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用展览解析佛典:台北故宫呈现《法华经》及其美术

摘要: 《法华经》是佛教大乘初期的典籍,约成立于公元1世纪前后的印度。公元3世纪,《法华经》经中亚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逐渐受到推崇,之后更普及韩国、日本。《法华经》推崇写刻佛经与造像,因此造就了相当数量的美术遗存。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佛教典籍而言,《法华经》也是数量最多的一部。澎湃新闻获悉,“《法华经》及其美术”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 ...
《法华经》是佛教大乘初期的典籍,约成立于公元1世纪前后的印度。公元3世纪,《法华经》经中亚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逐渐受到推崇,之后更普及韩国、日本。《法华经》推崇写刻佛经与造像,因此造就了相当数量的美术遗存。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佛教典籍而言,《法华经》也是数量最多的一部。
澎湃新闻获悉,“《法华经》及其美术”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对外展出,展览分为三大单元,试图透过典籍与美术,呈现这部千余年来激励、感染东亚人心的佛典及其在美术上的成就。
宋刊苏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扉画(局部)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宋刊苏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扉画(局部) 姚秦 鸠摩罗什译

《法华经》是佛教大乘初期的典籍,约成立于公元1世纪前后的印度。在《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透过不同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宣说人人都能获得跟佛陀一样的圆满智慧,并要众人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潜力。
经中亚丝绸之路,《法华经》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逐渐受到推崇,之后更普及韩国、日本。法华信仰可说是东亚佛教文化圈的一大特色。而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更被东亚佛教徒日常念诵,对观音信仰在东亚的盛行,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再者,《法华经》推崇写刻佛经与造像,也因此造就了相当数量的美术遗存。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佛教典籍而言,《法华经》也是数量最多的一部。
历来解析一部佛典,常将经文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以帮助大众理解。“序分”说明该经宣讲的地点、参与人物等背景,“正宗分”阐明该经教义或细说修行途径,“流通分”颂扬修行这部经典的助益,并鼓励信众广为流传。
据主办方资料介绍,此次展览借此传统亦分为三大单元,“序分”介绍《法华经》这部典籍,“正宗分”介绍《法华经》在美术表现上的几个重要主题与类型,“流通分”则呈现《法华经》历来的弘扬与流传,试图透过典籍与美术,呈现这部千余年来激励、感染东亚人心的佛典及其在美术上的成就。
序分
《法华经》历经多次汉译,现存竺法护(约230—307年)、鸠摩罗什(344—413,或350—409)、阇那崛多(523—605)等翻译的三种全译本。其中鸠摩罗什本文辞简练优美,流传最广。经文内容可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释迦牟尼佛宣说人人都可达到跟佛陀一样的境界;第二部分宣说佛陀寿命无限,以及鼓励众人效法菩萨的精神,积极地在现世弘扬《法华经》,把救济众生视为修行的场域;第三部分讲述药王、观音等几位大菩萨与《法华经》的联系,或以不同方式救济众生的故事,作为众人效法的典范。
针对释迦牟尼所说的经典,后代祖师常予以解说开演,或阐明大义、或随文注解,即为各种佛典之论疏。《法华经》在印度即受到诸多重视;传到中国,历代许多佛教祖师钻研此经、提出论说。特别是隋代释智顗(538—597,智者大师)开创天台宗,将《法华经》推升至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所有经典中的最高位置,不仅提出精细的疏解,更开展出禅修、拜忏的实践方法。
宗教美术图像多是依据经典而创作。对于《法华经》文本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其美术图像。第一大单元主要展示各版本《法华经》,刊本、写本兼具,一方面介绍《法华经》的内容,一方面呈现其书法、版式等特色。敦煌唐人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一》 十六国 鸠摩罗什译 

敦煌唐人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一》 十六国 鸠摩罗什译 

此件唐人写经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用笔劲健富有弹性,结体四方,即便抄者姓名不详,仍可从其书艺表现观察出熟练高超的书法水平。
正宗分
第二大单元主要介绍法华美术的几个重要面向,包括最早出现的“二佛并坐”、经塔信仰、著名的“法华七喻”等主题、以及搜罗各品的法华变相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佛并坐”是《法华经》最早出现的美术图像,典故出自《法华经․见宝塔品》:当释迦牟尼佛宣说《法华经》到一半时,多宝佛乘坐七宝塔从地下涌现,证明此经所说皆是真实。之后,七宝塔开启,多宝佛邀请释迦牟尼佛入座,二佛遂并坐于塔中。“二佛并坐”代表了过去世与现在世的佛陀共同许诺了《法华经》所宣说教理的真实,成为《法华经》坚定信仰的表征。河北 北魏 太和元年(477) 释迦牟尼佛

河北 北魏 太和元年(477) 释迦牟尼佛

此次展出的北魏释迦牟尼佛,盘腿坐在束腰方形台座(须弥座)上,鹅蛋脸,面貌秀雅,衣纹紧密流畅;背光环绕熊熊火焰,配以座前束腰上的两只健挺狮子,显得活泼有气势。台座背后具有北魏“太和元年”的供养铭文,背光的背面更是精巧,分别表现释迦牟尼佛诞生(下层)、初转法轮(中层)、维摩诘与文殊菩萨对坐、以及多宝佛与释迦牟尼佛“二佛并坐”(上层)。
由于制作精美、图像义理丰富、具有清楚制作年款、尺寸大、保存完整,此件被核定为国宝。背光背面上方正中央的“二佛并坐”,体现了北朝时期《法华经》信仰的特殊位置。
承继着之前的佛教传统,《法华经》强调建造佛塔的功德,但认为塔内应以《法华经》的供养来替代佛陀舍利的供养,因此除了造塔外,还产生经塔类的作品。陕西西安 天宝11年(752) 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拓本) 唐岑勋撰、颜真卿书

陕西西安 天宝11年(752) 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拓本) 唐岑勋撰、颜真卿书

唐代有一位楚金禅师在夜里颂读《法华经》,至《见宝塔品》时,忽然见多宝塔出现眼前,于是发愿建塔供养,当时的皇帝唐玄宗(712—756年在位)还做了多次布施。楚金禅师之后每年春秋做“法华三昧”的拜忏仪式,并抄写千部《法华经》为皇帝与众生祈福。
此碑立于天宝11年(752),现存西安碑林,内容记述了前述建塔缘由。由于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709—785)早期楷书代表作,历来备受学书者重视;其内容也呈现了唐代法华信仰的盛行。(传)元人书 《法华经》塔

(传)元人书 《法华经》塔

在《法华经·法师品》,释迦牟尼佛宣说:凡有《法华经》的地方都应该建塔。此幅作品将《法华经》的经文,书写、排列成佛塔的外型,推测跟这个思想有关。
佛塔内外用朱线打栏位,全文用蝇头小楷书写。佛塔有七层,每层中龛选画《法华经》各品出现的诸佛,例如第一层画《序品》中的释迦牟尼佛,第二、第四层画《见宝塔品》中的“二佛并坐”与七宝塔,第五层画《从地涌出品》中的释迦牟尼各分身佛。画风近似明代,应该是明代法华信仰风行下的作品。(传)元人书 《法华经》塔(局部)

(传)元人书 《法华经》塔(局部)

释迦牟尼佛说法善用譬喻,《法华经》更以众多譬喻故事闻名,其中以“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系珠喻”“髻珠喻”“良医喻”等所谓的“法华七喻”最为著名。“法华七喻”的说法,现存最早出自印度祖师世亲(Vasubandhu,4—5世纪)所着的《法华论》(汉译《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论中提到这七种譬喻故事乃针对七种烦恼众生的心病。
“二佛并坐”主要体现《法华经》的坚定信仰;“法华七喻”则更具体地传达《法华经》教说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佛陀过去所说的仅是权宜之计的“方便法”,并鼓舞众人往到达佛陀的智慧境界迈进。宋刊苏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扉画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宋刊苏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扉画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如此次展出的宋元版七卷本《法华经》的相关扉画,一方面介绍法华七喻的故事内容,一方面展示艺术家用图绘说故事的功力及其风格演变。
七卷本《法华经·卷二》扉画左侧“火宅喻”(左上)与“穷子喻”(左下)两个故事。“火宅喻”画四合院大宅着火,除了小孩外,宅内还有张牙舞爪的鬼怪、蛇蝎,表示朽宅藏污纳垢;右侧宅外则为长者及羊、鹿、牛驮负的小、中、大三种车。“穷子喻”则在左下角,选取“穷子昏倒在地”、“住草菴”、“长者宣布一切财物(以满地珍宝表示)皆为子有”三个情节来表现整个故事。
火宅喻(法华七喻之一,譬喻以括号表示):
有位富有的长者(佛陀)有许多小孩(众生),住在老旧的大宅院中。有一天,大宅院突然失火了,年幼的孩子却玩得浑然忘我,不知危险(沉迷于感官),即使长者叫小孩快点离开也不理会。长者急中生智,牵来了小、中、大的羊车、鹿车、牛车(三乘,代表所有“方便法”)以引诱小孩,小孩便高兴地跑出火宅。最后,长者送给每个小孩更大、更华丽的大白牛车(一佛仯??『⒚墙源蠡断病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