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孔子博物馆藏《清人行乐图》考证

摘要: 孔子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幅《清人行乐图》横幅,横幅两边共有八首题诗,但是因为图上没有题字、款识等,无法确认此图为何人所画、画中之人为谁。本文试借助图上的题诗及相关史料等考证行乐图所画之人的真实身份。孔子博物馆藏《清人行乐图》横幅一 《清人行乐图》横幅的题诗及其作者行乐图,肖像画的一种,即画人物时将人物周边的场景物品一并画入,虽然以 ...



孔子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幅《清人行乐图》横幅,横幅两边共有八首题诗,但是因为图上没有题字、款识等,无法确认此图为何人所画、画中之人为谁。本文试借助图上的题诗及相关史料等考证行乐图所画之人的真实身份。


孔子博物馆藏《清人行乐图》横幅


一 《清人行乐图》横幅的题诗及其作者


行乐图,肖像画的一种,即画人物时将人物周边的场景物品一并画入,虽然以人物为主,但是在景物的衬托下,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和气质,故行乐图所画一般皆为真人实景。


孔子博物馆所藏的此幅行乐图为纸本设色,画中心为一老者,身穿长衫,倚坐于溪边山石之旁,老者须发浓密,目光炯炯,神情安然而坚毅。年龄50岁左右。头上两株松树,旁边一童子蹲在地上摇扇烧茶。远处高山瀑布,意境悠远。整幅图用笔细致,墨色浓淡适宜。因为行乐图大多是供后世子孙瞻仰跪拜用的,画家通常不会在图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款识等,加上两旁的题诗也无涉及,所以此幅图无法考证是何人所画。


所幸,横幅两侧空白处有八首题诗,右边五首,左边三首,分别为八人所做。除了赵录绩落款处写着“汉侯姑丈命题”,其余七首题诗都是受“琪园”嘱托而作,其中徐栋和鄂恒分别写为“琪园世叔大人清照即希教正”,“琪园年伯大人政”,其他人如黄骧云、吴葆晋、乔松年、顾椿、鄂恒、戴絧孙等人称呼琪园,皆为“琪园二兄大人”“琪园仁兄大人”等。所以七人中徐栋、鄂恒应该是琪园的晚辈,其余五人则是其同辈。根据古人的取名特点,琪园肯定是此人的字或者号。由此可知,画中之人为琪园,关于八位题诗者,其个人资料皆可查到。


黄骧云(1801~1841),字雨生,号童光,祖籍广州,后迁入台湾。道光九年(1829)进士,先后任工部主事、都水司主事等职。徐栋,生卒年不详,字致初,号笑楼,河北安肃人(今徐水县)。道光二年(1822)进士,曾任工部主事、都水司郎中、陕西省兴安府知府等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病辞官回乡。著有《牧令书》三十卷。吴葆晋,生年不详,字红生,号佶人,河南固始人。道光九年(1829)中进士,先后任内阁中书、江宁知府、江苏淮海道等职。1860年在清江浦被捻军击毙。乔松年(1815~1875),字健侯,书法家、藏书家,山西徐沟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先后任工部主事、安徽巡抚、两淮盐运使等职。顾椿,字蔼庭,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资料,只可查到些零星的记载:任过桂林知府,曾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路过恩施,受到当地官员热情款待,并在游览天桥后写下“天桥”二字,被刻在石上;清代诗人张维屏为他作过一首诗,诗名较长:“酬陈丹厓上舍鑅,兼送顾蔼庭水部同年椿”。张维屏的生卒年代为1780年至1859年,和黄骧云等生活的时代差不多,从诗题可以看出他与顾椿是同年进士,水部是对工部官员的一般性称呼,所以顾椿也曾任职工部。鄂恒,生卒年不详,字松亭,满族人,伊尔根觉罗氏。道光六年(1826)进士,曾任陕西知府,著有《求是山房集》。戴絧孙(1796~1857),字袭孟,号筠帆,云南昆明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任工部主事、贵州道监察御史等职。赵录绩(1875~1939),字孝陆,藏书家,山东安丘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民政部主事等职。


从八人的履历可以看出,除赵录绩外,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差不多的。琪园本人对自己此幅行乐图定然十分满意,才请了那么多人题诗。题诗的人中有五人曾在工部任职,结合鄂恒的题诗中有“鲁中有庄叟”“水部二十年,屏迹如隐沦”等句,可知琪园为山东人,在工部任职二十年,且一直低调。至于诗中提到的“庄叟”,因为开头还有一句“吾慕漆园吏”,而庄子曾经当过漆园吏,所以后世常用漆园吏指代庄子,故不能就此确定琪园姓庄。赵录绩的题诗中落款写着“琪园太仆遗像壬戌初夏”,表明他是在琪园去世以后才在行乐图上面题诗,结合其生活的时代,壬戌年应该是1902年。


为别人的行乐图题诗是一种荣幸也是情分,故题诗时对行乐图对主人公皆为赞誉之词,但是实际的有用信息却不多,此幅行乐图也是如此,八首题诗或是称赞图画或是赞扬琪园,琪园的个人信息表述得并不多。所以通过推理,只可初步梳理出画中之人的大致特征:字琪园,山东人,主要生活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因为题诗者之一的黄骧云去世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鄂恒生卒年不详,但是《林则徐全集》中收录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林则徐与鄂恒的通信,所以黄骧云是题诗者中最早去世的,故此幅行乐图成画时间最晚不会超过1841年。官职方面没有写出所任何职务,只知曾在工部任职20年左右。


二 行乐图的主人公:庄瑶


行乐图是古代人物画中的一种,类似于现代的“写真”,乃是王公贵族、名人雅士所为,一般平民百姓绝无此闲情逸致和富余资产。孔子博物馆所藏的文物大部分源自孔府旧藏,即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家的收藏。此幅行乐图的主人公,能在工部任职,且有许多官员为其题诗,身份自然不一般。但是其人到底是谁?为何会出现在孔府旧藏的文物之中?他是否就是孔氏后人?抑或是孔府的亲戚?或与孔府有一些渊源?否则,这种自画像似的行乐图应该由其子孙后人珍藏,不会轻易流落他处。


孔子博物馆藏《清人行乐图》局部


得益于先人孔子,衍圣公家族一直过着安富尊荣的生活,其子孙也是生齿日繁,为了更好地管理孔氏族人,“别亲疏、定远近”,孔家一直有修家谱的习俗,孔氏子弟只有在出家、触犯国法、流入下贱等情况下不得收入。认真翻阅清代道光、咸丰两朝的孔氏族谱,却不见一人字“琪园”或者号“琪园”。从题诗可以看出,琪园此人品行甚好,画像又能被收入孔府收藏,绝无可能被逐出族谱。故琪园应该不是孔氏后人。


那琪园是否为孔府亲戚?或者和孔府有渊源?因为他是山东人,查阅相关史料,目前可查出清代中后期,山东有两位琪园,一位号琪园,一位字琪园。李铎,生于1741年,号琪园,山东省寿光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历任江西会昌知县、彭泽知县、新建知县、江西同考官等职。有资料记载李铎四十余岁就去世了,所以他的年纪和生活的时代有些对不上,且从未在工部任职,与行乐图上题诗描述的情况不太相符,不会是同一人。


另一位则字琪园,他就是庄瑶。庄瑶(1791~1865),山东莒南县人。庄氏家族一直是莒南的望族,庄瑶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的进士,在工部任水司主事。道光二十一年(1841)到湖北担任荆宜施道道员,不久后即改任河南省彰怀卫道。在河南任职期间,正逢黄河决口,庄瑶穿着短衣和草鞋,与众人一起修补大堤。消除水患之后,又在堤岸之上种植了许多柳树以护卫大堤安全。道光皇帝对庄瑶十分赞许,曾褒奖其“办事朴实”。年老回乡以后,正逢捻军在莒南一带活动,庄瑶遂在家乡督办团练。于同治四年(1865)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仆寺卿。


庄瑶和晚清名臣林则徐是同榜进士,二人关系甚好,庄瑶对林则徐的禁烟行动十分支持。此外庄瑶还工于书法,尤其精于诗词格律音韵方面的研究,著有《式古编》《声韵易知》等。


从庄瑶的履历可以看出,他与行乐图主人公非常契合,与鄂恒诗中提到的“庄叟”相符合,姓庄,字琪园,山东人,在工部任职二十多年,主要活动时代为道光、咸丰时期;去世以后被追赠太仆寺卿,与赵录绩的题诗落款“琪园太仆遗像”相符;吴葆晋的题诗中提到“出图嘱题之次日,君适分校秋闱”,即琪园嘱咐吴葆晋题诗的第二天,琪园被派去校阅秋闱试卷。秋闱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因为多在八月举行,故称为秋闱,每三年一次,逢干支纪年的子、卯、午、酉年进行。前文推断出行乐图成图最晚不超过1841年,1841年是辛丑年,1840年正是庚子年,1837年是丁酉年,这两年都有乡试。庄瑶出生于1791年,1837年时46岁,1840年时49岁,行乐图所画之人从相貌来看也是50岁左右,与庄瑶的年纪正好吻合。即使七位题诗者不是在同一年为行乐图题诗,以1841年为界,往前推或往后推几年,也和庄瑶的年纪相差不多。庄瑶与林则徐是好友,鄂恒与林则徐有通信,李阳培在1979年的《文物》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读林则徐〈答戴絧孙书〉手迹》分析了林与戴的两封通信。信件都反映出林则徐与鄂恒、戴絧孙二人也是好友;黄骧云、戴絧孙、吴葆晋和龚自珍是同年进士,四人关系甚好,龚自珍和林则徐也是好友;张维屏与顾椿、徐栋是同年进士,与林则徐、龚自珍关系也很好,张和林、龚都是“宣南诗社”的成员。因此,题诗的七人与林则徐、庄瑶几乎都是志趣相投的朋友或同僚,庄瑶请他们为自己的行乐图题诗也十分合理。


综上所述,行乐图所画之人应该就是庄瑶。只是庄瑶的行乐图画像怎么会出现在孔府旧藏之中?他与孔府有何渊源?这就与他的后人庄陔兰有关了。


三 庄陔兰: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德成的老师


庄陔兰(1870~1946),字心如,山东莒南县人。他和庄瑶同族,庄瑶是庄氏家族的第十一世孙,庄陔兰则是第十四孙,按辈分,庄瑶为庄陔兰的祖父辈。光绪三十年(1904)庄陔兰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诰封朝议大夫。原名为庄阿兰,因为与慈禧太后的乳名重合,被慈禧赐名庄陔兰。光绪三十二年(1906),庄陔兰公费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其间与革命党人接触后开始倾向革命,秘密加入了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任山东法政学堂监督,1910年担任山东巡抚孙宝琦的秘书。武昌起义后,他与同盟会的革命党人一起逼迫孙宝琦宣布山东与清政府断绝关系,正式独立。民国成立后,担任过山东省议会议长、都督府秘书长、民政长官公署总务厅厅长等职。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后,出于对时局的失望,庄陔兰退出政界,专心研究佛经,后回家乡莒南居住。1934年担任《莒南县志》的总编撰。


《清人行乐图》横幅两侧的题诗


庄陔兰工于书法,尤其擅长楷书,一生著述和书法作品很多。能成为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老师也是机缘巧合。孔德成出生于1920年,同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衍圣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衍圣公。作为衍圣公,孔德成自幼便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一开始,由王毓华担任孔德成的老师,但是王毓华所教大多为新学,为了让孔德成学习儒家经典,孔府准备再延请一位老师教授经学。恰巧此时庄陔兰到孔府游览,孔氏族人素知庄陔兰的大名,便请其为孔德成的老师。能当先师孔子的嫡系后裔的老师,是许多饱读儒学经典的读书人的荣幸,庄陔兰也没有推辞,遂留在孔府教授孔德成姐弟经学和书法。他不要酬金,只要求孔府承担他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费用。


庄陔兰教学认真,循循善秀,待人接物也十分谦和,在孔府一待就是十余年。1946年庄陔兰得病,不久在孔府病逝。根据孔府与庄陔兰先前达成的协议,他不辞职,孔府就不能辞退他,所以,庄陔兰便葬在了曲阜。


庄瑶一生为国为民,公正无私。作为庄陔兰的同族后人,庄陔兰对先人自然是非常尊崇的,所以会收藏着他的行乐图,来到孔府以后,将行乐图一并带到孔府以便瞻仰、祭拜也很正常。而且庄赅兰与赵录绩是同年进士,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庄陔兰在民国初年任山东省议会议长,赵录绩任议员,二人关系亲密。据记载,二人还有姻亲关系,所以赵录绩在行乐图上题诗很大可能是应庄陔兰之请,不能肯定则是因为赵录绩的落款为“汉侯姑丈命题”,庄陔兰是否为赵录绩的姑父,由于资料有限,暂时无法查明。所以赵录绩也有可能是应庄氏家族其他人之托才题诗,这一点有待进一步商榷。


至于庄陔兰去世以后,行乐图为何留在孔府,因为没有相关资料的记载,无法明确是庄陔兰生前就将行乐图送给孔府收藏,还是去世以后随其书法作品一并收入孔府。能将先人的画像放在衍圣公的孔府收藏也是一种荣幸,说行乐图为庄陔兰赠送是说得通的;而孔府旧藏中有许多庄陔兰的书法作品,庄陔兰去世时其子就在孔府参加葬礼,也没有带走庄陔兰的书法作品,故庄陔兰所有书法连同行乐图一起归入孔府收藏也很有可能。无论哪种情形,是庄陔兰将庄瑶的行乐图带入孔府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四 结语


一段师生情,不仅让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打好了国学基础,也让老师庄陔兰为更多人所熟知,更带来了一幅让人敬仰的庄氏先人的行乐图。过去,囿于资料及研究状况所限,庄瑶的行乐图一直没有被辨识出来。本文通过行乐图上的题诗及相关资料记载,条分缕析,最终使行乐图的主人公揭开了真实身份,或能为今后对此幅行乐图的研究提供便利。时隔百年以后,可以在孔子博物馆里重睹庄瑶的风采,是机缘巧合,也是世人之幸。



本文刊登于《文物天地》2021年第5期

编辑:高文思

审核:耿 坤

监制:朱 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