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丝绸之路开辟的史前基础

摘要: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历代中国政府都把西域经营作为重要国策,逐渐打开了由中原经中国西北至中亚、西亚,并联结欧洲北非的陆上交通道。通过这条大道,欧亚东西方人群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 ...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历代中国政府都把西域经营作为重要国策,逐渐打开了由中原经中国西北至中亚、西亚,并联结欧洲北非的陆上交通道。通过这条大道,欧亚东西方人群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产的丝织品等沿着这条道路销往西方。

QQ截图20160321160911.jpg
汉代丝绸之路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形象地将始自西汉张骞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此后的研究过程中,丝绸之路起始时段、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外延迅速扩展,丝绸之路逐渐泛化为以欧洲为中心的欧亚西方世界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欧亚东方世界历史上人们交往的总称。

QQ截图20160321161800.jpg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如果从整个东西文化交流史的视野来看,东西方世界对话与交流的时代上限要比张骞使西域久远的多。所以,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提出,以张骞西行为界,可将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张骞使西域前的东西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史前的丝绸之路。

QQ截图20160321161808.jpg
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晚期遗址

从考古发现与研究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文化就有了接触。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发掘了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晚期遗址,发现这一遗址中有属于西方莫斯特文化的勒瓦娄哇石器。2003年国内出版的《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明确提出,以勒瓦娄哇石核和石叶的发现为突出标志的水洞沟文化“是我国最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传统的单独类型”。

QQ截图20160321161821.jpg
《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

其后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先后发现过含勒瓦娄哇石器的遗址。勒瓦娄哇石器技术是欧亚旧石器工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代表着更新世中古人类行为与认知发生的演化,在人类演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北方特别是近年来新疆地区勒瓦娄哇石器发现与研究表明,早到距今10万年以后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一支来自西方的人群集团,通过中亚草原来到新疆并抵达宁夏的水洞沟,这条传播线路基本明确。中国北方其他地区零星发现的勒瓦娄哇石器,则有可能是通过很早就开辟的北方草原通道传入。

一些学者将西方石器技术向东传播的途径称为史前的石器之路。石器之路不仅对中国西北北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东西方人群长期共居通婚,扩大了基因交流,这对中国北方人种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东西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东方彩陶文化的西进。距今一万年前后,生活在欧亚东西方的人群几乎同时步入新石器时代。 距今七八千年开始,源于自黄河流域关中区域的彩陶文化缓慢地向西流布,距今5000年前后进入中国西北的甘青地区,并再度发育,创造了辉煌的西北彩陶文化。


QQ截图20160321161838.jpg
洋海墓地出土单耳彩陶豆

距今4000年前,欧亚东方传统的彩陶文化出现在新疆东天山的哈密盆地,并继而沿天山西进,公元前2千纪末到达吐鲁番和焉耆-拜城盆地,在这里演化为洋海文化和察吾呼文化早期类型,公元前1千纪初出现在伊犁河谷,在这里和当地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穷科克上层文化。黄河流域彩陶文化沿天山地区东西向渗透,使天山史前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汉代前后彩陶文化渗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东岸七河流域,成为这一区域塞与乌孙文化的构成因素。具黄河流域文化特质的彩陶文化,历经数千年抵达这里时,早已是强弩之末,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学术界把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彩陶西传的道路称为彩陶之路,彩陶之路向我们标示出史前黄河流域文化西向拓展的进程。


QQ截图20160321161853.jpg
和静县莫呼查汗水库出土铜镜
青铜时代东西文化交流迎来新的高潮。青铜技术最早出现在欧亚西部区域,与东西向的彩陶之路相对应,从距今五六千年开始,西方的青铜冶铸技术沿着欧亚大陆南部的绿洲通道和北部的草原通道持续东传。约在距今5千纪后半叶,青铜冶制技术零星地出现在新疆和河西一些地区。公元前2千纪初前后,具有西方特质的青铜文化在东天山地区与具东方特质的彩陶文化相遇,两支异质文化经过碰撞、汇流,很快融合起来,并在这一地区迸发出前所未有文化创造力,使青铜文化在东天山和河西地区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史上的醒目孤岛。


新疆东天山和甘青地区的青铜器群,一经发现就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热烈讨论,日趋一致的观点是认为它的出现显然与史前东西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就中国境内而言,最先出现和形成西北一隅的青铜冶铸文化,很快沿着黄河传至中国北方其他地区,并很快向东传播到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一些学者将青铜冶制技术西东向的传播道路称为青铜之路。

近年来,随着科技考古的快速推进,人们意识到史前青铜之路的内涵远比此前的发现丰富得多,它还包含有西东向的小麦传播,以及牛羊驯养技术的东传等多种因素。公元前2000年前后,源于西方的这些技术因素断续地进入中原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也极大地拓展了中原早期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

从早期铁器时代开始,东西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世界互动发展的一种常态,变得更为频繁与密切。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中亚的西部首先进行了早期铁器时代,欧亚大陆北方的草原地带开始出现了游牧经济生产方式,形成森林草原游牧文化带。整个欧亚大陆开启了一个北方游牧文化与南方农业文化碰撞、交汇与对垒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游牧民族频繁的活动,人类移动速度加快和活动半径明显加大,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制铁技术,迅速沿着很早就开辟的中亚北方草原通道和南方绿洲通道向东传播。距今1000年后,包括新疆在内中亚东部地区的古代居民先后学会了制作和使用铁器,并快速地向中国内地传播,大概到了公元前七世纪前后进入中国北方,很快得到普及。

铁器由西至东的传播道路,可以称为铁器之路。战国前后中原地区的居民在西方传入的锻铁基础上对制铁工艺进行技术革命,发明中原地区的熔铁铸铁技术,铸铁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史一次重要飞跃。随着铁器冶铸技术在中原推广普及,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口增加城市发展,为我国汉唐盛世的到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进而也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得以持久繁荣和延续发展,与铁器技术在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有着密切的关系。

QQ截图20160321161904.jpg
1989年库车县森木赛姆石窟出土玻璃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随着新考古发现的接踵而至,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多。近年以来,学术界自早至晚地先后提出了石器之路、彩陶之路、青铜之路和铁器之路概念,用来概括史前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流,备受国内学界的关注。除此以外,还有玉器、玻璃等器物,葡萄等农作物经中亚渐次地东传,以及源于黄河流域的黍粟类农作物的西传。史前时期东西文化通过频繁的交流、互动与融会,在保持各自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期对话,共同发展”这一丝绸之路沿线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和基本态势。

史前东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基础。祖居黄河的史前人类,携带着彩陶文化进入中亚天山地区,为天山史前文化涂抹了浓重的黄河文化底色,对西域的早期开发厥功甚伟,更为汉代中原政府西域经营国策的顺利实施和西域最终纳入中国版图,奠定深厚的历史基础。西方人群集团东进后,很快参与到了中原早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它对中原早期文明出现与成熟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史前东西文化交流不仅为其后丝绸之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更为中华文化包容并蓄,多元一体特质形成,提供无限宽阔的舞台和更为深遂的历史空间。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