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孙新民:洛阳唐三彩的考古学观察——用于墓葬,也用于日常

摘要: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唐代盛行厚葬制度的产物。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那么洛阳唐三彩产于何地?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洛阳唐三彩主要是由巩义窑生产,但巩义窑址发现的唐三彩大型俑类器太少,尚无法与洛阳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俑相互比较。从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生活类用具看,有不少器物与巩义窑产品如出一辙。洛阳唐三彩不仅出土于墓葬,还 ...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唐代盛行厚葬制度的产物。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那么洛阳唐三彩产于何地?

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洛阳唐三彩主要是由巩义窑生产,但巩义窑址发现的唐三彩大型俑类器太少,尚无法与洛阳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俑相互比较。从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生活类用具看,有不少器物与巩义窑产品如出一辙。


洛阳唐三彩不仅出土于墓葬,还见于唐代东都皇城、城市居住遗址和陶窑遗址中。由此表明,唐三彩中的大件动物、人物俑类器和模型明器是墓葬中的随葬品,而大量生活用器除部分用于随葬外,还被日常生活所使用。


▲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唐 故宫博物院藏


河南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自古中天下而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最早的国家——夏代开始,经商周过汉唐,直至宋金时期,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期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有四个,分别为安阳、洛阳、开封和郑州。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相继营都建国,历时1500多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人司马光《过洛阳故城》中的这句诗,形象地道出了洛阳历史的久远和辉煌。


▲ 三彩骆驼 唐 故宫博物院藏


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与陕西西安一样也是集中出土唐三彩的地区。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也是唐代陶瓷手工业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以白色黏土作胎,器物成型后先入窑经过1100°的高温素烧。


再在烧好的素胎上施以低温铅釉,釉中使用含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作着色剂,第二次入窑经过约900°的低温烧制而成。


实际上,唐三彩并非只有三种釉色,而是有黄、赭、绿、蓝、白、褐等多种,由于大多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调,所以习惯上称之为“唐三彩”。一般还把此时期的单色釉陶,也称之为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三彩犹如一枝盛开的奇葩,以它那斑斓绚丽的色泽和栩栩如生的造型,赢得世人的普遍赞誉和喜爱。


▲ 三彩凤首壶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一、“唐三彩”之名源于洛阳

“唐三彩”之名不见于唐至清代文献,它的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初。1905~1909年清政府修筑陇海铁路开封至洛阳段时,在洛阳北邙山脚下施工损毁一批唐墓,出土了数量颇多的三彩器皿、动物和人物俑。


古玩商们将其运往北京,私下称其为唐三彩,引起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赞赏和重视。1916年罗振玉编著的《古明器图录》一书就收录有一些唐三彩马、女俑等,该书序言中还介绍了其的发现与价值。


唐三彩遂蜚声海内外,并开始为世人所珍藏。而由此引发了洛阳邙山大规模的盗墓活动,盗墓人发明了至今仍为考古工作者使用的“洛阳铲”,位于河南新安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唐志斋”收藏的1200余件唐代墓志也源于此时。


1942年,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指出:“以铅黄绿青等三色描画花纹于无色釉之白地胎上,即世所称之唐三彩者为最佳”, 首次将“唐三彩”概念予以明确。


民国时期洛阳地区究竟出土了多少件唐三彩?恐怕很难说得清楚,粗略统计至少也在千件。目前收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的河南出土文物,原收藏于创立于1927年的河南省博物馆,1937年为免遭日寇劫掠先运抵重庆,后于1949年再运到台湾。


据统计现存有4982件,以安阳甲骨、新郑和辉县青铜器为大宗,其中陶器300件,大多为洛阳出土,有先秦绳纹陶、汉代绿釉陶、六朝舞乐俑等,并以唐三彩最为突出。


台北历史博物馆曾于1998年举办过“唐三彩特展”,其中标明为1928年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俑和动物雕塑有57件,如果加上未注明出处的唐三彩器物计有72件。而黄永川先生的文章中,则提到该馆“艺术性最高,博得赞誉最多的则是这批多达百件唐三彩陶” 。


▲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是收藏唐三彩的大户,且入藏的时间多为20世纪上半叶。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学者介绍,“故宫博物院目前收藏唐三彩共计571件,雕塑类373件,圆琢器198件,没有清代宫廷旧藏。”


据笔者向上海博物馆同行了解,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三彩数量多达250件左右。此外,从流散到欧美、日本等国外的唐三彩情况看,总数约在数百件之多,其中河南出土的占到绝大多数。


日本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国家,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户栗美术馆、永青文库等都收藏有唐三彩,有的多达数十件。另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国外的著名博物馆,也都有中国唐三彩的收藏。


▲ 巩义窑三彩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

二、洛阳唐三彩的发展轨迹

洛阳为隋唐时期的东都,尤其是武则天执政时期长期在洛阳生活,洛阳遂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洛阳唐三彩多集中出土于隋唐东都城的四郊,即城北邙山,城南关林和龙门,城西谷水一带;在洛阳周边的偃师、巩义、孟津、伊川等地唐墓中也多有出土。


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及其附近地区唐墓计出土唐三彩约700余件,大多为盛唐时期。按照洛阳地区唐墓的分期成果,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从洛阳唐三彩的发展轨迹看,唐太祖至唐高宗在位时期的初唐,是唐三彩的发生时期;从武则天立睿宗李旦为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的光宅元年(684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盛唐,是唐三彩的繁荣时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至唐末,是唐三彩的衰落时期。

从目前发表的考古资料看,洛阳最早随葬唐三彩器物的纪年墓为唐高宗时期,见于洛阳老城区红山乡的唐慎州司仓窦州潭峨县丞张文俱墓。该墓葬于唐咸亨元年(670年),出土有唐三彩九星盘1件。巩义黄冶窑址出土的唐三彩,最早也见于初唐,只有钵、豆、盂等寥寥几种器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唐时期的一些墓葬中,除随葬有彩绘陶俑外,还有的随葬一种彩绘釉陶俑和模型明器。如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莱州昌阳县令崔大义夫妇合葬墓,随葬器物80余件,其中镇墓兽、武士俑等俑类和模型明器68件,均以白色黏土为胎,外表施米黄色釉,表面多涂以朱、黑彩绘。葬于显庆元年(656年)的唐洛州刺史贾敦颐墓,出土了造型精美的各类彩绘陶俑等300余件。


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官俑、男侍俑、女侍俑、骑马俑、胡俑、伎乐女俑、持物男俑、骆驼、狗、鸡、鸭和灶、厕等,也为白色黏土作胎,表面施一层薄薄的黄釉,再在面部和身体部位涂上不同色彩。由于此类釉陶釉层稀薄,烧成温度偏低,又表面施加彩绘,它与唐三彩有着明显不同。延至武则天执政时期,唐三彩大件俑类器才开始出现,而彩绘釉陶俑被取而代之。

盛唐时期,洛阳唐三彩达到鼎峰,不少有一定身份的墓葬中都随葬有唐三彩,而且往往成批量的出土,已经成为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的象征。最早随葬唐三彩俑类器的纪年墓,是洛阳老城区红山乡的唐王雄诞夫人魏氏墓(687年),随葬有唐三彩文官俑、胡人俑、骑马俑、伎乐俑、侍女俑等200余件,在洛阳迄今发现的唐墓中数量是最多的。


同为687年安葬的偃师市滹沱村唐恭陵的哀皇后陵,也出土40余件蓝釉、浓绿釉、褐红釉等单彩器和瓶、豆、执壶等三彩器。葬于孟津县送庄乡西山头村的屈突季札墓(691年),随葬有唐三彩镇墓兽2、文官俑2、武士俑2、男骑马俑14、女骑马俑3、男牵马俑2、男侍俑3、女侍俑7、骆驼2和狗1件。偃师市瑶头村张思忠与其妻合葬墓(703年),随葬有唐三彩镇墓兽2、天王俑2、文官俑2、男侍俑9、女侍俑4、骆驼2、马2、狗2、鸡2、猪1、羊1、井栏1、碓1和子母盘1件。


1981年发现的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墓(709年)出土唐三彩50件,单彩釉陶61件,其中两件镇墓兽高101-105厘米,天王俑高112厘米,文官俑高111厘米。随葬唐三彩数量之多、俑类器形体之大、陶塑艺术之精,在西安和洛阳唐两京地区都是比较少见的。

▲ 三彩武士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衰弱,墓葬中唐三彩的数量急速减少。唐三彩俑类器基本消失,只在少数几座墓葬随葬有唐三彩罐、盆、执壶等生活用器。偃师市杏圆天宝十三年(754年)唐轩辕府折冲都尉李全礼妻郑夫人墓,随葬有彩绘男女侍俑和骆驼等动物俑以及陶瓷器,其中有白釉蓝彩盆1件。


偃师市杏圆大和八年(834年)唐亳州鹿邑县主薄李归厚墓,随葬品以陶瓷器和金属器为主,其中有棕黄彩釉罐2件。偃师市杏圆大中元年(847年)唐河南穆棕墓,随葬有三彩狮1、三彩执壶1和棕黄釉罐、绿釉罐各1件。


巩义市北窑湾唐大中五年(851年)墓葬中,随葬有三彩塔式盖罐2件和三彩罐3件,均是在器腹上施酱、绿、白三色条状釉,看上去酷似西瓜皮状,釉色浓重,缺乏光泽,已失去了盛唐三彩雄浑绚丽的艺术风格。


▲ 三彩天王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需要说明的是,洛阳唐三彩不仅出土于墓葬,还见于唐代东都皇城、城市居住遗址和陶窑遗址中。河南洛阳隋唐东都皇城仓窖遗址曾出土有唐三彩钵、小壶和三足炉各1件;洛阳唐东都履道坊白居易故居遗址出土有唐三彩壶、罐、碗、盘、盂、杯等;洛阳瀍河东岸唐代窑址出土唐三彩数量较多,其中盂达6件以上,枕也有三彩和绞胎之分。


由此表明,唐三彩中的大件动物、人物俑类器和模型明器是墓葬中的随葬品,而大量生活用器除部分用于随葬外,还被日常生活所使用。


▲ 三彩杯盘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四、洛阳唐三彩的烧制工艺

洛阳唐三彩产于何地?由于到目前为止洛阳附近只发现一处烧制唐三彩的窑址,因此一般认为洛阳唐三彩主要是由巩义窑生产的。巩义窑址为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站街镇的黄冶窑址和北山口镇的白河窑址。


这里西邻巩义市区,地处浅山丘陵地带,上游的白河和下游的黄冶河向北流入伊洛河,窑址就坐落在河旁的两岸阶地上,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该窑址发现于1957年,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冯先铭等最早进行了调查。


此后,河南省、市、县文物部门又多次实地调查,197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黄冶窑址进行了首次试掘,大致了解了文化层堆积情况。2002—200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相继发掘了黄冶窑和白河窑址,两处窑址均在唐代地层中发现大量唐三彩,还出土了精美的白瓷、黑瓷和青花瓷。

这次在黄冶窑址清理的5处作坊遗迹,分窑洞式和房屋式建筑两种。其中窑洞式作坊依断崖挖筑,坐北向南,分前、中、后三室。在作坊内分布有5个辘轳坑和2处练泥池遗迹。


房屋式建筑作坊坐西向东,已揭露完整的三间,分别面阔3.60米,进深2.40米。在作坊内遗留有一个辘轳坑、两个灶和两个大陶瓮等制瓷遗迹,应是一个集练泥、制坯、烘干、施釉等为一体的庭院式建筑作坊。


发现唐三彩窑炉10座,窑炉平面近似马蹄形,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隔火墙、烟囱和护墙七部分组成。窑炉分大小两种形制,大的窑体长3.70米,宽1.86米;最小的窑体长1.82米,宽0.92米。多数窑炉依地形而建,窑室、烟囱在台地之上,用耐火土坯垒砌四壁。火膛和工作面在台地以下,采用耐火砖垒砌,火膛两侧墙体外围多采用河卵石掺黄土作护墙。有的小型窑炉整体用耐火砖砌成,并且两个比邻共用一个工作面。


上述唐三彩作坊和窑炉的发现,再现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流程,使我们对唐三彩制品的成型及烧成工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窑炉和作坊区毗邻,便于搬运装烧器物,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损坏。这里的作坊面积较大,可以满足多个辘轳同时制作;并列建窑,并且共用一个窑前工作面,表明当时烧制唐三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唐三彩窑炉平面基本呈马蹄形,仍然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唐宋时期常见的半倒烟式馒头窑,但窑室面积普遍较同期的瓷窑略小。从发掘区没有发现匣钵和窑床上普遍遗留有彩釉滴痕看,唐三彩应是摞烧而成。


为了防止木柴燃料的落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窑室空间,装烧时先在窑床上放置底层器物,然后竖立起多个圆形支柱,上置一块块长方形耐火垫板形成隔层,隔层上再放置一层器物,如此这般逐层加高,就烧制出精美的唐三彩器物。


由于在炉的沿口、洗的内底上均遗留有3枚支烧痕,可知炉、洗等大件器物上再叠烧其它器物,有的在器内还套烧有小件器物,以此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每窑的装烧量。


这次出土遗物中,不仅有完整的素胎器物和烧成后的三彩制品,而且发现施釉后尚未入窑烧制的半成品器物,充分说明唐三彩是先制坯第一次入窑素烧,再上釉后入窑二次烧成。

巩义窑唐三彩的胎料是一种优良的白色黏土,烧成后胎体细腻,一般呈白色,少数因为含铁量稍高而作粉红色。白胎上不施化妆土,有的粉红胎上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


唐三彩釉色多样,有的一色单用,单彩者以棕黄和深绿为最多。有的多色混合,由于在釉中加入铅作助熔剂,所以在烧成过程中,各种不同色调的釉相互流动浸润,从而形成一种浓艳瑰丽、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巩义窑唐三彩制品种类丰富,大致可分为日用器皿、陶塑小品、大型俑类、模型明器和建筑构件五大类。


其中,日用器皿数量最多,有瓶、壶、罐、钵、洗、盒、盘、碗、盆、杯、豆、盅、水注、水盂、执壶、唾盂、香炉、枕等。陶塑小品次之,包括了人物、动物等小型俑类和猴头埙、人面埙、铃、权等玩具。模型明器有轿车、庙堂、寺塔、碓、井、灶、磨等。


建筑构件仅见印纹方砖等。大型俑类器发现较少,2002-2007年巩义窑发掘出土的只有素烧马头、素烧武士俑、已施彩的马鞍部位和施有棕黄釉的残断马腿,素烧武士俑身高约在20余厘米,而3件残马复原后身高应有50厘米以上。


在以往巩义黄冶窑址调查中,也采集有大型俑类,主要有素烧女俑头、男俑头、男侍立俑、武士俑身部、人物俑模具和骆驼、马残件等,表明巩义窑曾经烧制过用于随葬的大件俑类明器。


▲ 三彩马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唐三彩大件俑类明器的制作,如骆驼、马、镇墓兽、人物俑等皆采用多模分制,待坯体半干后再拼接为一体。有个别特别的俑类,如舞蹈俑因手臂作出不同的舞姿,还需要在范模之外修饰加工。


小型的俑和立体的猪、猴、狗、兔、羊、鸡等,一般是用两个半范模直接按出后,再合二为一粘合在一起。生活用具中的圆形器皿皆采用转盘拉坯技法,流、鋬、系、三足和贴花部分为单件模制后再按接上去。


待做成完整坯体晾干后,先入窑素烧,再在素胎上根据人物的不同服饰施彩,第二次入窑烧制便成为色彩斑斓的成品。有的俑类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即所谓“开相”,在俑的面部着色,使人物面部眉目清晰。


▲《泥火匠心:孙新民陶瓷文集》书影


由于目前巩义窑址发现的唐三彩大型俑类器太少,尚无法与洛阳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俑相互比较。但从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生活类用具看,有不少器物与巩义窑产品如出一辙,如上述偃师唐恭陵哀皇后陵出土的唐三彩瓶、豆、执壶,洛阳唐东都履道坊白居易故居遗址出土有唐三彩壶、罐、碗、盘、盂、杯等,以及洛阳唐墓出土的黄绿釉贴花执壶、细颈鼓腹瓶、粉盒、环底五足炉、双系扁壶和绞胎枕等。经科学测试成分证明,洛阳唐墓出土的不少唐三彩应该是巩义黄冶窑生产的。

200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选取陕西、河南、江苏、湖北四省的唐三彩标本151件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得到了各标本中24个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并对元素含量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自然科学方法探讨唐三彩产地问题。


他们的研究结论是:河南省巩义黄冶窑是生产唐三彩的主要窑址,它的产品不仅可满足洛阳唐城的需要,部分产品运到西安,而且通过水路运到江苏、湖北等地。

巩义窑是一个既生产唐三彩日用品又生产唐三彩明器的窑址。陕西省除耀州窑以外,还有生产唐三彩的窑址,并且可能不止一处。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也测定了四个主要的唐三彩窑址和两京地区墓葬出土唐三彩胎、釉的元素组成,分析了不同产地唐三彩胎、釉的元素组成差别。


其结论与上述大同小异:洛阳地区出土唐三彩器应当主要是巩义黄冶窑生产的,大型唐三彩俑应当是在附近地区尚未发现的窑址生产的。西安地区出土的红胎唐三彩,主要是无高岭土出产的唐长安地区生产的。


成分与铜川黄堡窑相似的白胎唐三彩中,有蓝釉的应是唐长安及周边地区制作的可能性较大,无蓝釉的大型俑类也很可能是长安及周边地生产的;只有无蓝釉的器物,可以判定是铜川黄堡窑制作的。


来源:澎湃新闻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