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探知中亚|张骞之后,玄奘之前的阿姆河流域宗教艺术

摘要: 过去很多时候,以为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充满着希望,应该是研究世界考古的最好时代。 可是看看古代,我们并不具备什么“先见之明”。因为古今中外文明交融进程中,任何具有军事武力激情的帝国,在阿姆河边上其实都属于短暂王国。外来激情易散,内部传统长存。   对于他们的考古美术研究,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理念,撕开了所有粉饰文明的外衣,不可避免的 ...

过去很多时候,以为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充满着希望,应该是研究世界考古的最好时代。

可是看看古代,我们并不具备什么“先见之明”。因为古今中外文明交融进程中,任何具有军事武力激情的帝国,在阿姆河边上其实都属于短暂王国。外来激情易散,内部传统长存。

   对于他们的考古美术研究,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理念,撕开了所有粉饰文明的外衣,不可避免的让个人常陷入循环式思维,因为中亚总是以迷人般的幻影和让人忧伤的面貌示人。

   这两讲主要是聚焦中亚阿姆河流域的佛教美术,这里是学界研究的空白,这里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延续生态,也是最模糊的、似是而非的地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2022年2月13日

行谈“私享会

邵学成博士

《世界考古遗产与中国佛教美术》

研修课


上午9:30-12:30

希腊化艺术寻踪:最遥远的东方亚历山大城


中亚考古,发现黄金是需要勇气和运气的,因为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发掘一座城市需要很多精力,可能会耗尽一生。那么中亚的“黄金之都”在哪里呢?波斯人、希腊人、汉人是否曾在这里建立过移民城市?


很久之前的青铜时代,中亚阿姆河流域这里便形成了繁华的城市,相传亚历山大大帝战胜了波斯大流士之后,在这个区域建造了七座希腊城邦,每一座都叫做"Alexandria",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波斯城址上进行的增建,甚至其中有几座都可以与东方进行贸易,赚取了大量的黄金。张骞出使西域时,见到过哪些城市?


毫无疑问,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千年以来希腊人,罗马人,印度人,波斯人,汉人,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在这里水行陆行来来往往,满袋子的金币、绿松石、青金石、丝绸、象牙、瓷器和香料都在这里集散,让每座城市熙熙攘攘,充满着想象。各色人群,商旅驼队、运输船工、歌舞乐队、行吟诗人、修行僧侣和侠盗骗子也在这里经过,希腊文的哲学经典、琐罗亚斯德教的起源、佛教的深奥义理都在这里碰撞,人们不同的性格和肤色颜色映衬在橘红色的沙漠和漫天黄沙的戈壁里。


阿伊哈努姆城址(Ai khanoum)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地处阿姆河与科克恰河汇流处的三角形高地上。1964年起,法国阿富汗联合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联合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座典型的、地层关系明确的希腊化城市,这里还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文物。其附近阿姆河流域的上下游还有几座神庙,他们构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圈和城市链,


查阅历史,在希腊化浪潮后,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的这片土地便叫做巴克特里亚王国,或许这就是中国史料称之为“大夏”的区域,也是我们过去努力探索的地区。千百年后,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里回溯过去,寻找曾经的一个帝国梦时代。

  • 希腊化离我们有多远?

  • 阿姆河流域的城邦文明为何不一样

  • 两千年前中亚的奥运会歌剧院天文探索

  • 寺院与矿产:金矿、宝石矿和移民文化

  • 消失的希腊文化和希腊人跑到哪里去了?

阿富汗北部的希腊化城市阿伊哈努姆(Ai khanoum)和当地青年

1970年代的阿富汗阿伊哈努姆(Ai khanoum)城市考古现场©️前田耕作

阿富汗北部阿伊哈努姆城市遗址出土的黏土塑像©DAFA

希腊化城市阿伊哈努姆发现的宙斯石刻足部©️DAFA

阿富汗巴尔赫扎格兰(Tepe zargaran)遗址的儿童

泥塑头像 阿伊哈努姆出土

器皿手柄 阿伊哈努姆出土 约公元前145年

西布莉图案饰板 青铜 公元前3世纪

出土于阿伊哈努姆体育场位置的赫尔墨斯柱形神像



下午14:00-17:00

张骞目击的世界:阿姆河流域的宗教寺院


欧亚内陆的广袤草原上分布着众多的游牧民族,他们不仅能歌善舞,擅长金属冶炼,也熟悉多种语言,信仰和传播不同的宗教,书写了一部迥异的马背上文明史。据史料记载,原居于中国的月氏人受匈奴压迫,西迁徙至中亚,远走他乡落地生根。野心勃勃的汉武帝出于国家安定考虑,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年轻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希望展开军事合作。张骞九死一生抵达中亚,收集到该地区不同的游牧民族情报,以及这一地区从希腊化军事城市到封建经济城邦转化的信息,开拓了官方的视野,随后汉朝开启了开拓中亚的浪潮。


而这一时期,古波斯、希腊化、印度的宗教也在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都在进行文化和思想上的传播,谁能“征服”感化游牧民族,借助原住民和游牧民的力量,就意味着谁可以在思想上征服中亚和东亚,面对这些外来宗教,中亚游牧民族如何抉择?


千百年后,从现在考古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张骞及其后人们可以看到了什么、他们留下了什么?这一次,我们将会聚焦张骞经历的中亚大变革时期,以及随后蓬勃发展的贵霜王朝艺术佛教美术,从考古学艺术史角度出发,再次穿越历史与空间走进阿姆河流域。


长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粟特考古工地,从事多国合作发掘的王姝婧博士,将会带来最真实的中亚考古体验。解析布哈拉考古中的新发现,带我们走进遥远却又熟悉的粟特人,被人们琅琅上口却又不求甚解的谜一样原住民民族。体会他们如何借鉴创造了文字和艺术,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为何在近二十多年学界研究中粟特人“成功”遮蔽了其他中亚民族。

  • 贵霜王朝的艺术与汉朝的互动

  • 粘土砖上的游牧民文化山地文明众神信仰

  • 虔诚供养:消失的黄金时代

  • 阿姆河的佛教寺院繁荣和毁灭

  • 早期粟特人的大冒险与贫富差距

  • 丝绸之路的发动机:绿洲与“长城”

  • 中亚真的辉煌过吗?考古重构的窘境

  • 我发掘了古代“王陵”:布哈拉的“库尔干”墓葬

阿姆河流域佛教寺院出土的石灰岩雕刻

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的卡拉特佩(kara tepe)寺院

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的卡拉特佩(kara tepe)石窟

乌兹别克斯坦卡姆佩尔遗址(Kampir tepa)出土的1世纪装饰壁画

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尔塔帕(Kizil-tepa)墓葬发掘2019年联合考古队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墓葬发掘执行领队王姝婧博士


主讲老师

邵学成

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与美术考古系,先后在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UCLA从事科研工作,现担任哈佛大学CAM Lab-DIGITAL GANDHARA项目特约研究员。


主要研究范围涉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伊朗、叙利亚丝路考古美术、考古学史和文化交流史,个人对于公元前3~公元10世纪欧亚物质文化交流史和中亚宗教考古美术抱有浓厚兴趣,同时一直关注丝绸之路和东亚考古学的学术史梳理研究。


正在探索国际援助中对于战乱地区的文化遗产的危机应对保护、和异地博物馆的保存展览艺术传播的可能性。

邵学成与喀布尔国家博物馆馆长开会时合影


特邀嘉宾

王姝婧

纽约大学博士、博士后、丝路考古学者。从事中亚考古和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波兰等多个国家进行过考古发掘。合译著作《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等。


报名方式

识别二维码预约报名

线下研修课无直播

听众要求: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谢绝参加


线下讲座地址

行一空间(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254号),导航搜桃园陆加拾(簋街店)旁边胡同内10米即是行一空间小院,地铁北新桥站D口出向东直行200米即到。

联系电话:189 1063 8655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