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国石窟走廊》:发现一个石窟里的精彩中国

摘要:   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究竟在哪里?常书鸿、张大千等美术大家为什么纷纷西渡流沙,朝圣敦煌?处丝绸之路黄金地带的甘肃,是全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几乎都集中在三千里陇原大地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文明交流碰撞,诞生了独一无二的敦煌石窟艺术和凉州造像模式。佛教艺术率先在甘肃萌芽、发展,并传入中原,深刻影响了全国各地的石窟营 ...

  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究竟在哪里?常书鸿、张大千等美术大家为什么纷纷西渡流沙,朝圣敦煌?处丝绸之路黄金地带的甘肃,是全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几乎都集中在三千里陇原大地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文明交流碰撞,诞生了独一无二的敦煌石窟艺术和凉州造像模式。佛教艺术率先在甘肃萌芽、发展,并传入中原,深刻影响了全国各地的石窟营造。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艺术走廊。沿着这条石窟的走廊,佛陀走进了中国。

  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分《石窟鼻祖》《敦煌丹青》《东方微笑》《国家宝藏》4集,聚焦凉州石窟群、敦煌石窟群、天水石窟群、陇东石窟群,并向西上溯至新疆克孜尔石窟,向东延伸到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在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时空坐标上,探寻中国石窟的来龙去脉,展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全过程,彰显甘肃作为中国石窟鼻祖的重要历史地位。《中国石窟走廊》全方位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群,特别是甘肃三千里石窟走廊殊胜的艺术造像、壮美的历史画卷,让千年石窟复活,让观众走进历史,发现一个洞窟里的精彩中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中国石窟走廊全部节目内容。

[video]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q096809bobr&auto=0[/video]

  

中国石窟走廊(一)石窟鼻祖

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但石窟中的壁画、塑像已所剩无几。而在整个河西走廊的众多石窟群中,还可以找到凉州造像的踪迹。北凉灭亡之后,凉州模式又是如何走向中原地区,进而影响了全国的石窟营造?

  

[video]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o09684hmy2x&auto=0[/video]

  中国石窟走廊(二)敦煌丹青

  千年不息的开窟造像,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窟。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重新发现,连续一千多年的壁画、彩塑震惊了全世界。掩埋流沙的美术杰作,让常书鸿毅然回国,在沙漠中守望敦煌五十年。也让张大千如获至宝,乐不思蜀。

[video]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e0968u7b1iv&auto=0[/video]

  中国石窟走廊(三)东方微笑

  中国石窟走廊是一条佛陀微笑之路,而这条路上的一座孤峰,就是被称为北朝雕塑博物馆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秦州工匠以天水当地人为原型,在大山深处创造了久负盛名的东方微笑,留下了中国雕塑艺术中独一无二的秦州造像。

  

中国石窟走廊(四)国家宝藏

(长按扫描二维码观看)

作为长安门户的古代泾州,素有甘肃 “东大门”之称,是丝绸之路东段最靠近长安的一座重镇,也是全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大小70多处石窟,在泾河两岸形成了一条数百里长的石窟长廊。近代中国的文明大抢救,在敦煌、陇东掀起了波澜。

  

  《中国石窟走廊》背后的故事

  “四集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所做的,正是要集中呈现丝绸之路带给甘肃的这一文化胎记与艺术宝藏。让千年石窟复活,让观众走进历史,发现一个石窟里的精彩中国。”导演安秋在自己的手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莫高窟(摄影:徐海洋)

   从2018年3月起的两年多时间里,安秋和总导演秦川的5人拍摄小团队从佛教石窟艺术传入中国的起点——新疆克孜尔石窟,到名闻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从中国内地石窟的鼻祖——武威天梯山石窟,到保留了中国最早石窟纪年题记的永靖炳灵寺石窟;从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天水麦积山石窟,到甘肃“东大门”古泾州百里石窟长廊……他们一路跟随佛陀东行的足迹,在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时空坐标里,追寻着中国石窟艺术的来龙去脉,探访着甘肃石窟群的前世和今生,拼接起一段段沉寂在历史尘埃中的文明碎片。

麦积山西崖大佛(摄影:金良)

    “在天山脚下木扎提河谷的雾霭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落日下,在党河峡谷的皑皑白雪中,在万里关山的郁郁葱葱里,在千里河西的苍凉戈壁上,在黄河三峡的丝路古渡……我们努力走近,再走近,努力追溯,再追溯,只为与这条漫长行旅中的故事和人物相遇。”在探访拍摄路上,安秋深深地感受到,“一处石窟告诉我们的,远远超过一本书。它赤裸地、直白地还原了一段历史。”

  中国石窟艺术史记载着中古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轨迹。

  艺术史大师贡布里希论及古代中西方交流,有一段浪漫的动态描述:“古人大概比我们要坚毅,要大胆。商人、工匠、民间歌手或木偶戏班在某天决定动身启程,就会加入商旅队伍,漫游丝绸之路,穿过草原和沙漠,骑马或步行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天梯山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史就是在这样的行走中兴起。那些东来西往的弘法高僧,那些怀揣秘笈的能工巧匠,那些满心虔诚的艺术圣徒,他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土,与某个有缘的地方相遇,然后驻留在那里,或开窟造像,或丹青画壁,或发愿禅修。一座座崖壁上的圣殿,就这样伴随着朝圣者的行走渐次盛放。”安秋讲述,“后人从丝绸之路沿线留下的星罗棋布的石窟,从无数的塑像和壁画中,反复回放着这样的画面:某个印度笈多王朝的画师,为龟兹石窟带来了他们富有立体感的凹凸晕染法;某个阿富汗的雕塑家,在河西走廊留下了犍陀罗风格的雕塑印记;某个凉州的工匠给山西云冈石窟带去了西域风格的造像;某个长安的宫廷画师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中原的壁画粉……”

炳灵寺石窟

   这条行走了1600多年的旅途,在状似一柄“玉如意”的甘肃版图上,在西域与中原的十字路口,留下了中国内地最古老、最初始的佛教艺术样态,留下了中国佛教艺术从被动模仿到主动融合,直至完全中国化的嬗变轨迹。

  “这正是甘肃石窟群最可贵、最有趣、最具价值之处。”安秋微笑着说道,“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主编黄夏年所说,从佛教艺术历史来看,完全中国化以后的石窟艺术并不稀奇。但甘肃石窟正是佛教艺术中国化正在形成之间留下来的一个痕迹,它所反映的这种动态的东西,恰恰就是它最有生命力的东西。”

  来源:整理自央视网、新甘肃·每日甘肃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中国石窟走廊全部节目内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