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铜驼街上生荆棘:东晋北府军收复的故都洛阳

摘要: 原创 鹰眼荷鲁斯 历史心发现"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故都颇有情感,对于前朝废墟象征的盛衰无常感叹强烈,特别是那些偏安王朝,对于故都都有着别样的情感。公元416年,刘裕的北伐军人从后秦人手里收复了汉魏故都洛阳,趁着秦晋战争的短暂间隙,一行祖籍在北方的北伐军人得以凭吊故都,重温故国,参观了久违的中 ...
原创 鹰眼荷鲁斯 历史心发现"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故都颇有情感,对于前朝废墟象征的盛衰无常感叹强烈,特别是那些偏安王朝,对于故都都有着别样的情感。公元416年,刘裕的北伐军人从后秦人手里收复了汉魏故都洛阳,趁着秦晋战争的短暂间隙,一行祖籍在北方的北伐军人得以凭吊故都,重温故国,参观了久违的中原古城。
大军将运用兵马和粮草的舰队停在建春门下,大队北府军整肃军容,甲胄整饬,怀着敬畏肃穆的心情列队进入久违的中土故都洛阳,刘裕下令一边布防,军中的各种士族开始寻访洛阳城的古迹,给家人写书信描述祖先们生活过的故土,其中,朱超石,郭缘生和戴延之的描述,是现存当事人书信的代表,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洛阳城的各种古迹,各种残破的遗迹,是汉末三国以来中原历史巨变的缩影。洛阳城外,就是当年周武王聚集大军,讨伐殷纣的孟津。在这里,周武王检阅了盟友的大军,周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估量了实力之后决定暂缓灭商,而是在实力充足之后,大军才开过黄河,在牧野,周武王下达了铿锵有力的军令:“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千年已经过去了,当年的金鼓之声已经被滔滔河水淘尽,只剩下了潺潺流水向东奔去。在洛阳城北,则是接纳了无数死去权贵的邙山。邙山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相传老子都曾在这里炼丹,所以这里自古被视为风水宝地,宜于殡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从东周时代开始,王公们就将这里视为死后安息之地,到了东汉和西晋也是如此。即使士大夫纷纷南迁,也将这里视为死后灵魂的安居之所,陶渊明就曾这样写道:“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但是历经了多次政变,战乱,这里古老的帝王陵寝纷纷遭到盗掘和破坏,古代君王们身着金玉,不朽不化的理想,不过是一厢情愿的黄粱一梦。梦醒之后,这里成为了狐兔的丘穴,贫民逃难的渊薮,当年的天子将相们带到阴间的遗产,纷纷被后来的兵将瓜分,他们的尸骨难逃挫骨扬灰,暴尸日光的命运。而晋军则现实的将这里作为防御北魏骑兵骚扰的防线,更是从残余的庙堂建筑就地取材,构建新的工事。在洛阳的郊外,还散布着汉朝广野君郦食其的血食庙,当初奉命祭祀他的百姓已经散去,所在的山地萧条,建筑物经过修修补补之后已经没落,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无法辨认,仅有巨大的石头地基盘桓在山间,显示出此地曾经的大气,和当年大骂刘邦的“高阳酒徒”的豪横气质倒是隐约相通。在阳渠之水逶迤南流的地方,就是当年盘庚迁都之地,也是从这里,商朝开始改称殷朝。
在洛阳城内外,还有自东汉以来的各种遗迹,比如高台门外有平乐观,汉人在这里安置了铜马和铜飞廉,汉灵帝曾经在这里大肆阅兵取乐。但是不久之后,他的帝国就惨遭兵灾洗礼。而且洛阳百姓久经战乱,也是一贫如洗,在强敌前,他们都是待宰肥羊:平土人脆弱,来众皆羌胡,就是他们的哀叹。
历史进入魏朝之后,魏人重建了洛阳被董卓焚毁的宫殿,曹丕还兴建了巨大的凌云台,危楼高百尺,登上这里,晋军战士可以俯瞰全城景色,只见洛阳宫室虽然萧条,但是依旧不失气度,从这里像台下的深潭投石头,过了很久石头才落入水中,传来悠久时空传回的反响。在凌云台下,还有汉代开始使用的冰井,古代王侯们就是在这里冰镇各种食物或者从这里取冰冰酒,晋人在这里放入一块冰,就算是在盛夏,也可以半天不化。
只是当时军务繁忙,很多人都无暇享受这份古代的惬意了。在国子学门口,晋人看到了曹魏时代的曹家下令刻写的大篆,石鼓文和隶书刻写的《六经》,这曾经是天下读书人学习的范本,但是大多数石碑和更早的东汉石碑大都残破不堪,成为了文物。
即使这样的碑文被公诸于世,但是大部分经典的诠释权,基本上落在少数世家大族的手里,而且晋朝依旧是士族的时代,寒门之士纵然出色,大概率还是会遭遇“英俊沉下僚”的命运,而像刘裕和他的幕僚这种人终究是少数。今人重建的铜驼暮雨
从曹魏宫殿的南门出发,就是曹魏各级大小官吏的官署,其中太尉府的门口摆着巨大的铜驼,所以这条路也被称为铜驼街,《晋书·索靖传》记载:“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前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结果到了永嘉之乱的时候,匈奴石勒的大军在城外纵横驰骋,洛阳城中饥荒严重,发生了人食人的事件,大部分官员亦已经逃跑了,晋怀帝此才决意东奔仓垣,命人准备船只,可是晋怀帝当时已无护卫可用,与数十个朝士一起走至铜驼街就遭到盗贼劫掠,被逼撤还宫中,十分狼狈。在后来匈奴军队进城燃烧的大火之中,铜驼被焚,仿佛也留下了悲痛的眼泪,哀叹中土的陆沉。晋人看到这对巨大的铜驼,想起这里的典故,不禁十分伤痛。在洛阳城外城的广阳门外,有当年吴主孙皓和蜀后主刘禅的住宅,“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也许就发生在这些地方,当年孙皓曾经气吞万里的表示自己在吴国宫殿里准备了给司马炎的臣虏之座;而今这些地方都成为了废墟,至于晋朝自己的天子都一度成了匈奴人的青衫仆役。相比之下,蜀后主和吴末帝的结局算是很不错了。
历史进入晋朝,在建春门外的牛马市上,嵇康在众人的聒噪和牛马的喧嚣中,淡定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随后从容赴死,《广陵散》就此成为绝唱,往后的士大夫往往空有清谈之资,但是具有实干和真风骨者则少之又少。距离参观者们以西,是石勒在平乐观修建的壁垒,石勒就是在这里击败了前赵刘曜的军队,完成了对北方的霸权。当年石赵拥有过全身覆甲的黑槊龙骧军,在战场上一度所向披靡,击败过胡汉各路强兵,但是最终被孤悬河西的前凉大将谢艾击破。在游览过所有的景观之后,当年曹魏君主在宫城太平殿前种植的芸香依旧在旺盛的生长,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前长出了杏树,黄澄澄的杏子为北伐至此的东晋将士们缓解饥渴。杏子很甜,还有人将杏核寄回南方,委托南方的家人在南土栽种。
在此向大家推荐一系列优秀的历史非虚构写作:周思成的《大汗之怒》和《隳三都》,文笔优美凝练,而且能信手拈来的采用各种史料:12世纪,发祥于东北一隅的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大金王朝,一度跃居东亚霸主地位。这个政权在极短时间内灭亡辽国,令西夏和高丽俯首称臣,使北宋蒙受“靖康之耻”。然而自1211年蒙古军队南下侵袭开始,二十多年间,金国接连丧师失地,抵抗运动中心被迫从中都先后迁到汴京、蔡州,最终在蒙古和南宋军队的夹攻中覆亡。
本书以蒙金战争期间几场重要的“围城战”为主线,还原了几场关键大型战役中双方军事布局和交战历程,揭秘了金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变、兵变及权力更迭,展现了中都、汴京等城市被蒙古军围困期间,金国军民的抵御策略,以及物资短缺、疫病来袭情境中的挣扎求存及心理状态。作者以通俗晓畅的笔法完整呈现了金王朝从组织抵御、负隅顽抗到君死国亡的全过程,金朝的治乱兴衰之缘由寓于叙事之中。
外部面临新兴势力的冲击,境内自然灾害频繁,而统治集团权力斗争导致人祸不断,君主又缺乏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种种因素使得金国国势日益窘困,最终堕入绝境。金朝的亡国史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数次遣使,两度出兵。忽必烈执着于征服日本,除了军事野心的驱使,更有着复杂隐秘的政治动机。融合多方视角,揭秘“元日战争”中鲜为人知的野心、阴谋与闹剧,以及历史的偶然。
作品精彩看点:
一、视角广阔,将小说般的生动情节与学术研究的细致分析融为一体
◎本书作者是当今蒙元史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更是不可多见的语言天才,通晓英语、法语、德语,还能阅读日文、俄文、拉丁文、波斯文等十余种文字。正是以杰出的语言能力为基础,本书综合多种语言的相关资料,融合了元朝、日本、高丽等多方视角,提出了新见解。
二、完整呈现“元日战争”全貌
◎一代雄主忽必烈与幕府政治强人北条时宗隔海博弈
◎威震欧亚蒙古铁骑与勇悍狂热日本武士的正面交锋
◎蒙古铁骑威震四方,横扫欧亚大陆,让人闻风丧胆。面对强大的元帝国,偏居一隅的日本有何底气、有何考虑,敢于斩杀元朝使者,表现出强硬姿态?
◎被日本方面称为“神风”的飓风,对元军失利有着怎样的影响?若未遭遇飓风,元军是否能取得征日之胜?
◎在第二次征日战争中,元朝东征军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将帅不和,对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两场征日战争,元军一共损失了多少士兵?
◎为应对元朝大军压境,日本方面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又曾计划出了怎样的报复措施?
◎元军征伐日本,对日本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探讨元朝军队失利原因,对战争性质及相关问题,提出新见解。
◎当忽必烈为征日本失败而震怒的时候,他仍未彻底弄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或许更未曾意识到,战败暗示着元帝国的军事扩张之势,已膨胀到了某种极限,面临难以逾越的门槛——这或许是无法逃避的历史法则?
◎数次遣使,两度征伐,甚至曾计划第三次出兵。已据有广袤大陆的忽必烈,为何对征服“僻居海上”的日本如此执着?
◎当时的日本,有着怎样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幕府的政治强人北条时宗,是个怎样的人物?
◎朝鲜半岛的高丽政权,在这两场征伐日本的战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如何认识这两场战争的性质?什么是元帝国扩张之路上的“奥古斯都门槛”?
原标题:《铜驼街上生荆棘:东晋北府军收复的故都洛阳》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