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南宋金银货币:再现京城临安的富庶与繁荣

摘要:       杭州中山中路步行街是到杭州的旅客必去的地方。一千年前,此地曾是南宋京城临安御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在这短短千米距离的商业繁华地带,开设有上百家非常特殊的店铺——金银盐钞交引铺。  南宋定都临安后,随着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扩大,不仅促使商业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货币形式的多样化,除纸币与铜钱等重要通货外,贵 ...

  相五郎十分金二十五两金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州中山中路步行街是到杭州的旅客必去的地方。一千年前,此地曾是南宋京城临安御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在这短短千米距离的商业繁华地带,开设有上百家非常特殊的店铺——金银盐钞交引铺。

  南宋定都临安后,随着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扩大,不仅促使商业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货币形式的多样化,除纸币与铜钱等重要通货外,贵金属黄金白银也作为政府的基本财富,在国家税收、专卖制度、海外贸易、地方政府的上供、大宗商业贸易等方面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019年9月,浙江省博物馆推出“金银同辉——南宋金银货币精华展”,展出各类南宋金银货币380件,其中,有近二十年出土的罕见的金铤、金牌、金页,还有刻有“上供银”“纲银”“广东运司”“淮西银”“天基圣节银”“经总制银”“广东钞库”“市舶司”“军资库”“马司银”“免丁银”“宽剩银”“公用银”等反映国家财政制度的各种银铤,更有钤有京城临安街巷名的金银铤等。这些看似寻常的南宋金银货币背后却隐藏了南宋京城临安铸造金银及政府商民使用金银的许多信息,从商业经济的角度印证了京城临安的繁盛。

  

  石元铺十分金一两金铤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一 金银货币的种类

  

  目前发现的南宋黄金货币有大型金铤和一两金铤、金牌、金页等数个品种。大型金铤有束腰形和直形二种;重量有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两、六两、三两等几种;又可分为有铭文和素面二类,铭文又有刻字和戳记之分;成色有足金和九分金。一两金铤有直形和束腰两种,也可分为有铭文和无铭文两种。铭文有“韩四郎十分金”“李六郎十分金”“陈二郎铁线巷十分金”“刘顺造和十分金”等十余种。与一两金铤对应的还有重量只有一两金铤的十分之一的金牌,铭文有“韩四郎”“张二郎”“出门税”等。金页(俗称金叶子)是近十年来出土发现的新品种,系纯金制成,薄如纸,形状似书页,上面钤有“霸北里角韩四郎”“陈二郎铁线巷”“保佑坊南”“官巷前街”等戳记,与金铤、金牌上的铭文如出一辙。而且其重量是40克,也与金铤的重量一致,合黄金一两,同为南宋黄金货币家族中的一员。金铤、金牌、金页的铭文比较简单,通常是有表示成色、金银铺名、工匠名及彰名店铺的押记等。

  韩四郎金牌 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银铤的形状变化不大,有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六两等,束腰形。但铭文却大有差别,可以分为三类:1.用刀錾刻的,文字内容较长,通常反映的是地方政府上供中央的税银和进奉银。2.在加盖戳记的银铤上钤刻用项的铭文。3.戳记,文字较短,通常有表示银铤性质的“京销铤银”“京销细渗”,表示金银铺金银匠名的“周王铺”“赵孙宅”“苏宅”“旧日韩陈张二郎”“杜一郎”等,有表示金银铺位于地的“霸北街西”“都税务前”“猫儿桥东”“街东桥西”等,有表示成色的“渗银”“细渗”“正渗”“真花银”等,有表示重量的“重五十两”“重二十五两”“重十二两半”等。

  

  霸头里角韩四郎一两金页 湖州博物馆藏

  

二 临安城中的百余家金银交引铺及其业务范围

  

  南宋定都临安后,“四方之民云集二浙”。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相对扩大了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也促进了临安商业经济的繁荣。由于城区扩大,店铺增多,在临安城的御街(今中山中路)形成了南、中、北三个商业闹市区。城南商业中心在皇宫北边和宁门外到朝天门外的清河坊一带,这是南宋时新兴的商业区,紧邻皇宫中央官署和贵族豪宅,有极大的商品购买力。自官巷口到羊坝头一带,位于御街的中部,是临安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那里诸行百市样样齐全,大小店铺紧密相连。据南宋末年吴自牧《梦粱录》记载,那里有名的大店达一百二十余家。

  

  陈二郎十分金十两金铤 浙江省博物馆藏

  城北的商业中心,是在棚桥到众安桥、观桥一带。在众多的店铺中,有一种特殊的店——金银盐钞交引铺。据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都城天街,旧自清河坊,南则呼南瓦,北谓之界北,中瓦前谓之五花儿中心;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御街南,两行多是上户,金银钞引交易铺仅百余家。”这里记述了宁宗端平年间(1234-1236)京城临安(杭州)最繁华商业街上有百余家金银交引铺。吴自牧《梦粱录》记录了南宋临安的风俗风情,包括艺文、建置、山川、市镇、物产等等。在其卷十三“铺席”中也记载了在御街两旁多为金银交引铺:“杭州大街,自和宁门杈子外,一直至朝天门外清和坊。南至南瓦子北,谓之‘界北’。中瓦子前。谓之‘五花儿中心’。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同时还记述了临安城其他各处的一些著名的金银铺名,如沈家张家金银交引铺、李博士桥邓家金银铺。由此可知,在京城临安的御街南部五间楼北至官巷两旁有一百多家金银钞引交易铺。金银交引铺已经是城市中的主要商业店铺,并逐渐形成了行市。

  葫芦印八两金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南宋金银交引铺的经营范围,在保留前朝金银铺各项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兑换政府专卖品钞引的经营业务,即有钞引的买卖、金银货币的买卖和兑换、金银器饰及金银铤等的打造等。

  

  耐得翁《都城纪胜》和吴自牧《梦粱录》等文献所记载的金银钞引交易铺内陈列着金银和现钱,是准备兑换、算请盐茶钞引的:“门列金银及见钱,谓之看垛钱,此钱备入纳算请钞引”。由于这些“引”往往不能立即换成现钱,因此,有的就被商人出售。金银交引铺还承担收购盐茶钞引的业务,低买高卖,从中谋利。而且这种钞引买卖除了用铜钱交易外,还可以用金银交易。《宋会要·食货五》“榷货务建炎三年(1129)十月二十五日条”记载:“诏:客人愿于行在送纳现钱,或用金银算请钞引者,听,仍令提领司措置受纳,限日下给公据或合同,揭榜前去,令杭州本场,侯到日下,算给钞引。”这里说的是商人携带金银或现钱到杭州榷货务算请钞引时的有关规定,即商人带钱或金银去杭州的榷货务算请盐钞,需由提领务场的监督官发给公据或合同。

  金铤(残)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南宋京城临安工商业繁荣。政府在上供、征税、支付军费、赈灾、赏赐、官吏薪俸等事项上多采用金银,这势必导致作为贵金属称量货币的金银流入民间。相对而言,白银的使用更为广泛,人们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直接或间接使用白银。但是,民间使用金银时通常需要换成铜钱或其他货币,因此,作为兑换和买卖机构的金银交引铺就成了最佳交易场所。日本学者加滕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中谈到:“金银铺对于品位特别高贵的珍奇金银评给特别的价格,对通常的金银则视其金银的品种重量按时价计算,再加以一定的手续费,然后换算钱币。差不多近于机械的,不但钱币如此,欲金兑换银、银兑换金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形办理。”

  无字金铤(残)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宋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是通过田赋、徭役、地方的上供、政府控制的专卖品收入、各项赋税完成的。而这些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折成金银上供朝廷,这就促使京城以及外省的金银铺业迅速发展,大量打造金银铤等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梦粱录》“诸作打及炉鞲”和《都城纪胜》“并诸作匠炉”所记载的,就是金银打造。“诸作匠”意为有好几个打造工场和工匠;“及”即镂,指的是金银雕刻;“鞲”即风箱,是打造金银器饰和金银货币时不可缺少的用具。这说明金银铺设置工场打造金银器饰及金银货币是金银铺的重要业务之一。

  

  葛文彦金铤(残)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三 藏在金银货币铭文中的秘密

  

  1.金银铤的铭文揭示金银交引铺所在地

  

  在南宋金银货币中,特别是临安金银交引铺铸造的金银货币上大多都砸有戳记。内容主要有“京销铤银”或“京销银”、重量、金银铺名、金银铺主人或金银匠名,与之相伴的还有临安的街巷名、桥名和街区方位名的戳记,显示该金银铺坐落于该地。现已经发现有霸北街西、霸北街东、霸南街西、霸南街东、霸东街南、霸西、市西、铁线巷、柴木巷、水巷里角、猫儿桥东、跨浦桥北、 朝天门里、 清河坊北、都税务前、霸头里角、街东桥西、街东面西、荐桥北街东、官巷前街、保佑坊南等地名。

  郴州淳祐八年下半年纲银十二两半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霸头”是临安当时一个很重要的地名,又称坝头,因远古时此处是江海坝头而得名。霸头位于御街的中段市西坊一带,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我们在金银铤上大量看到的有霸北街西、霸北街东等地名。经过考证,可以大致了解这些地名以及与之相伴出现的金银铺大致的位置:

  

  霸北街西,意思是霸头的北面,御街的西面,大致的方位是在修义坊内。修义坊在市西坊北,西通将军桥,俗称菱椒巷,是南宋临安府肉市所在地,有肉市巷之名。与霸北街西戳记相伴的有韩宅、曹宅、苏宅韩五郎、旧日苏韩张二郎等戳记,同时在一个银铤上出现,显示霸北街西这个地区有韩宅、曹宅、苏宅韩五郎、旧日苏韩张二郎等金银交引铺。

  

  霸北街东,即霸头的北面,御街的东面。其方位大致是在御街东面的贤福坊和兰陵坊之间。贤福坊,位于御街东,和市西坊相对,俗称坝东巷。兰陵坊,位于御街东,贤福坊北,宋时叫水巷,坊前有一桥,名水巷桥,桥畔商店云集。经常与霸北街东戳记一起出现在银铤上的有“赵铺”“沈铺”“陈铺”“赵孙宅”“赵宅”等戳记,显示这些金银铺是位于霸北街东。

  

  出门税李念三二十五两银铤 浙江省博物馆藏

  

  霸南街西,即市南坊。南宋定都以前,杭州有一个“市”,是州城的贸易市场,在平津桥西巷一带,该坊在市的南边,故名。传说苏轼在杭州当知州时,在此设病坊(医院)。南宋时又在此设惠民北局,专售医药。常与霸南街西戳记戳记一起出现在同一银铤上的有“相五郎”“韦宅”“曹陈宅”等。显示这一地区有“相五郎”“韦宅”“曹陈宅”等金银铺。

  

  霸南街东,从方位上看,在市南坊东面的贤福坊,著名酒楼“五间楼”就在附近,现发现与“霸南街东”相伴的是“金三郎”,也就是说,金三郎开设的金银铺位置在贤福坊里。

  广东钞库霸北街东二十五两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霸东街南,位于贤福坊,位于御街东,和市西坊相对,俗称坝东巷,因坊前有猫儿桥(平津桥),又称猫儿桥巷。与之相配的有“姚七郎”。

  

  霸西,即市西坊,又称坝西巷,因在旧市之西,故名。西河流经坊西,有桥三座,又称三桥街。这里是临安店铺最密集的闹市区,名店林立,也是临安著名游乐场——大瓦的所在地。《梦粱录》记载坊内有沈家金银交引铺、张家金银交引铺等。有“霸西王二郎”和“霸西陆宅”等戳记出现在银铤上。有一件银铤戳记为“西河铺□”,西河为南宋临安城中一条主要的河流,其中一脉流经市西坊,与三桥水汇合。顾名思义,西河铺就是开设在西河旁边的金银交引铺。由于西河很长,又有分叉,究竟是开设在西河的哪一段,成了一个谜,但是从临安城中金银铺集中在御街中段的事实来看,应该是在市西坊内三桥旁边。

  广东运司京销铤银十二两半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除了“霸”的地名之外,还有很多以坊街巷桥为铭文的戳记。如“市西陈铺”,市西即市西坊,“市西陈铺”意即金银交引铺“陈铺”设立在市西坊内。又,金叶子上有“市西坊北高直铺”,意即“高直铺”开设在市西坊北。“铁线巷”,位于修文坊,在官巷北,西至洪福桥,南宋时中央管理土木建筑的机构——将作监一度设在这里,故名监巷,铁线巷就在此坊内,可能是与坊内设有监管军火生产机构——军器监有关。“顾铺”和“林六郎”“陈二郎”的金银交引铺就开设在铁线巷里。“柴木巷”,位于御街东,常庆坊东北有柴垛桥,桥下是临安最大的柴木交易市场。柴木巷里有“丁三郎”的金银铺。“水巷里角”,位于兰陵坊,位于御街东,贤福坊北,宋时叫水巷,坊前有一桥,名水巷桥,桥畔商店云集,这里的金银铺是“王二郎”开设的。“猫儿桥东”,位于贤福坊,因坊前有猫儿桥(平津桥),又称猫儿桥巷。桥的东面有“吴一郎”金银铺。“跨浦桥北”,位于临安城东保安门附近。“张百一郎”的金银铺开在跨浦桥的北边。“朝天门里”即现在的鼓楼。“荐桥北街东”,位于新开南巷,《梦粱录》卷七记载,“新开南巷,荐桥”,“富乐坊东曰荐桥,北曰丰乐桥”,即现在的清泰街一带。“官巷前街”,位于临安御街南段寿安坊,“寿安坊,俗名官巷”,“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御街南,两行多是上户,金银钞引交易铺,仅百余家”。“保佑坊南”,位于著名酒楼五间楼南部,《梦粱录》卷七记载,“保佑坊曰保佑桥,五间楼巷东曰亨桥”。“清河坊北”因南宋大将清河郡王张俊居此而得名,相当于现在的中山中路相接的河坊街西段及东太平巷一带,“清河坊”地名至今仍在沿用。这两个银铤虽然没有明确标明金银铺名,但从这些地名上可以探寻到这些银铤的出产地。

  

  广州经制库银广东城南二十五两银铤 浙江省博物馆藏

  

  2.戳记透露的金银铤铸造的秘密

  

  “京销铤银”、“京销银”是南宋银铤中最为常见的戳记铭文,意思是京城金银交引铺销铸的铤状白银。在南宋,白银货币被铸造成铤的形状。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谈》中记载:“今人治银,大铤五十两,中铤半之,小铤又半之,世谓之铤银。”买卖、兑换金银都必须要鉴定其真伪和优劣。自古以来鉴定金银就有许多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备有各种金银成色的标样,以作为比较观察之标准。同时,在打造金银铤牌时,也必须鉴定其成色。实测杭州火车站西出土的六枚金铤,成色在95%-99.9%之间。杭州长明寺巷出土的九块金牌,成色98%,与金铤金牌所显示的“十分金”的相符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对黄金的成色已有很高的要求。“真花银”“花银”“渗银”“细渗”等表示白银成色的戳记铭文,显示了金银鉴定是金银铺不可缺少的业务之一。

  永州淮西银人字号二十五两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金银铤上某某铺和某某宅的戳记是金银铺名,通常是用金银铺的主人的姓氏命名,主要有“赵铺”“朱铺”“陈铺”“沈铺”“林铺”“丁铺”“顾铺”“苏宅”“韩宅”“吴宅”“赵宅”“聂宅”“王宅”“孙宅”“陆宅”“宋宅”“丁三郎铺”“聂二郎铺”“程二郎铺”“徐赵铺”“陈曹宅”“孙武宅”“赵王家”“陈李宅”“左郜宅”“屠林铺”“赵孙宅”“薛李宅”“石元铺”等。金银铤上“陈二郎”“韩四郎”等戳记通常是显示金银铺主人或金银匠名,常见有“旧日韩陈张二郎”“相五郎”“倪六郎”“霸西王二郎”“赵宅韩二郎”“霸西夏四郎”“霸北梁一郎”“李六郎”“姚七郎”“刘五郎”“吴一郎”“丁三郎”“张百一郎”“王六郎”“武一郎”等多种。1999年7月杭州西湖大道出土32件金铤的背面上都有“宋宅”及押记,这说明这批金铤是一个宋姓金银铺打造的。押记是该金银铺的特殊记号,起到广告的作用。

  在金银铤上打上标明成色、铺名、工匠名等多种内容的戳记,不仅可以提高金银铺的信誉,显示其成色的可靠性,而且可以彰明店名、扩大知名度,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这也符合当时京城临安一百多家金银铺彼此间都有竞争的规律。

  

  建康府淳祐七年进奉圣节银五十两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四 金银货币的广泛使用反映了京城临安的经济繁荣

  

  南宋金银货币由于价值高,所以并不直接参与日常的商业流通。据文献显示,其主要用于兑换钞引、赋税、上供、军费、国费开支、赏赐,馈赠、储藏等,使其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金融状况的极好的实物资料。

  广南市舶司畸零银十二两半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宋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是通过田赋、徭役、地方的上供、政府控制的专卖品收入、各项赋税完成的。这些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折成金银上供朝廷。金银货币是南宋中央政府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按时上供的重要财物之一。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七条有明确记载:“催发上供所增钱三十余万缗,黄金千五百余两,米二十二万斛,绢二十余万匹,绵亦称是。”洪适《盘洲文集》卷五记载荆门少银,“寻常贡赋多是担钱至荆南府买银,今每年至提举司请引,及管押银人纳银,有沿路脚乘等费”。淳祐末年广东转运使吴泳在他的《鹤林集》中讲到:“广州非产银去处,本司逐时买银起纲,铢积寸累,极是艰辛。”这里讲的是各州为了完成上供白银的数量还向金银铺买银,由押银人纳银。这类银铤通常是由临安的金银交引铺铸造完成后,卖给需要上供的各县郡,其铭文是“京销铤银”等加盖某地“上供银”“纲银”等字样,如“京销铤银 霸西街南 循州上供银”、“霸北街西 苏宅韩五郎 新州解发淳祐四年鄂州纲银”。宋代的地方上供有很大一部分是向皇帝进献财物,尤其是每逢皇帝生日,各地都要向皇帝上供祝寿财物,通常是金银、钱、丝绸、茶、香药、珍宝等等。在南宋金银货币中就发现一些刻有“天基圣节银”的字样铤银。天基圣节,或称天基节.是南宋理宗赵昀(1205-1264)的生日。

  

  霸南街西张宅梁一郎二十五两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国用及军费开支是政府最大的财政支出,国用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就包括官俸,史载金银有时也充当官俸。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左藏库条记载淳熙年间左藏库每年支给三衙及其官俸有钱一千五百五十八万余缗,银二百九十三万余两,金八千四百余两。可见金银用于官俸的数量是不少的。至于金银用于军费,史载更多。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二记载,绍兴三年“授汤东野兵千人以行,赐米六千斛,黄金二百两,白金三千两,为养兵之用”。再如《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二年十一月戊辰记载:“诏两督府各给金千两、银五万两、度牒千、缗钱五百万,为随军资”。

  

  霸北街西相五郎十二两半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金银用于馈赠赏赐的情况在当时是很普遍,《宋史·汤思退传》记载,秦桧病重时,召见参知政事董得元、汤思退二人入卧室,嘱咐后事,并各赠黄金千两。宋人笔记《玉堂杂记》记载“例赐牌子金百两”。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中讲到:“聘礼……亦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雪夜,贵家遣腹心人,以银凿成一两、半两,用纸裹,夜深拣贫家窗内或门缝内送人。”这些讲的是用白银做聘礼、礼金,碎银救济穷人等事。

  水巷里角王六郎二十五两银铤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另外,作为贵金属,金银与生俱来的保值功能在任何时候都不曾消失。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就千方百计获取黄金白银,加上金银可以长久贮藏的特性,碰到战乱,就被藏匿起来,形成社会性的窖藏现象。我们现在发现的金银窖藏大多属于这种情况。洪迈《夷坚志甲志》记载金人攻陷州城,民叶德孚母取出多年积蓄的黄金五十两,给子携出逃命。窖藏之金银终年不用,时过境迁,被人偶然掘得之事,不乏见之史书。宋人笔记《闲窗括异志》记载:“李园者以种圃为业,初甚贫,一日挥锄,忽粪中有声,掘得一瓮,皆小金牌满其中。”这些是黄金用于贮藏的典型例子。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一八《余待制》记载:“福州余丞相贵盛时,家藏金多,率以银百铤为一窖,以土坚覆之,砖蒙其上。”

  

  铁线巷陈二郎二十五两银锭 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

  

五 结论

  

  从存世的南宋金银货币实物和历史文献记录的民间用银情况来看,南宋金银货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专卖、各种赋税以及政府规定的年度上供等国家财政收入,在民间生活中,金银也在商业贸易、交换、礼赠、借贷、储藏等诸多方面履行了货币的职能。京城的金银交引铺的主要职责是兑换茶盐钞引,而大量涌入市场的钞引催生了金银铺铸造金银货币的热情,金银货币不仅有了自己固定的交易场所,而且还有了固定的打造场所,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同时,金银货币的打造开始依照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样式。众多的金银交引铺和大量金银出现在京城,显现了南宋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庶。一块块绚丽的金铤、银铤,重现了千年前京城临安繁华都市的盛景。

  

本文刊登于《文物天地》2020年第4期。

编辑:王龙霄

审核:耿 坤

监制:朱 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