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明清漆器上的龙纹装饰风格略谈

摘要: 龙是中国装饰艺术领域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早在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彩陶和玉器中就出现了龙的形象。经过历代发展,龙的形象变得丰富多样、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建筑、家具、瓷器、织绣、玉器、漆器、雕塑等门类中都有出现,各门类因材料、工艺、样式、功能的不同,龙纹的特点和展现出的效果有所差异。在漆器纹饰中 ...



龙是中国装饰艺术领域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早在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彩陶和玉器中就出现了龙的形象。经过历代发展,龙的形象变得丰富多样、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建筑、家具、瓷器、织绣、玉器、漆器、雕塑等门类中都有出现,各门类因材料、工艺、样式、功能的不同,龙纹的特点和展现出的效果有所差异。在漆器纹饰中,龙纹是其动物纹饰中的一种,既是主体纹,又是辅纹,其纹饰特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演变,漆器的图样设计和造型工艺异彩纷呈。


一 漆器上的龙纹饰溯源


图一 战国晚期 彩绘龙凤纹漆内棺
高46、长184、宽46厘米
湖北省博物馆藏


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西周时期已出现了漆绘夔龙纹觚,觚身上浅雕3个变形夔龙纹,然后在朱漆地上髹褐漆花纹。春秋时期,湖北当阳曹家岗五号墓漆瑟上有彩绘的龙、凤等。战国时期,漆器龙纹富于变化(图一),例如曾侯乙墓漆器上的龙纹,就有双首龙、单首双身龙、人首双身龙、三首龙、四首龙、人首四身龙、鸟首龙、鸟龙共身、翼龙、青龙等十余种不同的形态。从出土的龙纹漆器看,早期的龙纹多夸张变形,龙纹受当时流行的图案构成法则影响,造型多变,有些龙纹与几何纹、蔓藤纹和蔓草纹组合成变体龙纹,并对秦汉时期的龙纹产生影响。


图二 唐 嵌螺钿云龙纹漆背镜

直径22、边厚0.6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汉代的龙纹写实风格渐多,注重龙的运动态势,简化细节,表现龙的强壮、粗犷、奔放和豪迈。南北朝时期,龙的形象受佛教艺术影响,形体拉长,呈现宁静、洒脱和俊俏的气质,运用横向的长线条表现风云的飞动。唐宋时期,龙纹造型基本成熟,对龙身的结构、神情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如唐代的云龙纹嵌螺钿漆背铜镜(图二),能看到龙身结构趋向完整。宋代郭若虚指出画龙要掌握“三停九似”:“三停”即“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三部分的长度相等,“九似”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的造型综合了许多动物的局部形象特征。


元明清三代的龙纹在此基础上,没有大的改变,但局部的变化和演变却很丰富,单漆器中表现龙纹的工艺就有雕漆、描金、彩绘、螺钿镶嵌,以及多种工艺的综合应用等。正如夏更起先生所述:“从多种工艺品上看,明清两代的龙纹图案基本形态大体一致,但局部变化却很明显,如鼻、眼、发、鳍的形状就多有不同,而且是有规律的。有一朝一样的,有两朝用一种的,也有一朝就作修改、前后几种特征的。从中可以看出,宫廷各朝或画有龙纹范本,或有画龙的专人,从而形成不同时期或不同朝代各自的特征。”


二 明代漆器上的龙纹装饰


明代漆器上龙纹的装饰工艺种类比较全面,主要包括雕漆(剔红、剔黄、剔彩)、戗金、戗金彩漆、填彩漆、描金(黑漆描金、红漆描金)、黑漆螺钿、彩绘等。使用龙纹装饰的器形广泛:长方匣、长方盒、圆盒、八角盒、方形盒、钵式盒、方胜式盒、银锭式盒、寿字形盒、梅花式盒、椭圆盒、戥子盒、长方盘、方形盘、圆盘、银锭式盘、菱花式盘、菊瓣式盘、慈姑叶式盘、荷叶式盘、碗、执壶、画筒、笔筒、笔、圆罐、渣斗、长方箱、罗汉床、桌子(宴桌、琴桌、长方案)、柜子(立柜、药柜)、书格等。


龙纹的图案形式有:云龙纹、双龙戏珠纹、穿花双龙戏珠纹、行龙追珠纹、流云龙凤纹、龙凤鹤纹、双云龙托主题文字(如“大明谱系”“福、禄、寿”字、“春”字)、双云龙托宝物(如聚宝盆、杂宝、宝瓶)等,有些云龙纹装饰在盒壁、盘壁位置作辅助纹。


图三 明永乐 剔红云龙纹长方盒

高13.3、长40.5、宽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宫廷漆器的制作主要分两个时期:早期洪武至宣德时期;晚期嘉靖至崇祯时期,早晚期的龙纹呈现不同的特点。永乐、宣德时期有些雕漆龙纹上有元代遗风,龙头扁长、龙吻上扬、龙身强健有力。以龙纹为题材的漆器主题鲜明,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如,明永乐剔红云龙纹长方盒(图三),盖面及四壁均雕云龙纹,长方形盒体,盒盖四角上收,是为“盝顶”,龙纹躯体硕长,追逐火球,龙纹四周布满四合如意云纹。龙张口,龙吻较长且上扬,小圆眼,葫芦形眉,龙发分2组上飘,龙角分2叉。这件长方盒造型端庄规矩、蜿蜒生动,龙吻上扬、龙身浅刻麟纹,用漆精良润美、雕刻刀法娴熟,从造型、图纹和雕刻刀法来看,均具元代遗风。


图四 明嘉靖 剔彩双龙捧寿纹委角方盘

高4、口径21、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五 明嘉靖 剔彩双龙捧寿纹委角方盘(局部)


嘉靖漆器上的龙纹造型没有永宣的壮硕和细长,龙纹面部有些小变化,龙鼻变小且很多龙的鼻下出现两片式胡。在龙纹漆器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也有创新,如出现了银锭式盘、方胜式盒、寿字形盒、慈姑叶式盘等,龙纹经常与有万寿吉祥寓意的图案或文字结合,如与松竹梅、仙人、道家仙境组合表现长寿、仙境和道教福瑞,与“福、禄、寿、春”字组合寓意福禄长寿、春寿、圣寿万年等,这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有关,是这一时期龙纹装饰的一个特点。清乾隆时期做过一些仿明代的漆器,明嘉靖剔彩双龙捧寿纹委角方盘(图四、图五)就是被仿制的对象之一。方盘的盘心开光内雕海水江崖双龙捧寿纹,盘边四菱形开光内雕花卉纹,委角处六角花锦地上压雕翔鹤纹。龙张口,小圆眼,葫芦形眉,两片眉毛不连接且一侧带小卷,上下各有牙4颗,龙发1组上飘,龙角分1叉,龙须上飘,鼻头较小,鼻下有两片式胡(鼻头小且鼻下有两片式胡的形象在这时期漆器龙纹中多见),龙鳍呈火焰状,5爪呈轮形,肘毛一卷一飘。这件方盘的仿品在清乾隆时不止做了一件,在做辨识时,漆质、漆色的特点是一个重要依据,与乾隆时蕴润的漆质、鲜艳富丽的漆色比,嘉靖时期的漆质更显干涩、漆色沉穆。


图六 明 朱漆雕花戗金龙“太古遗音”琴箱带托泥加3厘米弧形盖

高18.4、长130、宽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七 明 朱漆雕花戗金龙“太古遗音”琴箱(局部)

图八 明 朱漆雕花戗金龙“太古遗音”琴箱(局部)


明朱漆雕花戗金龙“太古遗音”琴箱(图六、图七、图八),运用了戗金彩漆和填彩漆两种工艺。琴箱盖面海水江崖上一正龙托举竖牌,竖牌刻琴名“太古遗音”四字,上端横匾刻楷书“御用”二字,琴盖前后两面和箱体前后两面菱花形开光内均刻双龙戏珠纹(一龙追珠,一龙回首望珠),盖面两端为行龙纹,箱体两端为回首龙纹。龙张口,圆眼,鼻头大且朝前(猪形鼻),正面龙纹毛发为2组上飘,侧面龙纹毛发1组上飘,两片多尖状火焰眉毛中间有连接,鼻下的胡为一片式并且胡尖往两侧撇,龙身细长,掌有5爪,肘毛为2卷1飘或1卷1飘,正面龙和侧面龙的龙鳞刻画不太一样,正面龙每个鳞片上加刻3条装饰线。表面纹饰漆色古朴、色调凝重。


图九 明万历黑漆嵌螺钿描金平脱龙戏珠纹箱
高81.5、长66.5、宽66.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一○ 明万历 黑漆嵌螺钿描金平脱龙戏珠纹箱(局部)


万历时龙鼻还是以猪形鼻为主,龙眼上方的眉毛有些变化。明代漆器龙纹的眉毛分葫芦形眉和火焰形眉,明早期主要为葫芦形眉(火焰形眉很少),火焰形眉在嘉靖朝流行,万历朝较普遍,明早期火焰形眉的眉尖分叉竖直向上,嘉靖和万历时火焰形眉两侧的眉尖分叉明显外撇。其实嘉靖和万历时期的火焰形眉也不尽相同:按组合方式看有的两片眉毛是分开的,有的两片眉毛中间有连接;按形状样式看有的眉尖是火焰状质感,有的眉尖是尖刺状质感。这个时期在龙的形态上多延续嘉靖时期的回首龙,左右对龙(两龙相对或一升一降)的形式多见,正面龙的形象也有。明万历黑漆嵌螺钿描金平脱龙戏珠纹箱(图九、图一○),综合运用了镶嵌、描金、平脱、彩绘等多种技法。图案形式为海水江崖云龙戏珠纹,表面既有侧面龙又有正面龙的形象。龙张口,上下牙齿各4颗,龙发1组上飘,龙角分1叉末端尖翘,圆眼,多尖状火焰形龙眉并且两片眉毛是分开的,猪形鼻、5爪呈轮形,肘毛一卷一飘,身有麟,背有鳍,鳍有分组,神态威风,姿态威猛,箱子盖内正中有“大明万历年制”描金楷书款。箱子上的龙纹或镶嵌螺钿或描金,刻画精细,周边彩色流云纹呈横线排列(云纹用红、黄、蓝、绿色漆晕染彩绘后金漆勾边),云头如意形,有的云纹会与另一条云纹缠绕在一起,形态有趣。万历时的龙纹漆器在器形上也有创新,如长方委角形的盒子等,这个时期喜欢还用菱花形开光的构图,之前万寿吉祥宗教寓意的题材还在延续,在工艺制作上偏好剔彩、戗金彩漆和填彩漆的龙纹器物。


整体看,明代早期和晚期漆器中的龙,圆眼,眉毛上飘,龙鼻朝前,龙角多分1叉,龙发分组较少,颌下有须,四肢有肘毛,爪分3爪、4爪、5爪不等;早晚期都有云纹、花卉纹与龙组合的主题图案,且云纹为四合如意云纹。不同点在于,早期龙形态威猛、壮硕有力,龙头扁长,眉毛以葫芦形火焰眉为主,鼻下一般无胡,龙的姿态主要为追珠龙、回首龙、双龙戏珠、穿花龙,与龙组合的装饰题材主要为云纹和花卉纹;晚期龙略显苍老,气势较弱,龙头略方,眉毛以火焰形眉为主,鼻下有胡,龙的姿态变多,如龙盘石柱、龙托举文字、龙托举聚宝盆等形象,与龙组合的装饰题材增多,如龙与动植物纹、吉祥文字、神仙故事等组成的吉祥图案,在器物造型上有创新,如银锭式盘、慈姑叶式盘、方胜式盒、寿字形盒等。


三 清代漆器上的龙纹装饰


清代漆器上出现龙纹装饰的种类有雕漆(剔红、剔黄、剔彩)、戗金、戗金彩漆、填彩漆、金漆、描金(黑漆描金、红漆描金、彩漆描金、紫漆描金、褐漆描金)、黑漆螺钿、彩绘(彩漆、描油)、堆灰等。有龙纹装饰的器形有:长方盒、方形盒、圆盒、圆柱形盒、蒸饼式盒、4瓣式盒、6瓣莲花形盒、6尖瓣式盒、8瓣式三层盒、长方盘、4瓣式盘、葵瓣式盘(6瓣、8瓣)、菊瓣式盘(18瓣)、双圆盘(二圆相连式)、委角束腰盘、碗、天球瓶、冠架、盖盂、手炉、宝座、柜子、箱子、提匣、床、椅子(交椅、扶手椅)、长方桌(宴桌、条案、炕桌、炕几)、插屏等。图案形式有:云龙纹、双龙戏珠纹、龙凤纹、海水龙纹(4龙、5龙、6龙、8龙、9龙、10龙)、海水龙托主题文字(“圣”“寿”“万寿衢歌乐章”)、海水鱼龙纹、缠枝莲龙、团龙纹、仿明嘉靖龙纹器物、苍龙教子等。


图一一 清早期填漆戗金云龙纹文具箱
高55.5、长52.5、宽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漆器制作大体分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顺治至康熙时期;中期雍正至嘉庆时期;晚期道光至宣统时期。清代漆器龙纹在明代的基础上有继承、发展和创新。清早期龙纹与明晚期龙纹有很多相似的特点,但在整体气质上清早期龙纹更具英气,龙眼出现凸出的形状(虾眼),龙额头上的球形装饰更明显和多见(有些带有鼓包感),龙鼻的形状有延续明代的朝前鼻(猪鼻)也有偏人鼻的形象。清早期的填漆戗金云龙纹文具箱(图一一),箱体立墙及顶盖均为海水江崖双龙戏珠纹,乍一看从形制和构图上与上文说到的明万历黑漆嵌螺钿描金平脱龙戏珠纹箱(图九)有些像,但两者龙纹的具体形象(如鼻形、眉形、眼型、龙角、龙发等)差别较大,龙张口,龙鼻趋向人鼻,龙眉下搭,龙眼凸出,龙角分2叉,双龙中有一龙为3爪且多组龙发,而另一龙为5爪没有龙发(在清早期其他的龙纹漆家具上也有类似的双龙形象),龙的下唇没有飘卷的长胡须,四肢也没有飘卷的肘毛,龙形修长,龙鳞刻画细密。夏更起先生在《对故宫博物院藏部分掐丝珐琅器时代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曾谈道:“笔者曾观察过康熙朝多种工艺品上所饰的龙纹图案,发现康熙朝的60年间龙纹有过修改,显示出早、中、晚期不同的特点(这里不是指历史分期,是按龙纹出现的早晚分期)。早期延用明龙,近似万历朝的特点,习称猪鼻龙,但形象比万历龙更显得矫健、凶猛,额头加宽,嘴亦更长,头发由万历龙的聚而前冲改为散而后披。中晚期龙改为人鼻、虾眼,也有局部的不同,清廷档案中称之为‘宋龙’,并一直沿用至清末。”如果按照此说,这件文物上的龙纹造型更符合康熙朝龙纹中晚期及之后的气质。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图案下面的海水江崖图案没有采用对称式构图(以前多用对称式海水江崖图案),浪花翻腾,水波汹涌,配合间布的云气纹,很有叱风咤雨的壮观气魄。


图一二 清乾隆剔红翔龙宝盒
高6.5、直径2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一三 乾隆 剔红云龙宝盒


清中期尤其是乾隆年间漆器技术创新和风格变化,在龙纹上也有体现。清乾隆剔红翔龙宝盒(图一二),盖面雕十条蛟龙在滚滚波涛中遨游嬉戏,盒壁雕浪花纹,龙纹穿插于海水浪涛之间,充满立体空间感。龙口有张有闭,龙角分1叉且角尖向下弯曲(之前多见向上弯曲或不弯曲),龙眉下搭双眼突出,龙均为3爪,鼻下有胡,下唇无飘卷的胡须,四肢无肘毛。这种穿插形式的龙纹设计在乾隆时期其他雕漆作品上也有出现,如清乾隆剔红云龙宝盒(图一三),且两件都为乾隆年间苏州地区制作的雕漆作品。清中期剔红海水九龙天球瓶(图一四、图一五),瓶体表面雕海水九龙图,九龙亦穿行在旋转成涡形的水纹中,既有空间变化又有动感。龙口微张,嘴角有獠牙,龙发分多组往后飘,龙角细长分1叉,龙眼突出(虾眼),下搭式龙眉且两片眉毛不连接,鼻形拟人化,胡子为一整片多尖式,龙的额头上有小鼓包,龙鳍有分组(3短1长尖),五爪,肘毛两卷两飘。天球瓶的器形来源于瓷器,“天球瓶——始烧于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偶有仿制,多见的是雍正、乾隆时作品”。瓷器中的天球瓶多见,而漆器中的少见,同样式的天球瓶还有一只,与这只合为一对。此瓶制作工艺为剔红,瓶体上的云纹卷曲缠绕雕刻细密,很好地衬托出了龙雄壮矫健的身姿。


图一四 清中期剔红海水九龙天球瓶
高60.5、腹径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一五 清中期 剔红海水九龙天球瓶(局部)


清晚期嘉庆以后,龙纹形象特点延续前代,但在整体气势和刻画功底上都弱了一些,比之康熙、乾隆年间的龙纹,缺乏飞腾活跃的气势。这一时期的描金作品如褐漆描金龙凤八瓣盒(图一六),盒盖在褐色漆上彩绘龙凤牡丹纹,龙一爪握圆球,自右上腾云而下,向下喷出水注。龙发分多组,与龙须连成一片,龙眼圆形。龙的形象与之前的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包括龙鳞的排列走向、腹甲和四肢(原来似鹰爪现在似鸡爪且无掌)的描绘方式,以及尾巴的刻画都与之前不同。这与清晚期瓷器上龙纹特点有相似之处,“晚期的龙纹,神态平淡,尾呈扫帚状”。


图一六 清(19世纪)褐漆描金龙凤八瓣盒
高9、直径32.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龙,龙身刻画细腻,龙眉有上飘式(火焰形或葫芦形)也有下搭式,眼睛有圆形也有凸出形(虾眼),鼻子有朝前形(猪鼻)也有拟人形,龙角的角尖或朝上或朝下,下颌或有须或没须,四肢或有肘毛,或没有肘毛,与龙纹组合出现的云纹、水纹、锦纹等刻画精细。清早期龙纹受明晚期龙纹的影响,猪形鼻多有出现,到中期时则以拟人形鼻为主;中期尤其是雕漆器上的龙纹特别出彩,构图方式和雕刻技法创新,龙的姿态更显自由灵活;器物造型样式增多,如多瓣式盘、天球瓶、大型家具等;晚期龙纹,神态平淡,气势削减,龙鳞、腹甲、四肢等描绘与以往大不相同。


四 总结


明清两代的龙纹图案基本形态大体一致,都是在宋代“三停九似”的画龙法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漆器上的龙纹可以看出,明早期龙纹形象受元代影响,清早期龙纹形象受明代影响,这符合传统纹饰的发展规律。


明清两代漆器上的龙纹特点有同也有异,相同之处在于:呈蛇形的龙身、龙身有麟、背上有鳍、身后有飘带;龙爪呈轮形,有3爪、4爪、5爪不等,以5爪最多;龙或张嘴或闭嘴,侧面龙和正面龙的形象均有;龙纹多与云纹、水纹、吉祥图案、主题文字结合的图案设计;工艺制作种类包含雕漆、戗金、戗金彩漆、填彩漆、描金、螺钿、彩绘多种形式,以雕漆最多。


相异之处:明代漆器上的龙纹多是朝前的猪形鼻,眉毛朝上,圆形眼睛,颌下有须,四肢有肘毛,龙发分组较少,龙角的角尖向上弯曲或不弯曲;清代的鼻形拟人化,有很多下搭式龙眉,凸出形状的眼睛(虾眼)多见,有的龙纹颌下无须、四肢无肘毛,龙发分组变多,龙角的角尖出现向下弯曲的样式;图案题材上,清代增加了苍龙教子、鱼龙纹等样式,龙纹的设计样式更加灵活。在云龙纹图案中,明代喜用分组的四合如意云纹,清代喜欢用连绵不断的云气纹布满空间。在器形设计上,清代增加了多瓣式盘、多瓣式盒、天球瓶等样式。龙纹漆器制作工艺种类也有增加,比如堆灰工艺等。


明代漆器上龙纹整体风格比清代的粗犷,清代漆器龙纹是在明代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本文刊登于《文物天地》2021年第5期


编辑:高文思

审核:耿 坤

监制:朱 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