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北魏平城:中国中古时代最早的丝路繁华都市(1)

摘要: 点击上方 如翚hui 关注我们这个疫情看来两年之内未必能消停到可以出国浪,如翚的“穿越丝路”系列终于可以安心于国内了,就从中古时代的华夏古都开始吧。中古都城又以北魏首都平城在丝路上尤其重要,太武帝灭北凉打通丝路,平城作为当时丝路最东端的起点,开始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中西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新时代!平城计划写3篇,上篇是平城古城、宫殿、行宫与 ...

这个疫情看来两年之内未必能消停到可以出国浪,如翚的“穿越丝路”系列终于可以安心于国内了,就从中古时代的华夏古都开始吧。中古都城又以北魏首都平城在丝路上尤其重要,太武帝灭北凉打通丝路,平城作为当时丝路最东端的起点,开始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中西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新时代!平城计划写3篇,上篇是平城古城、宫殿、行宫与丝绸之路,中篇是武周山(云冈)石窟,下篇写平城皇陵、方山永固陵与思远佛寺、贵族壁画墓……

大同古称平城, 或称云州、云中, 曾为北魏京师, 辽金陪都, 明清重镇。北魏建都无疑是平城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丝绸之路畅通繁荣,平城是华夏最为繁华的丝路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从道武帝拓跋珪于398年迁都平城,至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历经六帝七世凡97年,一直是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

5-1平城宫殿园囿

迁都平城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都城建设,而且平城的建设规划科学,首开了“三城制”,即宫城、内城、外城;形成规范严密的里坊格局和制度;继承和恢复了被战乱所打断的两汉礼制建筑,并第一次在都城内建孔庙。北魏平城的宫城即汉平城县城故址, 利用了汉代平城原有的城垣,  建造了两个各自独立却自成一体的建筑单元, 即西宫和东宫。平城的外城, 又称内城、中城, 由于都城建设,前后有所变化。城都城建设的特征,对之后都城洛阳的建设及隋唐都城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里程碑,中国乃至东亚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平城城市宫殿与石窟、陵墓、行宫分布图

平城沙盘复原

表现北魏平城贵族生活场景的俑像

大同城内(代王府后)北魏建筑基址发掘

平城考古虽曾发现不少北魏都城遗存,然而文献与地面遗迹一直难以对应,致使平城研究难有突破。明堂遗址的发现使这一工作柳暗花明,它成为《水经注》所记诸多平城建筑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坐标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魏平城时期, 拥有圜形水道的大型建筑只有明堂,工程完成于太和十五年(491年),所用石料全部来自于正在开凿的云冈石窟。

平城明堂考古沙盘

汉代长安城南郊的明堂建筑复原

《水经注》对明堂做了详细描述:平城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户九堂;加灵台于其上,下则引水为辟雍。辟雍只是明堂建筑中的一部分附属性建筑,就是一圈水道,但汉代以后不乏独立的辟雍建筑,如汉魏洛阳城辟雍和建于清乾隆的北京国子监辟雍。中心建筑夯土台42米见方,一层建筑方形、二层建筑圆形,象征天圆地方;灵台与明堂本是功用完全不同的两种建筑,且各代多不建于一处,北魏平城明堂与灵台建在一起的作法,极可能是独有的。孝文帝不但按照中原文化修建明堂,仅仅一年零十个月之后,又陈兵百万南伐南朝,实际上已迈出了都城南迁的步伐。

今日明堂中心建筑复原(北朝艺术博物馆)

明堂建筑考古基址

明堂建筑出土的筒瓦与板瓦

除了大兴宫殿,对于喜欢骑射的草原游牧民族而言,可信马由缰的园囿必不可少。道武帝天兴三年修建鹿苑,位于大方山与白登山之间,西傍御河一带,是北魏大型皇家园林。据史料记载,这里当年林木葱郁、湖水潋滟,兔、鹿等野生动物栖身其间,成为皇家祭祀、狩猎、休闲娱乐、避暑之地。

宫殿和陵墓的北魏花砖

北魏壁画上的狩猎场景

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又称“灵丘道”,当年由平城至太行山之东的定州、中山、邺城和冀州诸地必经此道,所以该道又名“定州大道”;因该道伴唐河而行,也叫“唐河大道”。当年北魏迁都中原洛阳就是从此向东进入华北平原。御射台是当年古道的重要遗迹,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和平二年(461年)南巡太行山东麓诸州返回平城途中,与群臣在此娱乐比赛射箭,皇帝隔唐河把箭射到笔架山。

唐河边笔架山下的北魏文成帝御射台

御射台新立石碑

之后在御射台旁刻立了一块石碑《皇帝南巡之颂碑》,简称“南巡碑”, 《水经注》称其为《御射碑》,保存在今天的觉山寺。石碑记载了文成帝治下的太平盛世和皇帝数次南巡的事实,也记载了皇帝与众臣比赛射箭这件事。史书记载的北魏诸帝出巡碑和御射碑有不少,仅在《水经注》一书中就记载多块,但是保存至今的只有南巡碑和东巡碑,而前者是唯一两面有字的。南巡碑被历代保护,遗址还有辽金时代建筑构件出土,大约从清代中期开始石碑遭破坏,上世纪末残块陆续出土。碑额圆弧形,双龙环绕,阳刻小篆体“皇帝南巡之颂”六个大字;该碑的碑座为赑屃,可能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南北朝时期的碑座。

皇帝南巡之颂碑

皇帝南巡之颂碑碑额

觉山寺离御射台不远,辽代《重修觉山寺碑记》碑文记载“元魏太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值太后升遐日,(孝文帝)哭于山陵,绝膳三日不辍声。思答母恩,乃于灵丘邑之东南,溪行逶迤二十里,有山曰觉山,岩壑幽胜,辟寺一区,赐额曰觉山寺。”北魏早期保留了很多独有的民族风俗,孝文帝的生母在他被立为太子后即被赐死,孝文帝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他的皇后又被赐死,都是为了杜绝母凭子贵的外戚威胁。孝文帝伤心欲绝而建觉山寺,而在迁都中原后废除陋习,也是他早早就立下的宏愿吧。觉山寺背依觉山,群山环抱,历代多次修葺,最惹眼的是辽代重建的密檐式砖塔,其他建筑则基本是清代建筑了,北魏唯一遗存则是寺外一眼古井和从御射台移来的南巡碑。

觉山寺

太和以来土木工程的建设是整个北魏王朝工程量最大、项目最集中也是耗资最巨的。一方面是都城的建设,宫殿嵯峨华丽,与南朝首都宫殿相对;另一方面就是方山永固陵整个陵园区的建设,此工程始于太和三年(公元479年),直至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万年堂后工程方才结束。另外还有云冈石窟的建设,其工程量及所耗资金远远大于以上两项。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其中大型洞窟共17座,除(16-20窟)开凿于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以前,14、15窟开凿于迁洛以后,其余10座大型洞窟均开凿于献文与孝文时期,而献文在位不足六年,这些洞窟大多数是孝文居平城期间开凿的。

武周山石窟(云冈石窟)

北魏太和十八年( 496 年) , 孝文帝强行迁都洛阳, 结束了平城作为都城的历史。六镇之乱遭受战火洗劫, 平城沦为废墟。如今我们只有宏大的云冈石窟能让我们直观感受那个生机勃勃的时代,陈寅恪对北魏有深刻的认识: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5-2平城与丝绸之路

北魏皇始三年七月(398年)正式定都平城,开始了以平城为中心达一个世纪的营建。北魏初期无力经营西域,也未意识到打通河西丝绸之路的意义,当时平城的东西文化交流还是利用以前的草原丝路路线,具体从新疆伊犁、吉木萨尔、哈密、额尔齐纳、河套、呼和浩特、大同、张北、赤城、宁城、赤峰、朝阳、义县、辽阳,东经朝鲜而至日本。

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东段地图

北魏政权稳定后,开始积极对西域地区进行经营,太武帝西征凉州,到448年北魏全面掌控了丝道上的要冲,西域诸国都缴纳赋役比之郡县,又一次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另外,通过置统万镇(现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开辟了一条从从平城出发,由君子津渡黄河、经统万、姑臧西行连接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地区的道路。可以看出这时通过北方草原路的一段与传统西域的丝绸之路连接了起来。

出土中西亚进口商品较集中的区域示意,可见平城、邺城、晋阳、洛阳、长安、固原、西域都是中古时代的繁华商业中心。

这条路线是连接西亚、中亚与东北亚的国际路线,平城作为当时丝绸之路在东方的起点,众多东西文化在这里集汇,带来大量中西亚进口物品,西域的装饰风格也在北魏流行起来。 除了大量的香料、金银器、玻璃、宝石等贵重物品,丝绸之路还给平城带来西域的宗教、文化、美术、音乐舞蹈艺术,这都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山西的葡萄种植正是东来的粟特人带入平城,胡人酿制葡萄酒,进而传遍山西地区。

平城西郊封和突墓萨珊银盘

平城南郊北魏宫殿遗址出土萨珊鎏金银铜杯

平城南郊北魏宫殿出土童子葡萄鎏金银高足杯

平城南郊宫殿遗址出土大夏造摩羯海水纹八曲银长杯

除了大量外来的金银器,玻璃器也是丝绸之路上贵重的商品,最后借用动脉影拍摄的一组平城蓝来对那个开放的时代致敬!

马后面是羽葆执事、捧官印者和肩扛胡床的随从人员

北魏平城对丝绸之路的经营,有利地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使东西交往达到新的高峰,一个胸怀广大、吞吐万邦文化的大时代开始了!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