丰富,是龟兹文化的遗迹,决定一探究竟。

 

  克孜尔千佛洞全景。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七公里木扎提河北岸却勒塔格山对面的断崖上,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红色”的意思,石窟总体走向呈东西向,绵延约三公里。它与甘肃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至今,200多个石窟中保存着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

 

  去往克孜尔千佛洞的路上。

 

  出拜城县城约40分钟车程,一路所见绿洲、戈壁、雅丹地貌,公路或行于戈壁之上,或在两山之间,蜿蜒无尽,让人感觉到新疆的苍凉大气。行至兴起,两山之间忽现两个汉唐风格立柱,想到洞窟繁盛时期为8-9世纪,知道千佛洞就在不远处了,再行10分钟左右,在群山之中出现一片绿地,门口大石牌上书“新疆龟兹研究院”,这就到达了克孜尔千佛洞。

 

  即将到达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比玄奘更早的译经人

  进入“新疆龟兹研究院”的大门,克孜尔千佛洞前,郑言江(微信号:xj-talk)看到鸠摩罗什像立在广场上。

 

  克孜尔千佛洞前的广场。

 

  这里要说说新疆宗教历史。千百年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的宗教发展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始宗教阶段、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形成阶段、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演变阶段、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发展阶段。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后,逐渐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4世纪至10世纪,佛教进入鼎盛阶段,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佛教中心。而克孜尔千佛洞,正是龟兹作为佛教中心的最好印证。

 

  鸠摩罗什像。

 

  鸠摩罗什出生在龟兹。他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在名僧槃头达多处学习佛经。12岁时,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龟兹王听说他回来了,亲自远迎,并专门为他造了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并请他升座说法。西域各国国王一见他升座,都在他的座侧听讲。

  公元401年,鸠摩罗什到了长安,后秦王款待他以国师之礼。从此,他就在长安国立译场逍遥园,从事佛经的翻译,与真谛、玄奘并称为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和他的弟子共译出佛经35部,294卷,对我国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鸠摩罗什是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深山之中,龟兹文化瑰宝

  走过鸠摩罗什雕像,拾阶而上到达佛窟,导游告诉郑言江(微信号:xj-talk),目前只有部分洞窟开放,但这些开凿于3-8世纪的洞窟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

  洞窟分为四个区域: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1953年正式编号的洞窟是235个,1973年新发现一个洞窟,编为新1窟。因加固克孜尔石窟岩体修缮工程的需要,于1989年清理出10个被沙土掩埋的洞窟,1990年又清理出23个洞窟。现总共有编号洞窟269个。尚有一批未编号洞窟,洞窟总数近350个。根据地下探测,估计地底还埋藏有一批洞窟。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壁画面积最多的一处石窟群,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

 

  克孜尔千佛洞的“支提窟”和“僧房”。

 

  克孜尔千佛洞的窟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的支提(礼拜)窟,一种是供僧侣居住和坐禅用的毗诃罗窟。支提窟中有的是大像窟,庙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雕塑立佛;有的是中心柱窟,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还有的是方形窟。毗诃罗窟又称为“僧房”,多为居室加两甬道式的结构,室内有灶炕等简单的生活设施。这些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窟,有规律地修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的小单元,从配列的情况来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

  礼佛,释迦牟尼的种种事迹

  大小乘之区别主要在于“小乘”把释迦牟尼视为教主和传教士,是唯一的佛,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追求“自我解脱”,“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以建立净土佛国为目标;在修习方面,小乘以“四谛”,十二因缘为主的修行方法,大乘主张以六度(即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般木彼岸的方法或途径)为主的菩萨行。

 

  佛窟演绎着释迦摩尼的种种事迹。

 

  图片发黑的部分是因为氧化而变了颜色,在一些比较深的洞窟内,朱砂保留了原有的颜色。《大唐西域记》记其佛教有:“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龟兹石窟中心柱窟壁画题材除了晚期少数洞窟满绘千佛外,绝大部分洞窟描绘的是释迦牟尼的种种事迹,体现出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唯礼释迦”的观念,即只承认现世的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

 

  岁月在壁画上留下了痕迹。

 

  谁带来了大乘佛教?龟兹与中原早在公元前就有密切的关系,到了唐代,这种关系发展到更高的阶段。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唐于西州交河设立安西都护府。公元658年,将安西都护府从交河移治龟兹,并升为安西大都护府。从此,龟兹成为天山以南,包括葱岭以西广大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808年吐蕃最后陷安西,至此,唐朝结束了对龟兹的统治。唐代先后管辖龟兹一百多年,其间大批汉族官吏、士兵和民众及僧侣移居龟兹,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汉化的大乘佛教。

  遗迹,被掠夺的壁画

  让人心痛的是,洞窟并没有逃过盗挖和掠夺。郑言江(微信号:xj-talk)了解到,这些佛像身上的袈裟原是金箔制作的,惨遭盗挖。

 

  被盗走金箔袈裟的壁画。

 

  历史上克孜尔石窟曾经遭遇过两次劫难。公元10世纪,随着伊斯兰文化越过帕米尔高原向东传播,在近两个世纪的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纷争中,伴随着龟兹佛教的衰败,克孜尔石窟逐渐被废弃,并由此遭遇较大的人为破坏。“这是克孜尔石窟在历史上受到的第一次浩劫。”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不断地在龟兹地区疯狂进行石窟壁画文物的盗劫,劫走了包括克孜尔石窟在内的龟兹石窟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绘泥塑及珍贵文物。这也是克孜尔石窟在历史上遭遇的第二次劫难。解放前,克孜尔石窟一直处于无人看管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石窟才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于196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克孜尔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盗挖时留下刻痕清晰可见。

 

  20世纪初,德国考察队从克孜尔石窟揭取了一些文物,其中大部分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克孜尔千佛洞是建在砂岩上的,作画过程中需要在砂岩上涂上一层泥浆,泥浆干了以后容易脱落,这些泥浆厚度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自然脱落的,也有在盗挖过程中脱落的。郑言江(微信号:xj-talk)注意到,在一些壁画上至今有些壁画上还有当年的划痕,而被掠夺的壁画多见于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博物馆里。

  菱格,龟兹壁画的主要构图形式

  在龟兹石窟中,将描绘释迦牟尼于过去无数劫中,以种种不同的身份行菩萨道,即行善、乐施、持戒、精进等行为和业绩的本生故事以及描绘佛成道后游化四方、传经布道、普度众生和诠释因缘的种种事迹的因缘故事,普遍以单幅菱格形式构图,并以菱格为基本单元四方连续的图案化的结构描绘出来。在早期的壁画中,菱格构图不很明显,后来逐渐成熟并模式化,成为龟兹壁画最主要的构图形式。

 

  克孜尔千佛洞里精美的人物造像。

 

  克孜尔千佛洞里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等。

 

  券顶的菱格里记录着佛祖的五百次轮回。

 

  菱格构图。中心柱窟券顶满绘排列整齐的几列菱格,少则几十,多则近百,每个菱格内绘一个本生或因缘故事画。菱格构图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及其布局的繁密性和一体性,成为龟兹石窟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

 

  在一次轮回中佛祖化为大象舍身救人。

 

  菱格内的故事《大象舍身救人》。因缘和本生故事,除少数绘于方形窟的四壁,其它大都布置在中心柱窟的主室和方形窟的券顶上,采取单幅构图的形式,将券顶划分成许多的菱格,每一菱格绘一则故事。由于菱格的空间较小,所以画面采用少量的人物和衬景,并选取最能概括故事内容的典型情节来表现。

 

  洞窟内一千多年前的人物轮廓依旧清晰。

 

  壁画的题材主要是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有两类:一类是描述佛的传记,主要布置在方形窟的四壁,以连续性的方格画面,将佛的一生从头到尾绘出,从而加以表现。另一类是说法图,主要布置在中心柱窟主室的两侧壁,虽多采用方格画面的形式,但却是单独成幅,一幅有自己的一个主题,幅与幅之间没有相互承接的关系。因缘故事主要表现了众生对佛所作的种种供养和显示了佛的神通广大。本生故事则是表现佛前世行菩萨道时的种种难行和苦行。

  龟兹,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驿站

  “龟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也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拜城一带)。季羡林先生曾经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龟兹地区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始凿于东汉。

  2014年,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克孜尔14窟,马王救商客出海。

 

  现今的拜城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而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佛教从印度首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拜城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中心和传入中原的桥梁。石窟壁画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千佛洞石窟类型众多,用途广泛,有观礼讲经的支提窟,又有居住坐禅的毗河罗窟,结构和布局极为罕见。而千佛洞更是壁画长廊的代名词,内容之丰、数量之大,在我国现存石窟中居于首位。

 

  千佛洞外长亭里祈愿平安的钟和佛塔。

 

  千佛洞外河流清澈,小湖边的长亭里有泰国公主诗琳通捐助修建的佛像,还有祈愿平安的钟和佛塔。

 

  千佛洞外的绿洲。

 

  千佛洞外,茫茫隔壁之中一片绿洲。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克孜尔都是丝绸之路上国际化的佛教中心,河谷里日夜回荡着三宝之音,僧侣的黄袈裟是这里唯一的色彩。

  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比莫高窟更早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无名画师曾在这里用他们的虔诚画下了自己心目中的佛陀形象和对信仰的理解和演绎。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