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四项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听听专家怎么说?

摘要: 4月18日下午,2020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线上直播活动——“共同守护,共享未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培育与传播”在颐和园举行,并通过腾讯新闻直播平台进行在线直播。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吕舟,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副主任舒小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国家文物局水 ...


4月18日下午,2020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线上直播活动——“共同守护,共享未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培育与传播”在颐和园举行,并通过腾讯新闻直播平台进行在线直播。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吕舟,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副主任舒小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及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领导、颐和园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

与会嘉宾合照,左起:杨华、舒小峰、宋新潮、刘玉珠、王旭东、吕舟、姜波、闫亚林 图片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为呼应“共享遗产”这一主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直播中介绍了湖北省的文化遗产,以及分别介绍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西夏陵、江南水乡古镇、北京中轴线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现场嘉宾分别给予了点评。(预备遗产地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01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它见证了茶从野生到人工驯化的完整的演化过程,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而与古茶树的生长密切相关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当地民族村落与民间风俗,共同构成以茶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即使到了今天,它也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点评专家:姜 波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

  

  

  

  景迈山项目是一个优秀而极富潜力的申遗项目,我用六个关键词来解读。第一个关键词,填补空白。中国有55项世界遗产项目,与意大利并列第一,但是这些遗产项目分布是不平衡的。比如说世界上有三大植物饮料——茶、咖啡、巧克力饮料,后两种的咖啡园、可可种植园,都已有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唯独茶没有;另外,葡萄酒庄园已经列入或等待列入的项目也已有几十项之多。所以,我们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请世界遗产,应该说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第二个关键词,时不我待。这是基于茶文化景观申请世界遗产的国际形势做出的一个判断。中国作为茶的起源地和茶文化的宗主国,申遗刻不容缓。世界上另外两个重要的产茶国,印度和日本,其产茶量、输出量与中国并驾齐驱。这两个国家的茶叶兴起,与中国密切相关。公元1191年,日本著名的荣西禅师把中国茶树苗带到日本;1846年,英国的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把中国的茶种和茶工匠带到印度。现在印度和日本在茶文化领域也几乎与我们分庭抗礼。1873年,植物学家马斯特斯宣布印度的阿萨姆茶种,是世界茶树的始祖,挑战中国的茶是世界起源地的说法;印度大吉岭红茶,是印度第一项列入印度地理标志的产品,与法国香槟省的香槟,苏格兰的威士忌,是同等的世界知名品牌。这两个国家现在都在积极筹备茶文化景观申报遗产,所以我们的景迈山古茶林早日申遗时不我待。

  第三个关键词,文化景观。景迈山古茶林是一个文化景观类型的申遗项目,文化景观包括四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土地利用,第二是传统知识,第三是社会组织,第四是宗教仪式,景迈山在这几方面都体现充分:它的选址,当地原住民传统的种植和制茶工艺,它的村社组织结构,还有茶神祭祀和崇拜,都清楚地体现了一个世界遗产应该具备的价值和特征。

  第四个关键词,可持续发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使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和发展理念。景迈山在这一方面可称为楷模。这里生产的茶叶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做到了生态涵养、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这是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

  第五个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景迈山古茶林是一个典型案例。景迈山涉及五片茶林,九个少数民族村寨,包括布朗族、傣族等,景迈山茶文化景观是当地原住民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活态遗产,这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很重要的一点。

  第六个关键词,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古迹遗址理事会,近年来在世界遗产评选的过程中,大力提倡自然和文化的融合。景迈山项目正好是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和谐一体的典型案例。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国家在申遗项目的选择和策略方面,也高度契合了当今世界遗产的发展潮流。

  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和协调下,在云南省、市、县、管委会到每一个村寨,大家都在为保护、传承这份珍贵的遗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02

西夏陵

西夏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也是中国目前规模较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它建于11至13世纪之间,坐落于绵延起伏的贺兰山前广阔的戈壁沙漠中,西与贺兰山相连,东与银川平原和黄河相连,布局宏伟,占地约5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9个帝陵,254个从属陵墓,1个大型建筑群和10多个砖瓦窑遗址。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作为20世纪中国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西夏陵凝聚着党项族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留存于世规模最大的西夏遗址。

点评专家:王旭东

  故宫博物院院长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西夏陵可以说是我国土遗址保护项目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其时西夏陵的保护由中国文物研究所主持,敦煌研究院受邀参与其中,我也非常荣幸能参与到西夏陵的保护工作中去。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可以说,今天西夏陵的保护已经从抢救性保护的阶段,进入到以日常维护为主的预防性保护阶段。

  为什么中央及地方政府对这样一个遗产地如此重视?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西夏王国可以说是在一个局部、在党项族这样一个民族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与汉民族、汉文化,还有来自西方的佛教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西夏文化。

  当时的西夏王国,控制了现在的宁夏、河西走廊,以及内蒙的大片土地。但是在他的文化中吸收了很多中原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他崇尚佛教,所以我们在敦煌及周边很多石窟里,可以看到西夏时期开凿的洞窟,绘制的壁画等。

  所以,西夏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是在西北以一个王国的形式存在,但是他记录了我们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开放性,来自不同的优秀文化都可以变成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西夏文化,保护西夏陵这样一个承载着西夏文化的重要遗产地,无论从我们中国的角、还是从世界视角来看,都应该早日把它纳入到我们的整个遗产申报进程中去。

  西夏陵的价值是多元的、独特的,它体现了我们一个消失了的文明,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党项族这个民族了,他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整个大家庭的一员,可能融合到其他民族中间去了。但他的文化通过这些物质载体,会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传承。我们中华文明多元的文化形态也能够通过西夏文化的挖掘、保护得到一定的体现。相信我们中国政府跟其他国家的政府一定能够为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03

江南水乡古镇

江南水脉众多,四通八达,据统计,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与进出湖泊的大小水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这些湖泊与水道为当地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和航运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隋代开挖的大运河,使中国南北血脉相通。随着经济、文化和生产力的增长,在12至13世纪南宋时期,苏州和浙江沿河的许多城镇应运而生;发展到清朝,出现了200多个市镇。这些市镇的居民通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创造了一种以水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如何与河流和湖泊和谐相处的经验。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锦溪等便是这些市镇的代表。这种生活方式至今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继承,它体现了古代居民的勤劳与智慧,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专家:吕 舟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我们已经分享了三个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上的项目。大家看到这三个项目其实差别都很大,各有各的特色。“江南水乡古镇”这个项目应该说已经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路上做了很多很多工作,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努力。江南水乡古镇,其实它在文化价值和意义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重要在哪儿呢?

  从我的角度来看,它反映了在这个很特殊的地区(地理文化区域),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中国传统聚落的发展。唐朝时一位诗人(杜荀鹤)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就是你到乌苏这个地方,可以看到住宅都沿河排开,这种形态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形成了。它又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延续到我们今天,形成了这样一种形态。

  这个地区的丰饶,又滋润了我们文化当中的细腻和优雅,而这种细腻和优雅又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江南又是一个文化之地。它的文化是什么?怎样展现出来?

  在我们以前的申遗项目中,有一个空白点,刚才姜波先生在讲景迈山时也提到这个问题。过去我们在讲中国江南地区的文化时,大家可看到我们的《世界遗产名录》上有江南园林,但江南园林毕竟只是一种少数人的,或者说是上层社会的一种精神或修养的体现,而江南水乡则是反映了我们平民的、普通人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在我们的世界遗产当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江南水乡古镇和它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是融为一体的,我们在江南水乡古镇的宣传片里,可以看到水域很多,地势又很低洼,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但正是这个地方,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方,这种依托于老百姓传统生存智慧下的可持续发展,恰恰是我们人类今天面对未来诸多挑战的时候要吸取的经验,它激励着我们面向未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16年联合国启动了一个重要文件《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世界遗产”是干什么的?我们不仅仅要保护它们,更要把它们传承下来,要吸取古代人们的经验和智慧,融入到我们今天的发展当中。

  江南水乡古镇就给了我们这样的经验,它具有很突出的普遍价值,从世界遗产的角度来说,我们称为“突出普遍价值”(OUV),就是突出的具有世界性广泛意义的价值。我们很愿意看到江南水乡古镇持续地努力,看到它在为全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方面做出的工作,能够早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中去。

04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旧城保存最完好的核心区域,总长7.8公里,从永定门以南开始,横穿正阳门、天安门广场、紫禁城、景山,最后是鼓楼和钟楼。它是北京旧城的空间格局中最重要和具代表性的部分,北京老城区的大部分基本建筑都是沿轴线建造,包括城门、广场、宫殿、御苑、坛庙、历史街区等的城市空间整体。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北京中轴线展示了元、明、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巧妙城市规划,彰显了宏伟的城市空间秩序。它的位置和设计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心价值”,同时彰显了中国哲学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遵循《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首都城市规划原则,成为中国古代礼俗制度的物质载体。北京中轴线强调组织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创造性,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和典型实例。

点评专家:舒小峰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副主任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中轴线南北长7.8公里,是目前全世界现存最长、最完整的一个城市轴线,作为几百年以来形成并保留下来的一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轴线,就像它的宣传片里面提到的“北京城市的脊梁”,它确实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遗产,它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是“以中为上”。从北京城建成那一天开始,一直到今天,在这个轴线上曾经出现的、或现在仍然存在的建筑,都是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知名度非常高,在今天依然非常重要的建筑。比如北京旧城重要地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天安门城楼,包括在轴线上以北的端门、午门,乃至于景山、钟楼、鼓楼等等。

  第二个特点是“左右对称”。在中轴线两旁的一些重要建筑,不光是左右对称,而且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延续了《周礼·考工记》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营城理念。比如说在天安门东侧的太庙,西侧的社稷台,乃至于北京外城、轴线东侧的天坛,西侧的先农坛都是如此。建国以后,天安门广场的改造,也依然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东侧是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

  第三个特点是“虚实结合”。在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轴线,它们大多表现为一条笔直的大道。北京城的中轴线并非如此,它在轴线上有若干重要建筑,但不是能够从南至北一直走下来的直的实体轴线。在虚实结合上,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现实意义和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表达。

  第四个特点,就是“共享理念”。在北京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古代时中轴线是为少数人服务,随着城市不断转型,特别是近现代,北京中轴线为更多人所熟悉,至今我们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中的很多人,就居住在中轴线周围,每天生活交通都要穿过中轴线;而且在今天,中轴线上和附近的重要建筑,也都成为公共文化设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建筑。我们在申遗过程当中,这种共享的理念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几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了申遗进度,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之下,在国内外专家的指导之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文物保护、环境整治、搬迁腾退、文化内涵的研究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我相信,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综合点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整体介绍了预备项目的培育思路和目标,呼吁广大协会会员一道共同关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不断进步。

宋新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我们用这样一个线上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我们更多的遗产预备名单,有人问,是不是我们的排列顺序就是优先次序?并不是这样,我们同类的遗产还有很多,要介绍起来很长。我们这四个预备遗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可以说符合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个要求与标准,我们这些遗产都可以拿出来申报。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有很多不足,比如说我们的普遍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讲好这个故事?

  刚才几位专家都有很好的评价,在这几个地方的宣传片中,也采访了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共享的形式,可以让我们更多人参与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设,包括对它的核心价值的提炼。我们很多的东西好,怎么个好?它有怎样的世界意义?

  比如说北京中轴线,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一种理念,来自于《周礼》,实践于汉代,到了唐代就整体化了。各个朝代也都有变化,甚至到了今天,也一直在延续着这种文化,这就是几千年来的传承和延续。我们怎样跨越时空,与古代的文化作链接?同时,我们又怎样跨越国际,与别的国家的城市中轴线做比较?我们的独特价值在哪里?怎样去表达和阐释这个遗产的价值?实际上,这些内容还需要我们的遗产地和各位专家给予支持和提出相关建议。

  今天可以说是一个开始,我们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展示,提供了很多方便,很多可能,但是,在疫情之后,我们还是要走入我们的遗产地,走入我们的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进入大自然,我们不可能,或者说不能完全体会它的价值。比如西夏陵,我们只有走进西夏陵,才能体会到西夏陵与贺兰山之间形成的宏大的历史氛围。我们通过网络,更要呼吁大家,在疫情结束之后,走入我们的遗产地,走进自然。触摸它、感受到,这也是我们遗产地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观众问答环节

  

关于故宫、北京中轴线、泉州申遗项目等话题

Q: 故宫有没有开放其他遗址宫殿的计划?故宫什么时候开门?

  王旭东:从理论上来讲,故宫百分之百的宫殿都要开放,但实际情况不太可能,因为很多空间非常狭小,不适合对大众开放。我们首先要考虑文物的保护。但是这些空间对学者开放。未来我们怎么达到百分百的开放?就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技术,我们把这些现实的空间都建立在虚拟的空间里,通过互联网分享给我们的老百姓。相信在未来,云游故宫、直播故宫一定会成为一个品牌,成为一个常态。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视角的故宫,都将与大家分享。

  至于故宫什么时候开放,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目前防控疫情还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根据中央的整体部署,按照北京的防控要求,继续加强防控。请大家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适时会开放。同时我们也会利用直播等形式,分享给大家不同角度的故宫。

Q: 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经在名单里的故宫如何在技术上同时成为两个世界遗产?永定门的复建,也可以申遗吗?

  吕舟:感谢在线观众关注中轴线的申遗工作。中轴线的申遗,是一个全社会的事情,是一个需要社会参与的重要工作,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中轴线涉及到的建筑、遗址,还会涉及到整个北京老城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

  在一处世界遗产里包含另一处世界遗产,这在世界遗产的申遗过程当中有先例。实际上,北京中轴线申遗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故宫一处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它还涉及到天坛,大运河。它是把天坛、先农坛、故宫、后海,再到大运河这条线连接起来,所以它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构成。

  但是,它的价值不同于故宫,不同于天坛,不同于大运河。它展现的是一个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成长理念,它的背后有中国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它是一个活态的遗产。在中轴线的宣传片里也讲到,南面的新机场,北面的奥运村,形成了一条很长的轴线。这个轴线从一开始的5公里,到7.8公里,甚至到了80多公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成长,一个东方都市的成长,这是它的价值体现。而北京中轴线在这个过程当中始终控制着这个城市成长的过程,这样一种价值,和天坛、和故宫,和大运河的价值都不一样。恰恰由于这样的不同,我们重新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的时候,它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意义。

  大家在问,从技术上有没有可能既保留故宫、天坛、大运河,同时也让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恰恰是我们在技术上一直在做的工作。这个工作从2018年我们第一次从国际上召集申遗的专家来进行研讨会开始,至今我们继续在技术上推进,来确保这个问题能完满解决。

  至于永定门,如果我们今天说永定门是嘉靖三十二年的建筑,那么是不具备“真实性”的。现在的永定门是2005年建成的,它的意义是作为北京元明清时代的城市中轴线起点的标志,我们把它定位为阐释遗产的一个建筑。同时,在永定门公园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从遗迹上发掘出来的石头铺成的“御道”,在国际研讨会时,很多专家看到这些石头时很兴奋,说似乎看到了古罗马大道。这个意义是一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轴线南端遗产阐述的方式。

Q: 今年我国的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名称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请介绍一下目前的相关情况和申遗进度。

  宋新潮:泉州申遗项目名称的调整,也是针对它的普遍价值而言。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贸易的中心,它的整个遗迹从某种程度上都体现了这方面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名后有些价值体现要比过去更为丰富,所以就需要增加内容。比如说冶铁(新增了安溪青阳冶铁遗址),在宋元时期,泉州地区铁的生产量很大,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另一个阐释角度,是陶瓷。这一次增加了德化窑遗址的部分。从德化窑出土的瓷器来看,我们在广东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器,很多都来自于德化窑。此外,还增加了管理机构——市舶司,这是管理贸易的机构;宗正司,这是南宋时期皇家在当地管理宗族、皇族的机构。这些增加的内容更多是考古遗迹、遗址,那么,泉州作为宋元时期国际贸易中心的整个价值就更加丰富、完善。

  至于泉州申遗的进度,目前,我们修改过的申遗文本已经上报,3月份也经过了遗产专家的评审,但目前还不太清楚评审的意见。我也向ICOMOS主席发去了邮件,希望他们给出一些意见,看看我们在申遗方面还有哪些需要补充和完善的。但由于疫情期间,巴黎(ICOMOS总部)很多工作也处于半停顿状态。不过我相信,基于我们之前在遗产主题、内容各方面开展的工作,我们的把握性会大大增强。我也希望看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本次线上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通过网络形式进行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河野俊行也发来了致辞视频。完整视频,可在腾讯视频,搜索“大咖讲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回看。

  - END -

  

  

  部分资料来源与参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新闻通稿、腾讯视频

  遗产地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大咖讲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遗产微信公众号(wheritages)

  

  

  

  录音整理、编辑:筠庭、思敏(实习编辑)

  

  排版:青山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