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学术价值

摘要: 编者按:应中国考古学会之邀,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六十周年”《中国文物报》专栏而做,成稿于2021年12月12日。具体内容以实际刊发内容为准。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分布于以辽西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是一支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始,夏家店下层文化曾一度被错误笼统地认定为“赤峰第二期文化”,直至1960年,刘观民、徐光 ...


编者按:应中国考古学会之邀,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六十周年”《中国文物报》专栏而做,成稿于2021年12月12日。具体内容以实际刊发内容为准。


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分布于以辽西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是一支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始,夏家店下层文化曾一度被错误笼统地认定为“赤峰第二期文化”,直至1960年,刘观民、徐光冀先生对赤峰市夏家店遗址进行发掘,在为数不多的遗物中,甄别出独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存,将这一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带入学术界的视野,从此确立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在中国历史与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从辽西地区历史文明进程看,随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迅速崛起,辽西地区迎来了继红山文化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文化内涵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技术水平发生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这一时期已经由古国文明时代跨入方国文明时代,由初级文明社会迈入了高级文明社会。



环壕—城墙的跨越,实现了构建早期城市的必要基础。

辽西地区自兴隆洼文化始至红山文化,大型聚落的防御体系均以环壕为主,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创了挖壕筑墙的新时代,这一改变,不仅是防御设施的改变,更预示着早期城市的萌芽,城墙尤其是挖壕筑墙技术的出现,与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峁石城、后城咀石城;二里头文化时期郑州大师姑城址、新砦期城址;二里岗时期偃师商城、夏县东下冯商城、垣曲商城、新郑望京楼商城城墙与壕沟(护城河)关系密切,为探讨中国早期城市起源与相关建筑技术流布关系提供了崭新视角。



半地穴式—地面式居址的跨越,实现了人类居住条件的根本性变革。

辽西地区兴隆洼至小河沿文化,在4000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以半地穴式房屋作为最主要的栖身居所,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地面式房屋的大规模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数以千年的居住传统与生活习惯。这一时期居址建筑技术的根本性改变,尤其是土坯的广泛使用,应与中原地区河南后冈、孟庄、平粮台遗址同类建筑技术向东北传播有关。



无青铜器—青铜器的跨越,实现了一个跨时代的飞跃。

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出现的小型青铜器,是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结束、青铜时代到来的显著标志,为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文明的发展与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并与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青铜文明相得益彰。


平底器—三足器的跨越,实现了陶质礼器的闪亮登场。

夏家店下层文化以前,辽西地区一直秉袭着根深蒂固以筒形罐为代表的平底器传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广泛出现,并在陶器群中占据主导地位。三足器的出现不单单改变了辽西地区原有的烹炊形式,个别器物还发挥着礼器的作用,尤其是夏家店下层文化高规格墓葬中出土的富有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鬹、盉、爵等陶礼器,不仅表明二者之间曾发生过直接的交往,而且意味着二里头文化的礼器制度对夏家店下层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



彩陶—彩绘的跨越,实现了艺术形式载体的转换。

辽西地区彩陶技术最早见于红山文化,至小河沿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自身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的彩绘陶技术,既是在本身彩陶技术上的进一步革新,也是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此类彩绘陶曾少量见于陶寺文化和石峁石城高等级墓葬中,而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在大甸子等墓葬中大量出土,则表明这项新技术相比中原而言,在东北辽西地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其发达程度要远超中原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白色和红色颜料绘制的变形兽面纹、云纹和抽象几何纹等纹样在石峁石城石雕中依稀可以找到对比线索,这为探讨这一时段中华大地之上多元文化的传播与共融提供了新的视角。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率先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之一,曾在中国早期历史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对这一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阐释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供稿:曹建恩
初审:张红星、孙金松
终审:张文平
编辑:王颖
转载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