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西安汉城遗址保护区内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

摘要:   西安汉城遗址保护区内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2卷第1期 杨海娟,周德翼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69)  摘要: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保护区内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内外的市场行情,对汉长安城都市农业的发展项目进行了设计,最后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 ...

  西安汉城遗址保护区内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2卷第1期 杨海娟,周德翼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69)

  摘要: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保护区内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内外的市场行情,对汉长安城都市农业的发展项目进行了设计,最后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配套政策。

  1 问题的提出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北郊,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的都城遗址。现存遗迹主要为城墙和大型建筑台基,城垣内面积为36km2。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文物保护区内的产业开发受到极大限制,致使保护区内产业以农为主,当地54个村的收入水平明显低干其周边地区,干部群众对文物保护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一些有害于文物的开发屡禁不止,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急需研究和寻求与文物保护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2 保护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都市农业,一般指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干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技、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2.1 保护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能性分析

  汉城遗址保护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能性取决于其都市农业的供给基础,即可用于都市农业的生产要素及其成本。

  2.1.1 良好的自然条件在保护区范围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2.1.2 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首先,在遗址范围内,已有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可供利用;其次,该区还可利用西安市大量的退休老人、未成年人、待业人员.市民休困时光等人力资源。由干该区已成为市区的一部分,交通便利,可就近吸纳西安市部分待业人员从事都市农业。发展休闲性都市农业,可吸引西安市部分退休老人前来经营。开展市民农园租赁业务,可吸引部分在职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开展趣味性,知识性高科技都市农业,可吸引部分中小学生等未成年者参与。所有这些劳力的科技文化素质较高而成本很低。

  2.1.3 技术力量强西安现代农业开发区紧靠着汉长安城遗址,在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开发方面已有多年经验,可为汉长安城遗址上各类都市农业开发提供技术服务。西安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众多,国家级的杨凌开发区距之不远,都可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1.4 基础设施好该区作为市区的一部分,交通便利,营销方便,可分享西安市相对完善的营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

  2.1.5资本较充裕该区发展都市农业可吸引区内外企业及个人的各类投入,包括企业及个人的盈利性投入,市民休闲健身娱乐投入、儿童在都市农业方面的游乐与教育投入、市政府在环境保护及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市政府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与菜篮子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等。其中有些投入是非盈利性的,从而保证整个资本投入的低成本。

  上述各类低成本都市农业资源说明当地发展都市农业是可能的。

  2.2汉城遗址上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汉长安城遗址上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取决于当地都市农业的社会需求。

  2.2.1文物保护需求在过去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当地主要面临着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必须找到使两者相互协调且长期可行的经济发展道路。而农业用水与排污少,对土地景观改变小,易于同文物保护相协调。从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实践看,都市农业的类型广泛,只要选择适当的项目,如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工厂化高科技农业等,并采用适当的技术(如节水灌溉等)和生产经营方式,完全可使两者相协调。因此,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需要发展都市农业。

  2.2.2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决定的农业文化与工业生产的产业特性决定的工业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性。面对城市化带来各种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问题,都市农业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更显重要。我国北京、上海、台湾的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的成功实践证明,各类都市农业有助于平衡、矫正单一非农产业主导下城市文化的某些缺陷,可望成为有我国特色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旅游业是西安市的支柱产业,但西安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基于历史文化遗迹和秦岭自然风光,缺乏介于人文与自然风光之间的、参与性强、适合市民周末余暇短期近距离休憩娱乐的观光旅游活动,影响了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春天,西安有大批的市民及大、中、小学生外出春游,虽然旅游距离越来越远,但喜欢观光的景点却越来越少,人们获得的满足越来越少,对春游的失望越来越大。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退休老人越来越多,但缺乏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内容与居住活动场所,以及必要的社区服务,如一些老人在闹市中心、马路两旁进行早锻炼,受噪音与空气污染危害大。我国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国家,完全非农化的环境和孤独的核心家庭生活会对青少年的知识、性格、生活价值观、行为方式产生消极影响,需要为城市青少年提供增长知识、促进交往、有益于身心的户外活动与场所,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的价值伦理与行为方式。市民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光,需要为他们提供有意义的休闲活动,促进社区交流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避免滋生社会问题。西安作为西北文化古都,需要建设有西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化体系。

  汉城遗址观光农业除了吸引本地市民外,还可分享来西安观光的外地客流。

  

  2.2.3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需求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强,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可在区内某些地段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率先引入现代高新技术,投入现代工业物质装备,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科技。这对于乡村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为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做出贡献。上海市旅游农业将现代科学和农业情趣寓于旅游之中,通过观赏品尝的趣味性、动手实践的有益性、科普宣传的知识性、生产产品的商品性,使游客既领略到城市其他名胜风景点欣赏不到的、新颖的、现代化农业艺术,又促进工贸生产,沟通城乡经济。

  2.2.4鲜活农产品的需求一方面,西安市的快速膨胀使大量的郊区农地、水资源、人力、资金转变为非农用途,降低了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今后,随着西安市的发展,这一问题将更趋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西安市民对各类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汉城遗址保护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汉城遗址保护区具备丰富而独特的廉价都市农业资源,它构成了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条件;同时,西安市为保护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的巨大的社会需求,构成了其发展的充分条件。两方面相结合,说明汉城遗址发展都市农业是完全可行的。

  3汉城遗址都市农业发展项目设计

  汉城遗址都市农业的发展项目设计,就是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包括各种限制因子),面对西安市民对都市农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需求,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因地制宜,设计出各类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来协调各种矛盾冲突,适应与满足各类需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根据上述供给与需求定性分析,汉城遗址都市农业项目及其布局可分为以下六大部分。

  3.1汉城遗址结构林带建设

  环绕城墙种植宽约2~4m的高大用材林,以林带显示城墙走向及轮廓,体现城墙的完整性。同时也起到保护城墙、阻隔外界噪声与空气污染的作用,扩大园区内外的反差,营造乡村田园气氛。在原12个城门门址位置,以藤本植物搭架造型显示原城门轮廓。

  城墙内恢复汉城内原有汉代路网,作为旅游观光道路,路侧种植优质石榴树指示道路走向,并按原汉城结构自然地将汉城遗址分割为若干区域,从而可充分展示原汉城结构轮廓。之所以选择石榴作为指示树木,一是因为石榴包含有特殊的历史含义,二是因为其市场价值高,三是因为其可食部分包含在果皮之内,免受市区空气污染危害。对于地面地下遗存较好的夯土基址,可采用葡萄树或猕猴桃树加以围护,并指定经营受益者加以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勾画出汉城遗址结构框架。然后在其不同区域发展各具特色而又相互配合协调的都市农业项目,建立汉城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3.2大型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园区内现有的农业生产基础和游客的需求及文物保护的要求,观光农业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作物观光园。选择观赏价值与产品市场价值较高、适于当地生长的农作物、果树、蔬菜集中连片种植。如以现有桃园为基础建立较大规模的桃花园、连片种植的油菜园、花卉盆景的生产园、连片竹园等,农作物观光园通过集中连片的作物的同生同长、春华秋实,呈现四季物候的变化,来创造独特的规模农业景观。这些作物或果树的选择,可以在不损害文物的前提下,随市场需求而定。园区主要通过出售农产品和游客观光收入来实现其效益。观光者以西安市民为主,同时也包括部分外地来西安的观光客,他们通过农业观光感受农业景观这种人工化自然美景,通过参与农业生产、采摘收获来体验农耕之美与乡村乐趣,陶冶情趣,并使心神得以放松,使身体得以锻炼,使知识得以增长。花卉盆景园艺区、模拟林区、农业动物观光园等可考虑布局在园区外侧,因为那里土地及空气污染较重,不适于食品型农业生产,但便于营销和观光。另外,盆景园艺区也可布局在汉城原御花园旧址,标示汉城结构。

  二是农业动物观光园。主要是展示丰富多样的各类畜禽和水产养殖,包括诸如鸵鸟、牛蛙、蝎子等新近开发列入食谱的农业动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奇品种。游客可以参与饲养畜禽,也可购买畜禽水产品。

  三是农艺观光园。主要是展示趣味性强、知识性强的各类农业生产技术。可包括4个方面:①中国古代的自然农耕技术展示,包括畜力的使用、有机肥的使用以及各类精耕细作技术,展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成果及其现实意义;②关中传统各类庭院经济模式与民俗风情展示,以现有的区内民居为基础,通过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畜、禽、水生动物及传统农家庭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体现人与环境协调共处、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活模式,反映出自然界动植物相生相克或互利共生的生态学规律,展示关中地区农民生活与民俗风情,游客可从中获得生态知识,增强环境意识;③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通过温室大棚、作物水培、滴灌渗灌、工厂化养鸡、精细园艺等展示现代集约农业技术成果,这类农业技术不仅新奇有趣,知识性强,而且具有实用性,它同陕西农村主导产业及目前或将来推广的农业技术相一致,预期市场需求大;④各类农产品加工烹调技艺展示,游客可以参观品尝各类食品。

  不同的农业项目涉及不同的物种形态与生物特性,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松、竹及各类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独特的寓意。因此,可以选某一农业项目作为其主导观光项目,在选择相关项目组合搭配,合理布局,采取适当的技术规范与生产经营方式,使观光农园浑然一体,可以体现和宣传汉城的精神文化内涵,与遗址古迹观光开发相协调。

  3.3市民休闲体验农园

  与上述观光农业建设相配合,开辟市民休闲农园,租赁给园区外市民经营。大体上休闲农园可分以下3类。

  一是老人休闲农园。这类农园主要是租给一些

  退休老人。他们一般身体健康,体力较好,时间充裕,喜爱农事操作和乡村宁静清新的田园风光与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有的还具有高超的农业生产技术。老人农园的经营管理可分别由这些老人与休闲农园的经营机构协商确定。老人农园可为他们提供一种休闲、健身、交往方式与场所,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收入来源,提供一个向社会贡献经验智慧、获得工作成就感的机会。社会也因此减轻养老负担,提高文明程度。

  二是职工休闲农园。这类农园承租者主要是西安在职职工。其经营管理方式也由市场确定,具体办法可参照上述老人农园的经营管理方法,但相比之下,职工农园需要出租方平时更多的照料看护。职工农园为职工余暇时光提供一种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是少儿教育农园。这类农园由少儿家长或学校承租经营,可与上述职工农园或老人农园结合起来,要求趣味性、知识性强。通过农业生产劳动过程和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观察,增长学生的农业与生物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相互交往,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价值伦理,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内容。

  市民休闲农园可分布于远郊地带,那里田园氛围更浓。休闲农园建设使市民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促进城乡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增加农业中的劳力与资金投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3.4现代高科技工厂化农业园区

  园区内设施完备,营销便利,又可就近利用西安高科技资源。因此可在遗址间隙地带,建立高科技农业园区。园区在技术上要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其中着重突出节水灌溉、日光温室和新奇品种三大特征。节水灌溉体现西北地区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西安水资源短缺的现实要求。温室和新型品种能确保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如高档蔬菜、名贵花卉盆景,产品用于出口和满足西安市民的需求。因而,园区能起到带动整个陕西农业科技进步的示范作用,其建设可与上述观光农园、教育农园结合进行。

  3.5西北农史与农业科技史展览馆

  关中地区作为我国农业的发祥地,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建立农史展览馆,展示关中地区乃至西北地区从古至今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史,包括农具、农法、品种、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态系统及资源环境的演变历程。这一是具有史学价值;二是同当地文物古迹观光旅游风格相协调;三是可以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农史、农业科技知识和生物知识的课外基地;四是可以作为广大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研习农业科技的场所,服务于科技兴农的战略。因而预期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及社会效益。

  3.6花鸟宠物古董交易市场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层次也大幅度提高,对各类花草、鸟禽、猫狗、工艺品等的需求增加,市场供销两旺。目前交易多集中在文艺路等市区中心地带。园区可依托其观光农园,开辟西安大型花鸟宠物古董交易市场,销售各类花草、盆景、古玩、猫狗、工艺品以及种植花草、饲养宠物的陶具器皿。根据四季物候变化,通过在不同季节举行一些大型农业节(如桃花节、石榴节、葡萄节等)来促进销售。同时也可促进西安旅游,使市民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市民素质,绿化美化城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以上农业园区项目的内容相互之间存在关联,项目实施时可结合进行,空间布局要综合考虑环境限制、文物保护和总体布局效果,从而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整体。

  4配套政策

  为使上述规划设计得以成功实施,必须配套实施相关措施。

  4.1加强文物保护执法监管,保证开发不损害遗址

  汉城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的目标在于协调经济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保护汉城遗址,但农业开发并不必然导致文物保护,有些农业开发项目同样导致文物破坏,从而有悖于园区规划建设的初衷,因此,必须对园区内农业开发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和执法检查。建议在园区内常设文物保护监管机构,现行一切有损于文物的活动必须立即停止,并彻底杜绝一切有损于文物的开发活动。这是园区得以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

  4.2选择适当的微观组织,实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汉城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成功与否,除了合理的项目规划设计以外,关键取决于选择适当的微观经营主体,实行科学管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可以长期自立于市场之中。首先,由保护区内居民民主组建园区土地合作开发公司,该公司实行民主管理、一人一票、按人分红,从而调动园区内广大群众建设园区的积极性,并公开收益分配。在环境允许和保护文物的前提下,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提出整个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报市政和文物部门审批。然后,对园区内土地及相关经营项目进行分别公开招商。并为开发商提供基础设施和必要的公共服务,协调各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并监督开发商的开发活动,保证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各开发商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项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组织形式或者采取家族式,或采取合作、合伙、公司形式,最终由市场决定。目标是实现区内都市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高效化。

  4.3政府提供必要的扶持

  汉城遗址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如保护文物;提供大片绿地,绿化美化城市;提供休闲健身娱乐教育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增加就业容量,减少城市贫困;示范先进科技,促进科技兴农等。政府有必要予以大力支持,以创造有利于都市农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1)税收减免。对园区内开发项目的各项税收予以适当减免。

  2)财政投入。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绿化美化、休闲娱乐、科技推广、文化建设、文物保护等功能,因而可将这方面的资金补贴投入到园区建设中去。

  3)宣传教育。在宣传方面,市政府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对于区内居民,一要使居民了解文物的文化意义,感到居住在遗址内的文化荣誉感和自豪感;二要使居民了解文物的经济意义;三要使居民懂得都市农业的发展前景,并认识到在现代及未来经济结构中,都市中一般低技术、高污染、小规模工业的暗淡前景。通过这些教育,从而增强发展都市农业的信心和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增加都市农业的供给。对于区外居民,加大汉城遗址都市农业的宣传,引导市民的观光消费,扩大对都市农业的需求。

  对于汉城遗址都市农业的发展,政府的扶持是必须的,但市场起最终的决定作用,政府不可代替市场决策。

  4.4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可持续都市农业

  西安是旅游城市和文化古都,但污染十分严重。农业尤其是食品型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对环境的要求高,而汉城遗址的环境现状不佳。因此,必须加强遗址内的环境保护。遗址外围一定范围内,特别是在其上风、上游地带,禁止建立排放有毒污水、废气和垃圾的工厂。遗址内现有的有损于文物和环境的排污企业应立即关闭转移。

  在遗址外建立污水、垃圾、粪便处理工厂,禁止有害物质进入园区,确保输入园区的水、肥符合农业和环境要求。在北京都市农业发展中,他们从德国引进了牲畜粪便处理机,既消除了动物粪便的异味,又增加了肥效,汉城遗址农业园区亦可效法此举。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