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南京出土宋明金银玉器鉴赏

摘要: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所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金银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消费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宋明两代许多名门望族、王公贵族和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01.珠摇翠舞  南京地区宋、明墓葬出土的金银玉器中,以首饰冠带等饰物最为华丽。这些饰物主要包括冠饰、 ...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所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金银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消费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宋明两代许多名门望族、王公贵族和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

01.珠摇翠舞

  南京地区宋、明墓葬出土的金银玉器中,以首饰冠带等饰物最为华丽。这些饰物主要包括冠饰、发饰、耳饰、腕饰、指饰、扣饰、带饰、佩饰等,使用棰揲、錾刻、累丝、镶嵌、焊接、炸珠等多种工艺,技术精湛,设计奇巧,且因材施艺,寓意吉祥,充满了生活情趣。其中宋代首饰材质轻巧,追求意境;明代则以多色为美、精微见长、繁复为巧、奢华为上。

  [明]嵌宝石金头面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共6件,形制各异,每件均镶嵌红、蓝宝石,精巧华美,色泽艳丽,观之宝光璀璨,美不胜收。沐斌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之孙,袭封黔国公,梅氏是沐斌的侧室夫人。明代女子追求插戴满盈不露发的装饰风格,因此配合鬏髻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簪、钗插戴组合,称之为“头面”。女子头戴金丝或银丝鬏髻,前有箍子及垂珠围髻,顶戴顶簪、前簪挑心、后插分心、两边压一对掩鬓。再加各式俏簪若干,即组成一副头面。繁者又加小插、琢针若干对。一副头面十几件为常态,盛装之时甚至多达20余件。

  

  [明]镶金托双龙戏珠纹琥珀饰件 宽5.2厘米 高5.2厘米

  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夫人陈氏墓出土

  饰件中央一顆血红色琥珀,两旁环以两条左右对称的金龙,似在抢夺那粒琥珀制成的宝珠。背面中心是一如意云状金片,从旁边伸出八根金丝夹裹住琥珀。使用时用小钗将其固定在发髻上,属于一种头饰。

  

  [明]金冠长8.7厘米 宽5.2厘米 高5.5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墓出土

  冠是束在髻上的发罩,五代时出现,宋代时使用者渐多,至明代尤为盛行,男女形制不同。此冠作五渠,两侧各錾刻一孔,使用时扣覆在发髻之上,用簪固定,一般被掩在巾帽之下。该冠尺寸小于舆服定制中的梁冠,其梁数与墓主人生前官阶相吻合,可能是生前燕居之便冠。

  

  [明]捶揲龙纹蘑菇头金簪 长11.8厘米

  南京板仓职业病防治所明墓出土

  簪首螭虎呈团形。簪体呈圆形,通体捶揲出二螭龙,一螭龙正面下冲,一螭龙侧身前奔,呼应生动。簪首是圆头,簪首与簪脚的相接处拱起一个小弯,这种样式一般为男子所用,应是用于固冠。

  [明]嵌水晶头金簪 长11.2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出土

  簪首作出八面形金托,上嵌水晶石一块,水晶经磨面处理后形成形状不同的25个面。顶有一平面,底层八面与金托一致,每面都有很好的折射角度。

  [明]牡丹纹金耳环 长7.3厘米

  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3号墓出土

  一对,形制相同。簪戴不露弯脚、不能晃动的称为“耳环”。此件用捶揲工艺制作成牡丹花状,花瓣突起,立体感强。

  [明]嵌红蓝宝石金耳坠 长4.3厘米 宽1.2厘米 坠首长3.2厘米

  南京板仓徐铺夫人朱氏墓出土

  簪戴露弯脚、能晃动的称为“耳坠”。红蓝宝石的镶嵌部分类似茄形,应是明代《天水冰山录》中提到的“金厢沐宝茄耳坠”以及其他文献中所提到的“天生茄儿”耳坠。

  [明]梅花形金饰件 长5.9厘米 宽5.1厘米

  南京中华门外出土

  由七朵梅花、一朵梅花蕾、三片梅叶及梅枝缠绕组成,在花叶上再平錾叶脉纹。主要以捶揲工艺制成,每个花瓣和花蕊处均錾刻两个小孔,可以系缀珍珠类饰物。

  [明] 药神形金耳坠 长10.3厘米 宽1.8厘米 药神长5厘米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

  耳坠造型为采药仙人形象,上部为一六瓣花盖,花瓣内原镶嵌有宝石,现已不存;底端为花所嵌宝石亦佚。花托上立一荷锄背篓的仙人,头挽高髻,颈戴项圈,身着双层莲瓣纹饰衣裙,双手持飘带环绕其身,身后的背篓中露出灵芝。

  [明]刻牡丹莲纹金钏 左直径7.1厘米 右直径7.8厘米

  南京板仓徐俏继配夫人王氏墓出土

  一对,形制相同。钏以扁平条形金片盘成七圏,每圈用四道金丝相连,上下两头可以左右活动,以调节松紧,末尾一头以金丝缠绕,另一端金片外壁平錾梅花、芍药、荷花、牡丹、菊花等四季花卉纹,并以缠枝叶勾连。

  [明]嵌宝石金镯 直径7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一对。镯内壁光素,打磨十分光洁;外壁焊有数个等距离分布的花丝金托,托内镶嵌各色宝石。每只手镯各由两个半圆形扁平金片合成,其中一端作“活页式”铰链相连,另一端用一根插销链接,手镯可自由启合。

  [明]嵌宝石莲花形金扣 长2.7厘米

  南京郊区出土

  扣圏作六片莲瓣,两侧作金托及如意状纹饰,上有孔眼六个。金托内各嵌红宝石一粒。扣子中心为圆形金托,内嵌蓝宝石一粒。

  [明]“耕读渔樵”金戒指 直径2.5厘米

  一对,形制相同,戒面纹饰稍异。戒面略为长方形,两端收尖角。一件饰垂钓的渔夫和屋中苦读的书生,一件饰挑柴的樵夫和耕田的农夫。戒面边缘饰一周云雷纹,主体纹饰下有细密的鱼子纹村地。

  [明]金镶玉带

  南京板仓徐钦墓出土

  共16块。带板托均以黄金制成,插销、带扣亦为金质。金托上镶嵌白玉带板,玉质温润纯白,毫无瑕庇,实属难得之佳品。宋、明两代,用带板装饰的革带是区分官员官阶等级的重要标志,宋代推重金带;明代则以玉为上。玉带是明代官服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区分品秩,昭明身份。

  [明]嵌宝石金链香盒 盒径8.5厘米 高1.7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盒面饰莲花、如意云纹,上嵌红宝石、蓝宝石与绿松石。盒侧面饰缠枝莲纹。盒底以如意云纹为地纹,上刻梵文六字箴言。盒身配有金链,便于随身携带,内可置梵咒等物。

  

02.奢雅器用

  宋、明时期经济发展,商业繁荣,随着手工业的兴盛,金、银、玉材质的器皿大量进入富庶人家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餐饮用具、盛装器具、洗漱器具和梳妆器具等各式器皿。此类日用器皿体型虽小,却装点了古人方寸之间的生活空间,象征富贵,有着美好的寓意,不仅凝聚了时人的审美情趣,更折射出古人高雅的清居生活。

  [宋]鎏金银盒 口径3.7厘米 高1.9厘米

  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

  子母口,盒顶捶揲出花纹图样,被称为“金花银器”。

  [宋]刻香卷纹银盒 直径5厘米 高3厘米

  南京江浦黄叶岭张同之墓出土

  宋代以银制器居多,风格柔和含蓄、清丽自然,以器形设计构思巧妙、富有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多种加工技法为特征。

  [宋]银渣斗 口径5.8厘米 高8厘米

  南京江浦黄叶岭张同之墓出土

  渣斗上部呈碗状,下部为小罐,由碗底和罐口焊接而成。其功能可能是用来存放漱口水的,也可能是放在餐桌上用来吐放残渣或倾倒喝剩的茶渣。

  [明]金碗 口径7.7厘米 高2.5厘米

  南京中央门外康茂才墓出土

  该器置于前室,胎薄易蚀,可能非平日所用器具,专为祭奠之用。

  [明]双耳金杯 口径6.4厘米 底径3.2厘米 高2.8厘米

  南京动力学校韦牧墓出土

  敞口,斜直深腹,平底。口沿两側各饰一牡丹花形执手。

  [明]云鹤白玉碗 口径9.8厘米 底径4.9厘米 高5.5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出土

  直口,斜直腹,圈足。外壁浅刻鹤纹、龙纹及云纹。

  [明]雕蟠螭纹八角形玉盘 口径17厘米 底径14.4厘米 高1.4厘米

  南京板仓职业病防治所明墓出土

  青玉质。盘内壁高浮雕两条蟠螭,首尾相接作游动状。蟠螭前肢较短作匍匐态,后肢中右腿较长并作势后蹬,在弯角处以方角度处理,显得挺拔有力,整体极富动感。盘中央亦雕作边形浅框,其内可置物。

  

03.吉钱压胜

  除了富丽堂皇的器皿和繁复华丽的饰件外,还发现有大量流行于明代的金锭、银锭和圆形方孔的冥币,多出土于身份等级较高的墓葬中,其数量与墓主人的身份和财富有密切关系。如2008年在南京发现的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家族墓中就出土了99枚金冥币,最重的可达350克。此类冥币属于压胜钱,古人认为将其放置在棺椁内能够震慑鬼神,其上錾刻的吉祥钱文能够为生人提供保佑。

  [明]金锭 长5.6厘米 宽3.8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出土

  [明]金冥币 直径7.5-8.3 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墓出土

  金冥币出土时盖覆于基主人全身。

  文章来源:《金辉玉蕴 南京出土宋明金银玉器展》 《收藏》 徐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文化知识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