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瓷器中国

摘要:   《瓷器中国》作者:陈克伦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8月定价:118元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上海博物馆陶瓷专家陈克伦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也是当年复旦大学创办文博系的得力干将。陈老师那时为我们讲授中国陶瓷史的情景,三 ...







《瓷器中国》

作者:陈克伦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定价:118元

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


上海博物馆陶瓷专家陈克伦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也是当年复旦大学创办文博系的得力干将。陈老师那时为我们讲授中国陶瓷史的情景,三十多年了,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日前,欣喜地收到陈老师的新著——《瓷器中国》一书,捧读之下,等于重温了一遍那绚丽多姿的中国瓷器发展史。


这本书的撰写,可以说很有特色。首先,它是一部面对大众的通俗读物,全书虽然不到十万字,但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愧为一本“大家小书”;其次,在写作上,陈先生大胆摒弃习见的以时间朝代为主线的“通史型”手法,而是紧扣瓷器的实物形态和工艺特点,果断将中国瓷器分成七大类予以叙述,再辅以“瓷器与文人雅趣”和“海上陶瓷之路”两个章节,简单介绍瓷器的文化内涵和海外影响,使全书主题鲜明,紧凑扎实;最后,本书图文并茂,三百多张图片精挑细选,来源清楚可靠,绝大多数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典藏名品,更有些资料尚属首次披露。加上版面编排精美雅致,令人开卷赏心悦目。


实在说来,虽然这些年市面上有关陶瓷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洋洋大观。但其中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可以说少得可怜。近些年,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坊间也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行销问世,但不是花里胡哨,就是抄抄编编,难得有靠谱实用的普及性读物面世。甚至可以说,这一领域向来鱼目混珠,常常成为“国宝帮”觊觎抢夺的灰色地盘。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风格各异,可谓层峦叠嶂,奇峰迭起。如果用“老夫子”掉书袋的写法,试图面面俱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有鉴于此,陈克伦的《瓷器中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大胆将瓷器根据釉彩工艺特点分成七类,逐一予以阐述。好比他给我们打开七间宝库或者七个宝盒,分门别类,如数家珍,让人一目了然。


全书九章,第一章专讲青瓷。青瓷是瓷器的老祖宗,历史最为久远,产地和品种繁多,算瓷器中的大家族。原始瓷早在距今四千年前就有类似的标本发现,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绵延不断,自由生发。到东汉后期,青瓷发展成熟,至魏晋六朝青瓷在南方更是一统天下。到了唐和五代,越窑青瓷首屈一指,其秘色瓷更是巅峰之作。北宋,汝窑、官窑和哥窑的出现更将青瓷家族推向一个崭新高峰,成为中国瓷器美学的典范代表。几乎同时,耀州窑、龙泉窑、钧窑和景德镇青白瓷等名窑名品也先后登上舞台,各领风骚。


第二章专讲白瓷。白瓷发源于北方,滥觞于北朝和隋代。到唐代,河北邢窑的白瓷统领瓷业的半壁江山。北宋开始,定窑白瓷异军突起,成为宫廷定制器具。此后,元代官用的景德镇枢府卵白釉瓷器,明代永乐的甜白釉瓷器,以及福建德化白瓷,同样可圈可点。


第三章专讲黑瓷。这是一种东汉发展起来的瓷器品种,开始时往往与青釉瓷器同出一窑,因为它的釉彩只不过比青釉的氧化铁含量较高而已。六朝时期以德清窑为代表的黑瓷器皿,浑朴俊美,就已成为青瓷之外另一道风景。到了公元8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在黑釉上再施加别的釉彩,形成复合多彩的装饰手法,以鲁山花釉瓷器为代表。宋代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瓷器,又发展出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的装饰手法,更创烧出“玳瑁”盏这样的复合釉品种。由于宋代的文人雅士热衷饮茶斗茶,这种风气又直接催生出“建窑”茶盏横空出世,有“油滴”“兔毫”和“鹧鸪斑”等结晶釉名品。日本的茶道即来源于宋代斗茶风气,他们将这些建盏——“油滴天目”“曜变天目”等奉若至宝。


第四章介绍高温颜色釉瓷器这些大多是元代以降景德镇瓷器一统天下后的产物。主要有:铜红釉瓷器,颜色变化无穷,继明代永乐、宣德的“霁红”瓷器后,曾一度衰落,到清康熙年间再度恢复,并发展出“郎窑红”、“豇豆红”等名品;蓝釉瓷器,深沉鲜亮,品种繁多,元明时期的霁蓝釉和洒蓝釉之外,清康熙开始更创烧出天蓝釉瓷器,一如天色,光亮匀净,在雍正、乾隆两朝烧制出一批名器,清新脱俗。另外,茶叶末釉是一种独特的结晶釉,早在唐代北方耀州窑瓷器中就有出现,清康熙、雍正时期景德镇再度仿烧成功,质量远超前代,成为高温颜色釉中的珍品,古意盎然,有“蛇皮绿”“鳝鱼黄”“蟹甲青”等品种,是宫廷陈设中的名品。


第五章介绍低温颜色釉瓷器。低温铅釉以氧化铅为主要助熔剂,在烧成的瓷器表面施釉后再用800度左右的火候烧成。由于烧成温度不高,色料选择更多,釉色也更加丰富亮丽。其中主要的有14世纪烧成的孔雀绿釉,翠绿透亮;15世纪烧成的黄釉,娇嫩鲜艳,高贵恬雅;16世纪烧成的法华釉,古朴大方。17世纪清代开始,各种颜色釉纷纷涌现,矾红釉、金红釉、金釉、仿木纹、雕漆、仿铜、玉石等工艺釉层出不穷。到乾隆朝更出现象生瓷,模仿动物花果,几乎乱真。


第六章介绍釉下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的重头戏,因而几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也是作者用力最深、浸淫最久的领域。这一章节里面,除了三国时期出现的青釉褐彩瓷器,唐代的长沙窑器和宋代开始兴盛的磁州窑器外,独领风骚的是青花瓷器,也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里红加彩器等。青花瓷自元代开始在景德镇繁盛,开枝散叶,争奇斗艳,绵延六七百年。她恰似工艺、技法、纹饰和色彩的交响曲,交相辉映,幽雅清新,完美体现了明代以降中华民族的审美特质,因此在彩绘瓷器中始终占据龙头地位,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七章介绍釉上彩瓷器,它是和釉下彩相辅相成衍生出来的一大瓷器门类。除了宋、金时期北方民间的红绿彩和元代罕见的卵白釉立粉加彩瓷器外,明代宣德时期发端的斗彩瓷器,高雅妩媚,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的巧妙结合。至成化时期,斗彩更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典雅绚丽,无与伦比。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瓷器,凝厚艳丽,至清康熙朝又发明釉上蓝彩,更有崭新突破。自明成化开始,更有一种素雅恬静的素三彩瓷器烧成,至清康熙朝极于顶峰。清代三朝国力强盛,帝王嗜好,康熙朝开始御窑厂和造办处合作,借鉴西洋珐琅工艺烧造出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瓷器。经雍正、乾隆两朝发展,珐琅瓷更形奢华富丽,成为皇家独有的珍品。另外,清代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烧出粉彩瓷器。它是受珐琅彩直接影响而成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器,色彩柔和,层次丰富,堪称中国瓷器的殿军。


如前所述,最后“瓷器与文人雅趣”和“海上陶瓷之路”两章,涉及陶瓷文化和海外贸易等方面,因而并非本书的重点,故而作者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算是轻轻带过。


一口气读完《瓷器中国》,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舒畅。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作者以点带面,贯穿历史,文风严谨朴实,而且详略得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万别以为,此书只是泛泛而谈,其实里面包含了不少陶瓷的前沿研究或最新资料,干货满满。比如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学术问题,如法门寺发现的秘色瓷,哥窑的产地,钧窑的年代,元青花的性质等问题,作者不厌其烦,广征博引,贡献了不少真知灼见。


陈老师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他在浙江博物馆工作两年后,于1984年考取复旦大学历史系首届文博专业硕士生,师从上海博物馆陶瓷大家汪庆正先生,也是汪先生门下第一位硕士生。陈老师谦和勤奋,务实干练,就读硕士期间他即充当汪先生的助手在复旦讲授中国陶瓷史课程。毕业后他即留校任教,更独立担任此课多年,后来又是复旦、交大等高校的兼职教授。1990年,他正式调入上海博物馆,得以追随汪先生专职从事古陶瓷研究。屈指算来,他投身文博事业数十年,期间又担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十五六年,曾负责和策划元青花等许多高质量国际大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缘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学术背景,使得陈先生学养深厚,视野开阔。他周游世界,对国内外公私瓷器收藏了然于胸。他还利用私人旅行的机会,远涉重洋,探访陶瓷遗珍。比如2016年3月,他只身来到印度德里,去当地图格鲁克皇宫遗址以北十五公里的一座十四世纪城堡,勘察该城堡发现的一批元青花残片,总计大盘和碗达七十多件,蔚为大观。可以说,去实地察看瓷片并得到第一手图像资料的,他是国内第一人(参见第151-152页)。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这部《瓷器中国》的背后,是陈先生数十年陶瓷领域前沿研究的心血凝聚,可谓牛刀小试,举重若轻。书稿完成,陈老师恭请我国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过目赐序。耿先生今年百岁遐龄,但老先生一贯认真,坚持要审阅全稿。陈先生为此特地将书稿制成一部A3“大字本”寄到北京,方便老人翻阅。耿先生看完全书,非常满意,不但欣然为书作序并题签,还意犹未尽地表示,今后要是再稍加丰富和充实,那就更是一部完美的瓷器史了。

作者简介  · · · · · ·

陈克伦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


*复旦大学兼任教授


*美国洛杉矶宝尔博物馆(Bowers Museum)名誉馆长


*1998年“法兰西国家功勋骑士勋章”获得者


*2012年国务院“为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获得者


目录  · · · · · ·

【目录】

序 耿宝昌

导言

第一章 历史悠久的青瓷

一、 青瓷的始祖——原始瓷

二、 瓷器的诞生——东汉浙江青瓷

三、 青瓷的一统天下——南方六朝青瓷

四、 南方青瓷的骄傲 ——越窑青瓷与秘色瓷

五、 北方青瓷的明珠——耀州窑青瓷

六、 瓷器中的珍品——汝窑、官窑、张公巷窑、哥窑瓷器与明清仿品

七、 归属青瓷的特殊品种——钧窑与仿钧瓷器

八、 南方青瓷的重新崛起——龙泉青瓷与景德镇仿龙泉

九、 被誉为“假玉器”的青白瓷

第二章 如雪似冰的白瓷

一、 白瓷的滥觞——北朝、隋代白瓷

二、 统领唐代瓷业半壁江山——邢窑白瓷

三、 宋代白瓷之冠——定窑白瓷

四、 元代的官用白瓷——景德镇窑枢府卵白釉瓷器

五、 举世无双的白瓷——永乐甜白瓷

六、 被誉为“鹅绒白”的德化白瓷

第三章 深邃俊美的黑瓷

一、 黑瓷的起源——汉代黑瓷

二、 六朝黑瓷的代表——德清窑黑瓷

三、 古朴别致的黑瓷——黑釉加彩瓷器

四、 宋代“斗茶”习俗与“天目”黑釉茶盏

第四章 纯正鲜丽的高温颜色釉瓷器

一、 变化无穷的红釉瓷器

二、 深沉鲜亮的蓝釉瓷器

三、 独特的结晶釉——茶叶末釉瓷器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低温颜色釉瓷器

一、 娇嫩鲜丽的黄釉瓷器

二、 翠绿透亮的孔雀绿釉瓷器

三、 碧绿纯正的绿釉瓷器

四、 矾红与金红

五、 法华

六、 金釉

七、 仿工艺釉瓷器

第六章 幽雅清新的釉下彩瓷器

一、 石破惊天的发现——三国褐彩瓷器

二、 领风气之先的长沙窑瓷器

三、 民风醇郁的磁州窑瓷器

四、 幽菁脱俗的青花瓷器

五、 鲜丽纯正的釉里红瓷器

第七章 缤纷灿烂的釉上彩瓷器

一、 釉上彩瓷的先声——宋代红绿彩瓷器

二、 罕见的卵白釉加彩瓷器

三、 高雅妩媚的斗彩瓷器

四、 凝厚艳丽的五彩瓷器

五、 素雅恬静的素三彩瓷器

六、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瓷器

七、 典雅柔丽的粉彩瓷器

八、 洋彩瓷器

第八章 瓷器与文人雅趣

第九章 海上陶瓷之路

尾声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张若静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

10月15日第7版

《中国文物报·图书专刊》投稿邮箱

cbcmzk@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