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发掘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发掘报告(2009~2011年)》出版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共有3座,呈“品”字形分布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外。俑坑发现于1974年和1976年,其中一号坑自1974年发现后,曾历经两次发掘,并出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文物出版社,1988年)。2009年6月至2011年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涉及Q8、Q9、Q10三条隔墙和G9、G10两条过洞。该书即是第三次发掘的报告。
报告分“引言”“地层与建筑”“陶俑”“车、马及车马器”“兵器”“结语”六部分,介绍了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发现、一号坑的发掘经过,报道了这次发掘区域的地层堆积、建筑堆积情况,公布了这次发掘出土的陶俑、车马、车马器、兵器等资料。
这次发掘加强了细部清理,广泛使用小范围解剖,最大化地保存了遗存信息,发现了一些以往发掘忽略或没有辨认的遗迹现象,例如弓檠、骨弭的发现与辨识。这次发掘还发现了大量早期人为破坏现象,例如陶俑移位及陶俑、陶马表面的破坏痕迹等。为了最大化地提取资料,运用了数字化信息手段提取、存储发掘资料。这次发掘采取了“发掘与展出同步”的模式,是公共考古一次积极的实践。
报告图文并茂,并配以彩色和黑白图版。报告对陶俑的介绍全面而详细,并选取典型标本,详细披露了陶俑的出土情况、排列位置、所属俑类、表面伤痕、体形、制法、服饰、彩绘等信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向读者提供更多的发掘信息,报告以附表的形式,对俑坑梁柱式木结构、陶俑排列位置、陶俑尺寸、陶俑服饰、服饰彩绘、车马器、兵器等遗存信息进行了统计。报告的彩色和黑白图版呈现了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的信息,尤其是彩色图版,生动展现了陶俑、陶马、木车、兵器柲等出土时的彩绘色彩。
报告对俑坑修建时间、损毁原因、陶俑服饰、陶俑刻划陶文的性质、陶俑的生产管理、秦代车制、漆器制作工艺及兵器配备与组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还开展了多学科领域的合作,对织物、植物、金属器、漆器、彩绘颜料等进行了科技检测,为全方位研究俑坑所包含的秦代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报告的出版,在公布一号坑2009~2011年第三次发掘资料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秦始皇帝陵园陪葬制度、秦代军事制度、秦俑造型艺术、彩绘工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