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瓷之美——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摘要: 他们,源自火与土,制造于一座仿佛在燃烧的城市。它们,堪称一件件全球化商品,掠过沙漠与海洋,掠过马六甲,掠过喜马拉雅。它们,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它们,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也是中国的代名词。它们就是本文的主角——中国外销瓷。(《天工开物》中描绘的制瓷工艺)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购”商品我国制造陶器的历史颇为悠久,但高温瓷直到唐代才真正诞生。源于唐帝国开放包容的

他们,源自火与土,制造于一座仿佛在燃烧的城市。它们,堪称一件件全球化商品,掠过沙漠与海洋,掠过马六甲,掠过喜马拉雅。它们,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它们,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也是中国的代名词。它们就是本文的主角——中国外销瓷。

(《天工开物》中描绘的制瓷工艺)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购”商品

我国制造陶器的历史颇为悠久,但高温瓷直到唐代才真正诞生。源于唐帝国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也使得瓷器在唐代正式成为一种价格高昂的外销商品。晚唐、五代一直到宋朝初期也成为了中国瓷器外销的第一个高峰期。其中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颇受外国顾客喜赖,外销数量尤其惊人。尤其是长沙窑彩绘瓷作为中华第一彩瓷远销全球各个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区都曾出土长沙窑彩绘瓷。甚至瓷器上还出现了胡人、椰枣(伊拉克等地特产)、阿拉伯文等极具异域特色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作为一款“全球购”商品的文化特色——兼容并包,使得长沙窑瓷器一跃成为唐代外销瓷中的佼佼者。直到唐末以前的中国瓷器一直是由陆路也就路上丝绸之路运往国外的,但因为唐末藩镇割据,路上丝绸之路动荡不安,而掌握东南沿海大部分优良港口的东南各节度使名义上还拥立中央,所以为了减少内陆运输的风险和成本,瓷器的外销开始转为依靠海路运输。

宋到明初则是外销瓷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景德镇各类瓷器后来居上,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都成为了外销瓷中的“主力军”。而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线越来越多,覆盖地区也越来越广,中国在这条贸易链条上取得了丰厚的利润。但好景不长,明朝初期开始实行海禁,在这个阶段瓷器的外销主要依靠朝贡体系支撑,规模大大缩水。明朝中期隆庆开海,大量的瓷器开始被贩往海外,而除了之前一直与中国交易的国家外,中国也开始和随着地理大发现热潮抵达东半球的西洋诸国探险家们直接贸易,而在此之前中间一般有阿拉伯人作为“中间商”来进行周转,而现在则是真正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其中,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几乎垄断了中国瓷器的航海贸易,据不完全统计,17世纪上半叶大约有300万件瓷器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被运往荷兰和世界各地,荷兰也是最早在中国定制特殊纹样瓷器的国家。荷兰东印度公司因其编制的世界瓷器贸易网而成为了17世纪中国瓷器的最大买家,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直到英国在四次英荷战争后击败荷兰,将舰队驶入南海,从而基本抢到了中国瓷器外销市场这一块肥肉。

(英荷战争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而在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明代中期至清初的200年间是中国外销瓷发展的大变革时期,这200年不仅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也是景德镇作为明代最大的外销瓷生产中心的黄金时期,更是瓷器生产由官窑主导道私窑主导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外销瓷精品迭出,作为一款全球化商品,此时的私营瓷窑开始大量生产“订烧瓷”,瓷器器型和图案既有中国风格也融合了大量西方元素。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风格、不断改良的制瓷技术都使得中国瓷器能够畅销全球,真正成为了一种世界性商品。

(景德镇于18世纪的描绘鹿特丹暴动的订烧瓷)

二、亲,非偏远地区包邮哦。

在东西瓷器贸易的早期,商人们主要依靠路上丝绸之路进行运输,利用骆驼往返于浩瀚的沙漠和绿洲城邦之间,大漠驼铃看似壮美但一旦遇见沙暴(事实上几率不小)可谓九死一生,如果那时有运费险的话大唐帝国绝对赔死,其安全系数可见一斑。而随着安石之乱的爆发以及随后藩镇割据的不断加剧,路上丝路战乱不断,城邦政权更迭,陆上运输在这个时期已经算是十死无生了。与此同时南海的海上航路不断拓展,中国的造船技术也大为发展,自然而然的瓷器的运输便开始大规模的通过海路大批量运往海外市场。

(在7551216日至7632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从广州出发,沿东南亚的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过抵达印度、锡兰(也就是前段时间遭受恐怖袭击的斯里兰卡的旧称),再往西直抵阿拉伯半岛,这便是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广州通海夷道”的瓷器外销主要航线。在唐代朝廷专门设立了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甚至还在广州城西专门划定一片区域名为“番坊”以便让无法按时返回的阿拉伯商人居住,名曰“住唐”。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要知道按照今天广州的房价这块划出的区域至少值上百亿。就算在唐代划出这么大一块地皮只为给阿拉伯商人居住也是让当地财政大出血的行为,尤其是唐代这种实行“公廨田”(政府专用田,意思就是地给你,自己管,以后不要再和寡人要工资了)政策的抠门朝廷,若无巨大的利益引诱,断不会如此。事实也正是如此,海外贸易的兴盛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广州也因此被誉为“天子南库”,与“天下粮库”的苏湖地区并称“两库”。这也是为什么在北方被打爆的黄巢在抢劫了广州后竟然脱胎换骨了:“咱不差钱了。”广州作为唐代外销瓷的主要出口港之一,长沙窑、定窑、邢窑等诸多瓷器大批聚集于此,装船出港,远销海外。时至今日,广州的唐代码头遗址中仍能发现诸多著名外销瓷器的碎片,证明当年确有大量的外销瓷集中到广州,统一装运出海,一直以来大家可能有一种误解就是中国商品的外销很大程度上依赖阿拉伯人的中转,但其实真实情况是:“亲,非偏远地区包邮哦。”

(今日的广州码头繁华万千,但其实早在唐代广州便已是闻名天下的贸易大港)

三、支持来样定做


如上所述,唐代以来外销海外的中国瓷器品种繁多,数量惊人,大部分瓷窑都具有按需制作,来样定作的经营理念与方式。如贴有伊斯兰教国家图案的的贴花大盘可能旁边挨着的就是绘着天主十字架的青花瓷。订烧瓷一般而言是按国外顾客提供的器型、纹样、数量定制生产的,供给的对象一般也是外国的皇室、贵族或是公司、机构,价格方面自然也比普通的外销瓷要高上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款式有菲茨休纹样、历史纪念瓷、宗教、神话题材瓷器、纹章瓷等,几乎覆盖了出口国文化所能涉及的方方面面。

(哥德堡号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为中国所垄断的制瓷技术也像丝绸一样变得不再为中国所独有。在外国工匠们不断的研究与创新下,在无数次的实验下,终于在本国烧制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品牌瓷器。例如朝鲜半岛的高丽青瓷、日本的奈良三彩、濑户天目、伊万里瓷、德国的迈森蓝色洋葱瓷器、英国的维奇伍德陶瓷、法国的利摩日瓷,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各国的瓷器都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跻身于世界陶瓷艺术之林。但毋庸置疑的是不论时间如何推移,中国的文化烙印始终存在于瓷器之上,无法抹去。

(从左向右依次是日本的奈良三彩、德国的迈森蓝色洋葱瓷器、英国的维奇伍德陶瓷、法国的利摩日瓷。)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