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伊特鲁里亚,地中海边的黄金之国— 开枝散叶,波澜壮阔的黄金之路

摘要: 1. 南海I号上的“金石榴”1987年,一艘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沉船,在广东台山上下川岛海域被发现,这艘船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海I号”。发现南海I号,完全是一次偶然机遇。英国人在广东南海海域,打捞“莱茵堡号”沉船时,用抓斗往海里抓。当时一斗下水,抓起来247件物件,包括瓷器、漆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有一条1.72米长的金腰带。被抓斗“唤醒”的沉船 ...


1. 南海I号上的“金石榴”

1987年,一艘距今800多年南宋沉船,在广东台山上下川岛海域被发现,这艘船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海I号”。

发现南海I号,完全是一次偶然机遇。英国人在广东南海海域,打捞“莱茵堡号”沉船时,用抓斗往海里抓。当时一斗下水,抓起来247件物件,包括瓷器、漆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有一条1.72米长的金腰带。被抓斗“唤醒”的沉船,正是来自南宋的“南海I号”。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现场

南海一号,是一艘长度超过30米,南宋时期的大型远洋商船。它从我国的泉州出发,计划途径印度、斯里兰卡,前往阿拉伯半岛,却不幸出航不久,便在南海海域遇到海难后沉船。

船上目前已发掘的瓷器超过10万件铁器120多吨上万枚铜钱,绝大多数是送往海外的货品。黄金器物是南海I号上的重要物资。南海一号上发现了181件黄金饰品,总重量超过2400克,主要的品类包括腰带、项链、戒指、手镯、耳环等。

南海I号考古现场


其中我们重点关注两件黄金项链,这两件黄金项链款式都是中亚、西亚地区流行的“璎珞款”。这两件璎珞的项链部分都是黄金细丝编织工艺,在项链的一端,都有三件工艺精巧的黄金吊坠。

南海I号的金项链©李岩


南海I号的金项链©李岩


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小巧的挂件,就会发现,这些“金石榴”、“金桃”都是采用了黄金造粒技术,工艺非常精细。特别是其中的“金石榴”,工匠用金珠焊接成小巧可爱且内部中空的石榴造型,不由得使我想起了,1500年前伊特鲁里亚先人们,对于石榴造型的喜爱

金石榴局部放大图©李岩


与之前我们看到的造粒技术不同的是,这件南宋的黄金石榴是中空造型,显得趣味横生,在精致之余,也节省了金料。经过大量考古研究,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金器是来自于南宋,极有可能是出自杭州“南宋御街”的黄金工匠之手,通过来样加工的方式,为远在印度、阿拉伯的贵族、富商定制的珠宝。

金桃局部放大图©李岩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伊特鲁里亚攀上巅峰的黄金细工工艺,到了公元1200年左右,居然成为亚洲大陆最东端南宋帝国金匠们的拿手货,连印度、阿拉伯的商贾、贵族都要不远万里,前来定制。

今天我们就要来讲一讲,黄金细工在伊特鲁里亚达到巅峰之后,又是怎样一步步影响整个欧亚大陆?一千年后,远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南宋人,又是怎么学会这种高超黄金工艺的?


2. 古典时期欧亚大陆的黄金之路
公元前4世纪,地中海区域的伊特鲁里亚、古希腊世界都拥有欧亚大陆顶尖的黄金细工工艺,他们尽情享受着黄金带来了独特荣耀。公元前334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黄金细工工艺的顶级工艺,也随着去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亚历山大大帝前后征战10年,占领波斯、埃及以及中亚的广阔地带,最终打到印度,才鸣金收兵。

亚历山大激战大流士三世马赛克,公元前125-120年,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在亚历山大占领的广阔领土上,特别是从安纳托利亚半岛印度河谷,这一片亚洲广阔的土地上,希腊文化广泛播种,数十座希腊化城市拔地而起,大量希腊移民进入中亚。作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热爱艺术。在这个时期,大量希腊化的艺术,包括黄金细工工艺也被更深入地传入中亚腹地。

亚历山大帝国地图


亚历山大的庞大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余年。但是,在亚历山大大帝意外去世之后,帝国被他的将领们瓜分成三个王国,这些希腊化王国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里,持续推进着希腊化文化与当地文明的融合。

可以说,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400年里,欧亚大陆各个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峰时刻,黄金的价值与黄金工艺,也借着这股东风,在欧亚大陆,沿着丝绸之路蓬勃发展起来。

丝绸之路示意图


到了公元1世纪之后,欧亚大陆的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西到东,罗马帝国、安息帝国(波斯-帕提亚王朝)、贵霜帝国、汉帝国,四大帝国统治了整个欧亚大陆大部分的地域。这样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使得旧大陆的全球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来自东亚的汉帝国第一次全面进入欧亚贸易版图

2世纪欧亚大陆四大帝国分布地图


在这一时期,位于欧亚大陆“十字路口”的贵霜帝国,成为了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所谓的十字路口,是指它的疆土,东边跨过帕米尔高原连接西域,西边通过巴克特里亚地区与伊朗高原触达波斯(安息)和罗马帝国,北边与南俄罗斯草原相连,南部去往印度次大陆诸国。欧亚各地文明、珍贵之物与先进工艺在这里交织。


来自印度的佛教在这里腾飞,成为世界性宗教。来自汉帝国的丝绸,让罗马宫廷为之疯狂,俄罗斯草原的冶金技术更广泛地传播开,来自西方世界写实化艺术与黄金细工也由此一波又一波地去往世界的东方。

犍陀罗希腊式佛像,公元2世纪,白沙瓦博物馆


犍陀罗阿特拉斯雕塑,公元2-3世纪,石灰岩,私人收藏


公元1-2世纪,贵霜帝国的黄金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世界级的水平,无论是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錾刻与镶嵌,还是来自西方的细工工艺,都驾驭地炉火纯青。

贵霜帝国时期的黄金耳饰,公元1世纪,平山郁夫博物馆


贵霜帝国时期的黄金耳饰,公元1世纪,平山郁夫博物馆


1987年,前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希巴尔甘附近的蒂拉丘地,发现了一批无与伦比的墓葬群。这些墓葬,包括七座竖空墓,有一座是无葬墓,其余六座是典型游牧民族王室成员的墓葬,一男五女,生活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之间,出土了21618件工艺精湛的精美金器


黄金之丘的六座墓葬示意图


这就是,黄金考古历史上著名的“黄金之丘”。考古学界普遍认为,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大月氏人的贵族,极有可能是贵霜王朝的早期皇族。这里出土的金器数量超过了古埃及的明星法老“图坦塔蒙”墓葬。

神人驭龙吊坠,黄金之丘2号墓出土


步摇金冠,黄金之丘6号墓出土


金公羊,黄金之丘2号墓出土


更有意义的是,这里出土的金饰,聚集了北方草原斯基泰风格、汉朝、波斯与西亚的元素,以及来自希腊的造型,当然,其中也少不了黄金细工工艺的踪迹。

黄金之丘的黄金细工


黄金之丘的黄金细工


黄金之丘的黄金细工


“黄金之丘”向我们揭示了,距今2000年前的犍陀罗区域,是多么国际化,如同今天的纽约和巴黎,简直就是艺术与文化的前沿先锋之地


3. 黄金细工在中国

在四大帝国统治欧亚大陆的这段期间,黄金细工工艺,也随着刚刚打通的丝绸之路,加快了进入中原腹地的进度。

在汉代之前,向东方大陆传播冶金技术与黄金加工工艺的,主要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在甘肃的玉门火烧沟遗址 ,我们发现了中国境内最早的金器,距今4000-3800年。当时主要的加工方式是早期的锤碟、热加工工艺。

金耳环,公元前2000年-1800年,玉门火烧沟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之后的1000年里,我们可以看到零星的黄金细工制品被发现,但是都没有形成规模与风格。这种情况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得到改变。

随着和北方游牧民族与西北戎狄的更多更深入交流,也随着社会财富的进一步累积,黄金工艺与黄金文化被中原各国更广泛的接受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皇宫与贵族的府阙都出现了黄金的踪影。

金臂钏,战国,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出土,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


高浮雕兽面纹金带扣,战国,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出土,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


但是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第一次黄金高峰,出现在了汉王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打开,更多的黄金制品与加工工艺,从中亚地区传入西域,特别是黄金细工,更多更广泛地出现在中华大地的广博地域中。

金兽,重达9公斤,整体铸造,西汉,江苏盱眙窖藏出土,南京博物院


八宝纹嵌宝石金带扣,汉,新疆焉耆博格达沁古城黑圪达遗址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汉王朝之后,黄金文化与工艺在东亚大陆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更多草原民族南下,黄金的普世价值与加工工艺被更深入地传播到华夏各地。到了隋唐盛世的开启,丝绸之路再次中兴,与波斯帝国的商贸联系,使得带有异域风情与历史积淀的黄金细工工艺,再次腾飞。

镶嵌红色宝石金剑鞘,镶嵌红色宝石金戒指,公元5-6世纪,新疆伊犁昭苏波马墓葬出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彼时,在盛世长安的黄金工匠,已经能熟练使用金银细丝与造粒技术,并打造出带有异域风情的金银制品。20世纪70年代,在西安的何家村,我们发现了大量唐代的金银器,共1000余件,能代表盛唐时期金银器加工的最高水准,被称为“何家村遗宝”。

我们来看看唐代工匠黄金细工的工艺。这是一件金梳背,它呈半月牙形状,是当时贵族妇女的头饰。该金梳背长约7.9厘米,高约1.5厘米,厚约0.34厘米,它表面布满了0.5毫米直径的金珠,组成各种花纹与装饰。金梳背距今1000多年了,这些小金珠都毫无松动和脱落的现象。

金梳背,唐,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是一件黄金细丝工艺装饰的金杯,被称为“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金杯表面都是有黄金细丝装饰成精致细腻的花纹。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唐,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


经过汉唐盛世的两次黄金细工工艺高峰,黄金细工已经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接下来,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的,便是中国审美的巅峰时刻 — 南宋王朝

与之前不同,这次黄金工艺繁荣的基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这一时期,中国南海区域格外热闹,来往于泉州、广州与印度洋、阿拉伯湾之前的商船,乘着冬夏两期季风,穿梭如流。


更值得关注的是,之前时期,黄金制品大多是由境外流入华夏,而这一期间,作为欧亚大陆商业最繁华的地区之一,黄金工艺品开始由南宋各地的金匠铺,去往海外各地

正如文章开头描述的“南海I号”故事一样,身在临安御街的金匠能为远在阿拉伯半岛阿巴斯王朝的达官贵人们,打造当时世界上一流的金银细工首饰。这不仅说明南宋海外贸易的繁荣程度,更能说明南宋黄金工艺在欧亚世界是一流水平

金龙,北宋,浙江杭州西湖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之后,随着民族自信心的降低,审美情趣与黄金工艺水准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明清时期,禁海令的颁布,“天朝”思维开始爆棚。艺术创作更加倾向于“自娱自乐”,黄金工艺也向着“炫技”与“繁复”的方向演化。

这段时期,手工艺的高峰代表便是“燕京八绝”。“燕京八绝”中的花丝镶嵌其实也是脱胎于黄金细工加工工艺。1958年,明定陵曾经出土了一顶明万历的金皇冠,我们叫它金丝翼善冠


它的重量是826克,由518根细如发丝的金丝制作而成,每根金丝的直径只有0.2毫米,它薄如蝉翼,如同透明一般。在皇冠的正面,有两条蟠龙盘踞成“二龙戏珠”的造型,仔细观察,两条龙的鳞片共有8400多片,这可能是目前考古发现,欧亚大陆当时工艺最精细的皇冠了。

金丝翼善冠,明,定陵博物馆


当然,我国古代的金银细工工艺也不仅限于金银细丝与造粒技术。在伊特鲁里亚人与古希腊人如火如荼地研发金银细工的同时,欧亚大陆的东方,华夏大陆也同时发展出了独特的金银细工发展之路,其中最动人的,莫过于错金银工艺。这是另外一个瑰丽而动人的故事,容我们改日再慢慢讨论。

错金银蟠龙纹壶,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豹形错金银镇器,汉,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4. 总结

黄金细工,古典时期在欧亚大陆的发展,也是欧亚大陆贸易发展的缩影。黄金无用,但却成为全世界各种族共同信奉的无价之宝。可见,人类社会繁荣的基础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实现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

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没有一个民族,是固守着单一的观念,封闭国门,走向伟大与繁荣的,也没有一个民族,是毫无主见,纯粹靠拿来主义,便可长治久安的

黄金细工工艺,在过去的2000年里,在中亚与东方,欣欣向荣。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显得默默无闻,直到历史巨轮缓缓驶入近代,在启蒙运动与文化复兴的影响下,欧洲的黄金细工重新焕发了新生



分享是最好的赞赏,请点击左下角“分享”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