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巴蜀遗珍——千年石窟史的最后辉煌(川中川东篇)

摘要: 川中和川东指的是四川盆地中、东部及重庆部分区域属于沱江及嘉陵江流域辐射范围可达川南的泸州地区在川中及川东地区以安岳和大足为中心包括涪江流域的安岳石窟群重庆市大足区的大足石窟资阳半月山大佛、资中重龙山等多处摩崖造像有着与川西地区一样的大量唐代造像还有最集中的宋代密教造像其来源与川西地区密不可分一、安岳石窟群安岳县是我国已知的中国古 ...


川中和川东指的是

四川盆地中、东部及重庆部分区域

属于沱江及嘉陵江流域

辐射范围可达川南的泸州地区

在川中及川东地区

以安岳和大足为中心

包括涪江流域的安岳石窟群

重庆市大足区的大足石窟

资阳月山大佛、资中重龙山

等多处摩崖造像


有着与川西地区

一样的大量唐代造像

还有最集中的宋代密教造像

其来源与川西地区密不可分


一、安岳石窟群


安岳县是我国已知的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

有石窟368处,造像10万余尊

艺术风格上承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

拥有明确的传承体系和脉络


安岳石窟群的艺术价值代表了

中国石刻艺术最后的辉煌

也是中国佛教艺术走向

世俗化、乡土化这一转折期的杰出代表

卧佛院(国三)


卧佛院造像位于一个狭长的山沟

两侧高约20余米的崖壁上

保留着盛唐摩崖造像1613躯

石刻经文15窟、碑刻题记数十处

以《释迦牟尼涅磐圣迹图》最为壮观

形象地展示出佛涅磐时的超脱境界

毗卢洞(国五)


毗卢洞现存窟龛20个、造像465躯

碑刻18块,开创于宋初

是北宋年间巴蜀地区

密宗的主要造像区之一

第19号观音经变窟中的

水月观音像

是宋代造像的杰出代表

圆觉洞(国六)


圆觉洞现有龛窟103个,造像1933躯

碑刻题记25处,唐代浮图1座

始凿于唐开元年间,经前蜀、后蜀

至北宋达到鼎盛时期,历400余年完成

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

还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

千佛寨(国六)

千佛寨是目前安岳石窟中

创建年代最早,规模可观的一处

开创于唐代,盛于宋代

有龛窟105个、造像3064躯

佛塔浮图7座、唐碑3块、题记26处

最大的释迦牟尼像高6.2米

其余众多造像以及经变图

表现出"天上、人间、地狱"的苦乐异趣

华严洞(国六)

华严洞是安岳县造像窟中最大的洞窟

包括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两处

有造像159躯,碑刻题记24处

内刻华严三圣、十地菩萨、善财童子

造像气势恢宏、壮观精美、保存完好

大般若洞是南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

并存孔子、老子、佛陀三像

茗山寺(国六)

茗山寺现存摩崖造像63躯

造像34躯,碑刻题记29处

是北宋时期的造像

是安岳海拔最高的一处石窟

孔雀洞(国六)


孔雀洞有大小佛像10龛

现存摩崖造像70余躯

内容有孔雀明王、三世佛

阿弥陀佛、观音经变图等

孔雀明王雕工精细,秀丽大方

整个龛窟布局合理,雕技精湛


二、大足石窟群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

历经晚唐五代的发展

于两宋时期臻于鼎盛

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

南山、石门山、石篆山

妙高山、舒成岩等10余处


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

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大足石刻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

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

宝顶山(国一)

宝顶山摩崖造像以大佛湾为主

包括小佛湾、广大山

龙潭、松林坡等处,

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

止于淳祐九年(1249)

是南宋的著名僧人赵智凤

主持营建的“密宗”佛教的道场

共有石刻13处,造像数以万计

北山石刻(国一)


北山石刻造像始于

唐景福元年(892)

经过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

北山石刻造像共有五六千躯

保存至今的还有二三千躯

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营盘坡

观音坡、佛耳岩等,佛湾最集中

南山石刻(国四)


南山石刻造像

开凿于南宋时期

属道教造像,明清两代稍有增补

主要有真武大帝龛、后土圣母龛

三清洞、龙洞等道教造像题材

是中国南宋时期雕刻最精美

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

石门山(国八)


石门山石刻

开凿于北宋绍圣

至南宋绍兴年间

有造像12龛窟

石门山石刻为释、道合一造像区

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表现了宋代造像精湛的雕刻技艺

反映了宋代佛道教相容并存的事实

石篆山(省保)


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

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

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

在石窟造像中,属凤毛麟角

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

三龛造像由庄主严逊出资开凿

当时著名雕刻匠师文惟简等雕造

巴蜀地区的石窟造像

与北方地区有密切的关系

“安史之乱”以后

北方社会经济遭到打击

石窟造像日渐衰落

社会政治活动中心一再南移

导致巴蜀地区石窟造像涌现高潮

地理、政治、经济

宗教、民风等因素

共同决定石窟艺术的走向

其中

大众百姓

世俗生活的向往

不断推动巴蜀石窟

走向世俗化的审美高峰。


👇路线详情请参考


参考文献:

[1]雷玉华.四川石窟分区与分期初论[J].成都考古研究,2016(00):347-373.

[2]李飞.川渝地区石窟及摩崖造像调查研究综述(2011—2020年)[J].四川文物,2021(05):83-103.

[3]郭璇.巴蜀地区摩崖佛寺的流变[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06):21-25.

[4]张智瑜.中国石窟世俗化的高峰——巴蜀石窟[J].戏剧之家,2018(27):152.

[5]张乃千,肖宇窗.浅论巴蜀摩崖石窟群的空间布局[J].美术观察,2020(06):74-75.

[6]吴晓铃.摸清四川石窟家底[N].四川日报,2021-08-10(005).

咨询报名


识别二维码报名


报名后有事退出怎么办?

1.如因疫情原因退出或取消,全额退款;

2.出发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等);

3.出发前3天以内,所有费用将无法退款。


近期活动

文化讲座

文化深度旅游


北京讲讲文旅旅游有限公司出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