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南西伯利亚岩画中的心形人面像

摘要: 前言类人型图像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中,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未预先假定它们的广泛分布,更不用说人格化了。小型的艺术品比较流行,尽管原始艺术具有自然主义的特点,然而,大多数女性形象的雕塑还是失去了个性。侧部轮廓的平面图像带有动物造型的艺术传统,并且通常以具有夸张的面部细节特征的漫画图像的形式表现。尝试从正面显示人脸的情况是 ...

前言

类人型图像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中,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未预先假定它们的广泛分布,更不用说人格化了。小型的艺术品比较流行,尽管原始艺术具有自然主义的特点,然而,大多数女性形象的雕塑还是失去了个性。侧部轮廓的平面图像带有动物造型的艺术传统,并且通常以具有夸张的面部细节特征的漫画图像的形式表现。尝试从正面显示人脸的情况是个别而随机的,并且并非总是成功【扎伊卡,2007】。

新石器时代艺术继续动物造型传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继续旧石器时代人像的造像传统。同时新型的艺术——人面像获得发展。例如,人像脸部的正面形像或者人脸面具,这些人脸面具将肥大的轮廓与内部和外部装饰细节区分开来【扎伊卡,2008】。

心形人面像是这种特殊形式的岩画之一,它在两眼之间的轮廓上面弯曲。心形人面像在从乌拉尔山到阿穆尔河下游地区岩画中都能遇到(M.杰夫列特,1997,第240页)。很大程度上它们是北亚泰加林和森林地区岩画的典型特征。在乌拉尔地区比较著名的是“写石”(维谢拉河)上的人面像【利奥杰耶夫,1978,第102页,图10,6】。心形人面像在托姆河岩画和托姆河的其它遗迹中被发现【奥克拉德尼科夫、马丁诺夫,1972;科夫通,1993等】。完整或有部分轮廓的心形人面像在安加拉河岩画中被大量发现【奥克拉德尼科夫,1978;扎伊卡,2006б; 2012а】。这类图像雅库特岩画中非常罕见【奥克拉德尼科夫、马金,1979,第139页;M.杰夫列特,1997,表1,图9E.杰夫列特、M.杰夫列特,2005,图2049】,而在阿穆尔河下游地区更常见【奥克拉德尼科夫,1971】。

在南西伯利亚岩画中,这种类型的人像并不明显,而且很难归入叶尼塞河中游著名的奥库涅夫传统中。对叶尼塞河上游的穆古尔—苏古尔类型的人面像而言,这种图像也不典型,在阿尔泰卡拉科尔文化艺术中的主题中也很少见。由于这种原因,岩画中的心形人面像,长久以来从未引起该地区岩画研究者的注意。

这项工作的目标是展现南西伯利亚地区岩画中的心形人面像,确定它们的文化属性和年代,研究与本区域岩画中的该类图像产生和发展以及解释相关的问题。

资料评述

我们的注意力完全地集中到具有部分或完整心形轮廓的人面,它们创作于岩面、石板上、单独的巨石上。很大程度设计到的是石板上用浮雕形式制作出轮廓的人面像,出于解释理论的需要,将浮雕型的轮廓区分出来,主要是区分为浮雕和浅浮雕两种结构。

叶尼塞河中游

1.来自塔加尔墓葬围墙的一块砂岩石板(155×104×24厘米),该墓葬在希拉湖东南4.5公里处,南距松河0.7-0.8公里【利奥杰耶夫等,2006,图29,第72号】。岩面的正面(南面)是“三眼”奥库涅夫类型的人面(按照Д.Г.萨维诺夫的分类,属于切尔诺夫斯卡亚类型的第二亚型)【萨维诺夫,2006】。在石头右上角一块宽敞的平面上,有轮廓地敲击出心形人面(图14)。图像的中心部分部分剥落。水平椭圆形的眼睛中间带有小窝或瞳孔,不完整的嘴唇。

2.来自阿斯基兹区乌斯季—叶西近郊的墓葬附属的一块砂岩石板(保存于哈卡斯博物馆)(30×31厘米)。在上面有不同时期的图画,用不同技术制作(敲击、雕刻、磨制)【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98页,第238号】。在右下角保存有心形人面轮廓的残片,通体磨制而成(图11a)。用浮雕的方式刻画隆突的眼睛,鼻子的线条在两眼之间,上面是嘴的边缘。

3.来自阿斯基兹区更南的波尔塔克夫村的塔加尔墓葬的围墙的砂岩石板(250×120厘米)。巨大的带有射线的图示的脸部占据了宽阔的平面。在其下方补充敲凿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小巧的脸【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96页,第203号】。左边边缘保存有心形人脸轮廓的局部(图12a)。中间位置是2个无轮廓的人脸(图12б, в)。局部的无轮廓心形人面在眼睛上刻画有括弧(眉毛?)。在岩面右边同样局部敲击出心形的轮廓,但是区分出了鼻子的轮廓。(图12г)。

4.来自白伊尤斯河右岸希拉区特罗斯基纳村近郊的灰色花岗岩(140×68厘米)石雕像(保存在哈卡斯博物馆)【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91页,第141号】。在脸的一面刻有浮雕的带有人面的图像,该图像在鼻子上有小型人面画像(图13a)。倒三角形轮廓的人脸,在上部有不大的“角的”分支。古代工匠连续不断地磨制浮雕,鼻子和眉弓以上的线条下面部分磨平,将人面内部的空间做成心形轮廓(图13б;在已公布的插图中,脸部轮廓以倒置形式显示)。在雕像侧面的边缘发现了6幅不同种类的纵向排列的人面像,可以分为3组。下面的人面像具有颅骨状的外形,它的上部轮廓有心形“弯曲”(图18г)。在其上方是带有多层弧状眉毛的人面,这是心形人面像的典型特征(图18в.

5.阿斯基兹河左岸塔加尔文化墓葬砂岩石柱(墓葬围墙的东北部石头),离上阿斯基兹村10千米,在2号农场附近【萨瓦杰耶夫,1983,第20页】。在石头的狭窄边缘,保留了具有奥库涅夫人面像特点的近似直角形的人面像残片。在其上方,通过敲凿勾勒出逼真形状的心形人面。 她的眼睛和嘴巴以水平线表示。 鼻子的纵向线在底部有一个三角形轮廓(鼻翼?)(图17)。

6.来自阿斯基兹区别利特尔铁路会让站近郊的砂岩石头上(28×20厘米),这是属于塔加尔文化的围墙的一块残石(现保存在哈卡斯博物馆)。岩画精确地敲凿而成,人面像图像不大,非奥库涅夫传统典型【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99页,第251号】。该图像具有颅骨状轮廓,在上部有平滑的心形“凹槽”。在眼睛下方是水平线条,它们之间是两条纵向的线条“花纹”。嘴的两侧由短斜线限定(图19)。

7.来自乔亚河(石泉通古斯卡河)和塔什特什分水岭处,离乔亚河下游村庄约6千米处的直立砂岩巨石(160×60厘米)(现保存在哈卡斯博物馆)【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97页,第218号】。侧面没有敲凿出人面像的轮廓,类似于奥库涅夫类型人面像(“切尔诺夫斯卡亚类型第一亚型”【萨维诺夫,2006】)。其特征是:具有纵向的“鼻子”线条。两眼的纵向弧形在上部闭合,形成心形的“弯曲”(图113)。

8.叶西河的克孜拉斯村附近带有恰阿塔司чаатас的砂岩石柱(135×65厘米)(现保存于哈卡斯博物馆)。用很深的沟槽形的线条制成并有大量后期的小窝叠压在上面【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85页,第83号】。在石板的右部边缘,还添加了带有颅骨状面具或人面的类人形图像(图111a)。人像的胸部有一个心形人面像。其上部是剪影式的,而下部是轮廓式的(图111б)。

9.来自基赞地区奥克拉赫特山麓的砂岩石板(2.5×3米)。该块石板上刻画了将近一百幅各种图像,包括动物、太阳符号、人面像、匕首和类人型图像)【科瓦列夫,2011,第86页,表63】。在石板的东部边缘有心形剪影人面像。该人面像有用浮雕法制成的“凸起的”眼圈和嘴,以及三角形轮廓的鼻梁(图112)。

10.来自乌斯季—阿巴坎地区的恰尔科夫村近郊的别伊卡河的绿色砂矿岩的小突厥雕像(33×10×8厘米)【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90页,第121号】。在鹅卵石的一端,心形人脸部分被用浮雕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剪影法敲凿成“凸起”的眼圈,弧形的眉毛,被拉伸成梯形的鼻子,水平带有缝隙的椭圆形嘴唇(图116)。

11.普洛斯库利亚科娃岩洞,由石灰岩构成,位于白尤斯河右岸希林斯克区叶夫列姆基诺村离水面6-7米,岩洞朝南。在洞穴的深处(离入口约5米),在距左墙两个相邻平面的“地板”1.9米的高度,用深红色的颜料制作出3个简单的面具图像,图像带有向两边下垂的“辫子”(图5)。中间的人像刻画有明显的心形轮廓,用圆点来表示眼睛,用圆圈表示嘴。胳膊和身体的线条已经不完整(图16б)。侧翼面具有圆形轮廓,但在上部有一个纵向的划线(心形“偏转”的雏形)在面部的右侧(图16c)。两侧人脸都有圆形轮廓,但是右边的人脸(图1在顶部有纵向的线条(心形“弯曲”的残迹?)。

1 叶尼塞河中部岩画中的心形人面像

1.2382.203号石柱(局部) 3.141号石像(人脸正面局部) 4.72号石柱上的图像 5.“戈罗多夫墙”岩画上的人面 6.普洛斯库利亚科娃洞穴岩画 7.上阿斯基兹附近石柱 8.141号石柱 9.251号石柱 10.格奥尔吉耶夫斯卡娅岩画上的人面 11.83号石柱上的图像 12.萨满石上的人面 13.218号石柱上的图像 1415.“皮亚石”岩画中的人面 16.121号小石像 17.乌斯季—土巴4号岩画点中的人面 18.134号石板 19.90号石板(1-491113161819引自利奥捷耶夫等,20065610引自А.Л.扎伊卡;7引自萨瓦捷耶夫,198312自吉姆·周克·别等,2007,图3414引自杰夫列特1976,图9415引自米克拉舍维奇,2006,图917引自利奥捷耶夫,1978,图3

12.“戈罗多夫墙”岩画,石灰岩构成,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右岸,在诺沃谢罗沃村对面。在平面的锐角处悬垂27幅人面像和斜交叉形式的标志,用红色赭石绘制而成【扎伊卡等,2004,第257页】。人面像有一个几乎空心形的轮廓,在“下巴”位置有两条倾斜的线条(图15),在岩石上以倒置的形式显示(安加拉河下游岩画的工作实践表明,在岩石的飞檐和陡峭倾斜的平面上,类人形的图像通常以倒置的形式绘制【扎伊卡,2006б】。

13.米努辛斯克地区铁西村土巴河左岸近郊的格奥尔基耶夫岩画。在岩面上敲凿而成。在一个平面上,用敲凿法制作出以有蹄类动物为主的成组图像,图像具有“米努辛斯克”风格,有巨大的人脸和人像轮廓。人脸具有圆形轮廓,在轮廓上部、下部以及右侧略微凹入(图110。人面像有2根角状头饰(也不排除(右侧)有第三个“角”,与邻近动物背部线条相吻合)。在眼睛的两个圆形轮廓内部,敲凿出两个圆点表示瞳孔。U型的鼻子(嘴?)中断“花纹”的中央水平横线,并从下面与其相连。

14.来自乌准—哈尔墓的在哈卡斯共和国图伊姆河岸边希拉区的砂岩板。2块石板残片用作墓葬的盖板(103×13090×102厘米)。在石板上敲凿出了很多类人型图像和不同类型的人面,这些图像在奥库涅夫艺术中并不常见(图26)【Л.克兹拉索夫、И.克兹拉索夫,1987;利奥杰耶夫等,2006,第85】。

叶尼塞河上游

1. 来自于费德罗夫卡河(乌斯河的右支流)左岸被犁过的田地里的3块砂岩石板(30×50×6-10厘米),在下乌辛斯克村西南7千米。石板上用浮点法敲凿出2幅对称排列的人面像……类似于穆古尔苏古尔和钦格岩画……根据风格特点,该遗址属于青铜时代【博科文科,1984,第9-10页】。人面有外部心形轮廓,轮廓两侧有类似于耳朵的凸起。刻画出眼睛和嘴巴。鼻线上部的线条与心形凹槽连接 ,下部则与横向的凿线相连(图31а)。

2. 一块小圆石27×17×12厘米),发现多哥—巴拉墓地内被曹丕覆盖的一层石块的中间,位于比伊—海姆河右岸台地上,距离大小叶尼塞的交汇处7千米【丘古诺夫,1997,第237-238页】。在圆石的一面上,用浮点法敲凿出无轮廓人面像。圆形凹穴表示眼睛,水平线条表示嘴。鼻子的梯形轮廓在顶部与眼睛上方的弧线(眉毛?)相连。在鼻梁上方随意地敲凿出“第三只”眼睛(图314)。

3. 位于乌鲁克—海姆左岸萨彦峡谷穆古尔苏古尔地区的人面像岩画,以及位于钦格河河口其对岸位置的岩画。岩画用浮点法敲凿在岸边的岩石、单个的小圆石,以及巨石上。岩画定期被水淹没,许多岩画的岩面都被沙石冲洗过【杰夫列特,1976,第6页】。人面像通常有圆形轮廓、眼睛、嘴巴和用直线或者三角形线条表示的鼻子。人面像通常刻画有纵向的诸如“Ф”式样、“树枝”(“天线”)位于头顶两侧的“角”等。面部轮廓下面通常连有一条短直线(图3)。М.А.杰夫列特专门将其划归为“穆古尔—苏古尔”类似【杰夫列特,1980】。部分人面像有内部或外部的心形轮廓(图359-1115)。部分图像眼睛上方有连在一起的弧线(图32467)。

2 乌准—哈尔墓葬石板上的人面像

3 叶尼塞河上游岩画中的人面像

1.乌辛斯克盆地 2-6810-131516-穆古尔—苏古尔地区 79-钦格河河口 14.多戈—巴拉墓地(1.引自【博科文科,1984】;2-131516引自【杰夫列特,1976,图4-7】;14引自丘古诺夫,1997,图2

4 古代亚洲艺术中的人面像

12.新石器时代的沃兹涅先诺夫卡居址 34.新石器时代的孔东遗址 5.塔谢耶瓦河附近石板上的图像 6.班谷杰岩画中的人面像 7.鸟形图像残片 8.“格奥菲济克”人面像岩画 910.萨卡奇—阿连岩画 1112.阴山岩画 13.萨姆斯4期居址 14.卡缅卡1号岩画点 15.长石滩岩画 1617.卡拉科尔墓葬 18.沙拉博利诺岩画第2地点 19.卡尔巴克—塔什岩画 20.卡缅卡岩画 21.维杜姆斯基—贝克岩画(1-4910.阿穆尔河下游;58142021.安加拉河下游;6.韩国;713.西西伯利亚;1112.中国北部;15.安加拉河中游;161719.戈尔诺—阿尔泰;18.叶尼塞河中游)【1-4引自梅德韦杰夫,2005,图83658142021引自扎伊卡2012а,表56引自李,2005,图17引自克柳契尼科夫、扎伊卡,2006,图210910引自奥克拉德尼科夫,1971,表98991112引自杰夫列特1992,图47813引自叶欣,2009,表1,图14315引自奥克拉德尼科夫,1978,表24161719引自萨维诺夫,1997,图4818引自А.Л.扎伊卡(1-413.陶器;7.青铜器;5689-1214-21.石头上的图像)

戈尔诺—阿尔泰

1.卡尔巴克—塔什岩画,位于丘雅河右岸,距伊雅村和伊奥德罗村之间的楚伊大道723千米。在由页岩组成的平坦岩石山丘上,发现了超过500组图像,单体岩画图像超过5,000幅,由敲凿和雕刻两种技法制成,此外,还有一些古斯堪的纳维亚文字。图像包括动物、人像和战车等。一个没有四肢(“小人偶”)的带有面具的人面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库巴列夫、马托奇金,1992,图34】。人面像在下面有四角形的轮廓,在上部具有心形凹槽,并用小凹穴表示眼睛。 人脸轮廓外侧围绕一圈线条,其内部同样覆盖有雕刻的线条(图419)。

2.在卡拉科尔村的西郊5号墓葬石棺的东壁上有一个用雕刻和磨制技法制作,并涂有颜料的正面人像,人像的脸部呈圆形,或者是戴有圆形的面具,面具上部有“公牛”角状饰品【库巴列夫,1988,第66页】。脸内刻有心形轮廓和带有拱形“眉毛”的圆形眼睛,以及从下方用短线包合的括弧状“嘴巴”(图416)。

图像分类

经过初步研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