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看文物 读历史 | 历史创举!永乐宫是如何“搬家”的?

摘要: 文物名称:永乐宫壁画地点: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年代:元代历史创举:开创中国壁画整体搬迁先河,创多个之“最”搬迁壁画面积最大,达1005.68平方米留存手写资料最多,有20000余页搬迁建筑占地约15公顷搬迁建筑构件重达10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一个看似普通的县城,坐落着元代建筑与壁画交相辉映的国宝——永乐宫。这座深藏功 ...




文物名称:永乐宫壁画

地点: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年代:元代

历史创举:开创中国壁画整体搬迁先河,创多个之“最”

搬迁壁画面积最大,达1005.68平方米

留存手写资料最多,有20000余页

搬迁建筑占地约15公顷

搬迁建筑构件重达10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一个看似普通的县城,坐落着元代建筑与壁画交相辉映的国宝——永乐宫。这座深藏功与名的国宝,是珍贵的元代道教建筑,距今已有700年了。

  

  永乐宫,因完整保留着1000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画而举世闻名。更为神奇的是,它还是一座会“走”会“飞”的宫殿,曾整体移动了20多公里,从“老家”芮城县永乐镇搬到了“新家”芮城县城北3公里处的龙泉村东。

01

700年的宫殿要“搬家”


文物工作者用自制工具搬运壁画。

  

  时光回到60多年前。

  

  1957年,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行色匆匆走进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村子的南边有一座道教观宇,他此行目的地就是这里。蒿草几乎与人齐高,看不到路。他拨开蒿草,穿过半个身子,前方的大殿形象渐渐清晰。当他走进一座大殿时,在一刹那发现了另外一片天地。大殿的屋内空着,四周墙壁上密密麻麻绘制了众多神仙画像,从来没有接触过壁画的年轻人被惊呆了。

  

  那4米多高的壁画上,一条神仙的飘带贯穿上下。这就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世界绘画史上罕见的巨制——永乐宫壁画。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治理黄河成了国家首要任务。1954年,前苏联专家提供设计方案,在黄河晋、陕、豫三省交界的三门峡修建大坝,以此治理黄河水患。按照预计蓄水量,黄河岸边的永乐宫将被淹没,成为“龙王宫”。

  

  一座千年古刹,一座被国内文物界、美术界奉为天赐的艺术宝库难道就这样没入水底,成为永远的秘密?那位年轻人正是为搬迁永乐宫而来,他叫柴泽俊,被称为“山西古建保护修缮第一人”。

  

  考察完永乐宫回到太原汇报工作的柴泽俊并不轻松。那时,柴泽俊正在五台山主持修复古庙工作,虽然涉足古建筑刚刚4个年头,但他在当时的中国,已经算是专家级了。他想,榫卯结构连接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原理上还可以做到拆开重新组装,那么要想把画有两三米高人物的大面积壁画揭下来,再迁移走,重新安回去,还要做到不损坏壁画,在当时“国内没人干过,也没人敢干”。

  

  这次要迁移永乐宫,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合理地取下这些壁画,在当时没有人知道答案。

  

  没多久,1957年后半年,中国请的“洋老师来了。

  

  两个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洋老师”,面对中国人画在泥皮土墙上的壁画,揭取石头墙壁上利用化学药水软化壁画粘取的方法到底行不行,他们自己不敢打“包票”。

  

  更让人头疼的还不是技术,两名捷克专家提出,仅壁画揭取下来,预算费用是200万元,整体搬迁工程预算约500—1000万元,这个数字按照当年的财政收入来讲,约等于当时晋南地区全年总财政收入的一半多,近乎一个天文数字。

  

  “看看,咱们能不能自己搞”,当时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开三门峡蓄水工程专项会议时提出了“自己搞”的想法。

  

  很快,一支来自全国各地人员组成的永乐宫迁建委员会成立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这群年轻人要让这座700年历史的宫殿搬家了。

02

近1年的临摹和341块壁画“拼图”


柴泽俊(1935-2017),山西古建筑保护第一人,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原所长。
当年才22岁的他,负责了勘察、选址、测绘、画、修复等几乎全过程。

  
为了保存壁画,国家先派来了美术界的精英,中央美术学院和美院华东分院国画系高年级的学生陆续到达,带队的老师则包括了陆鸿年、叶浅予、邓白等国画大师。他们的任务是将永乐宫上千平方米的壁画按照原样临摹下来。当时还没想好怎么拆壁画,大家先临摹下壁画,将来迁移当中一旦有什么闪失,作个恢复的依据。


对于这些大师来说,临摹本来是随手练成的,而这次临摹却持续了近1年。原因是,本来简单的临摹办法就是用玻璃纸,从原壁上拷贝下来,然后再拷贝到正式的临摹纸上就可以了,但是大家都心疼这些国宝壁画,生怕拷贝的时候,不小心出现损坏,于是就采取了一个办法,先照照片,黑白的,然后用幻灯打到需要临摹画的纸上,然后再照原壁画去修改。


太上昊天玉皇大帝,绘于永乐宫东墙。

  壁画要想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貌,最好的办法是割下来,但如果按照之前外国人盗取壁画时的割法(将壁画平均分割成0.3平方米的小块,然后装运),又会损伤较多画面。而且永乐宫四座殿内的壁画,都是以人物画为主,群像排列,人物密集,上下重叠四五层之多,如果平均分割,必然会损伤人物脸部。但如果按照人物分割,画块不等,不利于揭取和运输,而且画块过大,极易损伤,对以后的拼接难度也很大。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壁画,壁画切割采取了不均分切割,就是按照人物的头部边缘和衣冠边缘来切,尽量不损伤画面的精细部位。但这样必然会带来切割工艺过于复杂,之后的包装和运输就得一画一包一运。对于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壁画来说,这是个繁复的工作。没有现成的工具,柴泽俊带着工人师傅自创发明了许多揭取工具和包装工具。

  
1959年春,壁画的揭取工作开始,历经半年多的时间,1000平方米的壁画被分割成341块大小不等的壁画块,安置在特制的木架内。

  

03

历经8年成功“搬家”


经过精心挑选,结合地形地貌等特点,国家从七个候选地址中选定了芮城县城北部的古魏城遗址作为永乐宫的新家,但此地离永乐宫旧址永乐镇招贤村大约有25公里,对于那个年代来说,25公里是个“遥远的路程”,况且还要运输如此珍贵的壁画。

当时两地间没有公路,没有搬运设备。于是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号召下,两地沿边的村庄集镇所有民工现场修路,平整出一条5米宽的黄土道。

经过多次实地测量,迁建委员会已经为壁画的迁移制定了详细的运输守则,壁画不是直接放在卡车上,而是上下捆好弹簧,放在弹簧中间。

  341块壁画,搬运就用了40天。

  
从1957年开始制定迁建方案到1964年新永乐宫基本完工,历经8年时间。在长达8年的迁移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丢失和损坏。

  永乐宫迁建,成了中国文物迁移史上的创举。

画师继承了唐代吴道子的风格,
286个人物,衣带飞扬,飘飘欲仙。


参考 | 山西晚报《山西运城永乐宫搬迁记》
新华社《震撼!60多年前永乐宫壁画的大搬迁》
长图 | 那一座城
编辑 | 刘 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