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墓室里的信仰与生活

摘要: 两汉壁画墓是西汉早期出现、中晚期发展、东汉时期流行的以彩绘壁画为装饰的砖石结构墓。墓主多为地方豪强和高官显贵。墓里的壁画图像涉及当时的思想、信仰、科学、宗教、神话、军事、政治、礼仪、典章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包举神灵、囊括人事,堪称一部用图像编就的汉代历史巨著。中原与关中地区的西汉壁画墓河南永城梁王壁画墓、洛阳卜千秋壁画墓、洛阳浅井头壁画墓、洛阳烧沟壁画墓、洛阳八里台壁画

两汉壁画墓是西汉早期出现、中晚期发展、东汉时期流行的以彩绘壁画为装饰的砖石结构墓。墓主多为地方豪强和高官显贵。墓里的壁画图像涉及当时的思想、信仰、科学、宗教、神话、军事、政治、礼仪、典章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包举神灵、囊括人事,堪称一部用图像编就的汉代历史巨著。

中原与关中地区的西汉壁画墓

河南永城梁王壁画墓、洛阳卜千秋壁画墓、洛阳浅井头壁画墓、洛阳烧沟壁画墓、洛阳八里台壁画墓、西安交通大学附小壁画墓、西安曲江池壁画墓、西安理工大学壁画墓、西安翠竹园壁画墓。

西汉壁画墓的题材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宇宙天象与各种仙界祥瑞组成的天堂仙界景致,第二类是镇墓辟邪的各种神怪灵异物,第三类是墓主的个人经历和与之相关的家居生活场景。这些内容并非同时存在于每一座壁画墓中,壁画的图像往往是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以及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同时,各种题材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重叠、交织。

太阳金乌与星宿图


天文神灵

宇宙天象与各种仙界祥瑞组成的天堂仙界景致题材内容虽然贯穿汉墓壁画的始终,但主要盛行于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图像大多分布在墓室顶部或四壁上端。主要有:

(一)日月,日中配以金乌,月中则有玉兔、蟾蜍或桂树;

(二)星宿,或描绘零散的星辰,或描绘北斗之类的星宿, 或描绘二十八宿,有些星宿还用人物或动物表示;

(三)蓊蔚的彩云;

(四)人首蛇躯的伏羲和女娲,两神或分别紧贴日、月,或分别双手擎日、举月;

(五)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在早期壁画墓中北方神则是蛇或鱼妇;

(六) 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五方之佐;

(七)西王母及其天庭仙灵瑞兽,这组图像通常包括头戴华胜的西王母、捣药的玉兔、舞蹈的蟾蜍、奔跑的九尾狐和三足乌;

(八)或乘龙、或御虎、或驾麟、或跨鱼、或骑鹤、或戏马、或飞升的羽人;

(九)昆仑仙山;

(十)升仙的墓主之魂;

(十一)虎头蛇身、鸟头蛇身、龙首人躯、龙首虎躯、鱼身鸟、应龙、翼虎、仙鹤、天鹅、天马、天鹿、白象、蜚廉、雨师、凤凰等天界神怪灵异以及灵芝、瑞草、莲花等。


白虎图

河南永城梁王墓整个壁画描绘的是仙界天堂的景象,主室南壁和西壁画面中的几座山峰可能表示昆仑或海上诸仙山(蓬莱、方丈、瀛洲),豹和朱鸟为山上仙灵,树和灵芝为生命之木和不死之药。主室顶部壁画保存完整,画面正中绘一条首南尾北的巨龙,成为画面中最突出的形象,气势恢宏。巨龙左侧( 画面东部) 绘一朱雀,背对巨龙,朱雀长颈、长尾,口衔龙角,颌下两侧各生出一带蒂的花蕾,尾上翘形成两个云朵。龙右侧( 画面西部) 为一白虎,白虎作腾跃状,一后足踏彩云,一前足攀神树, 树上长灵芝。虎两耳旁同样长出两条长长的带有花蕾的茎蒂。龙首前面( 画面南端) 有一怪兽,被龙所衔。这四种灵物周围环绕、穿插着条状的云气纹。镇墓题材主要是用狞厉怪兽来表现,如方相氏、疆良、四方神兽等。洛阳卜千秋墓由主室和四个耳室组成,壁画分别绘于后壁、脊顶和门额内上方。墓室后壁内容主要为镇墓辟邪。墓顶为平脊斜坡,壁画绘于脊顶二十块砖上,从后(西) 向前(东) 依次绘有半蛇半鱼的怪物、日、伏羲、乘凤乘蛇之人、九尾狐、蟾蜍、玉兔、人物、白虎、朱雀、怪兽、青龙、持节羽人、月、女娲、瑞云,中间穿插流云纹。画面最西端一号砖上绘一似蛇又似鱼的形象,蛇头,头长双耳,身生鳍。这种灵异的出现,往往具有灵魂复苏和生命形态转化的暗示。四、五号砖上表现的是一组人物和动物。画面上部绘一只三头凤,上立一高髻垂鬓、身着长袍、怀抱三足乌的女子。下面绘一头部高举的花斑蛇,蛇上站一戴冠、着袍、执弓的男子。周围是舞蹈的蟾蜍、衔禾的玉兔、奔跑的九尾狐。面对乘凤、乘蛇人物和众仙灵的是一位戴头饰的女子。画面空隙处填绘彩云。对于这组图像,多数学者认为它表现的是墓主之魂升天的场面。凤和蛇在此均作为升天之工具,其上所乘之人自然是墓主夫妇。与之对面的戴头饰女子,为西王母无疑。蟾蜍、玉兔、九尾狐是汉画中常见的西王母天庭仙灵的组合形式。因此,图像表现的是西王母及其天庭神灵正在迎接墓主夫妇之魂升天的场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王墓壁画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蕴含了某种特定的丧葬观念。卜千秋墓壁画以阴阳五行为架构,展现了引魂升天、吉祥永生以及镇墓辟邪这三大内容。脊顶长卷则展现了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天堂仙界景象以及墓主夫妇之魂飞升其中的壮观场面,总体上展现了汉代引魂升天的丧葬礼俗、信仰和观念。

先秦两汉的人们不仅认为灵魂存在于活人身体内,主导着人的生命和思想,同时还相信灵魂是不朽的,它不随肉体的死亡而消失。正是由于灵魂不灭观念的存在,先秦两汉的人们确信:生命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肉体死去的人, 其灵魂将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活。汉代厚葬风气的盛行与灵魂不朽观念和来世信仰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作为墓葬重要组成部分的墓室壁画,其形成和繁荣自然也是这种观念和信仰影响的结果。基于当时灵魂观念中死后魂、魄分离的意识,汉代墓室壁画在整体构思和图像的选择配置上也通常按照墓室本身的空间架构,把壁画分成上、下两大部分来安排。上部(主要是墓室顶部、隔梁上部,四壁上端) 一般绘日月天象, 下部(主要是墓室四壁) 一般绘地下阴宅,两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宇宙自然景观。上部象征着魂气的归宿,下部则是形魄栖息、生存的空间,完全遵循着“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这种当时对灵魂自然属性的认知观念。

先秦两汉道家思想和神仙信仰的关系非常密切,道家思想吸收和兼容了一些神仙信仰的因素,神仙信仰整合和系统化又主要得以道家思想的理论支持,道家所持有的养生之道、超越生死的人格理想及其哲学体系无疑对神仙信仰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道家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与当时灵魂不朽观念以及来世信仰具有相似的一面,因此道家思想还通过神仙信仰对汉代丧葬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墓壁画中的生命不朽、引魂升天的思想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许当时人们认为神仙境界既然是现世生命的最高境界,同样也可以作为死者灵魂最理想的归宿。所以,作为追求现世个体生命不死的神仙信仰产生后不久,很快就延至死后世界,成为了灵魂不朽的丧葬信仰的一部分。汉墓壁画中大量天堂仙界图式的创造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和信仰。

社会生活

壁画墓墓主的个人经历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家居生活场景题材内容主要有:

(一)墓主人像,画面通常以墓主坐帐为中心,情节多为墓主宴饮或观赏乐舞百戏。常见场景有猜拳行令、博局对弈、击鼓弹奏、舞蹈杂耍等;

(二)表现墓主仕宦经历的车马出行队列,场面宏大的出行队列一般由主车、从车、导骑、护骑、步卒等组成;

(三)表现墓主人迎宾受礼的场面;

(四)墓主周围的侍从、属吏;

(五)作为墓主家居生活一部分的庖厨劳作,多表现为炊食、杀鸡、宰羊、舂米等情节;

(六)墓主任官的治所,包括城市、衙府、军舍、仓廪、武库等;

(七)墓主人的庄园坞壁、宅邸庭院以及生产劳动场面,有屋宇田舍、山川河流、鸟兽畜禽、农耕收获、放牧狩猎等图像;

(八)表现墓主闲情逸致的斗鸡、观鱼等场景。

西安理工大学壁画墓年代为西汉晚期,其内容不仅有传统的羽化升仙内容, 还出现了传统观点认为流行于东汉的车马出行、宴乐、斗鸡等现实生活画面。此墓壁画中上层为天境仙界,下层为现世生活,前为镇墓辟邪,后为升天羽人。东西两壁的内容为现实生活的缩影,东侧为狩猎、车马出行,西壁为乐舞、斗鸡场面。东壁人物或乘飞马拉满弓欲射麋鹿,或奔马之上手握长矛猛刺野牛,或徒步狂奔追杀野猪,一幅幅精彩的狩猎场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西壁舞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女主人们聚精会神、欣赏乐舞,男主人们神态各异、有说有笑,仆人们拱手侍立、毕恭毕敬,展现出一派安然祥和的生活场景。

壁画墓画面中人物众多,所着服饰形式、颜色多样。有的骑马射猎、有的欣赏乐舞、有的斗鸡,也有少数舞蹈者和乘车出行者。人物的地位和出入的场合不同,其衣着打扮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戴冠的成年男子一般地位较高,着巾者通常是下层社会的。然而通观整个壁画中的人物,无论地位高低均不戴冠。几位着巾者也不是侍从仆人,一些男子甚至连帻巾也不用,只在头顶梳髻。西汉的冠服制度在壁画中没有体现,这可能与人物出入的场合有关。冠服制度可能仅使用于正式场合如祭祀、朝见等,而在狩猎、乐舞等娱乐场合仅穿便装而已。

服色是古人对色彩崇拜的直接反映,有时又是分贵贱、别尊卑的重要标志。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崇尚是不同的。商人崇尚白色,服色以白色为尊;周人崇尚红色,服色以红色为贵;秦人崇尚黑色,汉初承秦制仍然以黑为上。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改正朔、易服色,服色改以黄为贵。而西汉晚期长安城内的中下级官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总是戴着标志身份地位的冠,所穿上衣主要为袍、襦,颜色以青、红和浅灰为主。男女服色差别不大,男性以鲜艳的红色为主,其次为青色,女性以青色为主,红色则相对较少。

墓门两侧门吏图

西安翠竹园壁画墓的生活场景绘于墓壁之上,天象绘于券顶之上,天象与生活场景之间以一周帷幔相隔。墓室北壁,墓门两侧各立一门吏,均面向墓门,形态与尺寸基本相同。门吏头顶圆髻, 面色圆润,弯眉修长,阔鼻红唇,有八字须和络腮胡。上穿褐色短襦,下着白色长裤,足踏黑履,腰间佩剑,拱手侍立。在墓室东壁,自北向南有五个人,第一个位于东壁耳室北侧,因壁画脱落严重,人物形象不清。第二、第三分别为执漆杯婢女、执漆盒婢女,两个婢女中间有一方形围屏。第四、第五各为一贵妇人。墓室的南壁上部图案漫漶不清,下部有五个人。从东向西依次为执漆奁盒小婢、背包袱仆女、执香薰仕女、妇人、仆女。在墓室西壁共有八个人。从南向北依次为怀抱婴儿妇人、儿童、两个仆人、执环刀男士、执剑男士、男仆。除怀抱婴儿妇人、儿童及男仆面朝南,其余均面朝北。

贵妇与捧物婢女图

执香薰侍女图

西汉人穿衣类型有三种,即襦裙、袍服和襦衣。在汉代,襦裙并不十分流行,只有中上阶层的女性才会穿着。而襦衣和袍服则是大众化的服装,男女百姓均可穿着。此外,身高的差异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同阶层:身高较高者,均为官员贵妇的形象,神态怡然,气质高贵;而身高较低的均为侍女、男侍, 面容谦恭,卑躬屈膝,显示出对主人的尊重;身高最低的为婢女、男仆,他们多手中执物或背上背物,侍奉主人。翠竹园壁画墓表现的是为贵族服务的生活场景,这应是西汉京畿之地上层社会真实生活的再现,体现了当时人们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

灵魂观念和事死如事生的思想体现了汉代阴阳五行观念和天人相应思想,而阴阳五行观念与天人相应思想又构成了汉代社会思想的骨干和核心,成为凌驾一切之上的意识形态,并深深侵入到各阶层人们的观念中,渗透于西汉社会的方方面面,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指导着人们的所有活动。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