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李文龙丨蒙古高原上的一现昙花—欧亚草原东部地区青铜动物艺术下

摘要: 蒙古高原上的一现昙花——欧亚草原东部地区青铜动物艺术下李文龙在西周时期,强大的周王朝让四方臣服。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不断的受到周王朝的强烈打压下向北迁移。重创后的各游牧部族一蹶不振,经济实力逐渐衰弱。这一时期的青铜制造工艺比之商代时期明显的下降,更缺乏艺术上的创新。而随着西周王朝的衰败,进入春秋时期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蒙古高 ...

蒙古高原上的一现昙花——欧亚草原

东部地区青铜动物艺术下

李文龙

在西周时期,强大的周王朝让四方臣服。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不断的受到周王朝的强烈打压下向北迁移。重创后的各游牧部族一蹶不振,经济实力逐渐衰弱。这一时期的青铜制造工艺比之商代时期明显的下降,更缺乏艺术上的创新。

而随着西周王朝的衰败,进入春秋时期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善,冶炼技术的提高,青铜饰品和生活器具的拥有权,已不只属于高等级贵族。题材风格上也不在局限于王权和原始宗教方面,开始变得生动形象、更具生活化也充满了生命力!

小型动物纹牌饰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流行,所选用的题材均以游牧生活为背景,几乎包含了森林草原上所有和游牧生活有关的动物。这时期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出的动物造型不仅只体现单一的动物个体,并且将动物的四肢、尾、角以简洁的线条化为鹰首的形象,他们也很喜欢以夸张抽象的形式表现动物的头部,其中最为精彩的表现形式是动物咬斗以及两只或多只食肉动物争抢食物的场景。对肌肉轮廓的的表现力;对动物生活场景的诠释;以简单的圆环形来完美的表现出动物的眼睛、嘴、角、四肢以及尾部的设计理念都是这一时期的创新和风格。

立羊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2厘米 高:1.8厘米 ;长:2.3 宽:1.8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两件羊四肢直立,尾巴上翘。眼睛、鼻子呈圆环状,角向后弯曲与背部相连。背面均有纽。

卧马形饰

战国(BC3世纪)

长:2.5厘米 宽:1.5厘米

宁夏南部地区

两件马首下垂,呈跪卧状,前肢向后回屈与后肢相连,长尾拖地。形态较为写实。背面有纽。

犰狳形饰

春秋(BC7~6世纪)

长:3厘米 高:2.6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藏家旧藏

两件犰狳身体呈半球状,小耳,尖嘴,细齿,前肢指爪长大弯屈,后肢勾爪着地。背面有纽。犰狳又称铠鼠,生活在森林草原及荒漠地区,因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其有着鲜美的味道,而遭受人和各种食肉天敌的捕食,现已属濒危物种。

四鹿形饰

春秋(BC7~6世纪)

直径:4.5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藏家旧藏

四只鹿依次旋转排列。鹿昂首向上,环状角向后延伸,前肢直伸与前方鹿角相连。背面有纽。

立马形饰

战国(BC5~4世纪)

长:4.5厘米 宽:2.5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马身向上腾空而立,前肢屈膝回弯,后肢着地,眼为圆形镂孔,口微张,似在嘶鸣。马身饰以涡纹,增强了肌肉的力量感。背面有纽。

卧马形饰

战国(BC4世纪)

长:4.3厘米 宽:2.6厘米

蒙古国乌兰巴托

马跪卧状,前后肢内屈相接,蹄饰凹叶纹,马首低垂,下颚枕于前肢之上,张口喘息,眼睛大睁,颈上有鬃毛,身体肌肉感强劲。通体黝黑、光洁。背面有双纽。

回首马形饰

战国(BC3世纪)

长:3.2厘米 宽:2厘米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跪卧状,前后肢内屈相接,马首回弯贴于背部,竖耳圆眼,口微张。形似刚刚在草原驰骋之后,在草地上休憩之态。马前腿内侧和尾部有圆形穿孔。

马形饰

战国(BC3世纪)

长:4厘米 宽:3厘米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