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摘要: 瓜亚基人,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以打猎、采集为生,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与社会制度。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居民一道,不断占领、吞食他们生活的领地,他们躲避、抗争、流亡、被“安置”……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这个部落的人口已不足三十。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在瓜亚基人被安置于定居点后进入了这个部落,与他们一同生活,从生 ...

瓜亚基人,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以打猎、采集为生,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与社会制度。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居民一道,不断占领、吞食他们生活的领地,他们躲避、抗争、流亡、被“安置”……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这个部落的人口已不足三十。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在瓜亚基人被安置于定居点后进入了这个部落,与他们一同生活,从生育、死亡、饮食、求偶、部落管理、性向认同、劳动分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书写,最后成书《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今天,书中所描绘的瓜亚基部落已经从这个我们仍生存着的星球上消失了,而克拉斯特也在本书首次出版仅两年之后、在43岁的年纪,因为一场车祸英年早逝。近日,《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中文版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特别收录了英文版译者、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保罗·奥斯特的序言,用他的话来说:亲爱的读者,当你手握这本书,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是在面对造化弄人的摧枯拉朽时,一次小小的胜利。


从对克拉斯特这本小书的阅读中,我们得以将自身暂时从现代文明世界抽离,跟随作者一起深入瓜亚基部落,在与他们的“共同生活”中,见证出生、成年、婚配、死亡、节日、祭祀……并反问我们自己:能不能放弃追求一切,告别惶惶不可终日,拒绝屈服权力,也拒绝过度生产,更从容、自由、坚定地生活,摆脱外部世界的束缚?

比肩《忧郁的热带》 击败时间的民族志书写

皮埃尔·克拉斯特生于1934年,起先在巴黎进修哲学,随后转攻民族学。他在巴拉圭形形色色的印第安部落中生活了数年,包括瓜亚基部落、瓜拉尼部落,大厦谷中的阿什卢斯莱部落,以及委内瑞拉境内亚马逊丛林中的亚诺马米人部落。在返回法国期间,作为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实验室的一员,克拉斯特师从法国国宝级人类学家、《忧郁的热带》作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新一代人类学家中最被看好的一位。

一个人类学家如何经由观察发现另一种文明的不同寻常之处、获得线索和信息?操着不同语言、属于两种文化体系的人类成员之间如何进行交流?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保守秘密?克拉斯特尽量不带偏见、客观地书写瓜亚基人的习俗。在为我们刻画这个未知的文明时,克拉斯特的写作带着优秀小说家的狡黠。他对细节的关注一丝不苟、无比精确;而他那种将自己的思想融汇为胆大又自洽的论点的能力往往令人称奇,这些都经由《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一书的朴素率真、透明坦诚而呈现了出来。

新生儿与“美洲豹” 诞生与死亡的宇宙秩序

神话和仪式的结合尤其让克拉斯特着迷。在《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一书中,名词“美洲豹”的出现频率极高,克拉斯特发现,在瓜亚基人的思想中,对美洲豹的恐惧占据着核心地位,人们没把美洲豹看作丛林中的野兽,而是看成某种隐形力量的使者。作为一种超越的存在,“美洲豹”贯穿瓜亚基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和仪式。

某一个清晨,克拉斯特从睡梦中被一个名叫“大浣熊”的瓜亚基人叫醒,获准围观他妹妹的分娩仪式。克拉斯特发现,对瓜亚基人来说,起源神话的一个个片段以非常明确的方式出现在了新生儿的诞生仪式中。为什么父亲要在儿子降生后立即离开去森林里打猎?在瓜亚基人的宇宙观中,这背后的原则是:孩子与世界的结合意味着父亲与世界的分离。美洲豹作为死亡的代言人与婴儿的使者,被委派来重建世界的秩序,以完成印第安人潜意识中弑父的宿命。存在受到质疑的父亲只有通过杀死猎物才能够活下去,并以战胜者的姿态与美洲豹决一死战,而美洲豹正是婴儿力量的化身。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力量不光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它甚至还动摇了宇宙的秩序:只有通过除去另一条生命,一条新生命才可能诞生;而一条生命的降生所破坏的秩序只有通过与之相抵消的死亡才能够被重建。

最终,印第安人的仪式行告诉我们:人不是永恒的,我们必须在有限的生命面前屈服,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横跨生死。最终,印第安人也好,哲学家也罢,他们的努力所共同面临的困境都在于——不知死,焉可知生。

诸如此类,用克拉斯特的话来说,瓜亚基人的宇宙观和他们关于世界命运的哲学思考往往隐藏在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之中,印第安社会也没有把他们自己的命运与宇宙的命运分开看待,宇宙和社会、自然与文化是一体的。因此,社会中发生的一切都会立即对整个宇宙产生影响。人类学家要做的,就是解开这些“文本”,通过分析来释放其背后盘根错节的意义,让这些动作或行为说话。而通过追随人类学家的脚步,我们也得以触碰到瓜亚基人的思维,发现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编辑推荐

  

  比肩《忧郁的热带》,击败时间的民族志书写

  作者师从法国国宝级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保罗·奥斯特翻译本书英文版并作序推荐

  

  与南美丛林中最后的食人部落一同生活,见证出生、成年、婚配、死亡、节日、祭祀……

  

  浸入瓜亚基人的生活与头脑,真挚发问:

  

  人类能不能放弃追求一切,告别惶惶不可终日,拒绝屈服权力,也拒绝过度生产,更从容、自由、坚定地生活,摆脱外部世界的束缚?

内容简介

瓜亚基人,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他们以打猎、采集为生,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与社会制度。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居民一道,不断占领、吞食他们生活的领地,他们躲避、抗争、流亡、被“安置”……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这个部落的人口已不足三十。

1963年,本书作者、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在瓜亚基人被安置于定居点后进入了这个部落,与他们一同生活,从生育、死亡、饮食、求偶、部落管理、性向认同、劳动分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书写。

在书中,克拉斯特直面瓜亚基人的残忍、习俗之状况,以及他们缓慢的衰亡。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民族志书写,情感充溢全篇:克拉斯特与瓜亚基人一同经历了生育、成年、死亡与逃亡;它也是一种客观的民族志,摈弃了一切道德偏见:面对瓜亚基人的吃人风俗,卡拉斯特并没有止步于猎奇与惊叹,而是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

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面对这部作品,感叹道:“这本奇妙的著作标志了一种新型民族学的开端:它富于感性、积极于行动,又充满政治性;它是‘种族大屠杀’一词彻底的对立面。”

作者简介

皮埃尔·克拉斯特(PierreClastres),生于1934年。他起先在巴黎进修哲学,随后转攻民族学。他在巴拉圭形形色色的印第安部落中生活了数年,包括瓜亚基部落、瓜拉尼部落,以及大厦谷中的阿什卢斯莱部落。在圣保罗教了一段时间书后,他曾与委内瑞拉境内亚马逊丛林中的亚诺马米人共同生活。此后他返回法国,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担任研究工作。此外,他也是法兰西学院(Collègede France)社会人类学实验室的一员,接受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指导。

作为一名研究者,他致力于从政治人类学方向构建民族学。在与瓜亚基人共同生活后,他出版了《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1972)一书,以无与伦比的精确性观察并描绘了瓜亚基人不起眼的习俗、语言和思想。他与瓜亚基人亲密无间,在潜移默化中,部落中人在举止、思想上与他互相影响,这本书就是最为重要的见证。

在《编年史》外,他还著有《反国家的社会》(La Société contre l'état,1974)、《壮言》(Le Grand Parler,1974)、《政治人类学研究》(Recherches danthropologie politique,1980)等书。

皮埃尔·克拉斯特于1977年因车祸去世。

译者简介


陆归野,1992年生人,长于浙江。书多未曾经我读,事少可以对人言。


目 录


英译序

第一章 诞生

第二章 两份和平条约

第三章 回溯

第四章 成年人

第五章 女人,蜂蜜,战争

第六章 杀戮

第七章 一个男同性恋的生与死

第八章 食人族

第九章 尾声

关于转写的说明

讨论与批评

克拉斯特思想初探

证词

译后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