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杭州飞来峰的梵式黄财神造像

摘要: 飞来峰造像作为杭州佛教文化代表史迹之一。位于北高峰南麓,与灵隐寺相隔。主要分布在冷泉溪沿岸的崖壁上及青林、玉乳、龙泓等天然溶洞内。该造像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造像于一体。造像始凿于五代后周时期,现存五代、宋、元、明各时期造像115龛,390余尊和大量摩崖题刻,其中元代造像67龛,大小合计116尊,“梵式”46尊。是中国汉地“梵式”造像最多的石刻造像群。什么是梵式造像?《造像量度经》 序中有著述:“所


飞来峰造像作为杭州佛教文化代表史迹之一。位于北高峰南麓,与灵隐寺相隔。主要分布在冷泉溪沿岸的崖壁上及青林、玉乳、龙泓等天然溶洞内。该造像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造像于一体。造像始凿于五代后周时期,现存五代、宋、元、明各时期造像115龛,390余尊和大量摩崖题刻,其中元代造像67龛,大小合计116尊,“梵式”46尊。是中国汉地“梵式”造像最多的石刻造像群。什么是梵式造像?《造像量度经》 序中有著述:“所谓梵式者,.... 你波罗国(即尼泊尔)匠人阿尼哥善为西藏梵像,从帝师八思巴来.....专懂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之工。故其艺绝于古今,遂称梵像,此则所谓梵式者也。”此时,一大批工匠追随阿尼哥,举朝推崇其造像风格,加之此时两都造像活动兴盛,梵式一时遍布两都,元史称为“西天梵相”。因此,“梵式”造像只是一种以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造像风格。

位于冷泉溪南侧,理公塔北侧的101龛内造像一尊,约高200厘米,右足经过修补。此造像为典型的梵式,额方颊圆,额角转折度较大,双眉细长,两眼大睁。体态壮硕,肌肤圆滑,不注重肌肉结构的解剖,矮小肚大。头戴五叶宝冠,每瓣冠叶上刻有优钵罗花,双耳挂圆形优钵罗花,耳挡大而醒目,垂至肩头,宝冠上的缯带在冠侧作S形,呈飞舞状。右手持宝珠,左手持吐宝鼬,左足屈,右足踩着海螺,以右舒坐安坐于莲花座之上,佛座为刻有短肥的莲瓣,上沿饰有细密连珠纹的仰莲台,座较扁平。项光为素面椭圆形。薄衣贴体,只在领口处纹饰衣纹,以示服饰的存在,斜挂莲花串成的饰物。

查阅相关文献,第010龛中的造像形象与藏传佛教中记载的黄财神形象颇为相似。据《黄财神修法仪轨》记载,“体金黄绸衣珠宝美严饰,右持果实如意实,左握宝藏吐宝鼠,半跌安于莲花日月座”。此仪轨中的形象为上身穿丝制天衣,宝冠,珍宝璎珞、珍宝耳环、珍宝手镯和珍宝足钏,右手持如意果,左手抱一只大鼬(老鼠的一种),鼬嘴里含着宝珠,象征财宝。半跌坐于莲花宝座中央,这正好与此龛造像的形象相似。此龛造像左腿盘曲,右脚下垂,赤足踏在海螺之上。右手舒食指和小指,屈余指,握着一颗宝珠,左手握着一直吐宝鼠,鼠口种吐出五串小珠子。此龛造像形象与仪轨中描述的形象十分吻合,可见此龛造像就是“黄财神”。

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乃五方财神之首。黄财神之前已修五道十地,是位菩萨。相传昔日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揭陀国之灵鹫山(又译鹫峰山)讲说大般若经义时,各方妖魔鬼怪前来阻碍讲法,黄财神于灵鹫山崩塌之时现身庇护大众,众多比丘才能安然无恙,一心闻法。释迦牟尼佛见此,劝解黄财神皈依佛法,庇佑生灵,普渡众生,于是黄财神就成了大护法神。

藏传佛教的财神造像中,黄财神最为常见,一般呈矮壮忿怒金刚形象,以手中托“吐宝白鼠”为辨识最直观的依据。因此,此佛龛旁边的标注“宝藏神”的称呼应改正为“黄财神”更为确切。

文 / 张骏蕾 摄影 / 陈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