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敦煌供养人像:穿越千年的时尚

摘要:     展品小档案  展品名称:敦煌供养人像  年代:唐、五代  形制:壁画  简介:莫高窟中各具特色、雍容华贵的供养人像,为民族志、地方史、服饰研究等诸多学科提供了丰富珍贵的图像资料。  走进三大石窟联展的敦煌展厅,在“霓裳美仪”这一章节中,展示了敦煌壁画中多民族服饰,尤其是其中的供养人像,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敦煌研究院 ...

  

  展品小档案

  展品名称:敦煌供养人像

  年代:唐、五代

  形制:壁画

  简介:莫高窟中各具特色、雍容华贵的供养人像,为民族志、地方史、服饰研究等诸多学科提供了丰富珍贵的图像资料。

  走进三大石窟联展的敦煌展厅,在“霓裳美仪”这一章节中,展示了敦煌壁画中多民族服饰,尤其是其中的供养人像,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敦煌研究院专家介绍,从十六国时期至隋代,供养人像身躯较小,从五代时期开始,供养人地位显赫,人像数量大增,好像列序家谱,把其姻亲眷属都画在窟内,几乎与真人相等。

  以展厅中从莫高窟第61窟中复制的壁画为例,该窟开凿于五代时期,是曹议金第三子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所建的功德窟,窟内画有众多的曹氏家族供养人像。五代时期,统治敦煌的曹氏家族3代与周边的回鹘政权联姻,因此这些女供养人像所着,不仅有汉族服饰,还有回鹘服饰。

  曹氏家族的供养人像在石窟中保留最多,在莫高窟第98窟中有2身曹氏家族贵妇的供养人像,人物头上满插花簪,眉间贴花钿,颊上抹胭脂、贴靥,正是五代前蜀花蕊夫人《宫词》所说“翠钿贴靥轻如笑”的真实写照。

  

  莫高窟第9窟开凿于晚唐时期,壁画中的3位贵妇上下花团锦簇,艳丽照人,尽显晚唐敦煌贵族妇女的时尚。只见她们戴的是花钗冠,穿的是宽袖织锦衣和长锦裙,身披画帔。花钗冠是当时王妃、命妇所戴的礼冠,在头发上插金银珠宝镶嵌的花钗,以花钗数量区别尊卑。唐制规定,一品官夫人用花钗9支,而壁画中女供养人所用花钗有10支之多,可能是画工疏忽所致。

  这些女供养人的首饰和妆容也很值得说道说道。当时流行的是柳叶眉,似因形似柳叶得名,是当时尊卑皆宜的一种眉式。印度妇女常于眉间点的吉祥红痣,传入中国后演变为花钿,爱美的女性用五色花纸、金银箔、云母片或鱼鳃骨等材料,制成各种特定形状的饰物,粘贴于眉间。

  供养人头上梳的是百花髻,这是当时年轻妇女流行的一种发式,因发髻呈花朵盛开状而得名;发髻上插着角梳,将梳子插入发髻,显露梳背,既可固定发型,又具装饰作用;脖子上戴的是多重珠璎珞,这是唐代贵族妇女流行的颈饰之一。

  除此之外,展厅里还有一幅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绮罗人物像——第130窟的《都督夫人礼佛图》,这幅图展现了盛唐时期都督夫人及她的2个女儿和9名身着男装的侍女礼佛的场景。画中的都督夫人梳着高高的峨髻,插着角梳,画着短而粗的桂叶眉,上身穿半臂、下身穿石榴裙,身披帔巾,脚踩笏头履,十分雍容华贵,尽显盛唐风范。

  这组颇有生活气息的供养人像,突破了前代整齐严肃的风格,而且人物四周添加了垂柳、萱花、曼陀花等,并有蜂蝶绕花飞舞,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敦煌研究院专家介绍,莫高窟中保存了超过9000身的供养人像。这些供养人像囊括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清等时期,历史久远,而且人物形象丰富,既有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又有平民百姓、普通僧尼,既有汉族人物,也有匈奴、鲜卑、吐蕃、回鹘、于阗、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人物。这些供养人像为古代佛教研究、民族志、地方史、图像学、服饰研究等诸多学科都提供了丰富珍贵的图像资料。(记者 李砺瑾 通讯员 黄超 文/图)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