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新石器时代(二)
来自: 文博中国 |
发布时间:2021-10-24 12:20 |
查看: 816 | 发布者: Ansanjin |
摘要: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这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这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专题!崧泽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文化遗址。1957年首次被发现,1960至1995年曾在此进行了四次科学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和居址遗迹以及陶器、石器和少量的骨、玉器,取得了重大的考古成果。最具历史意义的是,考古学家用“崧泽”将该遗址的中层文化命名为“崧泽文化”,这是上海地区第一个用本地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遗址是上海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周代至唐宋等时期文化堆积,考古出土大量遗物,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材料,被称为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遗址先后发掘出土数量众多的陶器、原始瓷、石器制作场地等,此外另发掘清理数座墓葬,并发现崧泽文化墓葬“燎祭”土堆1处。崧泽遗址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崧泽文化,这是太湖流域考古学文化圈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的重要一环,对研究马家浜文化的去向、良渚文化的来源等问题提供了科学资料,同时,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太湖地区原始文化和上海史前史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开馆,集中展示崧泽遗址多年发掘成果。[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100368423380647939[/video]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渠北和三友村之间的上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浦阳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调查,遗址被发现。2001年、2004年、2005、2006年进行四期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
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内涵分为下层、中层、上层三个阶段的遗存堆积。上山遗址下层,文化内涵新颖独特,以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为典型代表的陶器群不同于长江下游地区以往发现的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通过考古发掘,从地层上证明了上山下层文化遗存早于跨湖桥文化遗存,因此它的年代早于跨湖桥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上山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05年在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进一步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两处遗址位于浙江西南部山区向浙东平原地区过渡的丘陵、河谷地带,同属于一种新颖的地域文化。专家们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在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的表面,发现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羼和大量的稻壳、稻叶,遗址还出土了稻米遗存。上山遗址发现了长江下游地区迄今最早的稻作遗存,对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上山文化遗址群是东亚地区人类从山地洞穴走出来、在河谷旷野实现农业定居并获得成功的最早实证,在钱塘江南域的广大区域,带来东亚农业革命的崭新气象,是稻作农业起源及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探索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