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维吾尔族葡萄纹 ——丝路上的浪漫名片

摘要: 葡萄,来自远方的水果,与它扎根的土地有着数千年的缘分。人们将之绘成纹样,装点生活。跨过漫漫丝路,越过历史长河,葡萄之乡的葡萄纹一一路走来,见证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浪漫。(图1)西周至田园葡萄纹彩陶罐新疆和静察吾乎沟出土供图/FOTOE (图2)丝路与葡萄的缘分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断代为公元前1000到前500年的新疆古墓,曾出土彩绘葡萄纹陶罐,展现了当时田园中普遍种植葡萄的情形(上 ...


 葡萄,来自远方的水果,与它扎根的土地有着数千年的缘分。人们将之绘成纹样,装点生活。跨过漫漫丝路,越过历史长河,葡萄之乡的葡萄纹一一路走来,见证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浪漫。




(图1)西周至田园葡萄纹彩陶罐

新疆和静察吾乎沟出土

供图/FOTOE

    

(图2)


丝路与葡萄的缘分

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断代为公元前1000到前500年的新疆古墓,曾出土彩绘葡萄纹陶罐,展现了当时田园中普遍种植葡萄的情形(上图1)。葡萄纹沿着丝路传入中原地区,被加以改造,形成了丰富的纹样组合,比如唐代流行的“海兽葡萄纹”。(上图2)为山西博物院藏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葡萄藤蔓布满铜镜背面,瑞兽在果实之间起舞,寓意吉祥。摄影/动脉影

     


   提起新疆,耳畔立刻会响起一句话:“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瓜果似乎是新疆地区的一张名片,而新疆的少数民族、特别是维吾尔族,也将这张名片穿在身上:将巴旦术(扁桃)绣成花帽,戴在头上;把葡萄、石榴、无花果绣成坎肩,披在肩上:还有花草瓜果纹样俱全的毛毡毯,铺在地上。瓜果之乡的儿女,一望便知。而在这些瓜果纹样中,葡萄纹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


3000年前的葡萄纹


     我们大都熟悉这个故事: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异域植物的种子,其中就有葡萄。《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这里的“蒲陶(桃)”,就是葡萄,学者认为是希腊语BOTPUSO的译音。中原地区从汉代开始种植葡萄,那当时的西域,也就是如今新疆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时候开始和葡萄结缘的呢?一只远古陶罐上的葡萄纹,给了人们答案。


    1987年,在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天山南麓的和静县察吾乎沟,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片占地约5平方千米的古墓群,是当地一个氏族的公共墓地。除了一座墓断代为东汉之外,其他古墓的年代,都在公元前1000到公元前500年之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到春秋时代。


    就在这片古墓群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葡萄纹最早的踪迹。那是一个夹砂红陶罐,乍一看,和那些遍布彩绘纹样的新石器时代陶罐没什么不同。可仔细审视陶罐上的纹样,就会发现它的独一无二:颈肩深红色的彩绘分成四组图案,其中三组是不规则的网纹,网格内填涂点纹:而最后一组图案,则是一枝蔓藤卷曲、果实累累的葡萄!考古学家推断,网纹代表的是规划整齐的田园,而葡萄纹的出现,表示着在当时的西域,葡萄已经是常见的种植作物。

丝路上的旅程


      日本学者关卫在《西方美术东渐史》中描述葡萄纹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西亚细亚人——特别是亚述人——老早就将葡萄艺术化而把它应用于纹样上,但那些纹样也是传自南欧,即在公元前4世纪时从希腊传到罗马的。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地方发掘的古代玻璃壶中,也有描葡萄纹样的……”


      希腊、罗马钟爱葡萄纹,和酒神崇拜有关。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Dionysus),用葡萄酿酒,而且教会了人们种植葡萄和棉花,他代表了丰收的喜悦,守护着希腊的农业。希腊、罗马的葡萄纹,常和酒神形象同时出现,充满了宗教意味。公元前334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历经数年,其影响力达到西北印度、大夏(今阿姆河流域)和安息(今伊朗)一带,形成了一个东方的“希腊文化圈”。希腊、罗马式的葡萄纹,就在这个文化圈内传播发展。汉代畅通的丝路,令新疆地区得以广泛地接受这一地带上的文化元素。曾经和田园密不可分、朴拙简练的葡萄纹,开始有了希腊古典艺术的风格。比如新疆民丰地区出土的人兽葡萄纹罽(ji,皮制品)上,葡萄纹与卷发高鼻的异国男子和种类莫辨的野兽搭配。这让人不能不想到希腊文化中葡萄纹和酒神的经典组合。


       丝路上的交流也是相互的。葡萄纹从希腊罗马走到新疆地区,再从新疆地区走人中原。中原文化不但给葡萄纹增添了“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也对葡萄纹的呈现加以改造,反过来影响了新疆地区的葡萄纹审美。葡萄纹不再总是独立出现,居于纹样组合的中心地位,而与同样来自西域的忍冬纹、穿枝卷草纹等纹样结合,成为了极好的辅助装饰纹样。唐代还有一种“海兽葡萄镜”,葡萄与瑞兽成为铜镜上最流行的纹样。葡萄纹装点着古老的铜镜,也如同镜子,反射出中外文化在丝路上的反复冲撞与融合。


生命之纹


    3000年前一样,今天的新疆维吾尔人,仍将葡萄视作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当地人居住的庭院里,葡萄是最常见的植物,天热时人们可在葡萄荫下乘凉,风沙天则以之为屏障,抵御风沙侵袭。


    在沙漠绿洲中茁壮成长的葡萄,带给古维吾尔人的,是生命的色彩。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绿洲农耕经济,让维吾尔人能够充分意识到葡萄之美,并通过纹样来表达对葡萄的喜爱。而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强化了他们对葡萄纹的重视。


     居住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回鹘人被认为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之一。回鹘人信仰佛教,佛教中,手持葡萄的菩萨表示五谷不损。而随着伊斯兰教全面传人新疆,维吾尔族也接受了伊斯兰的宗教艺术规范。葡萄纹的藤蔓无限延绵,枝叶密不透风,果实丰硕有序,这与伊斯兰艺术的精神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研究者认为,穆斯林从葡萄纹的造型中,“可以从中感悟到循环往复的世界以及造物主的存在,思索生命的回旋与更迭,领悟真主之美和无始无终的神力”。


      如今,在新疆地区,葡萄纹样多与其他的花果纹相结合,美观大方,绚烂多彩。比如维吾尔族女性喜欢穿一种以“艾德里斯”花绸缝制成的连衣裙,而裙外则要套上一件深色金丝绒对襟坎肩,坎肩胸前绣的花纹,就常是一颗颗水滴状的葡萄与花草、蝴蝶等纹样的组合。而男女花帽的帽瓣上,也常用葡萄纹来点缀。


    从希腊酒神之好,到维吾尔族服饰上的点缀,葡萄纹走过了漫长的浪漫。



处处葡萄纹

新疆地区是瓜果之乡,葡萄尤其出名。生活在此的维吾尔族民众十分热爱葡萄纹,在他们的服饰、地毯、花布、建筑上,都经常使用。上图为一座使用了大量葡萄纹做装饰的典型维吾尔族建筑。其中既有造型写实、作为视觉主体的单独纹样;也有枝蔓交错、构成边框的连续纹样。摄影/Panda




来源:中华遗产2019总第165期07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