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汉传佛教造像艺术的随机化

摘要:     佛教造像是佛教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佛教的弘法布教,都是因地因时因人而有所不同的,造像自然也会顺应这些教化方便而流传成不同的外形,以适应佛教的这一布教弘化方针。正定隆兴寺北宋青铜千手观音大像在中国汉传佛教当中,宋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期,这也是继六朝、唐朝之后的一个高水准的塑像艺术时期,同时也是大兴建造佛像之风 ...

  

  佛教造像是佛教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佛教的弘法布教,都是因地因时因人而有所不同的,造像自然也会顺应这些教化方便而流传成不同的外形,以适应佛教的这一布教弘化方针。

正定隆兴寺北宋青铜千手观音大像

在中国汉传佛教当中,宋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期,这也是继六朝、唐朝之后的一个高水准的塑像艺术时期,同时也是大兴建造佛像之风的一个时期,与以前各个时期造像的诸多方面具有一个鲜明的对比。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像

在这个时候正值赵匡胤皇帝建国之初,继后周灭佛运动之后,开始重修全国的寺庙,允许俗人出家,广造佛像的时期。在这段期间,佛教塑像开始发生了因为教化方便而改变形象的现象。

大唐神龙元年石雕弥勒佛

这首先表现在弥勒佛的造像特点有了变化。在宋代之前的那些朝代里,弥勒的造像有上生像的造形与下生像的造形,但以下生像的造形居多,最为常见。在此文第二部分已有阐述,佛教造像都要遵循的最低统一标准那就是三十二大丈夫像,八十随形好,那么据说后期的弥勒佛造像是“蹙额皤腹,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袋入尘肆,见物则乞,所得之物,悉入袋中”如此这般形象,似乎不符合佛教的庄严之美,也与佛教之中那些让人看上去清静庄严的圣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杭州飞来峰布袋弥勒像

其实这种肥头大耳、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像,所能承载的佛教传播的生活力与艺术活力,就在于顺应人们的心理,向往的慈悲、欢乐与亲和力,这样的形象才更能融人世间人的生活与比喻之中。

  

正定隆兴寺倒坐观音像

像这样的造形变化,还有观音菩萨的造像。最初观音菩萨的造像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一同供奉的,但到了后来依据民间各种传说及佛教的经论,就把观音菩萨的像单一的列出来,作为其主尊供奉,直至今日所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观音像,有几十种甚至百种之多。

大足石刻地藏菩萨像

地藏菩萨的圣像更是能贴近人心,例如较常见的地藏圣像,大多是手执锡杖,光头大耳,身披袈裟。是很典型的一个声闻僧形像,使人们一看上去就能生欢喜心,看上去有种亲切感。如“如大足北山佛湾177号窟“地藏变相图”,窟内雕刻了地藏及其化身像共五尊,他们或坐或立,都与常人身高相同。主像为地藏菩萨本身像,他悠闲地盘腿坐在高背椅上,面庞圆胖,双手笼于袖中,神态憨厚慈祥,如同心宽体胖的一家之长,正在听众人叨家常。窟内左壁内侧为地藏化身之一,他垂腿而坐,面容消瘦,左手紧握的锡杖上端,还刻上了一‘只小老鼠,它伸头探脑,翘着尾巴使劲往上爬的模样,与愁眉不展,悲天怜人的地藏菩萨对照成趣,体现了宋代的民间雕刻艺人对神调侃嘲讽的恢谐幽默之情。”

新疆交河古城遗址出土鬼子母麻布画

  此外更有颠覆佛教形像的鬼子母形象。《南海寄归内法传》称:“其有疾病无儿息者,飨食荐之,咸皆遂愿。”因而备受具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的儒家孝道观念的世人之青睐,被奉为“送子娘娘”,成为五代两宋时期流行的佛教神只之一。大足北山佛湾中许多鬼子母造像,皆塑成享受着天伦之乐的人间妇女形象。

龙门石窟佛首

中国汉传佛教的造像艺术,从这一部份的引证与说明可以看出。只有不同的造像、适应了不同的地区及当时的文化与人民内心的需要,才能被得以留存、佛教才能深入人心,从而开展弘法与教化世人的目的。或者从另外角度来看,塑像的这种随机化塑造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了教化功能,如人们见到各种愤怒形态的塑像,自然会生起敬畏之心,生怕作恶会遭到神只的惩罚。

麦积山第44 号窟 西魏 阿弥陀佛像

这个过程也是具有随机性的,就比如有些圣像是为了不懂佛教的人而设立,如民间流传广范的鬼子母、各种神像等;佛教寺院,作为僧人与佛教信众鞭策修行的观音像与地藏像。这些无不都是为了佛教长久住世,同时也能反应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


  感恩转发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