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白敖包遗址发掘报告

摘要: 白敖包遗址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位于乌兰木伦河和呼和乌素沟两河交汇的三角台地。考古人员于1986年对白敖包遗址进行了清理,1989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89年发掘面积约6000平方米,清理房址1座、灰坑28座、灰沟7条、墓葬66座,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258件。书名:白敖包遗址发掘报告(全二册)【点击购书】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 ...


白敖包遗址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位于乌兰木伦河和呼和乌素沟两河交汇的三角台地。
考古人员于1986年对白敖包遗址进行了清理,1989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89年发掘面积约6000平方米,清理房址1座、灰坑28座、灰沟7条、墓葬66座,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258件。

书名:白敖包遗址发掘报告(全二册)【点击购书】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内蒙古博物院 编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520.00

内容简介
1989年发掘的第一阶段遗存丰富,遗迹有房屋、灰坑、灰沟和墓葬,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石器和骨器。
房屋为半地穴式建筑。灰坑形状多样,平面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还有一些形状不明。灰沟长条形,长度较短,宽度较窄,深度浅,规模比较小。
墓葬形制有竖穴墓、土洞墓、二层台墓、壁龛墓四种。主要是竖穴墓和土洞墓。少数墓葬有木质木框。随葬品绝大部分放置于脚下。随葬品中绝大部分是陶器,少量是石器和骨器。少量墓葬有殉牲,殉牲一般放置在墓坑底部。殉牲种类有狗、羊、猪、马,除狗为完整的外,其他殉牲都是动物的一部分。有的墓葬附近有祭祀坑,发现1座祭祀坑(H11)内埋葬1具完整猪。
陶器以泥质陶数量最多,夹砂陶数量居其次,个别为砂质陶。器表多数装饰纹饰,少部分为素面。器型种类丰富,其中豆和单耳罐数量最多,双耳罐、折肩罐、、尊数量较多。
1989年发掘的第二阶段遗存数量少,遗迹只发现一条灰沟,遗物只有4件陶器。
白敖包遗址第一阶段遗存以鋬手鬲、单把鬲、敛口斜腹甗、三足盉、三足斝、单耳罐、双耳罐、折肩罐、大口尊、粗柄豆、细柄豆为代表,属于白敖包文化,年代在距今4200~3800年,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第二阶段遗存陶器有蛇纹鬲、敞口甗、内折沿敛口瓮,属于朱开沟文化,年代距今3800~3300年,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代早期。
目 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 白敖包遗址位置
二 伊金霍洛旗现代自然概况
三 鄂尔多斯高原环境演变
第二节 历史沿革
一 史前时期

二 历史时期

第二章 考古经过
第一节 发掘经过
一 第一次清理发掘
二 第二次清理发掘
第二节 资料整理经过
一 初步资料整理
二 系统资料整理
第三节 编写报告经过
一 撰写发掘报告

二 编辑发掘报告

第三章 地层堆积与遗存阶段划分
第一节 地层堆积
一 探方地层堆积
二 探沟地层堆积
第二节 遗存阶段划分
一 西部发掘区叠压打破关系
二 中部发掘区叠压打破关系
三 东部发掘区叠压打破关系

四 遗存阶段划分

第四章 第一阶段遗存
第一节 第一阶段遗迹
一 房屋
二 灰坑
三 灰沟
四 墓葬
第二节 第一阶段遗物
一 陶器
二 石器
三 骨器
第三节 第一阶段遗存分期
一 第一阶段遗存分期
二 第一期陶器特征

三 第二期陶器特征

第五章 第二阶段遗存
第一节 第二阶段遗迹

第二节 第二阶段遗物

第六章 结 语
第一节 遗存特征
一 第一阶段遗存特征
二 第二阶段遗存特征
第二节 遗存年代
一 第一阶段遗存年代
二 第二阶段遗存年代
第三节 遗存性质和命名
一 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性质讨论
二 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命名问题
第四节 遗存分布
一 白敖包文化分布
二 朱开沟文化分布
第五节 遗存类型
一 白敖包文化类型
二 朱开沟文化类型
第六节 遗存源流
一 白敖包文化源流

二 朱开沟文化源流

附 表
附表一 灰坑登记表
附表二 灰沟登记表

附表三 墓葬登记表

后 记

英文提要

彩版一~彩版四八

内 页

清明节假期安排:2022年4月5日,即清明节当天,放假一天;4月3日、4月4日有工作人员值班。

以上信息根据本店所有或曾有图书,结合网络资讯整理编辑,纰漏之处还望指正见谅。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