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

张骞墓省保资料

摘要: 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城西3.5公里的饶家营。 张骞(? ~前114年),城固县城南二里白 崖村人,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 拓者。公元前138年,奉汉武帝令,出使西域, 欲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不幸途中落入匈奴之 手,被囚禁十年,后逃离,越葱岭,经大宛,达 大月氏。时大月氏在妫水(阿姆河)北建立王朝, 并击服妫水的大夏国,牧民变为务农定居,不愿 东来再与匈奴为 ...

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城西3.5公里的饶家营。 张骞(? ~前114年),城固县城南二里白 崖村人,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 拓者。公元前138年,奉汉武帝令,出使西域, 欲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不幸途中落入匈奴之 手,被囚禁十年,后逃离,越葱岭,经大宛,达 大月氏。时大月氏在妫水(阿姆河)北建立王朝, 并击服妫水的大夏国,牧民变为务农定居,不愿 东来再与匈奴为敌。张骞住年余,未达目的,只 好回国。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拘留一年多。公 元前126年,张骞乘匈奴内乱,脱身回国。张骞 出国时带着一百多人,回国时只剩下他和副使堂 邑父二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完成任务,却亲 身去了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诸国,并了解 到其他几国的情况,探索了中西各国的交通路 线。于是,他向汉武帝建议:用和平方式待西域 各国; 可由西南方向,经身毒(印度)转大夏。 武帝纳其建议,派人从四川、云南分几路向西南 出发,但途中均受阻折回。汉朝欲与这些国家交 善的消息传播出去后,西南一些国家和部落,开 始和汉朝往来,建立友好关系。
公元前123年,张骞随卫青抗击匈奴,因熟 悉匈奴情况,打了胜仗,立了功,被封为“博望 侯”。后与李广出右北平抗击匈奴,因误行期,废 为平民。


张骞墓


霍去病大破匈奴,打到祁连山。张骞向武帝 建议: 乘胜联络乌孙,再抑强暴匈奴。汉武帝纳 骞建议,并授以中郎将,公元前115年二次让其西 使。这次大获成功,乌孙国与汉朝关系逐渐亲密。
张骞二使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西域国 家的关系,而且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养蚕、缫丝、 冶炼以及农业技术传播到西域; 又把西域的音 乐、舞蹈等艺术和葡萄、苜蓿、石榴、大蒜、西 瓜、核桃、蚕豆等带回,促进了中西经济和文化 交流。
张骞公元前114年病逝后,葬在故乡的土地 上。墓呈覆斗状,高8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 15米。墓周砌以条石基。墓前巡抚毕沅书: “汉 博望侯张公骞墓。”还有两通分别为光绪五年 (1879年)城固县令胡瀛涛及张氏后裔立。另一 通为民国28年西北联合大学刻立,现代著名语 言家黎锦熙书写。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合大学迁 移来城固,因教学需要曾发掘该墓,已挖出墓 道,并见“博望”封泥,因后裔强烈反对而终止。
张骞墓前有两尊汉代石雕,古朴大方,姿态 雄壮,名“石虎”,又称“天马”,近年政府拨款 对这两尊石雕分别修建了仿汉古亭加以保护。这 对石雕,有学者结合汉代礼制及张骞出使西域的 旷世功勋,进行了深入而多方面的认真研究,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俗名 “石虎”“天马”不 十分准确,而应该改名,并提出了 “天禄” “辟 邪”等十余个名称进行分析比较,供人们认可。 但故乡的人们依然称其为“石虎”或“天马”,约 定俗成了不愿更改。而广为流传的这两尊石刻的 传说,却为之增添了诸多神秘色彩。
近年,城固县积极筹款,修建张骞纪念馆, 现已修建了歇山顶大殿、东西厢房、汉阙式门 楼,大门外竖起高8米的石旗杆,大门外路两侧 栽植了松柏,将整个陵园衬托得庄严、肃穆。随 着旅游业的发展,县上正培育张骞从西域带回的 良种种植园。县城里雕刻了高大的张骞大理石 像。张骞精神,正在深入城固人民心中,正在发 扬光大。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8月6日公布张 骞墓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 月20日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 墓冢 东、西、南各外延50米,北外延60米; 一般保 护区为: 东在重点保护区的基础上再外延50米, 西外延90米,南外延12米,北外延100米; 建 设控制地带在一般保护区的基础上再分别外延 800米。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张骞墓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