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从沙金到金沙——辽宁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黄金面具发现始末

摘要: 考古笔记   2018年9月21日至11月20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作为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系列展览之一,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隆重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 350 余件(套)精美金器制品云集于此,其中一件 2017 年出土于辽宁康平县沙金台乡的辽代契丹贵族黄金面具,是目前出土辽 ...

考古笔记

  

2018年9月21日至11月20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作为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系列展览之一,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隆重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 350 余件(套)精美金器制品云集于此,其中一件 2017 年出土于辽宁康平县沙金台乡的辽代契丹贵族黄金面具,是目前出土辽代黄金面具中的第三例,也是近年来国内地下出土古代黄金制品的最新实物资料。

沙金台乡即当地人俗称的“沙金”,与金沙位于祖国东北和西南对角线上,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因为一件金面具的出土联系到一起。两个地名如此接近,从字面上看又让人产生大浪淘金(沙)的联想,而事实证明两地确实如此,都出土了极具价值的古代黄金制品,这似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约会。作为项目领队,我亲身经历了该面具从出土到检测复原,再到对外展出的全过程,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金色记忆》展览海报

具惊现

该面具是 2017 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群”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中,于 9 月 28 日在林场长白山 I 区 4 号墓主室中发现的,编号为 2017KZCIM4 :49。该年度在墓群相继发现 3 座大型高等级契丹贵族砖室墓,均为多室墓,编号为 2017KZCIM2—M4。最早发掘的 2 号墓,经多次盗掘,所剩随葬品并不丰富,且墓室顶部早期被盗时已坍塌,地表有多个晚期盗洞。4 号墓墓室发掘前的情况与 2 号墓十分相似,因此我们推测随葬品保存情况可能与 2 号墓相同,并没有抱很大希望,而把主要希望寄托在保存完整的 3 号墓上。慎重起见,我们将 3 号墓墓室的清理放在最后,希望从 2 号和 4 号墓的发掘中得到借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9 月 26 日,首先在 4 号墓东耳室底部清理过程中发现一对保存完好的白釉黑褐彩梅瓶,这在辽墓中是首次发现,随后在东西耳室分别清理出保存完整的生活用具和马具组合。这时我们才逐渐意识到,4 号墓的随葬品可能早期未被盗掘,早期的塌陷恰好使墓室内部空间被填满,在晚期盗挖的时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主室内随葬品组合是基本完整的。这一情况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两天后清理主室底部时,张连兴所长亲临现场坐镇指挥。主室部分随葬品遭挤压变形或破损,但仍有数量可观的瓷器、银器和玉石器得以幸免,且随葬品组合保存完整。

面具发现时倒扣在墓主头部位置,已挤压变形,深埋于泥土中,正上方还有一串金丝尚未断裂的玛瑙璎珞,色泽明亮,金光闪闪,能够确定为一件金制品,但当时并未意识到是面具。抢在天黑之前,我们完成了主室随葬品的绘图和影像记录。考虑到文物安全问题,所领导决定连夜提取文物,装箱保存。直到这时,我们小心翼翼地把面具四周的泥土清理掉,并最终把面具从璎珞下面抽出、翻转后,才看清了真面目,辨认出为男性。但纯金面具此前发现极少,级别相当高,当时我们认为这个面具可能是银鎏金的。在现场用透明保鲜膜包裹严实后,我们将面具带回整理基地。墓主身体表面附着大量纺织品,现场提取不易,我们将取出金面具后的木棺整体打包回辽宁省博物馆文保中心的实验室等待进一步清理。

容复原

时间进入 2017 年 12 月,考古队当年的野外发掘告一段落。3 号墓出土了 100 余件保存完好的随葬品,但由于时代早,随葬品种类的丰富、精美程度和等级均不及辽朝鼎盛时期下葬的 4号墓。出土了梅瓶、金面具、银丝网络、玛瑙璎珞等稀有高等级文物的 4 号墓,是本次发掘的最大亮点。

2018 年初,在正式接到中国文物报社关于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项目从全国 40 个初选项目中入围前 26 项终评的消息,考古队员马不停蹄,在实验室进一步清理出土遗物的同时,围绕面具展开金属成分检测和面部成像整形复原工作。经辽宁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孙力团队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峰团队测试,面具金属含量的结果基本一致,排除可能因长期地下埋藏侵入置换的非金属元素外,面具的含金量比重在 85% 左右,另有 10% 左右为银。在契丹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并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能够提炼出如此高比例的金银合金制品,且黄金占有绝对比重,实属不易。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盖志庸研究员,在经过细致观察鉴别,并与内蒙陈国公主墓出土的 2 件金面具进行对比后,认为该面具的成色、质地、称重等情况与陈国公主墓的面具十分接近,在辽代可视为“纯金”,目前国内仅陈国公主墓和康平沙金契丹贵族墓发现 3 例,比其他辽墓中出土的银、铜面具和鎏金面具,体现出更加高贵的等级

康平辽墓项目最终虽未能如愿入选“十大”,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此时,康平辽墓出土的黄金面具,开始进入了今年为配合中国考古学大会而举办“黄金记忆特展”的金沙博物馆策划人员的视野,双方协商达成了双赢的借展协议,面具的整形复原工作也提上了紧张的日程。辽宁省博物馆文保中心的孙力主任有过复原辽宁其他辽墓铜鎏金面具的经验,馆内文物保护硬件设施也全国领先。纯金的延展性要远远好于铜、金合金,此次发掘的金面具虽然被挤压变形,但毫无破损,只是在四周形成了两道较深的折痕,这也充分证明了面具良好的延展性和成色。面具复原主要采取高温软化,再还原冷却定型的总体思路,在技术和设备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重点是能否根据现有保存情况,真实准确复原面具的本来面目,并尽量减少对面具折痕部位的重复休整,争取一次成型。复原之前孙主任团队对面具的面部特征进行了仔细观察,对复原后的面部成像进行了推测,最终成功复原了面具,并在这次展出中得以完整呈现。

该面具复原后长23厘米,宽19.8厘米,深8 厘米(边缘至鼻尖部位),重 362 克。色泽金黄,面部特征写实,眉、眼、耳、鼻、口等五官刻画细致,睫毛、胡须清晰可见,双目闭合,颧骨较高,眉眼细长,眼角上挑,具有蒙古人种特征,从面容看墓主人应为青年男性。双耳耳垂穿孔,各佩戴摩羯形金耳环一个。面具四周边缘有穿孔,用于穿银丝网络,面具与银丝网络配套使用,将墓主人尸体包裹严密。陈国公主墓出土的 2 件金面具均为睁眼,且不带耳环,面具的深度也没有本次发现的面具深,该面具时代大约为 11 世纪中晚期,较陈国公主墓的时代(1018)要晚,两者直接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黄金面具不同的时代特征。

出宣传

自 2017 年长白山墓群发掘结束后,辽宁省内的多家报纸、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十大发现”评选期间,配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报社的网络评选投票活动,进一步对康平沙金乡的契丹贵族墓葬项目进行了宣传报道,黄金面具都是重点介绍的文物精品。“十大发现”评选结束后,央视《探索发现·考古进行时》栏目制片人李文训老师,于今年 5月专门前往沈阳拍摄了墓葬项目后期实验室考古发掘的纪录片,期间特别邀请了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袁佳老师,从美术专业角度对面具造型的创作风格、艺术表现和制作工艺等特点进行评述。该纪录片在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后的第二晚,连续两天在央视 10 套 《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引起了较大反响。金沙博物馆“金色记忆特展”开展期间,该纪录片也在展厅内电视屏幕循环滚动播放。在 2018 年辽墓项目的继续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还在沙金中小学举办了“公众考古进校园”主题讲座活动,重点向沙金乡子弟小学的学生们介绍了契丹贵族墓群和出土金面具的情况。

4 号墓的面具正与陈国公主面具并排放置在沙金博物馆的展厅中,在中秋、国庆期间迎接当地和外地众多慕名而来的观众驻足拍照、欣《探索发现·考古进行时》面具出土情况介绍《探索发现·考古进行时》袁佳老师介绍面具特征赏。另外,康平沙金契丹贵族墓群的其他一些精美随葬品,也先后在沈阳故宫 2018 年十二生肖展、北京首都博物馆辽五京展、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辽金文物精品展等展览中展出。2019年,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还将举办康平沙金张家窑辽墓群出土文物专题展,届时康平沙金出土的黄金面具将首次进京与广大观众“面对面”,以最新的考古发现成果更好地回馈社会。

本文刊载于大众考古2018年12月刊

作者为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博士研究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